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及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脊柱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术中硬脊膜损伤及术后脑脊液漏的外科处理措施,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6年3月接受脊柱手术的405例患者资料。其中男298例,女107例;年龄11~78岁,平均46.2岁。病程3个月~5年。术中硬脊膜损伤或切开者28例(6.91%),其中颈椎3例,胸椎和腰椎19例,骶椎6例:28例中术后有6例发生脑脊液漏。术中未发现硬脊膜损伤而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术后脑脊液漏的总发生率为1.98%。采用修复硬脊膜裂口、严密缝合切口各层、卧床休息和伤口加压包扎等综合措施处理。观察并记录处理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获随访3个月~4年,平均1年5个月。术前症状获不同程度缓解。8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均获临床治愈,其中6例硬脊膜囊背侧瘘主要通过卧床休息、伤口加压包扎和再次手术缝合治愈,2例硬脊膜囊腹侧和侧方瘘尚需附加持续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经多科协作治疗而愈合。结论 及时、正确地进行术中干预和术后处理,可有效治疗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并预防术后脑脊液漏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延长引流时间在治疗脊柱后路手术脑脊液漏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脊柱外科后路手术2 137例,其中术中发现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157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68例;均采用延长引流时间的方法,术后5~7 d拔除引流管。根据硬脊膜损伤(dural tear,DT)的部位和程度分为:硬脊膜暴露面的损伤(DT-1)、硬脊膜非暴露面的损伤(DT-2)、硬脊膜暴露面和非暴露面同时损伤(DT-3)、隐形硬脊膜损伤(DT-4)。分别采用直接无创缝合修复、直接缝合+耳脑胶或生物蛋白胶、明胶海绵+耳脑胶或生物蛋白胶、自体脂肪修复+明胶海绵+耳脑胶或生物蛋白胶等方法治疗。结果 157例硬脊膜损伤中DT-1患者106例,DT-2患者18例,DT-3患者26例,DT-4患者7例。68例术后脑脊液漏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23~59岁,平均(37.6±9.3)岁;其中DT-1患者30例,DT-2患者12例,DT-3患者19例,DT-4患者7例。59例患者术后第5天脑脊液漏出量小于200 m L,予以拔管后直接缝合,9例脑脊液漏出量大于200 m L延长至术后第7天予以拔管后直接缝合封闭引流口,引流口和切口均无脑脊液漏的发生,切口区域无皮下囊肿(硬脊膜假性囊肿)出现。脑脊液漏患者中有短期低颅压综合征症状者18例,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延长引流时间是治疗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三明治”法(医用胶+明胶海绵+医用胶)在加强硬脊膜后方裂口缝合预防脑脊液漏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4例椎管内硬脊膜下肿瘤患者资料,根据修复硬脊膜的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常规修复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4~69 岁,平均(45.2±7.2)岁;“三明治”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2~67 岁,平均(44.2±6.4)岁。患者在切除椎管内硬脊膜下的肿瘤后,常规修复组采用连续锁边缝合硬脊膜后覆盖大小合适的明胶海绵;“三明治”组在连续锁边缝合硬脊膜后,加用医用胶喷涂缝合口及周缘硬脊膜,而后覆盖大小合适的明胶海绵,最后再次在明胶海绵表面及周缘喷涂医用胶。结果 与常规修复组比较,“三明治”组术后当天、第1天、第2天、第3天引流量均明显下降。常规修复组在引流管拔除后7~10 d仍有3例出现切口积液,经穿刺抽液、沙袋加压、俯卧体位等治疗后切口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3个月,平均26.5个月。常规组3个月后有5例伤口发生深部积液;“三明治”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应用“三明治”法修复硬脊膜背部损伤裂口可明显提高缝合修复效果,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脑脊液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脊柱后路再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脊柱后路再手术后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21例脊柱后路再手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体位训练;对术中出现的硬脊膜损伤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修补,引流管放置采用三错位长距离置管法,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出现脑脊液漏后采取特殊体位及抗感染治疗等措施.结果 发生硬脊膜损伤4例、脑脊液漏2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3个月无复发.结论 对脊柱后路再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脊柱手术并发隐性脑脊液漏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并发隐性脑脊液漏的诊断和治疗,进一步预防和降低脊柱手术并发症的发病率。方法:通过22例脊柱手术合并脑脊液漏患者的观察,创伤如椎体骨折脱位致硬脊膜损伤7例,手术医源性损伤致硬脊膜损伤15例,其中隐性脑脊液漏病例5例。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治愈时间最短1d,最长2周,平均5d。结论:脊柱手术并发的隐性脑脊液漏诊断和治疗直接影响脊柱手术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经颈椎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采用颈前路后纵韧带骨化切除术治疗颈椎OPLL患者126例,男89例,女37例;年龄46~72岁,平均61岁;病程3d~7年,平均4.2年。骨化物在矢状面上范围涉及1~3个椎体。术中发现11例患者合并硬脊膜骨化,其中7例术中发生硬脊膜破损(4例为硬脊膜撕裂,3例形成硬脊膜缺损);115例未合并硬脊膜骨化患者中,4例发生硬脊膜撕裂。术中均采用明胶海绵覆盖及生物蛋白胶封堵,术后采用常压引流、卧床休息、预防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方法综合处理,观察患者脑脊液漏情况及转归。结果:11例术中硬脊膜破损的患者术后均发生脑脊液漏,脑脊液漏发生率为8.7%(11/126),其中合并硬脊膜骨化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63.6%(7/11),未合并硬脊膜骨化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0.03%(4/1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综合处理后,3例于术后3~5d内痊愈;8例患者切口愈合拔管后形成间隙性脑脊液囊肿,经反复穿刺抽吸、颈部环形加压包扎治疗,均于术后14~30d内痊愈,其中1例合并颅内感染,经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加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痊愈。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36个月,平均12.8个月,无神经症状加重及持续性头痛等后遗症发生,术后平均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1.2%。结论:颈椎OPLL患者行颈前路手术术中易发生硬脊膜损伤,术中一期修复极为困难,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高,应采取综合措施处理,以获痊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脊柱后路再手术后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21例脊柱后路再手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体位训练;对术中出现的硬脊膜损伤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修补,引流管放置采用三错位长距离置管法,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出现脑脊液漏后采取特殊体位及抗感染治疗等措施。结果 发生硬脊膜损伤4例、脑脊液漏2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3个月无复发。结论 对脊柱后路再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曲绍东  苏庆军  海涌  康南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1):1009-1011
目的评价切口持续加压包扎结合早期拔管治疗胸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脑脊液漏42例,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12~71岁,平均32岁。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骨嵴12例,胸椎管狭窄症8例,腰椎管狭窄症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腰椎滑脱症4例。A组35例术中行硬脊膜切开或硬脊膜破裂,其中29例术中行硬脊膜修补,术中严密缝合切口,切口放置大棉垫,用腹带持续加压包扎至引流管拔出后3d。术后3d切口无渗出,拔除引流管,如果切口渗出脑脊液,切口丝线间断缝合无渗出3d后拔出引流管;B组7例术中未发现脑脊液漏却于术后发现采取上述方法处理。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5~7d,观察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感染和假性硬脊膜囊肿等并发症。结果A组30例术后3d拔出引流管,脑脊液漏消失;5例切口渗出,间断缝合切口无渗出3d后拔出引流管,脑脊液漏消失。B组7例术后3d拔出引流管,脑脊液漏消失。42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切口感染和假性硬脊膜囊肿形成。结论术中严密缝合切口,切口放置大棉垫,用腹带持续加压包扎结合早期拔管治疗术中和术后脑脊液漏,方法简单,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并发隐性脑脊液漏的诊断和治疗,进一步预防和降低脊柱手术并发症的发病率.方法:通过22例脊柱手术合并脑脊液漏患者的观察,创伤如椎体骨折脱位致硬脊膜损伤7例,手术医源性损伤致硬脊膜损伤15例,其中隐性脑脊液漏病例5例.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治愈时间最短1d,最长2周,平均5d.结论:脊柱手术并发的隐性脑脊液漏诊断和治疗直接影响脊柱手术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脊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管内脊膜囊肿 ,又称蛛网膜囊肿 ,临床上少见 ,症状与其他占位病变相似 ,因特殊的发病机制 ,诊治上有其特殊性。1.临床资料 :1993年 7月~ 2 0 0 1年3月 ,共收治 6例 ,男女各 3例。年龄 10~ 16岁 ,平均 13 3岁 ,随访 5例 ,随访时间 6个月~ 7年 ,平均 3 1 8个月。主要症状有胸背疼 ,双下肢渐进性瘫痪 ,大小便尚正常。X线无阳性发现。MRI显示椎管内占位病变 ,T1加权像呈低信号 ,T2加权像高信号 ,为长T1和长T2像 ,信号密度与脑脊液相同。部位多在下胸段及胸腰段 ,脊髓后方。手术时 ,全椎板切除 ,显露囊肿 ,5例位于硬脊膜背侧 ,切开…  相似文献   

11.
我院于1988年10月至1994年12月,共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手术600例,其中术中操作不当致脑脊液漏1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8~68岁,平均47岁。病程1个月~20年,平均3年5个月。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腰椎管狭窄症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管狭窄症3例。12 处理方法及结果 12例均在术中发现脑脊液漏,因硬脊膜撕裂口小于10cm,且手术为扩大开窗及扩大半椎板术,缝合困难,故采用游离脂肪或明胶海绵覆盖硬脊膜外,紧密缝合骶棘肌,腰背筋膜及皮下脂肪、皮肤,皮片引流,局部加压包扎,回病房后…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可吸收性半月板箭治疗半月板损伤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性半月板箭治疗半月板损伤并评价其近期疗效。方法2002年2~10月,关节镜下采用半月板箭缝合固定12例12侧半月板损伤,男5例,女7例;年龄18~58岁,平均33.2岁。左膝4例,右膝8例。内侧半月板损伤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8例;前角损伤2例,体部损伤3例,后角损伤7例。红区损伤10例,红-白区损伤2例。病程3d~5个月,平均2.3个月,其中急性损伤(病程<1个月)9例。关节镜下采用新型全内半月板箭技术固定,共使用25枚半月板箭(平均每例2.1枚)。5例同时施行其它类型手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无早期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3个月,平均10.2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膝关节稳定,无疼痛、绞锁等症状,6周后关节活动度全面恢复。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5.6±13.4)分增加到术后平均(82.4±16.3)分,差异有显著性(P< 0.05)。2例分别于术后8个月和9个月出现关节积液,考虑为滑膜炎,经治疗后消失。结论对于半月板损伤,如撕裂类型和部位适当,可选择可吸收性半月板箭治疗。半月板箭技术是一种简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半月板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椎管内肿瘤切除后椎管成形术中的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4月采用超声骨刀行椎管内肿瘤切除后椎管成形术治疗的17例胸腰椎椎管内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73岁,平均57.4岁。病程2~47个月,平均21.1个月。其中胸椎管内肿瘤4例(T_(10)1例、T_(12) 3例),腰椎管内肿瘤13例(L_1 5例、L_2 4例、L_3 2例、L_4 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神经鞘瘤8例,脊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2例,皮样囊肿2例,室管膜瘤1例。术前按Frankel分级标准评估脊神经功能,B级2例,C级7例,D级8例。术中实时记录应用超声骨刀进行单个节段椎管后壁切开的时间、整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有无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有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术后3~6个月根据MRI、CT三维重建观察肿瘤情况及骨愈合情况,并采用Frankel分级评价脊神经功能。结果应用超声骨刀进行单个节段椎管后壁切开的时间为3.4~5.7 min,平均4.1 min;整体手术时间135~182 min,平均157.3 min;术中出血量300~500 mL,平均342.6 mL。术中无意外性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发生,无神经根损伤和脊髓损伤发生。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2.7个月。MRI检查未见肿瘤复发,CT三维重建示所有患者骨质愈合良好。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情况,未见脊髓再受压等情况。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为B级1例,C级5例,D级7例,E级4级。结论应用超声骨刀系统进行肿瘤切除后椎管成形术,可保留脊柱后柱骨-韧带结构的完整性,保持椎管容积,操作安全性高、实用性强,术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重建脊柱前中柱功能的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月,对收治的6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自体骨植骨及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男43例,女22例;年龄19~64岁,平均40.2岁。病程3个月~10年,中位病程10个月。其中胸椎结核(T4~10)18例,胸腰椎结核(T11~L2)44例,腰椎结核(L3~5)3例。其中病变累及单节段7例,2个节段54例,3个节段4例。14例合并脊髓损伤者Frankel分级为:C级5例,D级9例。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为20~65°,平均41°。结果手术时间120~210min,平均170min;术中出血量300~1500mL,平均600mL。术后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6年,平均23个月。术后40d及3个月分别出现1例切口脓肿,经对症处理后切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检查示术后4~12个月,平均6个月植骨达骨性融合;无结核复发。术后12个月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消失,14例合并脊髓损伤患者Frankel分级为D级7例,E级7例。术后12个月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为0~33°,平均2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重建脊柱前中柱的承重功能和稳定性在脊柱结核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经严格抗结核治疗后,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重建脊柱前中柱功能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脊柱外科手术中严重脑脊液漏的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脊液漏是脊柱外科手术中的一种并发症 ,由于脑脊液不断外溢 ,使得漏口及伤口难以愈合 ,同时存在逆行性蛛网膜下腔感染的可能性。自 1997年以来 ,我们治疗 10例严重脑脊液漏患者 ,全部采用脑室引流管作局部引流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13~ 70岁。本组病例均为胸腰椎疾患 ,其中胸腰椎骨折并截瘫 4例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1例 ,蛛网膜囊肿 2例 ,硬膜下肿瘤 2例 ,脊髓栓塞综合征 1例。所有病人术中硬脊膜均被切开 ,4例因骨折腹侧硬脊膜存在撕裂 ;1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因硬脊膜与黄韧带骨化块粘连 ,…  相似文献   

16.
脊柱是转移性肿瘤最常累及的部位,未经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7(3~16)个月,若肿瘤侵犯到硬脊膜者生存期仅有3~6个月[1]。对于脊柱转移性肿瘤,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放疗、化疗或免疫等综合手段进行干预。手术目的在于缓解疼痛、解除脊髓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用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黄韧带骨化合并硬脊膜骨化的手术策略并讨论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黄韧带骨化致胸椎管狭窄患者98例,其中18例经手术证实合并硬脊膜骨化。男11例,女7例;年龄46~73岁,平均58岁。病程5~48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患者均由于症状加重选择后路减压术,通过根黄通道八边形游离整块切除胸椎上关节突及骨化黄韧带和硬脊膜。手术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Cobb角测量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患者初始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18例均出现暂时性脑脊液漏,保守治疗8~10 d后脑脊液漏停止。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症状加重、蛛网膜下腔感染、伤口感染、窦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60个月,平均49个月。末次随访时无脊髓压迫复发、神经症状加重等。术后1、12个月患者JOA评分及ODI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JOA评分及疗效、ODI值均较术后1个月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患者Cobb角(8.0±1.2)°与术前(6.7±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0,P=0.001)。术后2个月MRI水平位、矢状位和脂肪抑制像上显示受压节段脊髓膨起良好。结论根黄通道八边形游离整块切除胸椎上关节突及骨化黄韧带和硬脊膜的手术方法,对于治疗继发于黄韧带骨化和硬脊膜骨化的胸椎管狭窄安全可靠,无修补的方法对于硬脊膜缺损的处理也有效。  相似文献   

18.
自 198 5年 1月~ 2 0 0 2年 2月收治胸段脊髓压迫症患者33例 ,分别采用后入路、前外侧入路及改良后外侧入路三种手术途径 ,经随访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33例 ,男 2 5例 ,女 8例。年龄在32~ 6 4岁 ,平均 4 5 5岁。病程 5d~ 3年 ,平均 6 2个月。有外伤史 2 0例。其中退变性胸椎管狭窄 15例 ,病变部位 :T4~T52例 ,T8~T10 7例 ,T9~T12 6例。胸椎后纵韧带骨化 (TOPLL) 3例 ,病变部位 :T3 ~T52例 ,T7~T10 1例。胸椎间盘突出症 12例 ,中央型和旁中央型 8例 ,外侧型 4例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脊柱外科中脑脊液漏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7月发生的30例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颈椎手术6例,胸椎手术4例,腰椎手术16例,骶椎手术4例.术中均发现硬脊膜破裂,行修补或填塞硬脊膜漏口,逐层严密缝合伤口,置管引流,伤口加压包扎,术后卧床休息等综合措施处理.结果 经过术中、术后仔细的处理,30例脑脊液漏患者全部经保守治疗后于6~26d内治愈.结论 通过术中对硬脊膜损伤及时修补或堵塞,术后采取正规的保守治疗措施,绝大多数脑脊液漏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20.
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7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自1993年5月~1997年12月我院共施行脊柱手术681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7例,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在681例患者中,原发性硬脊膜损伤28例,医源性硬脊膜损伤16例,计44例。术中进行硬脊膜修补32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7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