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是常见的护理操作,但常常由于按压不当导致皮下出血,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还会导致其精神紧张。特别是新人院的病人,还会因此怀疑护士的技术水平,产生不信任感,影响护患关系。对护士来说,皮下出血影响血管的清晰度,给再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增加了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临床上最普通,最常见的护理操作。平时应用干棉球轻压即可。但在实际操作中习惯以干棉签拔针后横放按压,而有些患者按压时不配合常出现皮下出血,给第二次输液选择血管带来困难。为提高护理质量,近年来,我们结合实践在静脉穿刺后和注射后拔针时采用棉签纵式按压法,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该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正>静脉输液和静脉采血是静脉穿刺的两种主要形式,在疾病的急救、治疗和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静脉穿刺后在按压操作方法、按压力度、按压面积、按压力度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与患者的配合和静脉穿刺后皮肤出血、皮下出血、皮下瘀血有一定的关系。为此,笔者总结静脉穿刺后的按压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和临床  相似文献   

4.
刘琪  杜蕊 《家庭医药》2016,(9):61-62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7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三组各有25例患者,甲组注射后按压3min,乙组注射后按压5min,丙组注射后按压10min,对比三组患者的皮下出血情况。结果:甲组25例患者的出血例数与皮下出血点要明显大于乙组、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乙组与丙组患者的出血例数与皮下出血点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时间5min以上能够有效降低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率,缩小皮下出血点大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静脉输液是抢救危重病人及一般病人快速有效的补液给药途径,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护理操作技术。拔针意味着当日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结束,部分临床护师带教护生时并不在意这项收尾工作,未向护生做具体指导,常用按压方法不当时引起穿刺点出血[1],或因按压时间过短造成皮下淤血或出血[2]。尤其是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570例老年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470例和对照组210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针,试验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对比观察2组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时间的穿刺部位皮下瘀血情况。结果试验组皮下瘀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瘀血面积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可明显缓解拔针后皮下瘀血情况。  相似文献   

7.
三指横压法止血减少拔针后皮下淤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给药途径,而静脉穿刺后不当的按压会造成血管出血、淤血等.不仅增加患者疼痛和心理负担,还影响血管清晰度,给下一次静脉穿刺带来困难,影响治疗顺利进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不断进行观察与对比,现采用三指横压法按压止血,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静脉穿刺是临床诊疗最基本的操作方法之一,也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护理技能.静脉穿刺拔针后因按压方法不当引起针眼处疼痛及穿刺部位皮下瘀斑[1]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患者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因此引起医疗纠纷,为克服此类弊端,我们对静脉穿刺拔针后的按压方法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探讨和改进,研究发明了"直压轻按拔针法",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输液是临床治疗、抢救、康复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拔针时按压的方法不对、按压的时间不足、按压的面积太小、按压的压力不够常引起皮下出血、淤血、疼痛等,使下一次的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而且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笔者总结了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时间、按压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保持静脉输液患者血管完整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灭菌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1]。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一方面由于护士对血管保留性使用安排不好,另一方面由于很多患者缺乏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时间方法的经验及知识,拔针后处理不当,造成不同程度的皮下淤血,直接影响了病人的静脉完整性,既给患者造成了疼痛及不便,又给下次输液带来了困难。为此我们加强护士的理论学习和对患者进行拔针后按压时间与方法的健康宣教,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管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1护士必须掌握保护血管的知识1.1选择血管的方法根据病情、输液量、病人年龄及合作情况来选择输液进针静脉。如…  相似文献   

11.
静脉抽血后按压部位与按压时间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厚荣  郑慧新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83-1784
目的:探讨静脉抽血拔针后按压部位及按压时间对皮下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静脉抽血的3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扩充按压法,按压时间≥5分钟;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按压时间1~3分钟。结果:按压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85%;观察组皮下淤血发生率1.97%,对照组分别为1分钟11.18%、3分钟3.29%。结论:扩充按压法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汪忆珍  孟桂萍 《安徽医药》2014,(11):2215-2216
目的:寻找适合消瘦患者的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的方法,探讨注射后局部压迫时间对消瘦患者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以体重指数〈18.5 kg·m-2标准选取该科注射依诺肝素钠的消瘦患者50例,同一患者在每天的两次注射时分别采用同样的注射方法和两种不同的按压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注射后按压10 min,对照组注射后按压3 min,对注射后12 h的皮下出血情况作出记录与分析,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找出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在该实验中,试验组发生皮下出血6例,对照组发生皮下出血15例,二者经字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统一的标准方法注射依诺肝素钠后按压时间大于10 min可有效降低消瘦患者的皮下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按压方法与皮下出血的关系。同时找出有效的按压时间及力度,减少皮下出血的概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患有脑梗死并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3min、5min、8min、10min,在各组按压时间的基础上用弹力按压器按压力度为皮肤下陷1cm、2cm、3cm、5cm等深度,观察各组出血面积的大小和出血例次。结果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按压方法与皮下出血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按压5min,皮肤下陷2cm可以减少出血面积和出血例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拔针后3种不同按压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选取180例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同一患者分别采用四指按压法、大拇指按压法及单指按压法,按压时间平均3~5min,按压力度中等,观察皮肤出血、皮下淤血、完全闭塞、不完全闭塞。结果四指按压法、大拇指按压法和单指按压法皮肤出血分别为1.7%(1/60)、3.3%(2/60)和10.0%(6/60),以四指按压法、大拇指按压法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按压法皮下淤血分别为3.3%(2/60)、8.3%(5/60)和25.0%(15/60),以四指按压法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按压法完全闭塞分别为0、0和5%;三种按压法不完全闭塞分别为0、0和28.3%。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不同按压法对皮肤出血、皮下淤血、完全闭塞、不完全闭塞、患者发生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5.
<正>临床上经常见到患者在静脉采血后,穿刺部位有压痕,出血,皮肤瘀血青紫。其原因除患者自身凝血机制不好,按压方法不当及护士操作失误等原因所致外,与棉签按压也有关,我们对500例次患者采用医用滴注敷贴按压后发现穿刺点压痕,出血、皮下淤血青紫明显减少。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输液贴与棉签在输液拔针后按压针眼的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输液贴与棉签在输液拔针后按压针眼的效果。方法选取2002~2003年门诊输液病人4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为输液完毕后用棉签按压针眼。试验纽为输液完毕后用输液贴按压针眼。结果对照组200人次拔针后皮下淤血直径>1cm的有21人次,试验组200人次拔针后皮下淤血直径>1cm的有5人次,经X^2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O.05。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针眼的时间和保护血管的宣教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按压针眼的方法和按压针眼材料的选择,经观察试验组拔针后皮下淤血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此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护士在拔针时由于按压不当常导致皮下出血,曾有护士对拔针按压方法进行探讨,笔者借鉴了这些经验,探讨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法的止血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白体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观察5例动静脉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患者,分析其原因及护理方法.结果 对5例患者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均未造成闭塞,能够正常使用.结论 引起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原因与拔针方法不正确、按压止血不到位、按压时间短、穿刺原因以及患者自身原因有关.采取正确的拔针方法与按压方法、提高穿刺技术、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正确护理皮下血肿,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发生,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沈凤 《北方药学》2013,(11):169-169
输液是临床最基础的护理操作之一,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不仅要求一针见血,更对拔针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拔针处理不当,会造成局部出血,引起不同程度的皮下瘀血,除了给患者造成痛苦外,还给护士下次输液部位的选择增加了难度,严重的还会引起静脉炎症。现将皮下瘀血的原因分析如下,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1原因1.1患者方面1.1.1按压部位不准确:因为静脉输液有两个针眼,即表皮穿刺  相似文献   

20.
张亦弛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113+116-113,116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献血结束拔针后两种不同按压方法对针眼出血、皮下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000例无偿献血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0例,实验组采用献血者三指按压法,按压30-60S后上举肢体2~3min。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结果实验组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献血者三指按压法明显优于传统按压法,深受献血者的好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