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对40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治疗后3d内腹痛、腹胀缓解或消失者共计38例,占95%;治愈38例,治愈率为95%。治疗中仅有2例出现注射部位轻微疼痛,可以耐受,无需特殊处理。结论:奥曲肽是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全肠外营养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认识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了解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方法 ,选择 1995年 10月至 1999年 5月共 9例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病人。结果 :病人有腹胀、腹痛、呕吐、肠鸣音弱、经持续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结合白蛋白输注及生长抑素善得定 ,短期皮质激素的应用 ,9例病人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 :对于术后明确诊断为术后炎性肠梗阻的病人 ,合适正规的非手术治疗是主要的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全肠外营养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认识和体会@张亚洲$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外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在肠梗阻一般治疗的同时辅以中药治疗。结果:32例患者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全胃肠外营养并结合中药等治疗,全部病例均治愈,平均治疗时间为14天,无1例发生肠坏死。结论: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保守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马真荣  李文乾 《现代保健》2012,(13):122-123
目的:探讨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预防措施.方法:对56 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56 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6~12 个月,无复发.结论:早期炎性肠梗阻因其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应重视早期诊断,一旦明确诊断,保守治疗是最佳方案,盲目再次手术往往产生严重并发症,同时应重视在腹部手术中、手术后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治疗中生长抑素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抽取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另30例作为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治疗中应用生长抑素后,可快速缓解患者症状表现,缩短痊愈时间,促使患者尽早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3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中2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为肠梗阻。3例患者均予包膜切除、肠粘连松解,2例加阑尾切除术。随访至今,1例手术1年后出现粘连性不全肠梗阻症状,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腹茧症术前明确诊断困难,CT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术中应切除纤维包膜、松解肠粘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术后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2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结果28例患者全部治愈,1例再手术病例术后发生肠瘘,住院时间52d,平均住院时间(23±10.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的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朱红军  孙保军  孙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431-343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2008年6月在某院住院的5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中除2例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经手术治愈外,余56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3.2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大部分经保守治疗有效,并发症少,治疗应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及中西医疗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结果:23例患者经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生长抑素、地塞米松及中药内服等保守治疗痊愈,1例手术治疗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2周左右,有典型肠梗阻表现,首选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我院5年来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间收治的83例肠梗阻资料。结果病因明确81例(97.6%),其中粘连性肠梗阻63例(75.9%)。非手术治疗59例(71.1%),手术治疗24例(28.9%),术后并发症3例(3.6%),死亡1例(1.2%)。结论5年间肠梗阻以粘连肠梗阻最常见。对手术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2周内,其中37例经严格系统保守支持治疗后治愈,1例因手术指征掌握不准确错误实施了剖腹探查术,手术后继续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2周内,准确掌握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特点,准确诊断,系统化保守治疗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的唯一有效措施,手术治疗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茧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再手术、再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总结1例腹茧症合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再手术的诊治经验并复习文献。结果:该患者为19岁男性,因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手术证实为腹茧症,11天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再手术,17天后再梗阻,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1年正常。结论:腹茧症手术时广泛分离粘连易导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不必强求过分的粘连分离,肠内置管排列固定很重要,以预防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此类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3.
子宫肌瘤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属于产科高危妊娠的范畴。目前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管理仍存在一些争议。报告近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自然分娩后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并发产褥感染,经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剔除病灶,同时并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例诊治情况。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平滑肌瘤伴红色变性及坏死,慢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术中宫腔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为苛养颗粒链菌(Granulicatella elegans)。同时探讨子宫肌瘤妊娠前及妊娠期管理、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及产褥期并发症如产褥感染、产后出血的处理策略,以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预防措施和诊治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腹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腹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得到确诊,均采用禁饮食、胃肠减压、抑制腺体分泌等非手术治疗,症状均逐渐缓解,无死亡病例。治疗时间5~21d。结论:非手术治疗是急腹症术后早期出现炎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8-0 1本院保守治疗腹部外科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腹部肿瘤根治手术17例(55%),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术后5例(16.13%),小肠外伤穿孔部分切除术后3例(9.68%),广泛肠粘连分离6例(19.35%)。肠梗阻主要发生在术后5-8 d,27例发生在2周内。发生炎性肠梗阻后保守治疗1周内患者肠梗阻症状及体征均开始缓解,经过2周左右的保守治疗28例胃肠道功能恢复。有3例超过3周,平均治愈时间为15.1 d。结论腹部外科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特殊,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用保守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杨玉真  赵传印 《现代保健》2014,(10):120-122
目的:总结中医特色疗法在妇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应用与护理经验。方法:将67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37例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与护理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功能恢复、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优于对照组90.0%。结论:中医特色疗法与护理治疗妇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83例急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5年来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间收治的83例肠梗阻资料。结果病因明确81例(97.6%),其中粘连性肠梗阻63例(75.9%)。非手术治疗59例(71.1%),手术治疗24例(28.9%),术后并发症3例(3.6%),死亡1例(1.2%)。结论5年间肠梗阻以粘连肠梗阻最常见。对手术早期粘连性肠梗阻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