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超检查肝实质强回声病灶是结石或非特异性钙化,本文对此48例全部进行ERCP检查,无1例是肝内结石。提出肝实质非特异性钙化经B超和ERCP检查排除肝内结石即可确诊,属非临床意义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胆管内生长型肝癌常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误诊较多。本文报告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管内生长型肝癌,其中2例误诊为高位胆管癌。作者对误诊原因及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并详细讨论了胆管内生长型肝癌的肝内复发病灶、胆管内癌栓及高位胆管癌的B超声像特征,指出胆管内癌栓与高位胆管癌在B超和CT图像上有明显区别;对肝内原发病灶的诊断B超容易漏诊,而CT则通过增强及超薄扫描易发现病灶.B超与CT相结合对胆管内生长型肝癌具有定位、定性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小血管瘤和小肝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螺旋CT对52例临床无明显症状,B超体检发现肝内单个或多个小结节病灶(直径均小于3cm)的患者,进行平扫及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分别测量病灶的密度及变化情况。结果52例患者在平扫时病灶密度无特异性,其中28例小肝癌在动脉期密度变化较大,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多呈相对低密度改变。24例肝血管瘤病灶在动脉期及门脉期密度变化差异较大,在延迟期呈相对高密度或等密度改变。结论肝内小结节病灶(直径小于3cm),一般宜行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小血管瘤及小肝癌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16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 16例中,12例为单发病灶,大小为5-10cm,4例为多发大小不一病灶,肝内胆管扩张8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叶萎缩6例,局部肝轮廓凹陷6例,增强扫描见;6例病灶边缘轻度不规则细线状强化,3例明显不完整环状强化,1例早期无明显强化,病灶内轻度片状结节状强化2例,中度结节状强化3例;轻度线状强化1例,明显网格状及线状强化各2例,三期扫描内,大片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8例病灶在三期内强化情况无明显变化,1例呈“快进快出”,1例缓慢强化,结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当有手术史或有明显胆道结石时,仍应仔细观察各种征象,否则会造成漏,误诊。  相似文献   

5.
335例肝硬化B超声像图分析饶淑珍(附属医院B超室)关键词肝硬化,B超检查,声像图,特征分析肝硬化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而出现纤维组织的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的再生,使肝组织出现结节样且质地变硬的改变。B超对了解肝硬化损害的程度、疗效观察、转...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50例肝癌并肝硬化的CT表现。方法:采用平扫及增强后门脉期和肝实质期扫描方法。结果:以膨胀性生长为主的包膜型9例,CT特点是有包膜,多为单发,体积大,病灶中心易坏死。瘤周门脉血管为推压移位改变,浸润少。以浸润性生长为主的结节型38例和弥漫型3例。CT平扫病灶边界不清。增强后不融合的散在分布的小结节病灶境界清楚,边缘略内收,多无门脉血管受侵。结节融合型病灶边界不清,病灶内见蜂窝状或棉团状结节。弥漫型特点为肝内弥漫分布的大小均一的、界清的低密度小结节。门脉系统受侵及瘤栓形成是结节融合型和弥漫型的特点。结论:应用平扫加增强后门脉期和肝实质期扫描方法,能有效反映肝硬化基础上肝癌的特点,为临床施治、估计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胆囊癌12例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忠嘉  张长淮 《北京医学》1994,16(5):273-276
作者总结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经CT及其他影像诊断的结果。讨论了有关检查方法、鉴别诊断和CT分型问题。CT回顾性诊断正确率为75%。胆囊癌CT表现为胆囊被肿瘤取代、囊内结节或囊壁不均匀增厚。CT并能发现邻近肝内病灶、胆道梗阻、肝门、胰头区淋巴结转移及肝十二指肠韧带浸润。胆囊癌首选方法是B超、CT,可疑病例配合ERCP。  相似文献   

8.
动脉造影CT对小肝细胞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崇顺 《广西医学》1997,19(5):763-764
目的:主要了解小肝细胞癌在动脉造影CT图像上的特征性改变。材料与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其他影像学方法未能定性或肝癌切除术后疑有复发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导管置于肝动脉并移至CT检查床上,经肝动脉注入造影剂同时作全肝螺旋CT扫描或同层动态扫描。结果:经CTA检出26个SHCC在肝动脉期呈现高密度类圆形结节状影,≤1cm的4个小结节边界不整。均有快进快出、中心部位首先减退的特征性改变。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比较,B超、常规CT、血管造影检出率分别为80.7%(21/26)76.9%(20/26)、65.3%(17/26)。而≤1cm的病灶仅B超发现1个,其他均未检出。结论:CTA检查时,由于造影剂直接由肝动脉注入使由肝动脉供血的SHCC呈现明显强化的高密度结节状影而肝实质未明显强化,在鲜明的对比下能发现更多、更小的早期病灶,特别是≤1cm的病灶。在肝动脉强化的SHCC表现快进快出、中心部位首先减退的形态学特征可与肝内其它结节性病变相鉴别,有助于HSCC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肝脏是结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晚期结肠癌的肝转移率高达 5 0 %~ 70 % 〔1〕。对肝脏多结节病灶可采用无水酒精注射术〔2〕。自 1 995年以来我院对 1 6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普通B超探头引导下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将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分成两组 ;治疗组 1 6例 ,其中男 7例 ,女 9例 ,年龄 35~ 6 7岁 ,平均 46岁。均采用B超引导下瘤内注射无水酒精。其中肝内病灶 2个 1例 ;3个 8例 ;4个以上 7例。肝功能ChildA级 7例 ;ChildB级 9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因各种原…  相似文献   

10.
收集32例经确诊的转移性肝癌的B超资料,经分析了得出如下几个特点:(1)转移性肝癌声像学的最大特点是呈现散在的,多发性形态基本相似的结节,本组94%呈现这种声像,(2)转移性肝癌多无肝脏的形态,大小改变,本组仅3例有肝脏肿大。(3)门静脉,肝静脉少见癌检。本组仅见1例,(4)病灶回声伴宽边声晕,可与原发性肝癌鉴别,本组有5例(15%)出现,(5)肠道肿瘤转移多呈牛眼状结节,鼻咽癌转移多为强回声结节  相似文献   

11.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原发性肝癌──附7例报告秦霞,张晓芬,毛亚伦我院自1991年4月~1993年12月,对原发性肝癌因病灶紧靠大血管不宜手术、术后复发或拒绝手术者,共7例9个病灶,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乙醇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肝内小占位性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患者共76个≤3.0cm的肝内实质性小病灶进行实时超声造影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且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及随访观察。造影剂使用SonoVue,剂量2.4ml,经肘静脉团注,在动脉相、门脉相及实质相观察病灶的灌注情况。结果76个肝内实质性小病灶中,恶性病灶28个,包括肝细胞性肝癌18个,转移性肝癌10个;良性病灶48个,包括血管瘤20个,局灶性结节性增生5个,局部脂肪缺失15个,肝硬化增生结节7个,局部脂肪变性1例。肝内良恶性小占位病变在造影后灌注方式明显不同。结论应用SonoVue超声造影对肝内实质性小病灶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能够明显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新型超卢造影剂SonoVue,对9例原发性肝癌,5例转移性肝癌,5例肝血管瘤,2例肝硬化结节病例进行实时灰阶超卢造影检查,观察各病灶内及肝实质的造影剂动态灌注过程。结果:超声造影后,不同性质的病灶有不同程度、不同特点的增强表现。原发性肝癌表现为动脉相快速增强、而后快速消退;转移性肝癌动脉相表现多样,实质相呈明显的低回声“缺损”区,并且于实质相发现了更多病灶;肝血管瘤动脉相见周边环状增强、而后呈向心性填充;肝硬化结节与周围肝实质呈同步改变。结论: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及病灶的检出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4.
经腹高频超声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鹏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733-2734
目的:探讨经腹高频超声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应用了经腹高频超声行肝脏检查的7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7例用常规经腹探头检查发现肝脏内回声弥漫性不均匀后改用高频线阵探头扫查,检出肝脏浅层内结节状小病灶42例;有9例用常规经腹探头检查无异常声像发现后改用高频线阵探头检出肝脏浅层内散发结节状小病灶6例。高频线阵探头检出的实性结节状小病灶最小0.3cm,小囊性病灶最小0.2cm。结论:高频线阵探头能清晰显示肝浅层(约4cm)内的细微结构,对肝脏浅层内结节状小病灶的检出明显优于常规经腹探头,但不能严格定性,有待于应用超声造影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总结分析了7年来150例弥漫型肝癌的B超征象。提出了本病的主要声像特点为肝脏的体积明显增大,肝内呈弥漫性小结节回声,结节状回声大小不一致,以小结节为主,回声不均持,分布不均匀,肝脏边缘呈波浪状及不规则状改变,可伴有少量腹水。若同时伴有门静脉癌栓,可确诊本病。同时提出了其它肝外改变及与其它肝脏弥漫性病变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6.
张怡,女,2612岁。因反复发热40d入院。B超提示“肝脓肿”。术中见肝右前叶约5cm×5cm大小包块,质硬,穿刺抽吸未吸出脓液,临床诊断“肝肿瘤”。病理检查 巨检:肝组织1块,大小约8cm×6cm×5cm,表面见一结节突起。切面见结节大小为5cm×4.5cm,灰白色,质硬,与周围肝组织分界较清,但无包膜。镜检:病灶部位细胞呈短梭形,弥漫排列,胞浆丰富,核大,圆或卵圆形,核膜清楚,染色质呈细颗粒状,分布较均匀,核仁明显,无病理性核分裂。在短梭形细胞之间可见较多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病灶边缘部位细胞穿插于周围肝组织内,与肝组织分界不清楚…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 1996年 5月~ 2 0 0 0年 12月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吸脓液加脓腔内注入抗生素治疗肝脓肿 4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8例中男 3 1例 ,女 17例 ,年龄 2 0~ 65岁 ,平均 41岁。经治疗的肝脓肿病灶 5 5个 ,左叶病灶 13个 ,右叶病灶 42个 ,其中肝内单发脓肿 3 8例 ,多发 10例 ,脓肿最大直径11cm ,最小 3cm。 48例患者均有寒战、高热、肝区胀痛 ,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术前检查肝功能 ,出、凝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1.2 穿刺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B超确定脓肿的部位、大小 ,用探头下…  相似文献   

18.
收集32例经确诊的转移性肝癌的B超资料,经分析得出如下几个特点:(1)转移性肝癌声像学的最大特点是呈现散在的、多发性形态基本相似的结节。本组94%呈现这种声像。(2)转移性肝癌多无肝脏形态、大小改变。本组仅3例有肝脏肿大。(3)门静脉、肝静脉少见癌栓。本组仅见1例。(4)病灶回声伴宽边声晕,可与原发性肝癌鉴别。本组有5例(15%)出现。(5)肠道肿瘤转移多呈牛眼状结节,鼻咽癌转移多为强回声结节。结合以上声像特点,再参考临床原发灶表现及AFP检查,多可与原发性肝癌相区别  相似文献   

19.
丁宗渔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4,14(3):294-294,296
肝内胆囊属胆道畸形,临床少见,本文8例急性坏疽性肝内胆囊炎伴结石,CT检查未能证实,B超确诊仅2例。均行胆囊造瘘术,择期胆囊切除术而治愈;胆道造影,胆道镜,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0.
B超引导细针穿刺对肝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宋根良,董观兴,林嗣伟各种影像学检查,因无病理依据,有时对肝占位病变的性质较难确定,为此介入超声被逐渐采用。我们对48例肝内小占位病变(直径≤5m),作B超引导细针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现将结果报道于下,并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