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否能抑制对比剂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凋亡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传代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组)、正常组+NAC(N+NAC组)、对比剂组(Ult组)、对比剂+NAC治疗组(Ult+NAC组).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于缺血前全身应用N 乙酰半胱氨酸 (NAC)对大鼠离体缺血 再灌注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和心功能测定程序记录左心室压力波形并作各项参数分析 ,同时检测不同时刻冠状静脉流出液中的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并作冠脉流量和心肌含水百分比测定。结果 研究发现NAC能够显著改善左心室血流动力学指标 ,增强心肌收缩力和舒张性 ,减轻生物膜脂质过氧化程度 (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减低 ) ,但心肌含水量、冠状动脉流量、冠脉流出液中SOD活性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 提示NAC的心肌保护作用与加强GSH的抗氧化能力和自身的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NAC能够对缺血 再灌注心肌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α-硫辛酸(LA)对汞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单纯染汞组、NAC干预组、LA干预组。注射48h后,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活性,肾皮质、肝脏中汞、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染汞组肾皮质、肝脏汞含量增高,血清GPT活性升高;肾皮质、肝脏MDA含量显著升高,GSH含量和GSH-Px、SOD活性降低。与单纯染汞组比较,NAC干预组血清GPT活性,肾皮质、肝脏MDA含量显著降低;GSH含量、GSH-Px活性显著增高;肝脏SOD活性增高。LA干预组肾皮质汞含量升高,肝脏汞含量、血清GPT活性显著降低;肾皮质、肝脏MDA含量降低,GSH含量和GSH-Px活性增高;肝脏SOD活性增高。结论:NAC和LA预处理对汞所致急性肝肾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N-乙酰半胱氨酸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油酸(OA)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损伤组(ALI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组),后两组在注射OA后3h检测肺湿重与肺干重比(W/D),肺组织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ALI组MPO、MDA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NAC组MPO、MDA低于ALI组,SOD明显升高,P<0.01;ALI组MPO水平与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成正相关(r=O.793,P<0.01);肺组织病理组织学显示,NAC预处理能明显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结论:NAc对ALI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心梗面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穿线结扎左冠脉制备心肌I/R模型,36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n=12)、I/R 组(n=12)和I/R NAC治疗组(N组,n=12),检测各组心肌梗死范围、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活性、心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以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心肌I/R后心肌梗死范围明显,血浆CK-MB活性和MDA含量增高,心肌细胞坏死增多.NAC干预后心肌梗死范围缩小,CK-MB活性和MDA含量下降,心肌细胞坏死程度较轻.N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心肌组织中 Caspase-3 蛋白表达显著低于I/R组(P<0.01).结论 NAC可缩小大鼠I/R后心肌梗死范围,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N-乙酰半胱氨酸对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血清MDA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明坤  刘婷  谭强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3):225-228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血清MDA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雌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三组:博莱霉素模型组(B组);NAC治疗组(N组):模型制备同B组,于博莱霉素处理前1周及此后每日经强饲法口服NAC(3mmol/kg);正常对照组(C组):同样条件下向气管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三组动物分别于气管灌注后的第1、3、7、14及28天随机处死五只。取肺组织标本行病理学观察、肺系数测定及血清丙二醛(MDA)检测。结果肺系数N组与B组统计学分析显示除第1天外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比较,第3、7、14、28天MDA升高(P<0.05),而N组与C组相比,第1、14、28天MDA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3、7天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B组与N组血清MDA含量均第7天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进行两组间统计学比较,第7、14、28天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NAC可降低博莱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MDA的产生,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肺纤维化的发展,对肺纤维化具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观察附加0.4mmol/L 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心脏停搏液(NAC组)对低温缺血再灌注未成熟兔心肌钙转运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Langenolorff-Neeley离体左心做功模型,离体心脏缺血120min,再灌注60min;分离出缺血-再灌注未成熟左室心肌肌浆网,测定其总巯基(total sulfhydryl,TSH)、非蛋白巯基(non-protein sulfhydryl,NPSH)及丙二醛(malondialdelayde,MDA),Ca2 -ATP酶活性及其钙摄取率(calclum uptake)。结果 NAC组,再灌注后心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ST组;NAC组TSH,NPSH含量也明显高于ST组,同时SR-MDA含量也明显低于ST组;NAC组肌浆网Ca2 -ATP酶活性经历缺血-再灌注后有所下降,但明显高于ST组;NAC组与ST组肌浆网钙摄取率在缺血-再灌注后略有下降,但无显著差异。结论 附加NAC可显著改善St.Thomas液对低温缺血再灌注未成熟心肌的钙转运功能。其机制与NAC提高缺血再灌注未成熟心肌的还原型巯基水平,增强心肌抗氧化损伤能力,减轻缺血再灌注对未成熟心肌肌浆网钙泵功能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N-乙酰半胱氨酸对博莱霉素大鼠肺脏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肺脏氧化 -还原状态与肺脏炎症、肺纤维化的关系及N 乙酰半胱氨酸对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健康雌性Wistar大白鼠经支气管灌注博莱霉素 (BLM )造成肺间质纤维化。部分灌注BLM后每日腹腔注射N 乙酰半胱氨酸 (NAC) 4 0mg/kg。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细胞总分数 ,检测血清和BALF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 (MDA)的含量。肺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行HE染色进行病理和炎症积分分析。左肺匀浆后测羟脯氨酸 (HYP)含量。结果 :BLM组急性炎症期BALF细胞总数显著增高 ,中性粒细胞 (PMN)、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 ,肺组织炎症积分增加 ,14d时HY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5 ) ;NAC能够降低急性期BALF中细胞总数、PMN和淋巴细胞百分比 ,但在纤维化期细胞总数有所增加。NAC组肺组织炎症积分下降 ,但HYP含量较BLM组略增加 ;各组血清GSH和MDA水平无显著差异 ;BLM组BALFGSH水平第 17天显著降低 ,NAC能够显著提高BALFGSH水平。结论 :BALFGSH ,MDA水平较血清GSH ,MDA水平能更好的反映肺脏损伤情况和对治疗的反应 ;NAC(40mg/kg)能够减少肺组织炎症细胞的浸润和BALF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表明小剂量NAC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但其对肺纤维化大鼠胶原沉积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CPFE)大鼠肺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健康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PFE组和NAC治疗组,每组各24只。CPFE组大鼠给予博莱霉素(BLM)干预后暴露于烟草毒中;NAC治疗组大鼠为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的CPFE组大鼠。收集3组大鼠不同时间段的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BALF),制作石蜡切片染色,判断肺组织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测定BALF丙二醛(MDA)。结果:成功建立BLM及烟草诱导的CPFE模型;与CPFE组大鼠相比,NAC治疗组-14d和NAC治疗组-28d大鼠的炎症病理评分下降差异明显(P<0.05);与CPFE组大鼠相比,NAC治疗组-14d和NAC治疗组-28d大鼠的纤维化病理评分下降明显(P<0.05);与CPFE大鼠组相比,NAC治疗组-7d和NAC治疗组-14d组BALF中MDA下降差异明显(P<0.05)。结论:CPFE大鼠肺组织炎症及氧化损伤明显。NAC能降低炎症、氧化损伤及纤维化反应,对CPFE大鼠肺组织的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用家兔作为器官移植供体,以灌流泵、氧合器、恒温系统及监测系统建立体外器官灌注模型模拟兔-人异种肝移植。方法:将家兔自身血(n=4)、健康人全血(n=4)及人血浆(n=4)分别引入此灌注系统。结果:自身对照及人血浆灌注组持续灌注120min门静脉灌注压均为正常水平。人血灌注组于(15.0±1.2)min出现超急排斥反应。ELISA天然抗体IgM测定结果则表明,人全血灌注家兔肝脏后IgM吸附率为(39.4±5.5)%,血浆吸附率为(35.3±3.5)%,对照组IgM吸附率为(9.2±1.0)%。免疫荧光病理发现人全血组可见明显IgM荧光抗体沉积在肝毛细血管并见毛细血管微血栓形成,血浆组也可见IgM沉积,对照组则无沉积。结论:应用体外游离肝灌注系统可以使模拟兔-人异种肝移植成为可能,模型稳定,重复性强,为实验性异种移植提供有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大鼠肝移植技术改进及免疫排斥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大鼠肝移植模型进行技术改进,并观察将SD大鼠肝脏移植至Wistar大鼠时免疫斥发生的规律,方法:将“二袖套法”肝称植技术在袖套管制作,受体麻醉,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吻合等方面进行,行供肝取自SD大鼠的Wistar大鼠肝移植30例,并随机分为环孢霉素(CsA,2mg/kg,术后第1天至第7天皮下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情况,结果: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6.5-10.0mg/kg,术后第1天到第7天皮下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情况,结果: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6.5-10.0min,无肝期为8.5-12.0min,93%以上的移植大鼠生存超过7天,对照组大鼠术后9-13天全部死亡,组织病理学提示有典型的免疫排斥,而CsAI治疗组到目前为止生存良好,结论:对大鼠肝移技术进行了可明显提高移植大鼠的生存率,SD大鼠移植对Wistar大鼠的肝移植组合为高排异组合,是较理想的研究肝移植排斥及移植免疫耐受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脂肪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丙二醛 ( MDA)、谷丙转氨酶 ( ALT)、内皮素( ET- 1)及肿瘤坏死因子 ( TNFα)的变化。方法 :首先通过给予实验动物改良的缺乏胆碱和蛋氨酸( CMDD)饲料制备脂肪肝模型 ,观察脂肪肝组和正常肝组门脉压的关系 ,以及在缺血前、缺血 15或30 min再灌注 60 min时 ,肝组织中 MDA、血清 ET- 1、TNFα、ALT水平的变化。结果 :脂肪肝组门静脉压高于正常肝组 ,缺血前后脂肪肝组肝组织中 MDA含量以及血清 ET- 1、TNFα、AL T水平高于正常肝组 ,并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增高。结论 :肝脂肪变性引起肝窦狭窄和不规则 ,门脉压增高。含大量脂肪的肝细胞对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敏感性增高 ,通过产生过多的 MDA、ET- 1、TNFα,导致肝细胞破坏 ,血清AL T升高。  相似文献   

13.
氧化应激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氧化应激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IRI模型组、十三味红花丸组,采用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方法是肝左叶血管用动脉夹夹闭致缺血45 min,去除动脉夹再灌45 min.测定大鼠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谷草转氨酶(SGOT)活性.结果 肝缺血再灌注时血清SGPT、SGOT含量较对照组高(P<0.05), 十三味红花丸组SGPT高于模型组(P<0.05);肝组织MDA含量各组变化不明显;肝组织SOD活力:十三味红花丸组低于模型组,且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氧化损伤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机制,十三味红花丸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无明显保护作用,相反会引起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大鼠模型观察慢性间歇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对肝的损伤及其对肝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 chemokine ligand-10,CXCL10)表达的影响,并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21只健康雄性Spraq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间歇低氧组(CIH组)和慢性间歇低氧+N-乙酰半胱氨酸组(CIH+NAC组),每组7只。对照组置于空气循环舱内,其余两组置于间歇低氧舱内,每日8 h,共5周;对照组及CIH组每日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CIH+NAC组每日给予NAC溶液灌胃。5周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肝组织MDA含量和SOD活力,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各组大鼠肝CXC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IH组、CIH+NAC组大鼠肝MDA水平均升高(均P<0.05),SOD活力均降低(均P<0.05);与CIH组比较,CIH+NAC组大鼠肝MDA降低,SOD活力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CIH组和CIH+NAC组大鼠肝脂肪变程度及炎症反应均增加(均P<0.01);CIH+NAC组大鼠肝损伤较CIH组减轻(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CIH组和CIH+NAC组大鼠肝组织CXCL10表达均增强(均P<0.01);CIH+NAC组较CIH组减弱(P<0.01)。结论:CIH可导致大鼠肝组织损伤,并使大鼠肝组织CXCL10表达增加;NAC可以减轻CIH导致的大鼠肝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部分改善大鼠肝损伤。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腹膜炎时的肝肺损伤及腑安冲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肠杆菌性腹膜炎时肝肺的损伤及腑安冲剂对其影响。方法用O111B4大肠杆菌和10%BaSO4佐剂腹腔注射诱发急性腹膜炎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鲎试剂法测定内毒素,放免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赖氏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荧光法测定谷胱甘肽(GSH),改良八木国夫法测定丙二醛(MDA)。并对肝和肺组织做镜下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外周血及门脉血内毒素、外周血TNF含量,以及肝、肺和外周血MDA的含量明显增高(P<0.01),而GSH含量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大鼠外周血及门脉血内毒素、外周血TNF含量,以及外周血和肝、肺的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GSH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接近于对照组。结论大肠杆菌性腹膜炎时大鼠肝肺受到严重损伤。腑安冲剂对实验性大肠杆菌性腹膜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两种途径输注前列腺素E1 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寻找最佳途径。方法 :2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在行肝左叶血流阻断及解除阻断同时 ,门静脉组经门静脉输注PGE1 ;外周组经股静脉输注PGE1 。测定肝血流阻断 45min再灌注 1h后各组的ALT、AST、LDH值 ,观察缺血肝叶光镜、电镜下的病理变化及干、湿重量比。结果 :门静脉组能明显改善肝功能 ,与外周静脉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外周静脉组缺血肝叶病理学检查见肝细胞呈点片状水肿 ,核膜有变形 ;门静脉组肝组织损害不明显。结论 :经门静脉输注PGE1 是一种新的、安全的对常温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淤血对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研究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HepaticIscheiaReperfusion,HIR)损伤的机制。方法用60%四氯化碳(CCl4)溶液皮下注射的方法制作肝硬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四组A组假手术组(6只),B组单纯肠系膜上静脉阻断(16只),C组肝门阻断+门腔转流(16只),D组肝门完全阻断40min(16只)。观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肿瘤坏死因子(TNF)、7d存活率及肝、肺病理的变化。结果B、C、D组的7d存活率分别为5/10只、8/10只、4/10只;再灌注后4h血清TNF含量,B、C、D组分别为(0.631±0.198)u/ml、(0.596±0.223)u/ml、(0.789±0.371)u/ml,明显高于术前的(0.177±0.139)u/ml和A组的(0.315±0.182)u/ml(P<0.01);D组再灌注4h的AST明显高于C组(P<0.01);C组的AST、ALT显著高于B组(P<0.05);同时的HA水平,D组明显高于B组,C组显著高于A组(P<0.01);肝、肺组织学检查可见肝、肺的病理损害,程度以D组最重、B组次之。结论门脉淤血是导致肝硬化大鼠HIR损伤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途径输注前列腺素E1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寻找最佳途径。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在行肝左叶血流阻断及解除阻断同时,门静脉组经门静脉输注PG E1;外周组经股静脉输注PGE1。测定肝血流阻断45min再灌注1h后各组的ALT、AST、LDH值,观察缺血肝叶光镜、电镜下的病理变化及干、湿重量比。结果:门静脉组能明显改善肝功能,与外周静脉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外周静脉组缺血肝叶病理学检查见肝细胞呈点片状水肿,核膜有变形;门静脉组肝组织损害不明显。结论:经门静脉输注PGE1是一种新的、安全的对常温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及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①将病人随机分为脾肾静脉分流(SRS)组、贲门周围血管高断(PCDV)组和SRS PCDV组。②术前1周和术后2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内径、最大血流速度、血流方向、门静脉侧枝循环和血栓形成的情况,术中动态测量自由门静脉压(FPP)。③手术方法:SRS组,脾切除、脾肾静脉吻合;PCDV组,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高断;SRS PCDV组,脾切除、脾肾静脉吻合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结果:断流术可直接阻断脾胃区反常血流,但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依然存在。分流术后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但肝脏血流受到严重影响。断流术加分流术组术后的PVF、FPP介于断流组和分流组之间,仍为正常高值。结论;SRS PCDV在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中是合理的,而互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SO),胆总管结扎组(BDL),胆总管结扎+N-乙酰半胱氨酸组(BDL+NAC)即治疗组。BDL+NAC组大鼠胆总管结扎术后第1天开始,每天腹腔给予NAC(150 mg/kg,腹腔注射,每天1次),而SO、BDL组大鼠每只每天腹腔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在术后第7天检测血浆总胆红素(TBIL)和门静脉血的内毒素水平;比色法测定回肠末端肠道组织匀浆的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水平;光镜下观察肠道的黏膜厚度和绒毛密度;免疫组化法测定末端回肠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BDL组大鼠较SO组血浆TBIL和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肠道黏膜厚度和绒毛密度降低(P<0.05);末端回肠组织MPO活性水平升高(P<0.05);同时末端回肠组织MMP-9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BDL组大鼠相比,BDL+NAC组大鼠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肠道黏膜厚度和绒毛密度增加(P<0.05);末端回肠组织MPO活性水平降低(P<0.05);同时末端回肠组织MMP-9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NAC能够有效减轻肠道黏膜的损伤,改善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屏障功能,降低门静脉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