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p2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食管鳞状上皮良性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对7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15例食管鳞状上皮良性增生性病变及10例正常鳞状上皮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用S-P法检测p21的表达。结果:p21在食管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在食管鳞状上皮良性增生性病变中阳性率为33.3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2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阳性率分别为68.89%、90.00%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21的表达,可以了解食管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而且p21可以作为一种可靠的标志物,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食管粘膜下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发生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12例粘膜完整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组织发生。结果:12例标本中有6例食管粘膜上皮为单纯增生,5例为不典型增生,1例为原位癌。这些病变与粘膜下的浸润性鳞癌无任何过渡关系。在9例标本中发现食管粘膜固有层及粘膜下层腺体有单纯增生、鳞状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并可见不典型增生向鳞状细胞癌过渡的现象。结果提示:食管鳞状细胞癌不仅可起源于粘膜上皮,而且还可能来自食管源。 相似文献
6.
7.
8.
9.
为了研究食管癌前病变组织中多种抑癌基因表达状况,我们应用P53,P16和nm23蛋白对74例食管癌旁异型增生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P53和P16蛋白均随异型增生病理级别的升高而标记的阳性率升高,I级异型增生P16阳性率与Ⅱ~Ⅲ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5),nm23蛋白随异型增生病理级别的升高而标记阳性率下降,Ⅰ~Ⅱ级阳性率与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P53+P16+nm23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痛和食管鳞状细胞癌同时高发的地区(河南豫北地区)2种肿瘤患者血清中相关蛋白的改变,筛选与2种肿瘤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采用弱阳离子交换磁珠(MB-WCX)、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IDI-TOF-MS)仪及配套软件对4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3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4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37例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及50例对照人群的血清样本进行蛋白质谱分析.结果:宫颈(食管)鳞状细胞癌组中有4种共同差异蛋白且表达下调,质荷比为M1 865.58、M2 104.84、M4 070.93、M4 209.83;宫颈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组中有5种共同差异蛋白,质荷比为M2 660.10、M4 209.83、M2 862.82的3个蛋白表达下调,质荷比为M1 349.67、M1 740.76的2个蛋白表达上调;在人乳头瘤病毒(HPV)16(+)食管鳞状细胞癌与HPV(-)食管鳞状细胞癌组中有16种差异蛋白.且质荷比M4 209.83的蛋白为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HPV16(+)/HPV(-)食管鳞状细胞癌组共同的差异蛋白.结论:宫颈(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有相同的蛋白改变,提示在2者同时高发的地区2种肿瘤存在相似的发病机制.M4 290.83可能为HPV16引起的靶蛋白,并且参与了2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红细胞形态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 NC)和高脂血症组 ( HL,喂饲高脂饲料 )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红细胞形态改变并计数分类。结果 :与 NC组比较 ,HL组的正常红细胞百分比由 76.4 %减少到 4 5.7%、棘型红细胞、球口型红细胞、靶型红细胞分别由4 %、2 .2 %、1.5%增加到 17.3%、10 .4 %、5.8% ,嵴型和其它异型红细胞也略有增加。结论 :高脂血症的异型红细胞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利用血小板粘附体外实验模型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内皮细胞不同程度损伤后粘附血小板的形态特征和内皮下层的纤维连接素在血小板粘附中的作用。粘附血小板表现为接触型、粘合型、铺展型和血小板聚集体4种类型。当内皮细胞剥脱后,内皮下层可见大量接触型、粘合型、铺展型血小板和少量血小板聚集体。当内皮下层的纤维连接素被去除或其活性被阻断后,粘附血小板减少,来见铺展型血小板,说明纤维连接素是参与血小板粘附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参与血小板在内皮下层表面的铺展。 相似文献
13.
不同温度NaClO溶液根管清洁作用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度变化对NaClO溶液冲洗根管效果的影响。方法:30颗离体单根管下颌双尖牙,用不锈钢K型锉,以标准法进行根管扩锉。随机分为3组,每组10颗牙,分别进行根管冲洗。A组,5.25% NaClO+System B;B组,5.25% NaClO +15%EDTA;C组,5.25% NaClO +System B+15%EDTA,然后将牙根沿纵轴均匀劈开,常规方法制作扫描电镜标本,将根管壁分为冠1/3、中1/3、尖1/3三个区域进行观察。结果:C组根管壁玷污层及残存碎屑显著减少,冠1/3、中1/3管壁,A组与B组、B组与C组及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0.05);尖1/3管壁,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根管壁牙本质小管口直径,在冠1/3、中1/3、尖1/3,A、B及C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5.25% NaClO加热后与15% EDTA联合应用,增强了根管清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珊瑚人工骨与骨结合界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体内珊瑚与新骨组织间的界面结合形式。方法:将块状滨珊瑚植入兔颅骨骨膜下,分别 于术后2、4、8、12周取材,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随植入时间延长,珊瑚被进行性吸收,并被新骨取代,新骨包绕珊瑚,珊瑚与骨之间为直接性结合界面,界面较为粗糙。结论:珊瑚与骨的结合为一种直接机械性结合。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In the process of hepatic fibrosis, the accumulation of collagen fibers is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hepatic func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three-dimens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collagen network in the liver of rats with hepatic fibrosis.
Methods Healthy adult male Wistar rats (n=3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n=16) and a hepatic fibrosis group (n=16).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ats were treated with peanut oil while the rats in hepatic fibrosis group were treated for 10 weeks with 60% CCI4 diluted in peanut oil. The quantity of collagen fibers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ting; distribution of the collagen was detected by sirius red staining and polarized microscope; the three-dimensional architecture of collagen in the liver was observed under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fter fixed tissues were treated with cell-maceration using NaOH.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u test.
Results The quantity of collagen fiber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hepatic fibrosis group.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hepatic fibrosis, collagen fibers gradually accumulated. They interlaced the reticulation compartment and formed a round or ellipse liver tissue conglomeration like a grape framework that was disparate and wrapped up the normal liver Iobule. The deposition of collagen fibers was obvious in adjacent hepatic parenchyma, especially around the portal tracts.
Conclusion Our experiment showed the collagen proliferation and displays clearly the three-dimensional architecture of collagen fibers in rat liver with hepatic fibrosis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t can provide a morphological foundation for the mechanisms of changed haemodynamic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in hepatic fibrosis.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对正常家兔血小板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正常家兔血小板除了常规分型外还有长梭型、环型和微型等。不同类型的血小板其表面结构有较大差异,如圆型小孔的多少、孔径的大小以及芽苞样和菜花样结构等.从形态学角度探讨了家兔血小板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为病理情况下血小板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变化,提供正常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延瑞 刘宾 范宗民 冯常炜 白永敏 岳文彬 宋子博 齐义军 刘刚 郭花芹 庄则豪 郭瑞锋 安继业 秦艳茹 孙超 陈虹 李燕杰 李吉学 王启鸣 贺新伟 益新娜 谢冬玲 李吉林 高珊珊 焦新英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7(6):771-774
目的:对食管癌高、代发区无症状居民食管粘膜组织活检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在高发区抽取30岁以上无症状居民1684例和低发区30岁以上无症状居民294例,进行食管纤维内镜检查,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高发区1632例调查对象中,共发现17例早期食管癌患者(SCC,1.1%),91例间变患者(DYS,5.6%),807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患者(BCH,49.4%),Barrett‘s食管12例(0.7%)。低发区270例活检调查对象中,共发现BCH 94例(34.8%),DYS 3例(1.1%),Barrett‘s食管3例(1.1%),未发现早期SCC患者。结论:无症状人群普查是发现早期食管癌患者及各级癌前病变患者最有效的手段。与15a前该地区人群普查结果相比,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提示食管癌仍然是该地区人群最严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8.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6例脑膜肿瘤(脑膜皮瘤型3例、纤维型2例、过渡型1例)。瘤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胞质形成复杂的突超。突起中除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外,尚可见到高尔基氏复合体、散在或成束的微丝。突起之间形成大量桥粒。脑膜瘤的这种上皮样结构解释了在光镜下和细胞学涂片上细胞不易分散的原因.根据透射电镜所见,本文认为上述三种脑膜瘤可能超原于蛛网膜颗粒的间皮样细胞,它们在超微结构上不易区别. 相似文献
19.
骨组织结构显微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人长管状骨组织中的微观结构,以了解骨组织的超微结构以及胶原和矿物质的构成和形态。方法 取新鲜人尸体肱骨标本,固定脱水,分别制作骨磨片和切成薄片,分别在光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骨组织矿化区的结构。结果 在光学显微镜下,骨陷窝呈环状排列在哈佛管周围,骨小管沟通骨陷窝与哈佛管和骨陷窝之间的联系。在原子力显微镜的观察下,大胶原蛋白的形态清楚显示;在矿化区胶原蛋白纤维增厚,呈小盘叠加形态,钙-磷晶体呈椭圆柱形状;可清晰观察到骨小管和骨陷窝的大小和形态及骨小管和骨陷窝的关系。在扫描电镜下,骨基质呈环形沿哈佛系统排列,钙-磷晶体之间相互呈规则排列。结论 原子力显微镜可分析胶原蛋白和基质中钙-磷晶体的三维结构形态、骨小管和骨陷窝的三维构成及大小;骨小管是交流营养物质和分子信号到骨陷窝中骨细胞的通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正常”人群食管粘膜内微量元素变化与形态学之间关系。方法 X -射线能谱仪扫描电镜分别对高、低发区“正常”人群食管粘膜行微量元素检测及观察。结果 随年龄增长 ,食管粘膜微量元素Zn、Se、Mo含量呈递减趋势 ,Cu、Ni、Ca、Cu/Zn变化则呈递增趋势。高发区各组间Zn、Se、Mo差异显著 (p <0 .0 5 ) ,Cu、Ni、Ca除 2 5岁以上组与 35岁以上组外 ,余各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低发区Se各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Zn、Mo除 35与 45岁组外 ,Cu除 2 5与 35岁组外 ,余各组间有差异 (p <0 .0 5 )。形态学显示高发区食管炎和非典型增生发病率明显高于低发区 ,尤以中老年为著。结论 食管癌高发区中、老年食管粘膜内存在多种微量元素失衡 ,可能与食管癌前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