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经》针灸治疗痛证的机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经典著作。其中有关针灸治疗痛证的论述很多,但多散见于各篇之中,本文暨将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论述进行归类,从《内经》的角度对痛证的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机理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苟春雁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364-1365
笔者近年在瑞士进行针灸医疗期间,用《内经》有关针灸理论,治疗痛证疗效颇佳,特录于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
对《内经》关于痛证的病因、病机、辨证特色及针灸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指导针灸临床。关于痛证病因,既有外感寒邪,也有内伤如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瘀血等;对于痛证病机详分虚实,切中肯綮,辨证特色鲜明,针灸治疗方法亦丰富多彩,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4.
《内经》针灸处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中对针灸的论述甚为详备,其内容丰富而具体。几千年来,针灸治疗在原则上还不能超出它的范围。为此,笔者收集了《内经》的针灸处方进行了整理,并作初步的探讨。一、《内经》针灸处方的概况所谓针灸处方,是指用针灸治疗疾病时,针对某一病证而拟定的施术穴位及施术方法。本文收集了《内经》针灸处方共412个。收集的标准是:在论述某病或某证后指出取某经或某穴者,如“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盲之原,巨虚上  相似文献   

5.
关于睛明穴的应用早在《内经》《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就有论述。因睛明穴的解剖特点,在针刺时应注意其针刺方法,在临床上可用睛明穴按摩疗法、毫针疗法、电针疗法等方法治疗一切急慢性眼病、神志病、循经远部痛证、尿崩症及咯血等病症。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其中有关针灸治疗痛证的论述颇多,但多散见于各篇论述之中,现将与针灸治疗痛证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论述进行归类总结,从《黄帝内经》的角度对痛证的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方法作以探讨,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内经》痛经论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影响着女性生理周期的生活质量。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内经》中就有关于痛证系统论述,为后世医家认识妇科痛证提供了原则,《内经》中指出了痛证的病因病机及针对不同的痛证,治疗原则的选择。治疗痛经的方法也应如此,当谨守病机,因证施治。至今仍指导着临床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本文将对《内经》中关于痛经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论述稍作小结和拓展,以期能帮助读者整理思路,能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易经》中有关内容,探讨利用易理指导临床针灸治疗痛证的取穴思路,并结合临床实例佐证针刺选穴结合易理思维治疗痛证的疗效。临床实践表明易理结合针灸对治疗痛证有切实的临床疗效,因此临床制定针灸治疗方案时应重视对《易经》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张平 《中医杂志》2007,48(10):952-952
答:疼痛是针灸疗法疗效较为肯定的病症。提高针灸治疗痛证的疗效,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针灸治痛的机理:《内经》云:“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故传统中医理论认识针灸治痛的机理较为简洁明了,如:“疏经通络,化瘀止痛。”现代生理学对针灸镇痛机理的研究,有以下几个观点:一是针灸能激活脊髓后角胶样物质内神经元,抑制疼痛的传导,提高了痛阈。二是针灸启动了中枢下行抑制,内啡肽增加。三是针灸产生损伤性电流,阻断痛感传导,同时改变植物神经兴奋性,使疼痛局限。四是针灸使痛阈上升,还由于丘脑上部缰核内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  相似文献   

10.
夏裕群 《光明中医》2011,26(6):1183-1184
针灸之治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对针灸处方用穴的依据、组方、变化等,足为后世效法奉行的准则。笔者在研读古人经文和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认为针灸临床治疗多不必拘于何病,结合《内经》、《千金方》等经典原文所载之证治法则,有是症、证,用是经、穴,运用于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兹证之以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1.
1针灸急诊学的形成源于《内经》的针灸急诊应用有临床就必然有急症,从《黄帝内经》已奠定了针灸急诊的基础,内经论述临床的病因。病机、经络、脏象、诊断,而其实践的源流往往依靠于针灸实践,原因是针灸对经络反应快,容易从脉证探求脏腑有阴阳,虚实、  相似文献   

12.
以《内经》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从审阴阳、识病机、明缓急、查脉象、针守神等5个方面,讨论了对于痫证的针灸取穴及治疗.从癫痫的风、火、痰、瘀、郁、虚、水、毒的病机角度,分别提出了治疗痫证的8组针灸处方和不同的针法灸法,并以脉象虚实强调了针灸治痫的虚补实泻和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基本思想,为针灸治疗痛证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殷克敬教授善于运用经络诊察辨病位之所在;熟谙经典,结合自身多年临证经验,提出"筋急则痛",且关刺效佳;从《内经》延伸总结出"经络别通"法,取穴少而精,疗效肯定,为临证取穴、选方拓宽了思路。以此治疗痛证,可使机体气血调和、经脉顺畅,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内经》浅刺法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所载刺法名目繁多 ,有“九变刺”、“十二节刺”、“五刺”等。按刺入深浅分类 ,其中属浅刺类的有“毛刺”、“半刺”、“浮刺”、“扬刺”、“直针刺”等 ,这些刺法历史悠久 ,延用至今 ,在针灸临床仍广泛使用。现代应用较广的皮肤针、皮内针、头皮针、腕踝针及近年来发展的腹针等针法 ,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临床运用浅刺法治疗某些病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尤其适宜于一些病位较浅的头面、肌肤、络脉、经筋、皮部等病变 ,如面瘫、痿痹、痛证、痒证等。现就笔者临床运用《内经》浅刺类针法的体会略举一二 :1 毛刺法治风寒表证…  相似文献   

15.
《内经》的许多针灸篇章中都蕴藏着一个诊脉原则。通过正确察脉,可以准确判断经络脏腑之气的虚与实,从而指导针灸治疗。诊脉对针灸临证的指导作用包括决定针灸方法、决定针灸取穴、检验针刺效果和判断针灸禁忌等。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疾病是通过针刺、艾灸某些腧穴来实现的 ,故在临床上对腧穴的选取和处方的组合适当与否 ,是针灸疗效优劣的关键之一。在临床上 ,疾病是千变万化的 ,而腧穴的主治作用又错综复杂 ,为了执简驭繁 ,迅速而准确地选穴 ,人们总结出了近部、远端、随证三大取穴原则 ,并泛用于临床。三法可并用亦可单用 ,并用虽也可见疗效 ,但一病取穴众多 ,往往增加病人痛苦 ,形成“痛上加痛”,而笔者近期在临床上却钟情于远端单穴治疗疾病 ,尤其在急性痛证方面收效甚佳。远端取穴 ,主要是离病痛较远的部位。此法早在《内经》中就有了比较详尽的论述。《素…  相似文献   

17.
痛证是临床常见症症,祖国医学对此病证有较全面的认识,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疼痛产生的基本病机。灸治疗法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针、药不可替代的作用《灵枢.官能篇》云:“针所不能,灸之所宜。”近10年来,临床诸医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灸法治疗痛证获得丰富经验和显著疗效。为治疗痛证增添了形式我样的治疗手段,现综述如下 。  相似文献   

18.
从《内经》看诊脉对针灸临证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的许多针灸篇章中都蕴藏着一个诊脉原则,通过正确察脉,可以准确判断经络脏腑之气的虚与实,从而指导针灸治疗,诊脉对针灸昨证的指导作用包括决定针灸方法。决定针灸取穴,检验针刺效果和判断针灸禁忌等。  相似文献   

19.
虞成英 《中医研究》1991,4(4):39-41
《内经》中针灸治疗热病的方法涉及到刺灸的种类、刺灸手法、针具的选择、选经取穴、刺灸宜忌种种。这些丰富的经验是祖国医学重要遗产,为中医针灸治疗热病、急症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具有挖掘、继承、发展、创新的必要,本文仅就《内经》关于刺灸治疗热病的方法归纳,分析于下。表里并刺两解邪热治热法《内经》在论述针刺治疗热病中十分重视同剌表里两经,特别是热而呈现危急证候者。 1.五脏热表里刺:热病所致重症,多为外邪由  相似文献   

20.
<正>俞昌德教授,原福建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主任,硕士生导师,致力于针灸教学、临床与科研30余年。其治学严谨,精研《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等医籍,博采众长,融汇古今,针术精湛,临床擅长应用各种针灸特色疗法,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在门诊随师临证,得老师口授心传,略有所悟。现不揣冒昧,将俞老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