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王莹  彭伟 《河南中医》2016,(2):346-34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热敏灸组、针刺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热敏灸组给予热敏灸治疗,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结果:热敏灸组有效率为80.0%,针刺组有效率为82.0%,治疗组有效率为94.0%,治疗组有效率优于热敏灸组和针刺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热敏灸组和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力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62-62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的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临床表现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不适,吞咽困难、口苦、咽干等,均排除消化性溃疡,均行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中医诊断符合胃热炽盛症的表现:胃痛急迫、嘈杂吐酸、口苦或牯、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数。  相似文献   

3.
败酱草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沛田 《中医杂志》2003,44(1):11-11
笔者在临床上用败酱草为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满意,举例如下。例1:李某,男,33岁,1998年7月初诊。主诉2个多月来胃脘部嘈杂隐痛,口苦粘腻,呕恶纳少,咽干欲饮,剑突下灼热隐痛频发,大便不爽,小便黄少,进食辛辣肥腻之物则症状加重,舌薄黄微腻、质红,脉弦滑小数。胃镜检查提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药用:败酱草40g,蒲公英20g,刀豆15g,半夏15g,枳实  相似文献   

4.
张照兰 《中医研究》2006,19(12):36-38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疗程长、易复发,治疗较为棘手。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偶有所得,不揣浅陋,略抒管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江瑞 《新中医》2020,52(17):71-7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GER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及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食管反流次数和反流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停药2个月后统计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胸胁胀满、心烦易怒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上述5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24 h反流总次数及反流持续时间≥5 min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最长反流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研究组24 h反流总次数及反流持续时间≥5 min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最长反流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胃酸、胃蛋白酶、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等)异常反流人食管产生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烧心、泛酸、胸骨后灼痛为主要表现,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前两者的发病率及复发率都很高,病人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后者则因与食管腺癌的相关性而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陈云云主任医师对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因病机及其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及提高疗效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收集陈云云老师发表的论文,病案分析讲稿,笔记,通过跟随抄方。结果:总结了陈云云主任医师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的学术思想及经验。结论:陈云云主任医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可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及提高疗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升降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将51例经内镜确诊的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予升降胶囊,对照组予法莫替丁片和吗丁啉,疗程均为8周。分别检测和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内镜检查、24hpH监测和胃动素,观察上述指标治疗前后两组间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其症状积分、长时间反流次数、pH<4的反流时间、pH<4的反流总百分时间和血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降胶囊对GERD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反流入食管,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其诊断治疗存在很多争议。笔者临床治疗9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乐  叶柏  汪悦 《江西中医药》2008,39(1):76-78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泛酸、反食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较满意,本文试将近年中医对本病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蔡淦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蔡淦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辨治经验。病因病机方面突出肝郁脾虚,治疗以健脾和胃、疏肝清热为基本治法,并注意明辨病之轻重,分期施治。  相似文献   

12.
从病因病机的认识、辨治经验(疏肝健脾和胃、清肝泄火益胃、镇肝降逆化痰、柔肝益气活血)等论述葛健文教授从肝论治胃食管反流病。指出:从肝论治,综合调理,立意明确,切中病机。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分四型治疗: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肝胃郁热型,治宜疏肝泻热,降逆和中;脾胃虚寒型,治宜健脾和胃,温中散寒;气滞血瘀型,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止痛。认为脾胃为本,肝胆为标,疏肝和胃,活血行气为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4.
通降和胃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夜间呛咳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降和胃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夜间呛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患者采用通降和胃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胃镜下食管炎症改善情况,并随访复发率。结果①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呛咳类呼吸道症状积分、胃食管反流症状积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②临床症状改善总显效率为86.84%,呛咳类呼吸道症状改善显效率为86.84%,胃食管反流症状改善显效率为78.95%,三类症状改善显效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治疗后胃镜下食管炎症改善总有效率为73.68%;④停药2个月后呼吸道症状复发率为24.32%,胃食管反流症状复发率为37.83%。结论通降和胃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夜间呛咳,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食管黏膜炎症,且具有复发率较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调胃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22例,治疗组予以调胃降逆汤,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调胃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大鼠PLC-DAG-PKC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指针组、西药组,采用食管支架置入术构建GERD大鼠模型,西药组予以兰索拉唑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灌胃,指针组施以背俞指针疗法进行干预,疗程均为2周。干预期间,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干预结束后,光镜下观察大鼠食管下段粘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 (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观察胃运动起搏区平滑肌组织PLC、DAG、PKC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较差,口角处可见反流少量食物残渣,光镜下可见食管鳞状上皮基底细胞层增厚,固有层乳头延长伴炎性细胞浸润,细胞间隙增宽。IHC和WB结果示模型组PLC、DAG蛋白表达均较空白组降低(P<0.05),PKC蛋白表达较空白组呈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和指针组病理学观察可见食管粘膜结构基本恢复正常,鳞状上皮修复完整,基底细胞呈单层排列,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IHC结果示西药组和指针组胃运动起搏区平滑肌组织PLC、DAG、PKC蛋白分布较模型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背俞指针疗法能有效修复GERD大鼠食管粘膜结构,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LC-DAG-PKC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7.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疑难病,症状反复,缠绵难愈,治疗棘手。中医药治疗“反酸”“吞酸”证历久源远,充分挖掘古籍,深研病机,提炼治法,发挥中医药特色,对治疗本病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资料,按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疏肝和胃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提供试验支持.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每日2次,每次20mg),枸橼酸铋钾(每日2次,每次1袋),莫沙必利(每日2次,每次2.5m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肝和胃方.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7%.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x^2=4.97,P<0.05).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对照组不良反应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3.99,P<0.05).结论:疏肝和胃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降气化痰法治疗非糜烂性食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采用降气化痰中药治疗)和对照组(42例,采用吗丁啉、法莫替丁治疗),两组均于治疗8周后进行症状计分及疗效评价,观察结束后第12周末随访。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O.05);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停药12周后复发率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组观察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降气化痰法治疗非糜烂性食管病具有与西药(吗丁啉+法莫替丁)相当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