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5·12地震伤员下肢挤压伤后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筋膜切开减张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6例地震伤员下肢挤压伤后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筋膜切开减压术后,分别采用创面VSD治疗6例,常规外科换药10例.结果 创面VSD治疗组无感染发生,且肢体肿胀消退快,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VSD是一种适合在地震、战争、恐怖袭击等灾害性事件中治疗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自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确诊骨筋膜室综合征后行筋膜切开减压术联合VSD技术治疗,记录患者术后感染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13例创面肉芽生长新鲜,呈颗粒状,予以直接缝合处理,3例创面出现部分肌肉疑似缺血坏死,行清创植皮术,2例创面出现感染征象,行清创及VSD敷料替换治疗后治愈,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伤口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无下肢肌力减退、感觉障碍、关节僵硬等症状.结论 切开减压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能迅速降低筋膜间室内压力,同时避免不能Ⅰ期闭合的创面发生感染的风险,为残留创面的愈合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3.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大面积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维持负压在50kPa~60kPa之间)5~7d治疗皮肤撕脱伤和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下肢巨大软组织缺损创面41例。结果VSD5~7d,伤口均无感染,创面缩小,肉芽新鲜,给予二期缝合或植皮治疗后创口愈合。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负压封闭引流在地震严重挤压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在地震严重挤压伤中的应用.方法 对4例患者共11处地震严重挤压伤所致感染性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减张切口及骨外露创面扩创后应用VSD治疗.结果 4例患者应用VSD治疗7~10 d后,所有创面均可见新鲜、平整的肉芽组织生长.其中1例患者创面二期闭合;2例患者创面因伴骨外露而再行植皮和皮瓣转位术,均成活良好;1例患者的一处创面愈合延迟,4处减张切口创面经二次减张缝合后二期闭合.结论 VSD可减少严重感染的挤压伤患者的用药时间,减轻组织水肿,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减少创面感染风险,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在地震严重挤压伤中的应用。方法 对4例患者共11处地震严重挤压伤所致感染性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减张切口及骨外露创面扩创后应用VSD治疗。结果 4例患者应用VSD 治疗7~10 d后,所有创面均可见新鲜、平整的肉芽组织生长。其中1例患者创面二期闭合;2例患者创面因伴骨外露而再行植皮和皮瓣转位术,均成活良好;1例患者的一处创面愈合延迟,4处减张切口创面经二次减张缝合后二期闭合。结论 VSD可减少严重感染的挤压伤患者的用药时间,减轻组织水肿,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减少创面感染风险,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VSD技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12例。结果所有病例均经过二期缝合手术创面愈合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VSD在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效果可靠、优越,有效降低传统减压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吕欧  李军  张杰  吴伟  程东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130-131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采取切开减张术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进行治疗,持续引流8~12天,保持负压为40~50kpa。结果:1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肢全部得到迅速控制,肢体肿胀消退,切开减压创面肉芽生长新鲜,无发生创面感染。引流后伤口全部2期直接缝合,肢体外形满意。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减少感染概率,显著改善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张术后患者的预后,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速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用于治疗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56例骨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切开减压术后,常规伤口换药。VSD组:行切开减压术后,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持续-20ka负压吸引。术后观察肌酸激酶降低幅度、伤口感染率、伤口愈合时间、需植皮或皮瓣修复率、住院时间。结果 VSD组术后伤口感染率、伤口愈合时间、需植皮或皮瓣修复率、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VSD组的肌酸激酶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骨筋膜间隙综合征,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较传统术后换药能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率,减少机体对毒素的吸收,减少植皮和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16例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切开减压后采用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7~10 d,肿消后缝合减压口,对于未能直接缝合者,植皮后重新用VSD敷料覆盖加压包扎,12天后去除VSD敷料。结果对1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压患者肢体肿胀7~10 d消退,14例减张口直接缝合,2例游离植皮后再次使用VSD敷料覆盖,植皮完全成活,无一例发生减压口感染。结论 VSD在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效果可靠、优越,有效降低传统减压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便于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在治疗地震致创伤性截肢术后创面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VSD对5例地震伤后导致创伤性截肢伤员感染创面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并回顾性选择12例未采用VSD的类似病例,对比其感染控制率及伤口愈合时间等。结果:5例伤员感染创面经过清创后使用VSD治疗5~9d,感染控制,期直接缝合3例,2例植皮后一次成活,在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上明显优于非VSD组(P<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严重创伤后截肢感染创面中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儿童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10年3月,收治15例感染创面患儿,其中地震伤3例,交通事故伤10例,重物压砸伤2例。均为下肢损伤共15例共35处创面。创面皮肤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坏死,伴肌腱外露11例,骨外露7例,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骨折内固定10例。彻底清创后,采用VSD材料覆盖创面,维持压力于0.04 MPa,持续引流7~10 d。结果:除1例未完成VSD治疗外,其余患儿经治疗后创面均明显缩小,肉芽组织生长良好,采用皮片(13例)或皮瓣(1例)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皮片及皮瓣均一期愈合,皮片及皮瓣外形、质地、颜色等传统方法比较无差异。结论:VSD治疗儿童感染创面时创面肉芽培养在10~20 d左右,而传统方法等待创面坏死皮肤自溶脱落及更换敷料培养肉芽常需1~2月时间,故能明显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及家属心理负担,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从而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郭恩琪  王亮  谢庆平 《浙江医学》2010,32(7):1074-1075
当车祸、机器绞伤、重物碾压、烧伤及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肢体软组织常呈环形缺损,创面重度污染,清创后采用传统的打包加压植皮术治疗有一定困难。我科自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将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应用于四肢环形创面的修复,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汶川大地震后挤压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以外科治疗为主、多科协作下的综合治疗要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66例挤压综合征患者中,行截肢或关节离断手术22例,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38例,因感染或肢体坏死行二次截肢6例;所有患者均予以补液、输血、扩创换药、扩创缝合创面、抗感染、利尿或血液透析、全身支持及并存病的治疗.结果 截肢或关节离断术后创面一期愈合11例,二期扩创缝合6例;筋膜切开减压创面直接缝合14例,游离植皮11例,二期扩创缝合10例;术后感染32例,有8例创面尚未愈合;49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37例经血液透析肾功能好转并停止透析,继续透析治疗12例,其中4例患者肾功能改善不明显,13例肾功能不全者经补液、利尿、碱化尿液等治疗好转,无1例进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全组无1例死亡.结论 挤压综合征的早期诊断要点是挤压史、受压肢体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早期治疗挤压综合征的关键是补液、纠正低血容量和高钾血症、适时切开筋膜减压或截肢;术后积极有效的创面处理、血液透析、合并症处理和全身营养支持等多科协作下的综合治疗是成功治疗挤压综合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地震所致挤压伤伤员野外条件下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麻醉科在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后野外救治的10例挤压伤伤员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经验.结果:经过容量治疗、碱化尿液、稳定内环境等处理后,10例伤员在硬膜外或臂丛麻醉下,辅以心理安慰和适量镇静剂,接受了清创或筋膜切开减压手术.术中伤员呼吸、循环平稳,镇痛良好.结论:野外条件下,区域麻醉可提供充分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早期液体复苏和生命支持有利于保障伤员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论烧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在4156例烧伤病例中,有11例并发骨筋膜综合征,按其中性别、年龄、伤后发生时间、发生部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例烧伤并发骨筋膜综合征有6例发生在伤后2~4天,5例发生在伤后5~9天,其中4例截肢,1例死亡,7例植皮修复创面。结论:对烧伤肢体的创面深度准确判断,及时地充分减压,是对烧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最主要预防与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文平  吴多庆  张寿  郭祥 《海南医学》2012,23(11):65-67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0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VS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结果与常规换药组比较,治疗组换药次数少,开始治疗至创面关闭时间短,抗生素使用费用低,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可以显著降低骨筋膜室压力、减少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地震后发生挤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措施.方法在325例地震伤患者中,有35例并发挤压综合征,按其性别、年龄、伤后就诊时间、治疗过程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获救时间、诊治延误及年龄均是挤压综合征发生的高危因素.35例地震伤并发挤压综合征患者均行彻底切开减压,6例痊愈,2例遗留功能障碍,27例截肢.结论 对地震伤后挤压综合征伤情高度重视和准确判断,早期诊断,及时充分减压,是对地震伤并发挤压综合征最主要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伟  于晓洁  赵敬凯  徐亚飞  张静 《安徽医学》2015,36(11):1396-1398
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行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对照组45例,行常规切开筋膜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创面二期关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优良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创面二期关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敷料更换次数分别为(7.95±0.53)d、(15.38±1.53)d、(14.51±2.98)d、(2.53±0.13)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植皮率与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切开筋膜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处理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下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86例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小腿骨折患者均采用急诊清创、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若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撕脱,则取撕脱皮肤并打薄回植,以VSD覆盖;若合并软组织缺损,则清创后以VSD覆盖;若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则在切开减张后同期VSD覆盖。结果 86例患者中,除3例因个人因素中途出院外,其余83例均完成了既定治疗方案,转移皮瓣和植皮均成活,创面愈合良好,无一例截肢。结论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小腿骨折患者,早期简单清创后采取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方法,在迅速稳定骨折的同时,能有效封闭创面,改善二期创面修复环境,有利于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田开锋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9):208-208
通过3例VSD治疗下肢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笔者认为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正确使用VSD材料及技术,术后通过护理人员的全方位观察及切口处负压引流护理,保证有效引流,可加快创面愈合,提前二期缝合,减轻患者痛苦,防止肢体功能障碍及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