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Dieulafoy’sdisease)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罕见但又最易致死的病因之一,由于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不足,以致常常误诊和漏诊。其特点是出血部位隐匿,出血量大且易反复发生,病死率高。三命名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的命名很多,Garland(1884年)报道2例“胃粘膜下粟粒样动脉瘤”,Ineulafoy(1898年)称其为“胃浅小溃疡”。以后许多作者相继命名为曲张动脉瘤、粘膜下动脉畸形、胃动.静脉畸形、胃动脉硬化、胃粘膜下动脉硬化、胃粘膜下微小动脉瘤、Garland-Ineulsfoy溃疡、胃粘膜下小动脉管径持续不变等…  相似文献   

2.
1 病因和出血机制病因有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胃手术后病变、胃癌、胃血管异常,胃粘膜下恒径动脉出血(Dieulafoy病)等.GU和DU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种病因中占50%,居首位,DU比GU更易出血,致命性GU出血多位于胃小弯后壁侵蚀胃左动脉,DU溃蚀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分支.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包括应激性病变(创伤、手术、感染、颅脑疾病)、药物如水杨酸制剂、酒精、幽门螺杆菌感染.粘膜改变为多发糜烂、浅溃疡.胃癌出血是由于癌组织缺血性坏死、糜烂、溃疡侵蚀血管所致.息肉型和溃疡型易出血,量小.  相似文献   

3.
据文献报告,动静脉畸形(AVM)合并脑动脉瘤者占2.7~8.7%。作者自1959~1975共收治AVM140例,其中合并动脉瘤者9例(6.4%)。病人的年龄分布在21~52岁(平均38岁),男4例,女5例。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者6例,其中2例并发脑内血肿和偏瘫。有抽搐发作者3例,其中1例距初次抽搐发作10年后才出现出血症状。所有这9例动脉瘤均位于供应AVM的主要动脉的同侧。在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动脉交界处3例;在大脑前动脉胼周支3例;在颈内动脉分叉处1例;在大脑中动脉皮质支1例;在小  相似文献   

4.
Dieulafoy病     
胃粘膜下恒径小动脉溃破,致急性突发性致死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称为Dieulafoy病。其出血病变隐匿,诊断有一定困难;易反复出血且量大,病死率高。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为严重和罕见原因之一而颇受关注。现就其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 命名1884年Garland首先报道因呕血致死的“胃粘膜下粟粒样动脉瘤”2例。法国外科医师Dieulafoy先后于1896、1897和1898年报道10例临床表现极为相似的突发性致死性大出血的“单纯性胃浅表小溃疡”患者,并经尸解发现本病系胃体上部粘膜缺损处有异常口径动脉破裂出血所致。后来学者遂称之为Garland-Dieulafoy溃疡或Dieulafoy病。尽管本病命名尚有许多,诸如曲张动脉瘤、粘膜下动脉畸形、胃动-静脉畸形、胃动脉硬化、胃粘膜下动脉硬化、胃粘膜下微小动脉瘤、胃左动脉区溃疡及胃粘膜下恒径小动脉溃疡等[1~6],多数不够确切,未能被普遍使用。其中多数称谓已被否定和摒弃。近年来,还有把胃外的十二指肠、空肠,甚至结肠异常增粗之恒径血管破裂大出血者也称为Dieulafoy溃疡[5~9]。2 发病情况2.1 发病率 Goldenberg(1990)认为本病的所谓少见是因为对其缺乏认识...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胃恶性肿瘤共存,对于球部的良性病灶,往往被人忽视。美国文献报道,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胃恶性肿瘤共存者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0.1%。日本文献统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胃恶性肿瘤的共存率为2.5%。我院1981~1984年初经手术证实的114例胃恶性肿瘤的病例中,发现4例共存。其中,从81~82年上半年的病案资料中查到1例,但其出院诊断只写胃癌一项。其余3例均是82年下半年以后的病例。4例中,3例的病理报告仅报告胃恶性肿瘤,后经对十二指肠球部病灶切片复查后,才补发球部溃疡的报告。国外文献有提及,在胃恶性肿瘤手术时,忽视球部病灶的探查,切下的标本不一定包括球部的病灶,或在手术记录和病理报告中  相似文献   

6.
Dieulafoy溃疡(Dieulafoy ulcer, DU)是引起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的罕见原因之一。我院自1986年5月至1990年7月急诊内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195例,其中4例为DU所致大出血,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52~72岁。4例均系突然大量呕血、黑便和休克。仅1例有溃疡病史。 二、急诊内镜诊断: (一)诊断依据:胃粘膜孤立性数毫米~10毫米圆形或椭圆形糜烂或浅表溃疡,基底有粗大动脉。活动性出血:病灶渗血或动脉喷血,近期出血:病灶基底棕褐色,附着血痂或隆起小动脉。  相似文献   

7.
Dieulafoy溃疡是一种浅小溃疡,其基底部有裸露的血管,常为小动脉,常引起反复大出血,如不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往拄漏诊,成为“原因未明的上消化遭出血”的原因之一,本文报告我院974年7月~1988年12月所见的7例。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Dieulafoy溃疡是一种浅小溃疡,其基底部有裸露的血管,常为小动脉,常引起反复大出血,如不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往拄漏诊,成为“原因未明的上消化遭出血”的原因之一,本文报告我院974年7月~1988年12月所见的7例。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Dieulafoy病又称黏膜下胃恒径动脉畸形、Dieulafoy溃疡,临床较少见。破裂可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现就我院2003~2004年诊治的3例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0.
胃Dieulafoy病又称黏膜下胃恒径动脉畸形、Dieulafoy溃疡,临床较少见.破裂可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现就我院2003~2004年诊治的3例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1.
鼻衄既是全身性疾病,又是鼻局部疾患常见的的临床症状;若出血不止,见头昏晕者,先师秦伯未称为“鼻洪”,近年来我们用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因慢性干燥性鼻炎引起的鼻衄重症患者14例取得良好疗效。患者因长期慢性炎症,使鼻腔粘膜上皮变薄,纤毛脱落,腺体萎缩,分泌物减少,粘膜干燥,易于破裂:或由鼻腔粘膜炎性糜烂,小溃疡而经常鼻衄。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14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者53岁,最小者12岁;病程最长者二十年,最短者四个月;经检查11例为慢性干燥性鼻炎伴粘膜糜烂,3例为慢性鼻炎伴粘膜糜烂及小溃疡。病情重者每周鼻衄1~2次,最多每次出血200毫升,轻者每月鼻衄2~3次,每次最少出血20~30毫升。因长期失血伴不同程度贫血者9例,14例患者经过电  相似文献   

12.
鼻衄是耳鼻喉科常见病症,在其发病的局部原因中,以鼻中隔粘膜糜烂(尤其是黎氏区)引起的出血最多见.其治疗措施虽多,但其效果均不满意,尤其容易复发.为了有效地防止复发和达到治愈目的,我们采用中隔瘢痕形成术治疗鼻中隔粘膜糜烂出血48例,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本院于1992~1994年间,共收治鼻衄住院患者98例,其中鼻中隔粘膜糜烂出血者48例,约占50%.48例中,男38例,女10例;年龄为14~65岁,平均为30.7岁.鼻出血史2~20年,平均为3.2年.出血为单侧者43例,双侧5例.鼻中隔粘膜大多表现为点状,片状糜烂,溃疡者较少见,48例中有40例伴有程度不同的各种鼻炎,其中慢性干燥性鼻炎17例,慢性萎缩性鼻炎13例.实验室检查:血色素均值105g/L.  相似文献   

13.
<正> 我科自1988年以来,采用自配的溃疡糊剂局部涂擦,治疗口腔粘膜溃疡,如复发性口疮、创伤性溃疡、扁平苔藓糜烂期,疱疹性口炎等10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00例口腔溃疡中,复发性口疮70例,疱疹性口炎11例,创伤性溃疡15例,扁平苔藓糜烂期4例。男性46例,占46%;女性54例,占54%。年龄最大61岁,最小3岁。其中19~50岁83例,占83%。溃疡持续时间1周内76例,1~2周18例,1个月以上6例。  相似文献   

14.
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 infl ammaloydrugs,NSAIDs)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抗炎解热镇痛药,有明显的胃肠道毒副反应,服药后会造成胃肠粘膜的充血、出血水肿、糜烂及溃疡。严重者可导致穿孔。文献报道嘲NSAIDs诱发的上消化道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48.2%。本文通过对65例服用NSAIDs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回顾,分析NSAIDs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硬化剂治疗Dieulafoy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8月内镜下硬化剂治疗Dieulafoy病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中首次止血全部成功。术后2周复查胃镜,9例出血处粘膜修复,1例见出血灶处有0.3cm浅表溃疡,1例未能复查胃镜。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低热,未做处理48小时后好转。结论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是一有效治疗Dieulafoy病出血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  易军 《陕西医学杂志》2000,29(3):173-174
<正> 我院自1985~1997年收治外伤性假性动脉瘤41例,手术治疗39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41例,男32例,女9例,年龄9~76岁,平均29岁,以青壮年为多。致伤原因以刀枪伤居多,占全部病例的79%,医原性损伤7例,占19.5%,其它占1.5%。假性动脉瘤股动脉8例,颈总动脉6例,锁骨下动脉5例,其它  相似文献   

17.
白塞氏病合并动脉瘤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白塞氏病合并动脉瘤4例。4例均男性,26~41岁,均有口腔与生殖器溃疡,其中1例有虹膜睫状体炎。4例中合并锁骨下动脉瘤者2例,髂总动脉瘤2例。4例中有1例未行手术,2例作锁骨下动脉结扎和动脉瘤切除,1例作右髂总动脉瘤切除,真丝人造血管移植,术后均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Dieulafoy病是一种以粘膜下畸形动脉破裂出血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在消化道相对常见。支气管Dieulafoy病非常罕见,迄今国内外文献报道仅10余例,它常以致命性大咯血为首发症状,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现将我院1例支气管Dieulafoy病并大咯血报道如下,以便在临床工作中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杨卓 《吉林医学》2008,29(23):2243-2244
Dieulafoy病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系胃黏膜下动脉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占上消化道出血的0.3%,有报道称其病死率高达61%。该病由于病灶微小,易被漏诊、误诊,加之出血量大且急速,短时间即可导致休克,应引起高度重视。我科2001年~2008年以来28例病例,现将诊断及治疗做一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我院从1980年12月至1987年12月共检查胃镜5400例,发现胃癌212例,占胃镜检查人数的3.9%;十二指肠溃疡673例占12.4%;十二指肠溃疡伴胃癌3例占0.05%。本病少见,现报告如下。例1 宣某,男性,55岁,干部。患者以急性兰尾炎在本院外科行手术治疗。因既往有十二指肠溃疡史7年而作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期,胃角有直径约0.5cm的表浅糜烂,周围粘膜充血水肿,质硬,活检病理报告为胃腺癌。手术中见胃小弯角部前壁与垂直部胃壁稍硬,浆膜略显苍白,淋巴结无肿大。十二指肠球前壁有约1×0.5cm溃疡与周围组织粘连。切除胃组织病理学诊断早期胃腺癌。例2 党某,男性,62岁,工人。两年前突发右上腹剧烈疼痛,在院外诊断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