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一氧化氮 ( NO)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小分子物质 ,参与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NO与肝移植关系密切 ,涉及到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排斥反应、血流动力学变化、移植后并发症等多个环节。其中 ,NO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是肝移植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1 NO的代谢及研究方法在正常的生物体内就存在基础量的 NO,是由一氧化氮合酶 ( NOS)催化 L -精氨酸脱胍基而产生的。生物体内存在三种不同的 NOS同工酶 ,分别是神经元型 ( n NOS)、诱导型 ( i NOS)和内皮细胞型 ( e NOS)…  相似文献   

3.
沈淳  郑珊  肖现民 《上海医学》2003,26(5):327-329,T001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细胞凋亡及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改变的情况,旨在为临床提供检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指标。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再开放2h制成肠缺血再灌注的7只动物模型作为实验组;正常假手术大鼠5只为对照组。测定缺血前后及再灌注后的血清NO浓度、再灌注后肠黏膜细胞TUNEL染色的阳性细胞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特异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在缺血前清NO浓度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缺血后及再灌注后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缺血再灌注后实验组肠黏膜细胞的凋亡增加,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及Caspase—3平均灰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血清NO浓度下降,肠黏膜细胞凋亡增加,可作为肠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指标,适用于临床辅助诊断并为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NO)分泌量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在制备大鼠单侧后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基础上,测量缺血期末、再灌注后1h、2h、4h、8h、12h NO、血浆丙二醛、骨骼肌匀浆髓过氧化物酶变化并观察小腿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NO在缺血期末和再灌注早期(1h)显著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至12h仍高于正常,应用SOD后血清NO显著下降。结论:NO在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起损伤性作用,SOD可减轻该作用。  相似文献   

5.
杜斌  郭建辉 《中外医疗》2015,34(1):197-198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是外科常见的病理变化,是发生于肠道组织的再灌注损伤,经专家证实其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的致死性疾病发生与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创伤休克、严重感染等致死性疾病主要直接致死原因。该研究者从事肠胃工作多年,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体机有一定的研究,该文针对性提出了疾病防治策略,有助于逆转疾病进程,降低死亡风险,希望能够与同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一同分享。  相似文献   

6.
包国强  马庆久  鲁建国  赖大年 《医学争鸣》2003,24(13):1185-1185
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由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病理过程,研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一氧化氮(NO)的研究比较广泛,但NO在I/R期与肝脏病理的关系仍有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肠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外科临床实践中常见的组织损伤之一,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心肺功能不全等疾患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Lillehei 就提出小肠是休克向不可逆发展的枢纽器官。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中三个主要的亚家族之一,是介导细胞因子及应激刺激导致细胞凋亡、分化及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1]。大量文献证实p38MAPK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活化,并引起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本文就p38MAPK信号通路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3组。A组:假手术组;B组:肠缺血再灌注组;C组:雷帕霉素3 mg/kg腹腔注射后肠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2 h后处死小鼠,测定血清中IL-6、TNF-α、MDA、GSH-Px;取出肠组织做石蜡切片后HE染色及凋亡检测。结果:术后B、C组血清中IL-6、TNF-α、MDA均增加,GSH-Px减少,肠组织凋亡细胞增多,病理学损伤加重且Chiu’s评分增高。其中C组的损伤程度低于B组(P<0. 05)。术后C组IL-6、TNF-α、MDA、GSH-Px、细胞凋亡及病理学指标均优于B组(P<0. 05)。结论:雷帕霉素可能通过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减轻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肠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肠缺血再灌注在各型休克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可引起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为特征的继发性肺损伤,但迄今为止其损伤机制尚水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认为与肠源性细菌迁移和内毒素血症。中性粒细胞的肺内聚集和激活;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激活与释放等有关的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病理过程,IIR诱发体内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激活,进而启动PMN在肺内聚集并释放毒性介质是导致肺损伤的中心环节,但PMN的起动,肺内聚集与激活及其与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相互作用的具体调控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本仅就以上方面病理生理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肠道缺血再灌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肠道遭受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道微环境的改变会活化巨噬细胞并诱导其极化,再灌注后调控M1/M2型的比例能有效控制肠道炎症,改善肠道细胞凋亡坏死,更快速地恢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及远期预后。本文就近年来巨噬细胞极化在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讨论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各个时期中不同巨噬细胞群的存在意义,总结巨噬细胞参与介导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信号通路。明确巨噬细胞功能极化机制,可能为多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普遍存在于严重创伤、烧伤、休克,感染、肠道梗阻以及器官移植等疾病的病理演变过程中.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仅引起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还可使远处器官组织继发损伤,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研究表明肠粘膜低灌流、氧自由基(OFRs)损伤、细胞因子作用是肠粘膜三大主要致伤因素,氧自由基是其中最重要的损伤因素之一.因此清除并抑制氧自由基过量生成是防治肠缺血在灌注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IRI)是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大手术、烧伤、感染等打击后较早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常引起内源性炎症反应、多器官系统衰竭.有研究认为是肠屏障功能降低所致,而肠屏障功能降低与缺血时低灌流及创伤、休克机体复苏后的缺血组织再灌注有关。葛根索(puerarin.分子式为8-β-D吡哺葡萄糖-4’,7-二羟基异黄酮甙)是一种异黄酮化合物.为血管扩张药.有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葛根索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脑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氢杨梅素(DMY)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IRI)过程中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探讨双氢杨梅素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五组:①正常对照组;②肠缺血再灌注(IIR)组;③~⑤低、中、高剂量双氢杨梅素(DMY50,100,200mg/kg)+肠缺血再灌注组。采用BI-2000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小鼠肠系膜血管微循环的变化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小鼠血浆和小肠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经DMY处理后,小肠微循环明显改善,血浆、小肠NO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升高,三个剂量组NO值均高于IIR组(P<0.05)。结论:双氢杨梅素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脏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成:(1)下沉对照组,不作肝门阻断。(2)再灌注对照组;进行45min的肝门阻断及60min的再灌注;(3)预处理组:45min的肝门阻断前先进行5min肝脏缺血及5min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5.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变化规律。方法 制作SD大鼠单侧肾脏IRI动物模型 ,用同位素法测定正常及IRI肾组织的NOS活性 ;用Western印迹和逆转录PCR法分析eNOS和iNOS在IRI过程中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单纯热缺血 1h对肾脏NOS活性无明显影响 ,再灌注30min后NOS活性即开始升高 ,2~ 6h到达高峰 ,持续到 6h ,此后迅速下降 ,2 4h降低到正常以下 ,2 1d时恢复至正常水平。Western印迹显示IRI早期eNOS蛋白表达升高 ,12h后开始逐步降低 ,3d后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以后逐步恢复正常。iNOS的变化与eNOS明显不同 ,正常肾脏iNOS表达微弱 ,IRI可诱导iNOS表达 ,12h开始表达 ,并逐渐升高 ,3d后达到高峰 ,以后逐步恢复正常。RT PCR分析发现eNOS及iNOSmRNA的变化与其蛋白变化相一致。结论 单纯缺血并不引起NOS活性的明显变化 ,再灌注损伤使NOS的mRNA表达增加 ,酶的合成增多 ,活性增高。正常肾脏iNOS的表达微弱 ,IRI可诱导iNOSmRNA表达 ,使iNOS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16.
川芎嗪对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在家兔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ⅡRI)过程中的变化及川芎嗪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兔随机分为2组:肠缺血再灌注组(UR组,n=9)和肠缺血再灌注 川芎嗪治疗组(LGT组,n=10).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P)含量,并于实验末取兔小肠粘膜测定NOP含量及NOS活性,同时行电镜观察.结果:ⅡR组家兔血浆NOP含量进行性下降;LGT组家兔在再灌注15min和30min时血浆NOP含量明显高于ⅡR组(P<0.05),实验末小肠粘膜NOP含量和NOS活性亦明显比IIR组增高(P<0.05),肠粘膜超微结构异常改变显著减轻.结论:川芎嗪可通过提高机体NO水平而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外科实践中常见的组织器官损伤之一,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的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肠IR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发生发展机理及防治措施的研究也成为外科领域的重点课题。本文就肠IR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与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与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制作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设立对照组、缺血组、再灌注45min和90min组,检测不同时点血浆NO浓度、肠组织一氧化氮合酶(iNOS)免疫组化染色光密度及肠管病理损伤程度。结果伴随肠缺血再灌注进程,各组大鼠Chiu病理评分及iNOS免疫组化染色光密度值依次升高,且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287.13,62.484,P均小于0.01。而血浆NO含量则是在再灌注后才呈现渐增趋势,F=38.667,P<0.01。结论肠组织中iNOS表达在缺血期即被激活,由iNOS催化合成的NO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基本以致损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9.
自由基在肠缺血/再灌注中的损伤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向莲  杨拯  徐艳  张晓  荣成 《医学综述》2008,14(13):1926-1928
本文对胃肠道自由基的概念、分类及产生进行简要概述,着重描述了其在肠缺血/再灌注中的损伤机制。肠缺血/再灌注时会引发大量自由基的产生,而活性氧自由基在胃肠道中可引起细胞的脂质过氧化、蛋白质变性、酶失活、DNA的断裂、线粒体损伤。活性氮自由基尤其是NO可与活性氧自由基相互作用,促进自由基的进一步损坏,破坏胃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文明 《医学综述》1998,4(8):430-432
<正>1955年Melrose首先提出应用心脏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经过10余年的发展日趋成熟.我国于七十年代应用于心脏外科临床,目前已被广泛采用,作为常规心肌保护方法.停跳的心脏即使在停搏液保护下,仍存在着能量供需的矛盾.缺血的心肌在突然恢复循环再灌注后又可引起一种新的病理生理改变,叫做再灌注损伤(Reperfuse Injury,RI).早在三十年代,Tennant等就观察到心肌再灌注可诱发室颤.其后,Jenning等在大鼠离体心脏模型中也发现了氧反常现象,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也得到广泛证实.从此,人们对心肌保护研究的重点从缺血期转移到再灌注后.随着近年来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认识的不断发展,研究也不单纯限于对心肌细胞的保护,心肌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jury,MRI)在心脏外科手术过程中的意义及其防治的研究也不断深入.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