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外耳道乳头状瘤中的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外耳道乳头状瘤(papilloma of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PEAC)发病率占外耳道良性肿瘤的第1位。文中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在PEAC发病中的作用及HPV检测在PEAC中的意义。方法观察45例PEAC中挖空细胞及异型增生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HPV低危型(6/11)DNA,HPV高危型(16/18)DNA。结果PEAC不伴挖空细胞、PEAC伴挖空细胞、PEAC伴挖空细胞同时伴异型增生组织中HPV低危型(6/11)DNA感染率分别为16.7%、80.6%、66.7%,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高危型(16/18)DNA感染率分别为0%、16.7%、66.7%,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低危型(6/11)DNA的检出率与性别有关(P<0.05)。结论HPV感染是PEAC致病的重要因素,积极开展抗HPV感染的治疗对减低PEAC的发病,防止其复发及癌变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HP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及广东地区高危型HPV感染的调查。方法 第二代杂交捕获法 (HCⅡ )检测 1994例妇女宫颈刷出物中的高危型HPV。结果 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及宫颈炎患者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 1994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为 2 7 7% ,广州、深圳、东莞、新会 4城市分别为 2 4 9% ,34 2 % ,31 7%和 17 1% ,新会与其他 3个城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高危型HPV是诱发宫颈癌的重要病因学因素 ,控制HPV感染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沈云英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1,(2)
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基因探针的研究成功为临床医生早期发现一种通过性交传播的疾病开拓了道路。HPV感染的重要性在于它与宫颈癌、宫颈上皮肉瘤以及肛门生殖道尖锐湿疣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作一简要综述。 1 人类乳头瘤病毒的发现经过 1950年已知引起湿疣的病原体是人类乳头瘤病毒。1954年Barutt等首先报道了本病的强烈传染性。他们发现与患有生殖性湿疣的病人初次性交以后,60%的伴侣于6周内发生同样性质的湿疣。1963年Dann等应用电镜从生殖性疣的组织细胞中发现核内病毒颗粒,进一步证实了病毒的存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到1980年后HPV的研究也出现巨大突破。在核苷酸序列差异的基础上,许多不同基 相似文献
6.
用生物素标记的HPV6/11DNA和HPV16/18DNA探针,对尖锐湿疣和宫颈癌标本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大多数尖锐湿疣含HPV6/11DNA,所以尖锐湿疣的主要致病因子是H2V6/11.HPV6/11DN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上皮的表层,少数位于深层。个别合并HPV16/18感染,或仅为HPV16/18所感染的病人恶变的可能性大。大多数宫颈癌病人含HPV16/18DNA,提示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为HPV16/18。一些病人合并HPV6/11感染。在未找见HPV16/18DNA的病例中,可能存在其它致癌因子。 相似文献
7.
用生物素标记的HPV6/11DNA和HPV16/18DNA探针,对尖锐湿疣和宫颈癌标本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大多数尖锐湿疣含HPV6/11DNA,所以尖锐湿疣的主要致病因子是H2V6/11.HPV6/11DN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上皮的表层,少数位于深层。个别合并HPV16/18感染,或仅为HPV16/18所感染的病人恶变的可能性大。大多数宫颈癌病人含HPV16/18DNA,提示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为HPV16/18。一些病人合并HPV6/11感染。在未找见HPV16/18DNA的病例中,可能存在其它致癌因子。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32例、交界性肿瘤25例、卵巢癌45例中HPV16/18病毒,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的表达;用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结果 (1) 卵巢癌中HPV16/18的感染与正常卵巢组织、上皮性良性肿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交界性肿瘤比较无差异;VEGF 、ki-67在卵巢良性瘤与正常卵巢组织间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低分化卵巢癌中HPV16/18的感染率高(P<0.05),与患者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等无关;分化差、临床分期晚的卵巢癌中VEGF 、ki-67高表达(P<0.05),与组织学类型无关.(3)卵巢癌中VEGF 、ki-67与HPV16/18感染呈正相关.结论 高危型HPV的感染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关, VEGF、ki-67 可能协同HPV16/18参与卵巢肿瘤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疑似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450例妇女进行HPV基因分型,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DNA杂交技术检测450个HPV临床样本,并进行分型。结果:450例样本中,HPV感染者298例,阳性率66.2%,检出高危基因型(HPVl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和MM4型)158例,约占感染者的53.0%;检出低危型(HPV6、11、42、43和44型)140例,约占感染者的47.0%。在检出类型中既有单一,又有混合型感染。结论:DNA杂交技术检测HPV基因分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好,可作为宫颈癌初筛手段。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位核酸杂交技术,地高辛标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6B/11,16/18型DNA作 探针,对44例喉癌石蜡包埋标本中HPV-DNA同源序列进行了检测,同时用16例喉息肉石蜡包埋 标本作为对照。结果显示:HPV 6B/11杂交阳性者在喉癌组为 8/44(18. 2%),喉息肉组为2/16 (12.5%)(P>0.05);HPV 16/18杂交阳性者在喉癌组为 19/44(43.2%),喉息肉组为 2/16 (12.5%)(P<0.05)。提示:HPV 16/18型感染与喉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喉癌发病学中一个不 容忽视的致癌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亚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地高辛标记Hpv6B/11、16和18型DNA作探针,对32例喉鳞癌石蜡包埋标本中Hpv-DNA同源序列进行了检测。结果Hpv6B/11型杂交在喉鳞癌中阴性;Hpv16型杂交阳性在喉鳞癌为14/32(46%);Hpv18型杂交阳性在喉鳞癌为9/32(28%)。各型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Hpv16和Hpv18型感染与喉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喉鳞癌发病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致癌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复发尖锐湿疣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的原位杂交法分型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非放射性地高辛配基标记人乳头瘤病毒6b、11、16和18型探针,以原位杂交法检测了重庆地区24例经临床和病理学诊断为复发尖锐湿疣的冰冻组织切片中HPV基因型别。结果显示:复尖锐湿疣组织中HPV阳性率为83.3%,其中HPV6b、11、16、18型阳性率分别为58.3%、25.0%、29.27%、4.2%。 相似文献
15.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尿脱落细胞染色体异常诊断膀胱肿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3、7、9、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诊断国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21区带探针对140例患者尿液脱落细胞核行荧光原位杂交,并同时行经腹部超声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以膀胱镜病理检企确诊,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①肿瘤组8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全部经病理检杏确诊,其中68例FISH结果阳性,26例尿脱落细胞学阳性,71例经腹部超声诊断为膀胱癌.②非肿瘤对照组30例,其中29例FISH结果阴性,1例假阳性;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全部阴性;绛腹超声检查23例阴性,7例假阳性.FISH、尿脱落细胞学、经腹部超声的灵敏度分别为85.00%、32.50%、88.75%,特异度分别为96.67%、100.00%、76.67%.结论 使用FISH技术检测尿脱落细胞3、7、9、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并具无创性,对国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进行早期评估预测。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40例临床诊断的高危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第3,6,9,12,18个月行尿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并行尿液 FISH 检查,记录膀胱肿瘤复发的时间。观察 FISH 对于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60%(12/20)的 FISH 阳性者膀胱肿瘤复发,FISH 阴性者无1例出现膀胱肿瘤复发。 FISH 阳性者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率高于 FISH 阴性者(60% vs 0%,P〈0.05)。6例(50%)肿瘤复发患者 FISH 阳性先于膀胱镜检查及尿细胞学检查。结论 FISH 对膀胱肿瘤检测的阳性率高于细胞学检测,FISH 对膀胱肿瘤的诊断早于膀胱镜和细胞学。 FISH 技术可作为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术后复发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非同位素双重原位杂交技术,以便在单细胞水平时显示两种不同的癌基因杂交信号,验证“癌变多步骤”学说。结论:肿瘤的性涉及多种癌原激活,激活是有次序性的,首先是ras的“启动”激活,至于具体哪一种ras似乎无关紧要,而myc的激活应是癌变过程较晚期的重要步骤。该观点似可部分修正“癌变多步骤”学说,即修正有关“癌基因激活的次序似乎并不重要的”论断, 相似文献
18.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 (hTR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级、分期、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法 ,对 5 2例BTCC和 10例正常膀胱中hTRT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分析其在膀胱癌和非癌膀胱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病理学分级、分期和患者复发情况的关系。结果 5 2例BTCC中hTRT表达均较正常膀胱黏膜增高 ,阳性率为 90 4 % (P <0 0 0 1) ;hTRT的表达随BTCC的病理分级、分期的增高而相应增高 ,Ⅰ、Ⅱ、Ⅲ级中表达率分别为 80 0 %、95 8%、10 0 % ,浅表性 (Tis T1 )、浸润性 (T2 T4 )中表达率分别为 87 0 %、93 1% ,初发BTCC、复发BTCC表达率为 87 5 %、95 0 % (P<0 0 5 ) ;结论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RT)在BTCC中表达上调 ,提示hTRT可能通过激活端粒酶 ,使细胞无限增殖 ,对BTCC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hTRT随BTCC病理分级、分期增高而表达增高 ,并与肿瘤复发有关 ,hTRT有可能作为判断分级、分期 ,监测复发的指标 ;hTRT可能为膀胱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合理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通过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FISH)检测3、7、9、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情况与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 Cell Carcinoma,BTCC)临床分期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21区带探针对46例BTCC尿脱落细胞进行M-FISH检测,得出其敏感性,并分析染色体畸变与BTCC生物学特性的相关关系.结果 ①M-FISH的灵敏度为73.90%(34/46).②M-FISH在肿瘤Ta~T1、T2~T4的阳性率分别为50.00%和84.38%,其阳性率与BTCC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P<o.05).③M-FISH在肿瘤G1、G2、G3的阳性率分别为42.86%、80.00%和100.00%,其阳性率与BTCC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性(P<0.05).④M-FISH在复发性BTCC的敏感性为83.33%(10/12).结论 使用M-FISH技术检测尿脱落细胞3、7、9、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在无创性辅助诊断BTCC,分析其浸润深度和恶性程度及对预后复发的监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常规的尿脱落细胞学对比.方法 收集100例疑似尿路移行上皮细胞肿瘤的血尿患者在行膀胱镜检查之前的尿液标本,分别做尿细胞学检测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20例正常人尿液标本,用于建立FISH阈值,作为阳性判断的标准.结果 细胞学和FISH的总体灵敏度分别为43.2%、82.4%,特异度分别为:92.3%、88.5%,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6.0%、84.0%,细胞学和FISH在灵敏度、诊断符合率、非浸润性肿瘤和初发肿瘤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膀胱癌诊断中FISH较常规细胞学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诊断符合率,更易检出早期肿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