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兔制备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测定血管环对去甲肾上腺素(NE)的收缩反应性,血管环CGMP浓度变化及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AS兔血管环对NE的反应性减弱(P<0.05),CGMP浓度减低(P<0.05),iNOS活性明显增强(P<0.05);加入左旋精氨酸(L-Arg)和硝普钠(SNP)后AS兔血管环对NE的反应进一步降低(P<0.01),CGMP浓度增加(P<0.01)。一氧化氮合酶(NOS)阻滞剂L-硝基精氨酸(L-NNA)的作用则与上述相反(P<0.01)。提示L-Arg/NO途径的改变可能是AS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L-精氨酸(L-Arg)对异丙肾上腺素(ISP)致害心肌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ISP组,ISP40mg/kg·day×2,皮下注射;对照组,体重匹配的大鼠注射同容量的生理盐水;L-Arg组腹腔注射L-Arg1.5g/kg·d×2;ISP+L-Arg组。结果:ISP处理的大鼠心重/体重比值、心肌内NO、钙的水平以及血清LDH、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心肌中GSH-PX及L-Ar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Arg可部分逆转ISP致心肌肥厚,心肌中NO、钙、L-Arg、GSH-PX及血清LDH、GSH-PX水平的变化。结论:L-Arg对ISP致害心肌有抗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Doppler超声测量CHD、HD、HCD-CHD及s四组AT、ET、AT/ET、ICT、PEP/ET、PEP、IVRT、AcTE、AcTE/MVOT,结果CHD、HD、HCD-CHD三组IVRT明显升高(P<0.01),HD、CHD与HCDCHD之IVRT差异有显著性(P<0.01),NS、CHD、HD与HCD-CHD组PEP/ET、ICT、PEP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HCD-CHD组PEP/ET、ICT、PEP值升高,NS、HD与CHD、HCD-CHD、AT/ET差异有显著性(P<0.05),CHD及HCD-CHD组AT/ET下降,HR、AT、ET、ACTE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Doppler超声时间指标评价左室功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开胸麻醉犬心脏上,观察冠脉内灌注N-单甲基左旋精氨酸(L-NMMA)5mg/kg,前后冠脉血流动力学、冠脉血流储备(以阻断冠脉15s再灌注所致的反应性充血血流峰值表示)以及冠脉对不同浓度乙酰胆硷(Ach)反应的变化,同时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冠脉前降支(LAD)伴行静脉血中的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证明,L-NMMA灌注后心率下降,基础冠脉血流量(CBF)下降(χ±s,从27±6ml/min下降至20±8ml/min,P<0.05),冠脉储备下降(χ±s,从91±19ml/min下降至50±10ml/min,P<0.01),平均主动脉压升高,ET-1含量明显升高(χ±s,从6.5±1.0ng/L升至15.5±3.0ng/L,P<0.01),Ach引起的CBF增加减弱(P<0.01).实验结果提示,生理条件下犬冠脉一氧化氮(NO)形成对CBF,冠脉储备有重要调节作用,同时可抑制冠脉ET-1释放.  相似文献   

5.
用1.0Tesla超导MR仪,体外圈技术,对46例志愿者进行2DturboFLASH和/或3DFISP肺释MRA成像共113次,分4组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Gd-DTPA增强后的2D和3D-TOF MRA信噪比明显高于未使用Cd-DT-PA的MRA信噪比(P〈0.01);2D-TOF MRA增强后所显示的左、右肺动脉分支数量(险左叶舌段)明显多于增强前(P〈0.05);3D-TOP MRA增强后  相似文献   

6.
FORMATIONOFDES-ASP-ANGIOTENSINⅠINTHEHYPOTHALAMICEXTRACTOF NORMOTENSIVE AND HYPERTENSIVERATSQiuXisheng(邱喜盛)(ShanghaiInstituteo...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血浆及尿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改变及其与肾功能、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法及比色法测定血浆及尿中ET- 1、NO含量及其与血清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肾衰组血浆及尿ET显著高于健康人(P< 0.01),其中CRⅠ期血、尿NO 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P> 0.05)而CRF期尿NO 低于健康人(P< 0.05),血浆及尿ET 与SCr及MAP均显著正相关(P< 0.05)、NO与SCr及MAP均呈显著负相关(P< 0.01)。结论:慢性肾衰时体内ET增高、NO 合成减少,且与肾功能及血压密切相关,说明ET及NO 在慢性肾衰的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不均称型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在大鼠IU-GR发病中的作用,将SD系雌性大鼠分为3 组。A组:孕7 d 起被动吸烟,饮酒;B组:孕7 d 起被动吸烟,孕15 d起饮酒;C组(对照组):并于孕20 d 检测3 组孕鼠胎盘NO 及ET含量。结果:A、B两组IUGR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0.01)。B组胎死率低于A 组(P< 0.05)。且胎仔体重减轻以肝脏为主,同时A、B两组N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ET-1 水平则远高于对照组(P< 0.01)。ET与NO比值显著增大(P< 0.01)。结论:孕早期被动吸烟、饮酒可产生混合型IUGR动物模型。孕晚期饮酒则产生不均称型IUGR动物模型。且IUGR的发病可能与NO合成、释放减少及ET-1 合成、释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142例高血压病(EH)患者按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组研究其与心机械图检测排血前时间与左室排血时间的比值(P/L)、心导纳向量环心房收缩相与心室射血相比值(V/T-Ⅱ)的关系。结果LAD≥35mm组左室舒张功能明显异常,与LAD正常组比较V/T-Ⅱ值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LVMI增高组与LV-MI正常组比较P/L、V/T-Ⅱ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EH_LAD扩大发生率较LVMI增加发生率为高(P<0.01);LAD扩大者增高比LAD不大者明显(P<0.01)。提示:应重视EH的LAD扩大,LVMI增高患者,且宜早期改善心脏舒张功能,逆转心脏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合成抑制剂对犬体内外内皮素-1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一氧化氮在整体动物及培养的内皮细胞对内皮素-1分泌的影响。用药前缺氧时麻醉犬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及股动脉血浆内皮素-1(ET一1)分别为3.3±0.4kPa(1mmHg=0.133kPa)、68.7±10.2kPa·s/L、47.2±17.4ng/L。用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可使急性缺氧时的mPAP和PVR增加到4.9±0.6kPa和160.9±34.6kPa·s/L(P均<0.01),其作用维持3小时,用药后60、120、180分钟缺氧时的ET一1分别升高到68.2±20.6、72.8±20.9、75.8±22.7ng/L,P均<0.05。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研究结果显示,10-11mol/L及10-7mol/LL-NAME均可显著增加培养基中的Er-1浓度(P<0.05)。结果提示一氧化氮可抑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及ET-1的分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肠缺血再灌注 (ischemia reperfusion ,I/R)致肺损伤时肺组织中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及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peroxynitriteanion ,ONOO-)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造成肠缺血模型 ,测定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 氨基胍及缺血再灌注 氨基胍组的肺组织学变化以及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NO-2 /NO-3 含量变化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肺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Osynthase ,iNOS)及ONOO-体内生成标志物硝基酪氨酸(nitrotyrosine ,NT)的变化。结果肠I/R后肺组织出现水肿、出血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征象。与假手术组相比 ,缺血再灌注组肺组织MDA和NO-2 /NO-3 的含量显著增高 (P <0 .0 5 ) ,SOD活性则显著降低 (P <0 .0 5 ) ,且出现大量iNOS及NT阳性信号。缺血再灌注组 AG组肺组织MDA和NO-2 /NO-3 的含量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P <0 .0 5 ) ,SOD活性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P <0 .0 5 ) ,NT阳性信号减弱。结论肠I/R致肺损伤时肺组织中有大量NO和ONOO-产生并参与介导了此种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心肌缺血预调置作用的相关性。方法将50只体质量300~350 g雄性健康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预调置组、L-硝基精氨酸(L-NNA组)和L-精氨酸(L-Arg)+L-NNA等5组,分别观察冠脉灌注压(CPP)和心肌蛋白、乳酸脱氢酶(LDH)、环一磷酸鸟苷(cGMP)和丙二醛(MDA)含量等心肌损伤指标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预调置组心肌蛋白漏出量明显降低、LDH漏出量显著下降、心肌MDA含量明显降低、cGMP水平则明显升高(P均<0.01),CPP降低(P<0.05);L-NNA灌流组可以阻断预调置的心肌保护作用,L-NNA+L-Arg灌流组可逆转L-NNA阻抑预调置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心肌缺血预调置明显提高缺血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与改善心肌I/R损伤时NO缺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脑微血管及某些脑区中NO含量变化,为临床应用NO合酶抑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缺血(I)和再灌注(R)3大组。采用线栓法造成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蛋白漂洗法提取大鼠右侧大脑皮层的脑微血管,Lowry法测定蛋白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NO含量。结果:脑缺血不同时相脑微血管中NO含量呈渐进性升高(I1、I4、I8组与S组比较,P<0.01),I24组虽较S组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在纹状体与海马,除I1与I8外,其余各组均显著下降(P<0.01);再灌注不同时相脑微血管中除I1R23组显著升高(P<0.01)外,其余两组无明显变化;在脑区,无论纹状体与海马,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不同部位,其NO含量变化不同,提示NO参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介导缓激肽诱导预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成年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卡托普利预处理组、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B1650加卡托普利组,麻醉大鼠冠脉结扎30min后,再灌60min,观察各组缺血再灌注实验动物前后心功能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心肌原生型NOS(cNOS)活性(P〈0.01)及总NOS活性(P〈0.01)显著下降,NO产生明显减少(P〈0.05~0.01),卡托普利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期间NO水平高于IR组(P〈0.01),再灌注30min心肌cNOS活性(P〈0.01)及总NOS活性(P〈0.05)显著高于DIR组,心肌损害较IR组为轻。先静滴B1650后再给予卡托普利,则卡托普利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结论 NO产生不足是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因素,卡托普利通过调节缓激肽活性,维持正常NO水平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可产生药理预适应保护作用,该作用可为或至少部分为缓激肽所介导。  相似文献   

15.
L—精氨酸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肾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肾脏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双重结扎大鼠胆总管造成梗阻性黄疸模型,14d后,分别给予不同组大鼠L-Arg500mg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心肌酶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AT对I/R大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3月龄,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I/R组、大剂量AT组(LAT组,10 mg/kg)和小剂量AT组(SAT组,1 mg/kg) ,每组20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的方法制备I/R模型;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谷胱甘肽(GSH)的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Fas、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生物化学方法检测,与S组比较,I/R组大鼠血清CK、LDH和MDA水平升高(P<0.01),NO、SOD、GSH-Px和GSH水平降低(P<0.01);与I/R组比较,LAT组和SAT组CK活性、LDH及血清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NO水平、SOD、GSH-Px及GSH水平明显升高(P<0.01),LAT组和SAT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与S组比较,I/R组、LAT组和SAT组大鼠心肌组织Fas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I/R组比较,LAT组和SAT组大鼠心肌组织Fas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LAT组和SAT组大鼠心肌组织Bax蛋白的表达水平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I/R组、LAT组和SAT组大鼠心肌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其中LAT组大鼠心肌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对I/R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心肌酶学的改变、抑制Fas蛋白的表达及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蒺藜皂苷(GSTT)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心肌缺血预适应(IPC)组、阳性药腺苷(Ado)组、GSTT 200、100和50 mg/l组,缺血30 min、再灌注40 min,检测心脏灌流液中肌酸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以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GSTT作用下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GSTT 200和100 mg/L组灌流液中CK、LDH、AST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心肌组织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MDA含量均降低(P<0.05或P<0.01),心肌组织的病理损害减轻。结论:GSTT对心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具有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SA)对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其对肠I/R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方法建立大鼠肠I/R损伤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只分离出SMA,不行夹闭)、I/R组(分离出SMA,在其根部用无创伤血管夹夹闭阻断该动脉血运1 h后松夹,实现再灌注)和SA组(手术过程同I/R组)。分别于夹闭前、松夹前、松夹后30 min 3个时间点对各组每只大鼠给予如下处理,对照组和I/R组大鼠尾静脉推注生理盐水5 mL/kg;SA组大鼠尾静脉推注SA 0.9 mg/Kg。再灌注后1 h测定各组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血浆和小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同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小肠组织中p38MAPK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大鼠血浆MPO、DAO活性及MDA、TNF-α、IL-6水平升高,小肠组织MPO活性及MDA水平升高,DAO活性降低(P<0.01);与I/R组比较,SA组大鼠血浆MPO、DAO的活性以及MDA、TNF-α和IL-6水平降低,小肠组织MPO活性及MDA水平降低,DAO活性升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对照组比较,I/R组和SA组大鼠小肠组织p38MAPK和Bax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I/R组比较,SA组大鼠小肠组织p38MAPK和Bax的蛋白表达下降(P<0.01)。相关分析显示,大鼠小肠组织MPO、MDA、Bax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血浆TNF-α、IL-6水平与肠组织细胞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97、0.702、0.712、0.695和0.715,P<0.01)。结论:SA可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中性粒细胞的活化,下调肠组织p38MAPK的表达,从而抑制肠组织细胞凋亡,减轻肠I/R时的肠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束缚应激对大鼠血管内膜及血小板L-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一氧化氮(NO)通路的影响及其相互联系,探讨血管应激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大鼠束缚-浸水(water im-mersion restraint,WIR)应激7 h,以胃溃疡指数作为机体应激损伤的的标识,采用Greiss法测定离体血管内膜及血小板孵育生成的亚硝酸盐(NO2-)含量;以同位素示踪法检测其NOS活性及L-Arg转运.结果:WIR应激大鼠呈现典型应激性胃溃疡,主动脉血管内膜及血小板NO2-生成分别较对照组低46%和57%(均P<0.01),且Pe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变化呈现明显的正相关(r2=0.9835,P<0.01).与对照组比较,WIR大鼠血小板NOS酶催化效率显著降低,Km值增加18%,最大酶促反应速率(Vmax)降低44%(均P<0.01);血管内膜NOS活性亦显著降低(-50%,P<0.01),血小板和血管内膜NOS活性呈正相关变化(r2=0.9726,P<0.01).WIR组大鼠血小板L-Arg的跨膜转运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抑制,转运的Vmax值低32%,Km值高37%(P<0.01).血管内膜L-Arg转运较对照组降低27%,两者呈明显正相关(r2=0.9887,P<0.01).结论:WIR应激下调血管内膜和血小板的L-Arg/NOS/NO通路,血管内膜和血小板L-Arg/NOS/NO通路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提示检测血小板L-Arg/NOS/NO通路的变化可能反映应激状态下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一氧化氮(NO)合酶底物左旋精氨酸和其特异性抑制剂硝基左旋精氨酸对比观察两者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抑制NO合成可加重内毒素引起的肠道微血管损伤和肠粘膜上皮损害,而促进NO合成则可减轻上述改变。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NO对内毒素血症大鼠的肠道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