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开颅大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所致脑疝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大面积脑梗死所致天幕疝12例采用大骨瓣减压术,同时剪开硬脑膜.结果 10例早期手术者均存活,1例死亡,1例病危出院.结论 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所致脑疝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36  
大面积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发生后因严重脑水肿而出现明显占位效应的一种情况,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临床上根据梗死部位可分为大脑和小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一旦形成,表现为病情进行性加重。内科治疗虽对部分病人有效,但对相当部分病人无效,需行去骨瓣减压术。这种手术已在临床运用较久,近年报道较多,本文就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1 大面积大脑梗死11 手术适应证和时机 常规内科治疗历来是治疗脑梗死的主要方法,对一部分大面积脑梗死的病人,虽经积极内科治疗,仍因颅高压而病情进行性加重,若不进行减压手术,病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大骨瓣减压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2002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23例大面积脑梗死病人,其中外伤性4例,缺血性脑卒中1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性3例,均在脑梗死发病后48h内进行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术后所有病人均随访6个月~2年,死亡5例(21.7%)。其中60岁以下者,死亡2例(12.5%,2/16);60岁以上者3例(42.9%,3/7)。脑疝出现前手术20例,死亡3例(15.0%);脑疝发生后手术3例,死亡2例(66.7%)。植物生存1例、重残8例,轻残生活需照顾者6例,良好3例。结论早期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能明显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脑疝发生前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年龄轻者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大骨瓣减压加血管通道建立的方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及手术时机。方法对24例经CT、MRI证实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12cm×15cm大骨瓣减压加明胶海绵支架建立血管通道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24例患者20例存活,4例死亡。7例早期手术者均存活。结论大骨瓣减压加血管通道的建立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早期手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8-01收治的18例经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存活17例,死亡1例。随访3~6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9例,中残5例,重残3例。结论对保守治疗无效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去骨瓣减压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及时把握手术时机以及充分手术减压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后颅窝枕下减压术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8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CT及MRI检查确诊后24 h内行后颅窝枕下减压术,如有急性脑积水发生,先行脑室外引流术,再进行后颅窝枕下减压术。 结果本组患者12例,术前CT显示出现脑积水者4例,先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后行颅窝减压术。根据GOS评分评价患者外科治疗效果:良好7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 结论后颅窝减压术能避免大面积小脑梗死临床症状恶化进行性发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意义、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7月~2015年7月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大面积脑梗死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手术的意义、手术时机及手术操作的体会。结果 25例患者术后存活,5例死亡。去骨瓣减压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较术前明显改善(t=-5.08,P<0.05)。术前瞳孔散大24例,术后有16例瞳孔缩小(80%)。术后绝大多数病例CT中线移位较术前回复(28/30)。术后3个月时GOS评分4分7例,3分17例,2分1例,1分5例。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是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手段,早期外科干预、术中充分减压可提高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治疗的13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存活10例,死亡3例。随访3-6年,恢复良好6例,中残3例,重残1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可有效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时机、适应证、减压范围、术后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有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去骨瓣减压联合颅内压监测和内科药物治疗两种方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39例采用去骨瓣减压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和26例采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病死率、康复情况。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与保守治疗组患者相比较,手术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低,术后康复情况较好(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取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相对于内科保守治疗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Ⅰa组14例(患者出现颞叶沟回疝时行去骨瓣减压术),Ⅰb组12例(患者出现早期意识改变和/或中线偏移≥10mm时行去骨瓣减压术);相对应同期内科保守治疗患者分为Ⅱa组20例(患者病程中出现颞叶沟回疝),Ⅱb组19例(患者病程中未出现颞叶沟回疝).将4组患者配为3对,Ⅰa对Ⅱa;Ⅰb对Ⅱb;Ⅰa对Ⅰb,观测其30d时死亡率、治疗前及治疗后30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在病程不同阶段给予去骨瓣减压术与保守治疗相比均可明显降低死亡率(P<0.05),但脑疝时手术与早期手术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疝时行去骨瓣减压术与发生过脑疝而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在30d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早期手术患者比保守治疗及脑疝时手术患者在30d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可明显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率,早期手术可改善病人的临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张旭  梁君  桑奔 《中国卒中杂志》2016,11(10):842-846
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研究总结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41例大面积脑梗死后行去骨瓣 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和30例大面积脑梗死后行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及对生 存者中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神经功能变化进行随访(12个月),评价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时的预后评 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变化。 结果 手术治疗组与内科保守对照组相比较,死亡率明显降低(χ 2=4.522,P =0.02)。手术治疗组中 60岁以上患者死亡率明显比60岁以下患者要高(χ 2=5.634,P =0.04)。根据GOS进行临床评分,手术治 疗组术后3个月和12个月随访结果,较内科保守对照组发病3个月和12个月随访结果,患者死亡率降 低,且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明显(χ 2=6.437,P =0.03)。 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组比保守治疗组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且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东莞市石碣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术治疗的332例患者,其中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20例,回顾性分析术后出现或未出现大面积脑梗死这两类患者术前GCS评分,出血量,颅底骨折,瞳孔变化,是否有脑疝存在及持续时间情况;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及常规综合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 术前GCS评分<5分、颅内出血量60 mL以上及颅底骨折合并脑疝持续时间长者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组20例患者随访12月.应用GOS评估预后,其中良好8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4例.结论 开颅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是多种因素所致,术前GCS评分越低、颅内出血量大、颅底骨折合并脑疝持续时间长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及时发现并行标准大骨瓣减压、脱水降颅内压、改善脑循环、预防脑血管痉挛、亚低温等治疗可有效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大骨瓣开颅术在大面积脑梗死所致脑疝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所致脑疝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大面积脑梗死所致早、中期小脑幕切迹疝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及非功能区脑组织切除术。结果 12例中10例存活,2例死亡;10例幸存者随访3~6个月,智能均接近正常,其中6例能独立生活。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是治疗脑梗死所致脑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结果 68例患者中,12例经抢救无效死于脑疝,病死率为17.64%。56例经神经内科治疗(其中1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存活),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出院后电话随访,存活患者均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结论颅内压增高迅速是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早期应及时联合使用脱水剂;去骨瓣减压术能减轻大面积脑梗死病灶局部的颅内压力,对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符合适应证的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行“翼-颞联合入路”去骨瓣减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间收治34例大面积脑梗死病例,24例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标准组),10例行“翼-颞联合入路”去骨瓣减压术(改良组),以Barthel指数(BAI)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d,两组脑组织膨出体积比例差异有显著性(t=2.788,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3、6个月,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91,0.148,P〉0.05);而术后3、6个月BAI、GOS评分比较差异都有显著性(t=7.329,4.076,8.734,3.818;P〈0.05)。结论翼-颞联合入路去骨瓣减压术具有操作简便,暴露及减压充分等优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翼-颞联合入路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后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及内减压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9例重症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内减压术,以清除坏死脑组织为主,并对清除的脑组织行病理学检查.9例患者中2例因进行性脑梗死再行内减压术并去除骨瓣减压.结果 7例患者存活,1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术后10d放弃治疗,1例死于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病理学提示,9例均呈现细胞核核固缩、核溶解,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空泡变性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 重症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无论是否发生脑疝,梗死区坏死脑组织是刺激脑组织加重脑水肿的异物,而内减压术可作为大面积脑梗死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has demonstrated efficacy in reducing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massive hemispheric cerebral infarction.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patterns of functional recovery that exist in patients after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and controversy still exists as to whether craniotomy and infarct resection (“strokectomy”) are appropriate alternatives to decompression alone. We therefore use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to assess the extent and location of functional recovery in patients after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for massiv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f-MRI was obtained in three patients with massive nondominant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had undergone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for severe cerebral edema 13 to 26 months previously. Brain activation was triggered by hand-gripping or foot-movement tasks. Imaging results were combined with periodic clinical follow-up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neurological recovery. Results: Activation of the contralateral hemisphere was seen in the sensorimotor cortex, premotor, and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 Lesser activation patterns were seen in equivalent regions of the infarcted hemisphere. Peri-infarct activation foci were seen in two of the three patients, but no activation occurred within the area of infarction as defined by the initial stroke seen on diffusion-weighted MRI. All three patients demonstrated some corresponding neurological improvement. Conclusion: After massive hemispheric cerebral infarction requiring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patients may experience functional recovery as a result of activation in both the infarcted and contralateral hemispheres. The evidence of functional recovery in peri-infarct regions suggests that decompression alone may be preferable to strokectomy where the risk of damage to adjacent nonischemic brain may be greater.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减压并血管连通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5月至2006年5月间收治59例大面积脑梗塞分别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或改良大骨瓣减压并血管连通术,以Barthel指数(BI)和Rankin修订版评分(RS)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术后1个月:标准组中死亡率17.9%,BI 26.9±21.4,RS4.1±2.3;改良组死亡率16.1%,BI 43.6±22.7,RS 3.2±1.6。术后6个月:标准组中死亡率28.6%,BI 38.7±29.5,RS 3.8±2.4;改良组死亡率19.4%,BI 57.1±34.8,RS 2.1±1.9。结论改良大骨瓣减压并血管连通术能极大提高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其中手术技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