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合成肽(21~47aa)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兔抗前S1抗体,建立前S1抗原ELISA检测方法,对前S1蛋白合成肽的最低检出限为0.1μg/L,可测到2.5×10~5个/Dane颗粒。特异性好,用兔抗前S1抗体可以抑制前S1蛋白合成肽、基因表达前S1蛋白、纯化Dane颗粒和前S1抗原阳性血清与包被抗体的结合。本方法精密度高,批内变异和批间变异的变异系数均不超过0.15。在不同人群中,前S1抗原检出率以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最高。急性乙型肝炎时,前S1抗原与HBeAg平行存在,比HBsAg消失早,作为反映病毒清除的指标优于HBsAg。前S1抗原与HBV-DNA的相关性优于HBeAg,可作为病毒复制与传染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作者制备了3株分泌抗前S2McAb的杂交瘤细胞,其中1株是通过用纯化的病毒颗粒免疫小鼠而得,分泌Mo-F124;另2株是用前S2阳性的重组HBsAg颗粒免疫小鼠而成,分别分泌Mo-F376和Mo-F52。Mo-F52为IgM,另2株McAb为IgG1亚类。3株McAb均与前S2阳性的病毒颗粒制剂和重组HBsAg颗粒(前S2和S基因的产物)结合,而不与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104名健康男性成人中比较了含前S2+S抗原的重组疫苗和仅含S抗原的重组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将志愿者随机分成4组,1组接种仅含S抗原的疫苗(10μg/剂),另3个组分别接种12、24和48μg/剂的前S2+S抗原疫苗(前S2与S的重量比为1:5)。在0、1和6个月肌  相似文献   

4.
adr亚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BglⅡ大片段(2.8千个碱基)含有HBsAg的前S2和S区。将其插入含有新霉素抗性基因(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的牛乳头状瘤病毒载体。该载体还含有SV40拼接和聚(A)附加信号以及小鼠金属硫因启动子。将该DNA重组体转染小鼠C127细胞,建立起一个分泌大量含有前S2蛋白的22nmHBsAg颗粒的稳定的转化细胞系(MS128)。该细胞系以1~4μg/ml/天(18μg/10~7细胞/天)的平均速度分泌HBsAg,并稳定持续51天。分泌的HBsAg颗粒具有多聚人血清白蛋白(pHSA)受体。用免疫沉淀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显示,分泌物有22K、26  相似文献   

5.
快速敏感及特异的检测方法对于乙型肝炎的诊断、监测和可能扑灭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普遍公认人血清中最重要的检测标志是HBsAg、HBcAg抗体、HBeAg和HBV DNA。识别特定表型的单克隆抗体(McAb),比常用的多克隆抗体(McAb)有更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文介绍用重组抗原免疫制备HBeAg McAb,并用McAb建立一种检测人血清HBeAg的试验方法。免疫用HEeAg系经1%SDS裂解的重组HBcAg纯品。BALB/c小鼠于0、21、42天用重组HBeAg皮下免疫,每次50μg,第一次加福氏完全佐剂,以后用不完全福氏佐剂。融合前4天用50μg HBeAg脾内加强,然后取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杂交瘤培养上清用ELISA筛选,所用  相似文献   

6.
作者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融合,获得一株分泌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McAb能特异性地识别由HBV基因组前S(2)区编码的抗原决定簇。由这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McAb Mo-F124能与HBV及重组HBsAg颗粒表面和前S(2)抗原决定簇反应。前S(2)抗原决定簇为前S(2)和S基因产物,即HBV包膜上的34KD糖蛋白,经金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两种剂量[10μg(S10)和 40μg(S40)]市售重组S亚单位乙型肝炎(HB)疫苗和10μg前S1、S2和S亚单位混合颗粒的重组疫苗(MPV)在健康无免疫应答成人中诱生的保护性抗体,作者选取20~64岁对至少三次肌肉注射血源性或酵母重组HB疫苗的基础免疫无应答的成人为受试对象.受试者在年龄、体重、性别、研究前HB疫苗接种次数方面无差异,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于 0、1、2月接受 MPV、S10或S40疫苗.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与以往文献报道一致.发热和注射部位发红、疼痛为最常见反应,分别为5.5%和23%~55%.各组间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别.  相似文献   

8.
以前的研究证实,编码HBsAg的DNA疫苗在小鼠中有良好的免疫效果.本文作者评价了乙型肝炎DNA疫苗在黑猩猩中的免疫原性.作者构建了编码乙型肝炎病毒ayw亚型(前S2+S)抗原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S2.S,在0、8、16和27周分别以400μg和2mg的剂量肌肉注射两只黑猩猩(编号分别为CH1545和CH1547),并在52周用重组S蛋白(adw亚型)加强1次;随访72周,每周采血用ELISA检测总抗体、组及亚型特异性抗体.实验结果如下:(1)CH1547初免后抗-HBs水平>100mIU/ml,加强免疫后有持续的高水平抗体(约为1万mIU/ml);CH1545初免后没有检出抗体,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由乙型肝炎病毒DNA转染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分泌的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HBs)蛋白20nm颗粒的免疫原性作了评价,并与两种酵母重组疫苗进行了比较。该CHO细胞重组疫苗(Bio-Hep-B)的主要成份是小分子HBs(SHBs)蛋白,还含有中分子HBs(MHBs,即前S2)和大分子HBs(LHBs,即前S1)抗原。两种酵母重组疫苗(Engerix-B和H-B-VaxⅡ)仅含有非糖基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检验中的价值。方法200例接受乙型肝炎病毒检查的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前S1抗原及HBV-DNA水平检测。分析前S1抗原、HBV-DNA检验HBeAg的表现,前S1抗原、HBV-DNA检验不同乙型肝炎病毒阳性表现。结果前S1抗原检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140例(93.33%),阴性32例(64.00%)。HBV-DNA检验HBeAg阳性135例(90.00%),阴性20例(40.00%)。前S1抗原检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10例(20.00%),HBeAg(+)HBsAg(+)55例(91.67%),HBeAg(+)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85例(94.44%),HBV-DNA检验HBsAg(+)0例(0),HBeAg(+)HBsAg(+)50例(83.33%),HBeAg(+)HBsAg(+)HBcAg(+)85例(94.44%)。结论前S1抗原、HBV-DNA检验在乙型肝炎病毒检验中的价值显著,可作为临床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11.
美国Medeva制药公司用重组哺乳动物细胞研制了第三代乙型肝炎(HB)疫苗Hepagene。现行的HB疫苗由重组酵母制备,仅含HB病毒的S抗原;而Medeva公司的Hepagene则包括完整的表面抗原,是第一种包含前S1和前S2表位的HB疫苗,这两种表位与S抗原一起构成了病毒包膜的主要部分,因此,Hepagene与现行重组疫苗相比,能诱导较高的血清阳转率和抗体应答。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新型阳离子纳粒 ( SMBVTM)用作两种重组蛋白——乙肝表面抗原 ( HBs Ag)和 β-半乳糖苷酶 ( gal)的鼻内疫苗传递系统进行了评估。 SMBVTM由磷脂层围绕的正电荷多糖核心组成 ,大小 6 0 nm。HBs Ag是颗粒性抗原 ,β- gal是可溶性单体抗原。两种抗原分别与 SMBVTM配方 ,形成 SMBVTM- HBs Ag和 SMBVTM- β- gal,鼻内免疫 7~ 9周龄的雌性 BALB/ c鼠 ,间隔 3周免疫 2或 3次。  试验结果 :( 1 )配方中 HBs Ag的用量为1、3、1 0μg,β- gal的用量为 1、5、2 0μg时 ,各组均能产生血清 Ig G抗体 ,2或 3次免疫后抗体滴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对围产期免疫接种无应答者再次免疫接种的结果。 作者按0、1和2月程序给1154名新生儿接种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437人接种5μg,717人接种10μg),结果1093人(94.7%)产生良好的抗体应答,166人(15.2%)产生抗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抗体,45人无抗体应答。这45人到4岁时再以0、1和5月程序接种3针默克药厂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33人接种10μg,12人接种5μg),第3剂后1个月以及1、2和4年采集血样,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抗-HBs水平,酶免疫法检测抗-HBc,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5μg组中HBsAg阳性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母亲的婴儿无应答率明显高于10μg组,而HBsAg阳性和HBeAg阳性母亲的婴儿无应答率两组均最低。再用5μg和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给无应答者接种后,其抗-HBsAg滴度均高于10mIU/ml(包括1名仅接种1剂10μg重组疫苗的儿童,其滴度1年后仍高于100mIU/ml);4年后,大约30%的儿童(10μg组为13/32、5μg组为1/12)抗体滴度仍高于100mIU/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以免疫刺激复合物(immune stimulating complex,ISCOM)或Al(OH)3为佐剂的含PreS1、PreS2和S抗原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在HBV转基因小鼠中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 将纯化的含PreS1、PreS2和S抗原的重组HBsAg(SS1S2)分别辅以ISCOM或Al(OH)3佐剂制成疫苗.HBV转基因小鼠每月肌内注射1针疫苗,共注射7针.免疫前及每针后1个月称量小鼠体重,观察小鼠生长情况.免疫前及每针后1个月采血,用ELISA检测HBV S、PreS1、PreS2抗原及其相应抗体.7针后1个月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分别测定分泌IL-4、IL-5、IFN-γ的效应T细胞频数.结果 小鼠生长状况良好,每针后体重均有增长.首针后1个月,10只ISCOM+ SS1S2免疫鼠分别有3和1只抗S和PreS1抗体阳转,无一小鼠抗PreS2抗体阳转;10只Al(OH)3+ SS1S2免疫鼠的抗体均为阴性.7针后1个月,10只ISCOM+ SS1 S2免疫鼠的抗S和PreS1抗体均阳转,8只抗PreS2抗体阳转;10只Al(OH)3+ SS1S2免疫鼠分别有9、7和1只抗S、PreS1和PreS2抗体阳转;ISCOM+SS1S2组和Al(OH)3+ SS1S2组的抗S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15 647和1∶1 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18,P=0.000).7针后1个月,ISCOM+ SS1S2组和Al(OH)3+ SS1S2组分泌IL-4的细胞频数分别为219和78斑点形成细胞(spot-forming cell,SFC)/106细胞(t=10.50,P=0.000),分泌IL-5的细胞频数分别为286和34 SFC/106细胞(t=19.5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含PreS1、PreS2和S抗原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辅以ISCOM或Al(OH)3佐剂在HBV转基因小鼠中均具有免疫原性,且ISCOM+ SS1 S2的免疫原性强于Al(OH)3+ SS1S2.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来自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的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Bio-Hep-B(含S、前S1和前S2抗原)接种健康儿童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作了评估。 作者将217名抗-HBc IgM、HBsAg、抗-HBs阴性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正常的未经乙型肝炎免疫接种的4~9岁儿童随机分成两组。第1组162人,第2组55人,分别于0、1、6个月注射2.5μgBio-Hep-B疫苗或10μg对照疫苗Engerix-B(仅含S抗原),注射剂量为0.5ml。在第0、30、60、180、210和360天时采集所有受试者的血样,检测抗-HBs滴度和ALT水平。观察每次接种后5  相似文献   

16.
用合成肽研究证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包膜蛋白中,存在前S编码序列。在S蛋白(226个氨基酸)氨基末端,有55个氨基酸,它由S区上游的前S区包膜基因编码,称为中分子蛋白。由完整的包膜基因(S和前S)编码的389或400个氨基酸(取决于HBV不同的抗原亚型),称为大分子蛋白。在前S区内有不依赖二硫键的连续的抗原决定簇。S区编码的决定簇和前S编码的决定簇同时存在于HBsAg颗粒上时,前S编码的中分子蛋白决定簇比S编码的决定簇具有更高的免疫原性。实验表明,前S区能诱生中和抗体,抗前S特异性抗体能抑制HBV对肝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17.
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HeVacB)及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重组乙型肝炎疫苗(GenHevacB)分别含5μg和20μg HBsAg,其中前S2蛋白含量分别为1~2%和20%。两种疫苗接种于塞内加尔Dakar地区220名婴儿,按2、4、9或10月龄接种,第1、2针于不同部位同时接种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同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和HBV前S1抗原(PreS1)检测的39例病人,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样本:从我院检测HBVM的血清标本中按各种模式分类随机抽查39例,检测HBV前S1抗原。1.2仪器:奥地利SLT-Ⅲ全自动酶标仪,奥地利SLT全自动洗板机。1.3试剂:HBVM试剂盒,上海科华公司生产。HBV前S1抗原试剂盒,上海阿尔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1.4方法:ELISA法,按试剂盒提供的操作说明书操作。2分组及结果将HBsAg阴、阳性标本分为两组,HBsAg阳性组HBV前S1抗原检出率为42%(10/24)。HBsAg阴性组HBV前S1抗…  相似文献   

19.
作者用重组痘苗病毒/噬菌体T7杂交系统在Vero细胞中表达1型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1)包膜基因,产生重组糖蛋白(rgp)160抗原,并加入0.25%脱氧胆脂、0.20%Al(OH)_3制成疫苗.分别于0、28、178和365天对6名18~60岁未感染HIV-1的健康志愿者以50μg/次肌肉注射,其中4人  相似文献   

20.
作者采用双盲法,对几种重组杆状病毒甲型流感血凝素疫苗(rHAO)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与现行标准的三价流感灭活疫苗(TIV)进行了比较.TIV含A/山东/9/93(H3N2)、A/得克萨斯/36/91(H1N1)和B/巴拿马/45/90的血凝素各15μg.rHAO有五种:SF rHAOA/北京/92 45μg疫苗,含45μg重组流感病毒血凝素;SF rHAO A/得克萨斯/91/15μg、45μg和135μg疫苗;SF rHAO双价疫苗,含A/北京/92和A/得克萨斯/91两种病毒的重组血凝素各45μg.选择18~45岁健康成人共153名,以双盲法随机分组接受上述六种制品之一,三角肌肌肉注射0.5ml.随后连续6天记录局部、全身反应症状和严重程度.并于注射前和注射后3周采集血样,分别用血凝抑制(HAI)试验和ELISA检测血凝素(HA)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