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1 毫秒
1.
目的对某一餐厅发生的一起婚宴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菌的检测。方法参照GB4789—94及《卫生防疫细菌检验》方法对患者肛拭及剩条食物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10份标本中8份检出副溶血弧菌,5份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发镉初期与恢复期血清学抗体实验有4倍增高。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某一餐厅发生的一起婚宴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菌的检测.方法 参照GB 4789-94及<卫生防疫细菌检验>方法对患者肛拭及剩余食物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10份标本中8份检出副溶血弧菌,5份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发病初期与恢复期血清学抗体实验有4倍增高.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本次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方法 根据GB/4789-200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1]和WS/T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2].结果 所有检测样品中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均未检出,17份样品中有5份样品检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按照卫生部制定食源性疾病调查登记表和GB/T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结果患者23人,其中3份肛拭中2份及拌牛百页中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在15份剩余的熟食卤菜中7份检出奇异变形杆菌、2份副溶血性弧菌、6份溶藻性弧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为1起多种病原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引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弧菌进行分离鉴定。方法按照国标GB4789和有关规范对引起食物中毒的海鲜食品和临床病人进行检测。结果从22份临床病人肛拭子标本均分离出血清型为O3:K6的副溶血弧菌,而从其食用的海鲜食品中末分离到副溶血弧菌。结论副溶血弧菌引起食物中毒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从病人体内分离出副溶血弧菌,但在所食用剩余食品中未能检出,也许副溶血弧菌在冷冻的海鲜食品中进入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而难以分离检测出来。  相似文献   

6.
黄佐平  曾艳芳  陈桂玉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9):101-101,112
目的查找18名患者以腹痛、腹泻、呕吐、发热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原因。方法依照《食物中毒诊断及技术处理总则》,实施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可疑食物、患者呕吐物、肛拭子。结果在拼盘、2份呕吐物、3份肛拭子中检出副溶血弧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弧菌污染所引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副溶血弧菌(VP)在银川市的流行特点和变异变迁规律,了解该菌是否伴随着沿海地区的变化而呈动态变化,为副溶血弧菌引起疾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品卫生学检验方法GB/T4789.7进行分离、鉴定;应用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TDH)、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TRH)基因检测。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对分离、鉴定的副溶血弧菌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 166份水产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4株,检出率14.46%,其中海产品116份,检出23株,阳性检出率为19.83%,淡水产品50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株,阳性检出率为2%;所有菌株几乎不携带毒力基因;通过PFGE分子分型,24株菌共分为14个带型,呈现型别多样性。结论银川市海产品副溶血弧菌污染状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侯炎昌  杨晓华  肖娜 《热带医学杂志》2007,7(4):384-385,392
目的对一起可疑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测。方法依据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进行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共同鉴定病原菌。结果选取的6份样本中,有5份副溶血弧菌PCR结果为阳性,16份病人肛拭子中有11份分离出副溶血弧菌,生化反应呈三种模式,血清学分型亦有K6、K41和K56三种。结论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多种型别副溶血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查明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及原因。方法根据GB/T 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和WS/T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结果所有检测样品中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均未检出,17份样品中有8份样品检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奇异变形杆菌污染食品或容器所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1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过程的分析,探讨基层实验室如何提高食物中毒检测速度。方法采集食物中毒患者肛拭样本,参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从3份肛拭样品中检出3株副溶血性弧菌。结论运用相关标准的检测方法可快速检测出食物中毒致病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一起由多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菌进行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研究。方法参照国家标准方法对事件中可疑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对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菌株的毒力基因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基因(trh)与不耐热溶血素基因(tlh),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从24份病人标本和1份剩余食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5株;血清型分布为O4:K8 4株,O3:K6 19株,O4:KUT 1株和O3:KUT 1株;分离到的25株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检测均为tdh+tlh+trh-;PFGE聚类分析显示,不同血清型菌株分为不同的簇,同一血清型菌株的PFGE条带型间存在1~2个条带的差异,菌株间存在关联。结论这是一起由多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2.
吴桂芬  梁喧  任美玲 《热带医学杂志》2013,(12):1513-1514,1538
目的探讨广州市越秀区2006—2011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特征及分布规律,为预防和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本中心对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资料采用Excel2003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1年共发生疑似细菌性中毒事件112起,检出致病菌阳性69起(检出率为61.61%)。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均有发生,7—10月份检出频数最高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场所以餐饮业为主。检出的致病病原菌最常见的是副溶血性弧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以污染环境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以污染饭菜为主;变形杆菌以污染用具为主。结论本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控重点应以餐饮业为主,应着重加强对环境、用具的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对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菌追源。方法在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采集病人的肛拭子、剩余食物及用具容器的涂抹样共26份样本,按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学方法《GB/T4789-2006)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WS/T9-1996》方法,并参考《卫生防疫细菌检验》进行检测,然后对分离菌株进行PFGE聚类分析。结果26份样品中有17份样本检出奇异变形杆菌,显示PFGE电泳聚类图谱分析显示,除4株菌外,其余13株菌的PFGE聚类图谱分析相似性〉95%,具有同源性。结论依据实验室分离培养出奇异变形杆菌,经进行PFGE分型,确认是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污染了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显示PFGE技术对于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索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辣的民病经过、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验检查、进行综合分析,证实了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方法:按WS/1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病原菌的鉴定。结果:从采集的34份剩余食物,砧板涂抹物,粪便和呕吐物中检出17株奇异变形杆菌,结论:奇异变形杆菌溶易在受污染及放置过久的肉制品中繁殖,摄取这种食品容易引起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5.
杨瑛 《中外医疗》2013,32(16):35-36
目的探讨某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为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某地区发生的98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年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为沙门菌、大肠杆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变形杆菌,中毒食品主要为肉类制品,中毒事件主要集中于第三季度。结论需根据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卫生监督及应急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的可疑病原菌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按照g B/T4789.-2008、G B4789-2010,对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24份、酒店厨师肛拭子、手表面涂抹样各4份、厨房间餐具等涂抹样17份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 24份患者肛拭子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2株,检出率为50%,其他样本未检出致病菌.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证实本次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17.
2004年8月26日凌晨,无锡市锡山区健鼎电子有限公司食堂发生了一起急性食物中毒,经该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证实,系由副溶血性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污染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菌。方法运用科玛嘉显色平板分离培养,API20E肠道菌鉴定生化条及生化鉴定系统鉴定。结果在26份样品中有16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61.54%。结论副溶血性弧菌在科玛嘉弧菌显色平板上呈粉紫色,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19.
目的食物中毒的病原检测和鉴定,为临床诊治病人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发生食物中毒学校的食堂工作人员及患病学生肛拭子64份、食堂制作的食品34份和食堂用水1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GB/T478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进行致病菌检测,食堂用水按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在3份食堂工作人员肛拭子、3份患病学生肛拭子和4份食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本次食物中毒是由于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而引起。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银川市鲜冻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为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GB/T4789.7和中国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的统一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从3类70份鲜冻水产品中检出6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8.57%。结论在银川市售水产品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建议加大对水产品的监督检查,提示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调查中,如食用了水产品,应考虑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