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桂珍 《医学信息》2010,23(16):2636-2637
目的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8年08月~2009年08月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一般营养脑神经细胞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注射用尤瑞克林0.15PNA,静滴,1次/d,连用14d),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d和第15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I)。结果治疗后尤瑞克林组以及对照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ADI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尤瑞克林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且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8年08月~2009年08月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一般营养脑神经细胞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尤瑞克林活疗(注射用尤瑞克林0.15PNA,静滴,1次/d,连用14 d),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d和第15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卒中量表(NI HS S)评分,以及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I).结果 治疗后尤瑞克林组以及对照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NI HS S评分、ADI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尤瑞克林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且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陈曦  刘楠  张洪淞 《医学信息》2019,(12):156-157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反应蛋白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8.92±0.84)mg/dl vs(12.36±1.25)mg/dl,(4.61±0.92)分vs(9.63±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方法: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3)。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斯匹林片、依达拉奉针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4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和血清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VEGF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丁苯酞可协同其它药物升高VEGF水平及提高急性脑梗死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应用尤瑞克林治疗对神经功能、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21年 1 月至 2022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108 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n=54).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罂粟碱 30 mg bid 治疗,联合组增加静脉滴注尤瑞克林 0.15 PNA单位qd治疗.治疗 2 w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高级中枢损伤严重程度(Advanced central injury severity,MESSS)评分测定神经功能;采用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量(Blood flow,Q)、血流速度(Blood flow velocity,V),外周血管阻力(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R)等脑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cadherin)、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1(Monocyte chemokine 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患者NIHSS评分、ME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大脑中动脉Q、V均高于对照组,R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VE-cadherin、MCP-1、MMP-9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尤瑞克林能够有效提高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脑血液循环状态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NIHSS评分以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包括73例男性和77例女性.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除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外,再分阶段由神经科医师、康复医师和护士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4天和第30天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评分及C反应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康复护理组干预前两者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护理组第14天和第30天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两组第14天和第30天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康复护理组干预前两者C反应蛋白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护理组第14天和第30天C反应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两组第14天和第30天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抽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78例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依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尤瑞克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8、IL-6、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UA、NSE、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炎性反应,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以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焦虑、抑郁状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Fugl-Meyer评分;分析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以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HAMA、HAMD评分对比上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HAMA、HAMD评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在NIHSS、Fugl-Meyer评分对比上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NIHSS评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在Fugl-Meyer评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在CMCT、MEP对比上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CMCT对比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在MEP对比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经过临床6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未发现有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无差异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和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以及在诱发电位的波幅和缩短神经传导的时间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和对照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恶化率、100d后病死率以及治疗后(24h、15d、20d)神经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71.66%,明显高于对照组(35.00%)(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率和100d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15d、20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颅电刺激(TES)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TES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基本治疗相同的情况下,TES组自患病后第八天始加作TES治疗共14天,每天给予TES治疗1次,每次磁刺激患侧运动皮层10回。两组分别于患病后第七天(第一次)和患病后第二十一天(第二次)进行TES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记录MEP波幅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S)评分和徒手肌力检查法进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在患病后第七天,MEP波幅和CMCT、FMS和肌力评分等方面,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在患病后第二十一天(TES组治疗14天)后,两组上述结果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特别是TES组运动功能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同时发现当第一次给患者行TES治疗后即刻,部分患者肌力即可提高Ⅰ-Ⅱ级,数小时后又减退至原肌力,经数次治疗后患者肌力得到巩固而且逐步提高。治疗前有15例患者未引出MEP,其中TES组8例,对照组7例;治疗后,未引出MEP的15例患者TES组8例中有3例引出MEP,但潜伏期及CMCT明显延长,而对照组无1例引出MEP。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进行TES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机械介入取栓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本院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8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3),对照组实施动静脉溶栓,观察组实施机械介入取栓联合动静脉溶栓,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残余狭窄率(≤30%)、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术后3 m病死率、临床疗效以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P<0.05);观察组术后血管再通率、≤30%残余狭窄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2 w的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w,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介入取栓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改善神经功能与预后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01—2018-12恩施亚菲亚妇产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患者血清MMP-9、VEGF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MP-9,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研究组上述血清指标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明显降低或升高,且研究组降低或增高幅度更明显(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法:121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阿斯匹林、依达拉奉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静滴。疗程14天。并在确诊后24 h和治疗14天测定两组血清hs-CRP、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14天后, hs-CRP下降幅度、VEGF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提高VEGF及降低hs-CRP水平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血栓通联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栓通+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水平、IMT及粥样斑块面积低于对照组,且H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保护神经,改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硬化斑块,适用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丁苯酞软胶囊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动态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急性脑梗死病人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进行血压控制、抗感染、脱水、营养脑细胞、降低颅压等常规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丁苯酞软胶囊与氟伐他汀疗法,对照组仅服用氟伐他汀,两组均治疗2W,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d、治疗后1W、治疗后2W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改变.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4.0%,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5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3d、治疗后1W、治疗后2W的血清CRP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丁苯酞软胶囊与氟伐他汀联合疗法,可显著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C反应蛋白,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小剂量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TNF-a、IL-6、Hs-CRP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协同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两组年龄、多发和单侧脑梗塞比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比例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治疗组给予阿魏酸钠3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均1次/天,14天为一疗程。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同时给予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胆固醇、甘油三酯、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有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提高,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优于丹参。  相似文献   

18.
张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8):1407-1409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则加用灯盏花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相关功能评分及血清VEGF、MMP-9、NT-proBNP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NIHSS评分、MMP-9、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MoCA评分、VEGF水平、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灯盏花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改善病人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丁苯酞辅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本院 2020年 12 月至 2023 年 7 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87 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 42 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5 例(丁苯酞辅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状态(美国国立卫生院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型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疏血通针6ml加生理盐水500ml静滴,对照组用川芎嗪针320ml加生理盐水500ml静滴,均为每日1次,连续用14 d.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血液流变学检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状态评定,观察临床症状、组间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组间采用x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对急性脑梗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