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压监护的目的主要是在颅内病变时持续了解颅内压的动态变化,以便及时地发现和有效地控制高颅压,对因颅内病变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的治疗有重大意义。一、监护前的准备工作 1.头部备皮。2.消毒好钻颅或锥颅脑室外引流的器械。3.压力传感器,三通管,橡胶管,引流瓶消毒备用。4.接通电源检查监护仪及记录仪。二、颅压监护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1.注意患者卧位,勿压脑室引流管及三通管。引流瓶和脑室应保持在水平位置。2.躁动患者应给予适量的镇静剂,以免影响颅内压的稳定与准确。3.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梗阻可使颅压增高,宜及时排除或行气管切开。4.如颅内压高于15mmHg时,应给予降颅压处理,可行过度换气或激素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不同方法测量颅内压值(ICP)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1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同时采用硬脑膜外压监护、脑室内脑脊液压力和腰蛛网膜下隙脑脊液压力等方法来测量ICP值,对测量的ICP值进行比较.结果:本组1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病人无神经系统等并发症,均康复出院.结论:不同方法测量ICP存在差异;护士应掌握ICP监测不同方法和原理,并能正确地评估ICP的变化,为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减低病残率及死亡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测量的颅内压值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不同方法测量的颅内压值 (intracranialpressure ,ICP)之差异。方法  1 6例急性颅脑损伤在术后同时采用硬脑膜外压 (extraduralpressure ,EDP)监护、脑室内脑脊液压力 (ventnricle cerebrosinalfluidpressure,V CSFP)和腰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压力 (lumber subarachnoidspaceCSFP ,L CSFP)方法测量ICP值 ,每天一次 ,共 6d。结果 V CSFP与L CSFP所测量的ICP值相似 ,而在多数时间段 ,EDP测量的ICP值低于上述两种方法的ICP值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EDP测量的ICP值可能与V CSFP与L CSFP测量的ICP值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颅脑手术后病人的颅内压变化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安危。颅内压的监护不但能早期发现术后可能有的颅内并发症——出血或水肿,及时作出必要的处理。颅内压监护是目前较为安全的方法,这是因为测压囊在硬膜外,感染机会少,可延长监护时间,而且在药物应用上也更及时与合理。现将我们对颅内手术后48例病人的颅内压监护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 1988年1月至1992年1月,颅脑手术48例,男性20例,女性28例,年龄23—78岁,平均52.8岁。脑瘤开颅术后18例,颅脑外伤19例,其它11例。我们采用美国Ladd公司1000型光导纤维颅内压监护仪及记录仪。方法是在额部发际后,中线旁25cm,  相似文献   

5.
脑室持续外引流常用子脑室内或后颅窝病变和颅内压增高的危重病人,能暂时缓解病情和解除梗阻性脑积水的应急措施。目前我科应用本校制造的脑室引流装置,经20多年的临床使用,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便于消毒,可避免颅内感染。现将我们使用体会介绍如下: 一、脑室外引流装置脑室引流瓶为玻璃球形装置,瓶的上端有一小通气孔。瓶内有“”状细管,可防止引流出来的脑脊液倒流,又可观察脑脊液压力和引流情况。细管接头外接橡皮管与脑室引流管相连。瓶底另一接头接消毒密封瓶以贮藏脑脊液。(见图)  相似文献   

6.
神经外科     
重型颅脑伤颅压的监护/徐灵/中华护理杂志.-1988,23(12).-712-713.文中报告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颅内压监护,连续记录观察颅内压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7.
陈辉 《护理研究》2005,19(8):701-702
脑室外引流术 (extraventriculardrainage ,EVD)主要通过纠正脑脊液循环障碍 ,分流颅内脑脊液以缓解颅内高压状态 ,是神经外科的常用技术之一 ,临床应用广泛。现将脑室外引流病人的术后护理介绍如下。1 脑室外引流术适应证  因脑积水引起严重颅内压增高的病人 ,病情危重甚至发生脑疝或昏迷 ,采用脑室穿刺或引流 ,作为紧急减压抢救措施 ,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创造条件 ;脑室出血的病人 ,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减轻脑室反应 ,防止脑室系统阻塞 ;开颅术后尤其在颅后窝术后为解决反应性颅内压增高 ,常用脑室外引流 ;引流炎性脑脊液 ,或向脑室内…  相似文献   

8.
亚低温与脑保护的临床应用(附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亚低温(33~35℃)对重型颅脑伤、脑缺血缺氧患在临床治疗中的脑保护作用,对20例该两类GCS<8分的病人,用体表降温、万可松静注、呼吸机控制呼吸,百服宁、氯丙嗪等方法,使患脑温维持在32~34℃、持续24~72小时,并用甘露醇滴注、脑脊液外引流等辅助治疗。期间采用多参数监护仪持续监测生命体征、颅内压、脑灌注压、脑电图等;测定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电介质等内环境指标。按GOS评分等评估预后及疗效.一周清醒率为60%。显示亚骶温脑保护的临床应用对重型颅脑伤,脑缺血缺氧有疗效确切、无任何严重并发症、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颅脑外伤常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t-SAH).研究表明,t-SAH是颅脑外伤后颅内高压的独立危险因素[1],是病情加重甚至引起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脑室内颅内压监护仪探头植入是测量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金标准,但有时由于外科手术禁忌或机器堵管故障而限制了其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数据的影响。[方法]对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颅内压监测,均采用Codman ICP监护仪,探头放置在硬膜下、脑室内或者脑实质内。实施监测过程中,颅内压明显升高的病人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护理,比如镇静、调整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吸痰、协助排尿排便、防止引流管打折等措施,再观察病人颅内压的变化情况。[结果]共发现216例次ICP升高,其中97例次经过积极护理措施后,病人颅内压明显下降。护理干预前ICP21.42mmHg±4.69mmHg(1mmHg=0.133kPa),护理干预后ICP18.87mmHg±4.79mmHg,以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护理操作可引起颅内压变化,有效恰当的护理干预可以使颅内压监测数据更加准确,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急性颅脑损伤治疗结果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通过对颅脑损伤病例的资料分析,找出规律性结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近5a内3700例急性颅脑损伤资料进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对所有病例进行分类,并恨据出院时情况对病人进行生存或死亡的治疗结果判定。并进一步分析紧急手术和颅内压重症监护对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为46%,中型为12%,轻型为0,所有死亡病例死亡率分布及其临床特点有明显的阶段性,并提出了各阶段的治疗重点。高颅压脑疝病人的紧急手术可使死亡率降至32%,实施颅内压重症监护可使死亡率降至36%。结论 充分认识颅脑损伤后各阶段的临床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及时、正确的治疗方案(包括紧急手术和颅内压重症监护)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患者气管内吸痰可以改善通气,减少C02潴留,是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是监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由于气管内吸痰( endotracheal suction,ETS)刺激气管可引起静脉系统压力升高,可能使重型颅脑伤患者处于颅内高压及脑缺血状态,致残率、致死率高。本研究分别观察开放式吸痰法(open ETS)与密闭式吸痰法(closed ETS)对重型颅脑伤患者的平均动脉压( MAP)、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以及血氧饱和度等脑代谢的影响,比较两种气管内吸痰在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颅内压问CP)增高是很多颅脑疾病共有的综合征,是神经外科疾病引起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持续颅内压监护,可及时了解颅内压增高的改变等,对分析和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降低死亡率,提高疗效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1.亚病人来源:IM年8月一ITh年5月在我科手术的13例开颅手术病人。1.2颅内压监护仪。采用美国R.---CtoD公司生产的SP-2000型颅内压监护仪进行Zh硬膜外颅内压监护,每例监护时间视病情而定。豆.3报警设置:在置入监测管前,预先将主机调零,设置主机,当ICP>2.skPa时监护仪自动发出声光报警,提示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压持续动态监护对重型颅脑创伤救治的指导意见。方法分别采用脑室内及脑实质内ICP监护法,对1 029例sTBI患者进行ICP持续动态监护,观察ICP与患者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关系,分析其对脑室外引流及其他降颅压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 ICP持续动态监护未并发严重颅内感染及出血,脑室外引流对持续ICP增高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结论 ICP持续动态监护安全、易行,其有助于sTBI患者病情变化的及时、正确判断,能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患者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颅内压增高时腰穿放脑脊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外伤或因其他原因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破裂除外)或因脑室少量积血而需要腰穿放血性脑脊液时,早期常常因为颅内压增高而使腰穿放脑脊液的治疗方法不能实施,从而使患者的恢复受到影响或因血性脑脊液的刺激或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为防止此现象的发生,我们摸索出一种方法,既能在病变早期(有颅内压增高现象)可以实施腰穿放脑脊液,又可以避免脑疝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昌荣  高建忠 《全科医生》1999,8(2):87-87,90
1993年7月-1997年4月,我们将2081型光导纤维颅内压监护仪,应用于临床,EDP监护重型颅脑损伤术后50例,内肿瘤术后30例,灵敏度高,测压精确,能持续动态观察颅内压变化,为临床了解颅内压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便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与护理,对提高疗效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颅内压监护可早期提供颅内压的动态变化,具有帮助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和降颅压等重要作用。我院于1983年始依据颅内压监护的机理,采用简易方法对4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颅内压监测、脑室引流,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1996年起应用国产海鹰SJN -2081型颅内压监护仪对32例原发性重型脑损伤患者进行连续ICP监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人资料本组32例患者均为重型原发性脑损伤 ,GCS<8分 ,男25例 ,女7例 ,年龄5~65岁 ,平均32.8岁。其中脑挫伤伴颅内血肿23例 ,脑挫伤6例 ,脑干挫伤3例。二、监护方法本组患者于伤后12h内行颅脑手术 ,在关颅前将传感器置于硬膜外骨瓣下行术后监护。传感器将感受的颅内压力转换成电信号 ,再经信号处理装置将信号放大后在监护仪显示屏上显示压力数据 ,并在记录…  相似文献   

19.
脑脊液的暂时性体外引流主要是用来治疗有颅内压增高的急性病人。通过引流使脑脊液容积减少从而降低了颅内压。导管放进侧脑室或腰椎管内引流脑脊液。成人头颅内容纳脑、血和脑脊液。这三者的任何一种体积增加即伴随着其余一种体积的相应改变。例如:在颅内脑脊液或大脑组织的体积增加下,颅脑压力一定增加,最后使脑静脉壁变薄、萎陷、静脉流出  相似文献   

20.
颅内压监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内压(ICP)是神经外科临床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疾病的诊断和判断颅脑损伤程度皆有参考价值。颅内压监护是采用传感器和监护仪测量颅内压以观察颅内动态变化的方法,Guillaume于1951年最先在实验中应用颅内压监测,1960年Lundberg首先在临床上使用[1]。ICP监护之所以能准确了解ICP变化的情况,是因为它能及时准确地观察到每个瞬间颅内压的真实情况,对病情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亦将ICP监护称之为颅脑的“早期报警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