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本院地震伤员应急救援和护理管理进行分析,为提高基层综合医院地震应急救援及组织管理效能提供借鉴。方法成立紧急救治护理领导小组,设置地震专用病房,快速调配人力,充足物资准备,弹性实施护理干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多学科协作团队合作。结果共救治48例地震伤员,伤员无死亡,无一例并发症及医院内感染。结论医院建立高效快速的应急管理体系,实施集中救治和护理,在灾害医疗救治和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灾难救援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总结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2013-04-20四川芦山地震伤员护理中发挥其远程医疗服务的经验。结果:解放军总医院灾后迅速将无线便携式远程会诊系统配置于地震灾区伤员集合点医院,与位于地震灾区的多家医院及地震救援队救护车远程医疗系统联通,提供24h各相关专科护理的远程服务,对地震伤员的疑难护理问题提出诊治意见。据统计解放军总医院共进行远程护理会诊20余例,使灾区伤员的救治能力倍增。结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使灾难救援的伤员护理工作更加高效,实现了将最好的护理专家送到了救援的第一线,为我国在灾难救援中实施远程护理指导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日间病房的医疗物资准备、管理经验,为日后应对突发事件中医院综合性病房医疗物资保障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收集整理汶川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病房医疗救治数据、医疗队和护理模式、物资准备与管理等相关资料。结果在此次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日间病房的医疗护理高效有序的物资服务流程管理与准备工作为其圆满完成大量地震伤员的救治任务提供了充分保障。5月12日至5月29日收治224例地震伤员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结论日间病房作为以护理为中心的综合性病房,转型和管理具有灵活性,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首先腾出可收治病人的病床资源并快速有效地准备充足的医疗物资展开医疗救护,满足紧急救援伤员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伤员的紧急医疗分级救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5.12汶川地震伤员紧急医疗救援进行总结,分析讨论灾害发生时紧急医疗分级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至8月12日四川省地震医疗救治伤员资料和紧急医疗救援队资料。结果救援医疗队员在地震发生后迅速集结灾区,救治伤员达374640,其中住院治疗96540人,在灾害现场急救、各级医院院内救治、跨省病员转移、重症集中收治等不同阶段,采取有效的救治对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死亡率。结论5.12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工作主要以三级救治模式全面展开,一级救治是始动环节,二级救治是关键环节,三级救治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医院护理部管理职能的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医疗卫生机构在大型灾难救护中进行有效的护理管理,提高组织救护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分析对医院抗震救灾中进行的护理管理活动及效果进行资料归类处理及总结分析,提炼抗震救灾过程中医院护理管理活动的关键要点。结果:主要救治任务:自5月12日截至6月2日共21天,该院共接受和治疗处理地震灾害伤员2618名;住院伤员1751人;其中危重伤员1135人(含ICU收治伤员127人);开展急诊手术1239台;进行血液透析77人,死亡率仅0.7%。结论:大型综合医院护理管理职能在灾难面前迅速强化,通过高效的组织调度运转、前瞻的灵活的组织计划、强有力的领导职能和积极主动的有效控制,在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面对灾难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型灾害中急诊护理的救援能力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救灾专家给灾难(害)下的定义是:“超过受灾地区现有资料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破坏”。2008年5月12日突然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川里氏8.0级的强地震,我国立即启动了以医疗救援为中心的紧急救援,短短几天救援人员就达到20余万,其中参与医疗紧急救援的人员达10万人以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距离地震中心最近的一所国家级大型综合性医院,其急诊科首当其中被灾害事件推到了救治伤员战斗阵地的最前线,成为灾区伤病员的特殊救护通道。我们运用急救护理出色的完成了地震抢救任务,现将其介绍如下,旨在总结大型灾害中的救援能力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九寨沟地震医院志愿者在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急作用,为我院地震灾害中志愿者应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九寨沟地震救援中志愿者队伍的组织与工作情况。[结果]有209名志愿者参加了53名地震伤员的救援工作,从诊疗协助、伤员运送、家属安置及媒体接待、基础护理、心理干预、献血物资捐献6方面有力支持了救治工作。[结论]医院志愿者在此次地震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煤矿创伤伤员一体化救治模式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巫彩奕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0):694-695
目的探讨对煤矿创伤伤员采取一体化救治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制订一体化救治流程;完善指挥、通讯、运输系统;健全三级急救组织;培训各级护理急救人员。结果 1 049例创伤伤员安全转运到医院急诊科、专科病房或ICU。伤员死亡率为0.67%;伤员及事故单位对出诊、急救满意度达98.00%;投诉率为零。结论对煤矿创伤伤员实施一体化救治模式,建立了急救生命的绿色通道,降低了伤员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报告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紧急收治16例地震伤员的急救护理组织管理.在准备阶段快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救治阶段做好有序的组织管理,迅速判断病情并给予急救处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应急状态下的非常规性工作;后续阶段加强伤员的心理护理,做好宣传、沟通与协调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骨科专业病房收治地震骨科伤员的护理组织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非骨科专业病房收治地震骨科伤员的护理组织管理情况。结果非骨科专业病房在汶川大地震后集中收治地震骨伤伤员680例,由于组织管理得当,保证了伤员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未发生一例护理并发症和护理差错。结论在突发大批骨伤伤员的特殊情况下,启用非骨科专业病房集中收治骨伤专科伤员的方法是必要和可行的,加强组织管理,是保证救治工作顺利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伤员转送方式及其物资准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急诊收治5·12汶川地震伤员来院前的各种转送方式,探讨地震医疗救援中院前转送时所需要的物资准备,为今后重大灾害性事件发生后伤员的现场转送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震后3周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所接收地震伤员的受伤类型和伤情等基础资料,对救护车和直升飞机转送伤员的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2 338名被统计的伤员中,经救护车转送来的伤员比例最大,达60.56%,其它方式(包括汽车、船、警车、消防车、步行、抬送等)次之,占25.96%,飞机占13.47%.经由救护车转送伤员中重伤以上患者的比例明显大于飞机及其它方式,而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大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应尽快建立现场急救指挥体系,简洁快速分检伤员,根据病情轻重合理选择转送方式,并根据不同转送方式的特点配备相应足够的急救物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培养和储备“一人多能”、“多能一专”、“多学科交叉专病护理”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备灾护士的管理实践。方法从全院考核择优选拔出12名骨干护士,分别在急诊科、ICU、手术室、产科、血液净化中心等进行院内培训、优先参加院外进修学习,重点掌握相关专业急救知识和技能。结果护理备灾体系的建立促进科研教学水平;备灾护士在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抢救护理中作用地位凸显;备灾护士的急救理论成绩由培训前的平均78.50分上升到90.60分、急救技能则由84.35分提高到94.56分,综合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得到医生、同事及社会一致认可。结论构建护理备灾体系对全面提升护士灾害救护能力有重要意义,是体现护理学在救援医学中地位和作用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批量伤员院内急救的组织与管理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对58批394人次的批量伤员进行抢救,采取快速分诊,按伤情分为不同区域进行救治,按区域配备不同资质、不同数量的护理人员,根据护理人员不同层次制订详细、明确的职责。根据伤员不同伤情准备不同的药品、器械及用物。认为有效的组织是接诊批量伤员至关重要的环节,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明确,尽可能详细地做好抢救的各项准备工作,建立明确的汇报程序及保持通讯畅通,是确保成批伤员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在高原地区批量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2013年7月批量收治31例地震伤员,采用统一明确检查分类、实施救护小组负责制、开放绿色生命通道、批量地震伤员转运、提供个性化专科救治方案、对伤员有效心理支持等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对其进行院内急救、手术与术后处理及临床治疗。结果 31例伤员的抢救成功率为100%,无一例伤员因抢救不及时或接诊、分诊不及时而造成不良后果,无一起医患纠纷,31例伤员均康复出院或病情稳定后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结论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模式提高了医疗团队的高原护理能力及灾后护理能力,确保了高原地区的应急救护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急救援中野战医疗所护理组织管理的做法,为今后应急救援积累实战经验。方法快速启动医学救援应急预案,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落实工作制度,做好灾区消毒隔离及卫生防疫工作。结果野战医疗所共救治伤病员2 999人次,开展手术26例,巡诊6 500人次,开展消毒隔离及卫生防疫工作面积44万平方米,确保了灾区无疫情发生,手术病人无一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护理缺陷、差错事故发生。结论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严格落实工作制度、抓好消毒防疫工作是野战医疗所完成应急救援任务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护理工作的组织管理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合理调度院内、省外以及国际医疗队援助护理人员;迅速组建急诊医疗救护团队、建立地震伤员基本信息快速登记与快速预检分诊流程,制定并优化接收伤员流程、改善信息采集流程;根据不同时期收治地震伤员的情况调整工作重点,确保地震医疗救援的高效运行。同时保证了院内常规医疗护理工作,确保其间常规住院病人无一人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总结汶川大地震后2周内参与德阳市人民医院医疗救援的志愿者组织管理工作,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年5月12日至5月26日参与该院医疗救援志愿者的基本信息、工作流程、工作量、管理体系等资料,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医院医疗救援工作中志愿者组织管理的特点与效果。结果共有6838人次参与了志愿者工作,按其组织和管理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震后1天、震后2~3天及震后4~14天3个阶段。这些志愿者顺利协助医院完成了1870余名伤员的抢救、治疗和护理,441名伤员的分流转运和院内后勤保障、疫情防控、心理干预等工作。结论震后2周内不同阶段志愿者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同,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对志愿者进行组织和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管理应急预案体系在救治突发灾害群体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建立院内转运无缝隙工作模式,实施病房护理管理规范化、危重患者护理专科化和护理个性化的护理。结果本组13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有效抢救时间(33.5±19.6)min,抢救成功率100.0%。结论护理管理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使突发灾害群体伤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科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评估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应对措施,完善和修订工作制度,加强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加强风险监控等。结果:病人满意度及全院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均有所提高。结论:在急诊科应用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不同时段地震伤员在我院急诊科停留时间,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分检地震伤员中的作用,为救治特大灾害伤员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至5月15日14时27分汶川地震伤员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救治停留的时间,并分为震后24h内、震后24~48h和48-72h三个时段进行比较。结果震后72h内我院收治伤员536例,其中24h内收治伤员207例,伤员在急诊科平均停留时间为129min;24—48h收治伤员104例,伤员在急诊科平均停留时间97min;48~72h内收治伤员226例,伤员在急诊科平均停留时间为86min。第一个24h与第二个24h和第三个24h比较,地震伤员在急诊科的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二个24h和第三个2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建立建全急诊绿色通道,对加快应急状态下伤员救治处理有重要意义。结论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绿色通道,使地震伤员在急诊科的停留时间不断缩短,保证伤员尽快得到专科处理,为抢救危重伤员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