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23例外伤或手术后鼻中隔穿孔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下穿孔修补术,术中分别采用筛骨垂直板或颞肌筋膜直接封闭穿孔、翻转黏膜瓣及赝复物夹衬并转移黏膜瓣封闭、下鼻甲带蒂黏膜瓣修补等方法进行修复,并采用硅胶板或塑料膜的保湿物垫衬保护为特点的填塞方式。结果直接封闭7例,翻转封闭5例,转移封闭10例,鼻甲封闭1例。随访4周至7个月,23例鼻中隔穿孔手术修补成功19例(82、6%),4例未成功的病例分别为术后3周黏膜瓣脱落1例、术前存在2个穿孔仅将大穿孔修补成功1例、术后筋膜干燥导致再穿孔1例及转移黏膜瓣太小,穿孔未完全修补成功1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是目前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自体筛骨垂直板作支架修补鼻中隔大穿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8月~2003年2月,我们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筛骨垂直板加下鼻甲黏膜移植修补鼻中隔大穿孔16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带蒂黏膜瓣用于修补鼻中隔穿孔和脑脊液鼻漏的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8年2月北京同仁医院鼻科共11例鼻中隔穿孔和8例脑脊液鼻漏患者。鼻中隔穿孔位于鼻中隔前部,穿孔大小0.8 cm~2.0 cm,在鼻内镜下采用邻近穿孔后上方的鼻中隔带蒂黏骨膜瓣(黏软骨膜瓣)向前下反转覆盖于鼻中隔穿孔黏膜缺损处,对侧采用穿孔前下方带蒂黏骨膜瓣(黏软骨膜瓣)和鼻底黏膜瓣或下鼻甲带蒂黏膜瓣覆盖修补穿孔。8例脑脊液鼻漏患者,2例漏出部位在嗅裂,5例漏出部位在筛顶,1例漏出部位位于嗅裂延续至后筛顶,面积大小为0.1 cm×0.8 cm~0.3 cm×0.8 cm。采用邻近的鼻中隔带蒂黏骨膜瓣反转覆盖于缺损处,必要时黏膜瓣中间夹层钩突或中鼻甲骨片,外覆邻近的鼻中隔带蒂黏膜瓣修补漏出部位。结果11例鼻中隔穿孔和8例脑脊液鼻漏均一次修补成功,随访3个月~3年,未见复发。鼻中隔黏膜转瓣后供区黏膜缺损区在2周后基本上皮化。结论鼻中隔带蒂黏骨膜瓣(黏软骨膜瓣)自身有血供,成活率高,获取容易,取材区域广泛,转蒂距离充足,是修补鼻中隔穿孔和嗅裂和筛顶脑脊液鼻漏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下翻转下鼻甲黏膜瓣修补鼻中隔大穿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应用翻转下鼻甲黏膜瓣修补鼻中隔大穿孔的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刮除鼻中隔穿孔边缘黏膜上皮,造成新鲜创缘,将下鼻甲黏膜瓣翻转缝合在穿孔的新鲜创缘上,封闭穿孔,两侧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使黏膜瓣与穿孔的新鲜创缘完全贴合。结果全部病例均Ⅰ期愈合,术后6个月随访未发生再穿孔。结论该手术在鼻内镜下进行翻瓣和缝合,取材方便,成功率高,是修补鼻中隔大穿孔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鼻中隔穿孔(Nasal Septal Perforation);筛骨(Ethmoid Bone);鼻底黏膜瓣(mucosal flap of the nasal floor);筛骨垂直板(perpendicular plate of ethmoid bone)  相似文献   

6.
鼻中隔穿孔修补方式有多种,我们于2010年1月~2011年9月利用残余的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联合鼻腔双蒂黏膜瓣修补鼻中隔大穿孔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HTK〗探讨鼻内镜下应用鼻中隔软骨或筛骨修补鼻中隔穿孔的临床效果。〖HTW〗方法〓〖HTK〗22例鼻中隔穿孔中鼻中隔矫正术所致12例,外伤性穿孔2例,化学物质腐蚀性穿孔2例,激光、微波烧灼性穿孔3例,原因不明3例。鼻内镜下应用鼻中隔软骨或筛骨修补鼻中隔穿孔,形成骨性支架,术后用湿润烧烫伤膏MEBO涂抹创面,促进周边黏膜向穿孔处生长。〖HTW〗结果〓〖HTK〗患者均一次修复成功,穿孔处双侧骨质暴露区域被黏膜完全覆盖25~62d,随访2~3年无再次穿孔,均无手术并发症。 〖HTW〗结论〓〖HTK〗鼻内镜下应用鼻中隔软骨或筛骨修补鼻中隔穿孔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带蒂鼻中隔黏骨膜瓣转位联合游离下鼻甲黏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的疗效及分析手术经验。方法 2006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鼻中隔穿孔患者12例,在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一侧行带蒂鼻中隔黏骨膜转位贴补联合另一侧游离下鼻甲黏膜组织瓣贴补术,术后随访观察鼻中隔穿孔修补创面愈合情况及修补效果。结果 12例鼻中隔穿孔均一期修补成功,随访3个月以上未见再穿孔。结论鼻内窥镜下行带蒂鼻中隔黏骨膜瓣转位联合游离下鼻甲黏膜瓣修补鼻中隔是一种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鼻内自体材料在内镜下重建鼻颅底缺损治疗脑脊液鼻漏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内镜下应用鼻内自体组织对96例患者进行颅底缺损重建治疗脑脊液鼻漏。根据颅底骨缺损的部位、大小决定修复的材料和方法,18例缺损直径<0.5 cm,取游离中鼻甲黏骨膜外置法重建;35例缺损位于筛顶和筛板,缺损直径0.5~<1.0 cm,应用带蒂中鼻甲外置法重建;12例缺损位于蝶鞍斜坡,缺损直径0.5~<1.0 cm,应用带蒂鼻中隔黏骨膜瓣外置法修复;19例缺损直径1.0~<1.5 cm,应用游离鼻中隔软骨-黏骨膜瓣修复;7例缺损位于筛顶和筛板,缺损直径1.5~2.5 cm,应用筛骨垂直板加带蒂中鼻甲重建;5例缺损位于蝶鞍斜坡,缺损直径1.5~2.5cm,则应用筛骨垂直板加带蒂鼻中隔黏骨膜瓣重建颅底。结果:随访6个月~6年,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年和2年再次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经保守治疗后脑脊液漏停止,1例患者经再次手术治愈;3例患者于术后出现短暂性脑脊液漏,未经特殊处理自愈;其余患者未再出现脑脊液漏。结论:应用鼻内自体材料在内镜下进行颅底重建治疗脑脊液鼻漏具有取材方便、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不同大小和不同部位的颅底缺损宜选择不同的鼻内自体材料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10.
用异体筛骨垂直板修补鼻中隔穿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异体筛骨垂直板修补鼻中隔穿孔彭亚利马敬徐学海马焕卿鼻中隔穿孔修补的方法较多,我科从1985年以来,采用异体筛骨垂直板修补直径0.5cm以上鼻中隔穿孔14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4例中男12例,女2例,年龄20~36岁,...  相似文献   

11.
鼻中隔穿孔系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鼻中隔的任何部位形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永久性穿孔,使两侧鼻腔相通: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方法较多,用于鼻中隔修补的材料也较多,常见的有自体颞肌筋膜、阔筋膜及鼻腔内的鼻甲黏膜或黏骨膜瓣等÷我科近年来采用筛泡壁修补7例鼻中隔穿孔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98年8月-2003年2月,我们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筛骨垂直板加下鼻甲黏膜移植修补鼻中隔大穿孔16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18-55岁,平均3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出血,干鼻痂,不适感等,1例有精神压抑感。穿孔原因:医源性7例,外伤性3例,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6 1岁。因鼻中隔穿孔 4次修补术后失败 ,感鼻腔干燥、鼻出血、鼻疼 1年余而入院。患者曾因鼻中隔偏曲于 2年前在当地医院行鼻中隔矫正术 ,术后 2 0余天发现呼吸时有吹哨音 ,检查发现鼻中隔近前端有一直径约 0 4cm的小穿孔 ,当时行对位缝合修补 ,术后拆线时发现穿孔未愈合 ,孔径反而较前增大 ,直径约 0 7cm。其后又 3次分别行黏膜移位缝合、鼻中隔黏膜片修补、颞筋膜移植片修补均失败。每次修补失败后穿孔均较上次手术有所增大 ,并有鼻腔干燥、鼻出血、鼻痛。本次入院鼻内镜检查 :双中、下鼻甲不大 ,中隔前中部椭圆形穿孔 ,面积为 …  相似文献   

14.
鼻中隔穿孔修补一直是耳鼻喉科医生认为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目前对有症状的鼻中隔穿孔仍以手术修补为主。2001年4月-2005年8月我科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前壁带蒂肌骨膜瓣,经鼻底隧道修补鼻中隔穿孔,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2000年6月-2005年8月经鼻内镜下用双翻转鼻中隔黏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组织补片修补鼻中隔穿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修补直径大于1.0 cm的鼻中隔穿孔的最佳手术入路及修补材料。方法鼻内镜下联合唇龈沟入路应用双层瓣膜,即左侧为鼻中隔鼻底及下鼻道黏软骨膜/骨膜,右侧为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组织补片(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应用医用耳脑胶(EC胶)粘合修补鼻中隔穿孔。结果修补36例,成功率达100%,分别随访6个月~2年均无再穿孔。结论本手术中瓣膜面积大、根蒂宽、血供丰富,ADM无排斥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EC胶粘合双层瓣膜成活率高。术式视野清晰,取材方便易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供区创伤,是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最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修补鼻中隔穿孔对鼻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采用传统方法修补鼻中隔穿孔成功率低[1].鼻中隔穿孔修补术较多,其中常采用自体组织作修补材料.自从2001-01-2009-09以来,笔者采用鼻内镜下"三明治"法修补鼻中隔穿孔,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方法。方法3例鼻中隔穿孔病人采用鼻内镜联合显微镜下,应用带蒂鼻腔黏骨膜瓣翻转联合鼻中隔减张皮瓣修补术,并用保湿物鼻腔填塞方式。结果随访1~2年,3例鼻中隔穿孔手术修补成功。结论鼻内镜联合显微镜下,应用带蒂鼻黏骨膜瓣翻转联合鼻中隔减张皮瓣修补术是修补鼻中隔穿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2001年采用上颌骨前壁带蒂肌骨膜瓣,经鼻底隧道修补鼻中隔大穿孔2例,全部Ⅰ期成活,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男1例,25岁;女1例,27岁。2例均为鼻中隔矫正术后并发穿孔,穿孔部位均在鼻中隔软骨部,穿孔大小均约2.0 cm×1.5 cm。男性患者曾行耳后骨膜修补穿孔未获成功,女性患者曾行鼻粘膜转瓣修补穿孔未获成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超薄钛膜作支架植入联合鼻腔底带蒂黏膜瓣修补中等以上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自一侧鼻腔底部作一黏骨膜瓣以鼻中隔穿孔下缘为蒂经穿孔处翻向对侧,于黏骨膜下嵌入式植入一块约大于穿孔的超薄钛膜支架封闭穿孔,并缝合固定。结果:11例患者鼻中隔穿孔均1次修补成功,鼻中隔基本平直,鼻腔通气良好,随访6~12个月,无排异反应及鼻中隔穿孔。结论:钛膜极薄,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作为支架植入修补较大的鼻中隔穿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