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敷贴疗法是将鲜药捣烂或将干药研成细末,制成膏药、药饼或直接涂敷于患处或穴位上的一种外治法。早在《内经》就有“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记载,历代医家应用敷贴外治更是不乏其人,记载甚多。清代吴师机则编著了中医史上的第一部外治专著《理论骈文》。敷贴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适应证广。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该法治疗疾病,体会颇深,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穴位敷贴中血药浓度这一瓶颈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诸多学者对穴位敷贴进行了深入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为当前中西医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是目前国际上重点开发的给药途径。穴位敷贴法历史悠久,《五十二病方》、《灵枢》就早有记载。吴师机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观点为后世临床应用穴位敷贴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针灸医学,为针药结合开辟了新途径。血药浓度是目前穴位敷贴的瓶颈问题,因为普通经皮给药同穴位敷贴存在相同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余勇  杜渊  王蔚 《中医杂志》2011,52(15):1279-1280
传统"伏九贴"是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在一年中特定的时间内进行外治敷贴,从而达到调畅气血、疏通经络、祛邪外出,最终使人体阴阳平衡。认为传统中医学一直强调内、外治并举,仅仅依靠敷贴一种方法有失全面。新制"伏九"疗法将中医内、外治融合运用于临床,取得满意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敷贴法治内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敷贴疗法为"内病外治"方法的一种.现对近年中西医对敷贴法实验性研究中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药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军  荣辉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320-1322
中医外治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治疗痛性疼痛不可忽视的一种方法.<理论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尤二,而法则神奇变化."  相似文献   

6.
"穴位贴敷"一词,首见于《针灸资生经》,属中医外治之法,既可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内治、外治之法在理、方、药等方面相通,仅仅是治疗方法的不同。正如清代集外治法之大成,被后人誉为"外治之宗"的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写道"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故遵此提出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核心为"内外同治之理"。该理论指出穴位贴敷疗法以中医理论为依据,并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重要原则,根据脏腑-经络系统,选取一定的穴位,并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贴敷治疗,是针灸与方药巧妙结合的产物。本研究基于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核心"内外同治之理"依次从穴位贴敷疗法的古文献记载、中医基础理论以及"内外同治之理"的具体内容3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有力证据,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中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中医药外治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下称膝痹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目前临床上多"以痛为腧"进行痛点外敷,并未建立系统的膝骨关节炎外治辨证体系。这不利于提高中医药外治的疗效。膝痹病内治法的辨证(即内治之理)是以气血脏腑、三焦卫气营血等整体辨证为主。然而膝痹病多以局部病变为主,或仅表现为局部病变。故我们认为在指导外治上,应正确理解"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重视发挥局部辨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很早就有中药外治法治疗疾病的记载,如《礼记》中说“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说明头和身体的疾病可以通过沐浴即外治法来治疗,外治法和内治法治疗机制是一致的,只不过给药途径不同,正如《理瀹骈文》所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在所发现的92枚武威汉代医简中,  相似文献   

9.
下肢丹毒是临床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因血分有热,外受火毒,郁阻肌肤而成,大多兼挟湿热,常伴有发热等全身不适症状.临床治疗以清热利湿为原则,中医外治法在丹毒的治疗中有独特的疗效.<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归纳近几年的外治疗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腹水可属"臌胀""黄疸""胁痛""积聚"等范畴,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医外治法具有简便效验等特点,主要包括中药灌肠、敷脐疗法、穴位敷贴、针灸疗法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外治法同内治法一样,八纲辨证,遣方用药,透皮给药系统亦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持。透皮吸收除具有消除药物浓度峰谷现象等优点,还可避免胃肠道刺激、肝脏"首关效应"等特点。外治法有单药,亦有复方,主要治则为攻下逐水、理气活血、温阳等。虚证常用黄芪、附子、肉桂等益气温阳之药;实证多为大黄、水蛭、莱菔子、芒硝等理气活血之药;攻逐水饮常用商路、甘遂、牵牛子等逐水药物;辛香类药物如冰片、麝香、远志、花椒、葱姜等药物,有促进药物透皮作用,根据中药引经药的属性,常被运用于外治方中。  相似文献   

11.
中医外治法萌始于原始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汉唐以来,至清代达到鼎盛。医者一直以外治大师吴师机的外治基本理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为宗,充分的将外治法运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张燕生教授认为肛窦炎属于中医外科的"脏毒"范畴。过食辛辣,内生湿热火毒;肠燥便秘,破损染毒;五志过极,郁热邪毒等"毒邪"发于肛门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症状多样,易反复发作。中医外科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肛窦炎、肛痈、肛漏相当于疾病的初起、成脓、溃后三个阶段。肛窦炎阶段尚未成脓或毒邪尚未扩散,邪毒蕴结,经络阻隔,气血凝滞,内治遵循中医外科"消、托、补"原则,综合采用"消法"和"托法"治疗;外治则遵循"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内治与外治并重,相辅相成,以增强疗效,达到已病防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牛淑平  朱长刚 《中医杂志》1998,39(12):759-759
1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吴师机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又说“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强调辨证也是外治疗法的前提和依据,只有明确病变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属性,抓住疾病的本质,把握病证的标本、轻重、缓急,才能正确施治,达到预期效果。如桂枝汤用于治疗伤寒中风;柴胡  相似文献   

14.
根据清代吴尚先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法,即指用中草药捣烂或以散、膏、洗、熨、熏、敷、贴等皮肤疗法,通过药物的发散走窜,借助腧穴进入皮肤毛孔,凭借该部位对药物进行吸收,再经过经络的作用,使药气直达病所,达到治疗目的.笔者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积累了外治经验和方药,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胎;桑寄生平补肝肾,助菟丝子补肾安胎而为臣;续断补肾固精,阿胶滋养精血,共奏补肾养精、固冲安胎之效。兼以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白术补脾安胎、燥湿和中,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柴胡疏肝理气、解郁,丹参通经止痛、清心除烦,茯苓健脾宁心,苏梗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甘草缓和诸药。原文记载“凡受妊之妇,于两月之后徐服一料,必无流产之弊。”“使之善吸其母之气化以自养,自无流产之虞。”穴位贴敷属于外治法,是中医非侵入疗法的代表之一,根据清代名家吴师机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及“膏药统治百病”的理论,穴位敷贴作用于人体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  相似文献   

16.
浴体法起源于《内经》,是外治法的一种。《小儿药证直诀》亦有用此法治疗小儿病的记载。而后世吴师机则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笔者据此在临床运用本法治疗儿科疾患,收到一定效果。兹举例介绍如下:例一:高热案高×,男,7个月。1986年8月15日初诊。发热三天,体温在38.5℃—40.1℃之间,  相似文献   

17.
<正>熏蒸疗法是中医治疗眼病的外治特色之一,其原理在于眼部黏膜中具有丰富的血管,能够充分吸收中药煎剂在雾化状态下转化的药气离子,达到内病外治的效果。追溯至《黄帝内经》有"摩之浴之"之说,《理瀹骈文》中"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有研究表明治疗眼部疾病运用熏蒸疗法,局部组织内所吸收的药物浓度要高于内服吸收的药物浓度,药物直达病所,效专力宏,效如桴鼓。用中药熏蒸眼部可以疏通经络,退红消肿,收泪止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很多医生根据中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原理,以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收到较好疗效。现将近年来小儿支气管炎的中医外治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偏头痛是由早期的血管痉挛和极期的血管扩张引起血流障碍 ,导致血流不通畅 ,累及痛觉纤维神经 ,因而发生剧烈的头痛。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 985 2 /万 ,以女性患者为多 ,其原因不明 ,现代医学常以对症治疗为主 ,收效平平。随着中医内病外治复兴和研究热升温 ,内病外治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和机理探讨时有报导 ,兹辑录以供同道们临床应用参考。1 敷贴法敷贴法治疗偏头痛是将中药研成细末 ,并与不同的基质调成软膏或糊状 ,敷于一定的部位和患处 ,或是以膏药贴于皮肤或穴位治疗的方法 ,是内病外治常用方法之一。如“三生散”…  相似文献   

20.
中药敷脐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脐疗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脐疗就是选用适当的药物,制成一定剂型(粉、糊、丸、膏、饼等)敷贴脐部,通过对其施以物理刺激,如艾灸、热熨、拔罐、推拿、针刺等,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根据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这一理论,常应用中药敷脐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