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肿瘤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是指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肽类物质。生物活性肽的结构可以从简单的二肽到较大分子的多肽[1]。1902 年,伦敦大学医学院的 Bayliss 和 Startling从动物的胃肠中发现了一种能引起胰腺分泌活动的物质,称为分泌素,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生物活性肽类物质[2]。此后,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快速原子轰击质谱测定法(fast atom bombardment mass spectromentry)、二维核磁共振(two dimensi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等技术的发展,对生物活性肽,特别是抗肿瘤活性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对此予以综述,并展望抗肿瘤生物活性肽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App17肽对Tau蛋白超磷酸化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通过对Tau蛋白磷酸化在脑内分布的观察,研究App17肽对糖尿病小鼠脑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ion,STZ)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并皮下注射App17肽对糖尿病小鼠进行治疗,4周后取脑组织做AT-8、Tau-1、蛋白磷酸酯酶(PP-2B)脱磷酸后的Tau-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糖尿病小鼠脑内AT-8阳性反应神经元广泛分布于压后颗粒皮层、海马、丘脑、下丘脑等倍位,胞浆深染,而正常小鼠及App17肽保护的糖尿病小鼠脑内阳性反应细胞仅在海马和压后颗粒皮层表达,阳性细胞数目少,染色淡;用Tau-1单染正常小鼠脑及App17肽治疗的糖尿病小鼠脑的压后颗粒皮层及海马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多,糖尿病小鼠只有用PP-2B脱磷酸后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及染色程度才与正常组接近。结论  相似文献   

3.
用NADPH d 黄递酶组化技术观察了生后不同年龄段猫视皮层17 区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生后发育状况。结果显示: 生后1 周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仅出现于皮层的第5/6 层以及皮质下板(白质)中,皮质板中极少;生后2 周时,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见于2/3 和4 层;在随后的发育中,2/3 层与4 层中阳性细胞逐渐增多,第5 周时呈现与成年动物相似的分布模式。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发育模式反映了皮质板的形成过程,即“由内向外”的皮层片层成熟模式;成年动物的皮层17 区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远远高于幼年。猫视皮层17 区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发育的时空表达模式与猫视皮层发育的关键期无明显吻合关系,推测视皮层中内源性一氧化氮与视皮层的眼优势柱的可塑性无关,为Reid 等和Ruthazer 等的电生理学研究结果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参与胃粘膜损伤修复的肽类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粘膜上皮的生长、更新和修复的过程受到严格调控,这一调控机制主要来自粘膜本身,有多种肽类物质参与。胃粘膜损伤后修复的机制有二种:上皮迁移和增殖;参与修复的肽类物质有EGF家族、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家族、三叶肽家族、癌基因蛋白家族、胃肠激素。  相似文献   

5.
早已知道,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具有影响体温的药理作用。自从1975年Hughes等发现两种脑啡肽(甲啡肽、亮啡肽),证实体内存在着内源性阿片样肽类物质(内啡肽)以来,人们对这类物质的广泛生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如阿片类药物一样,内啡肽也能影响动物的体温,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现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APP17肽对AT-8在糖尿病小鼠脑内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 APP17肽对糖尿病小鼠 Tau蛋白 Ser2 0 2 / Thr2 0 5磷酸化的影响 ,用链脲佐菌素 (选择性地破坏胰岛β-细胞 ,导致糖尿病 )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 ,并皮下注射 APP17肽 ( 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 3 19~ 3 3 5 )给予治疗。 4周后取脑组织进行 AT-8(抗 Ser2 0 2 / Thr2 0 5特异单抗 )免疫组化反应。结果证明 :糖尿病组 AT-8阳性反应细胞广泛分布于压后颗粒皮层、海马、丘脑、下丘脑等部位 ,而正常对照组及 APP17肽治疗组仅在压后颗粒皮层、海马可见阳性反应细胞 ,且着色淡。本研究提示 ,糖尿病脑内多个区域的神经元存在较多的 AT-8阳性细胞 ,而 APP17肽可使 AT-8阳性反应细胞出现的部位和数量正常化。  相似文献   

7.
心肌肽素抗培养心肌细胞阿霉素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小分子多肽类物质心肌肽素抗培养心肌细胞阿霉素损伤作用。方法:建立培养心肌细胞阿霉素(ADM)损伤模型, 观察心肌肽素对心肌细胞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及线粒体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以荧光染料Fura-2-AM定量测定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心肌肽素可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胞培养液中CPK和LDH活性及对抗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活性下降, 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培养心肌细胞[Ca2+]i。结论:心肌肽素对阿霉素损伤培养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在糖尿病小鼠脑内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观察糖尿病小鼠脑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1( IGF-1R)的分布及 APP17肽对其分布的影响 ,本研究用链脲佐菌素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 ,并向皮下注射 APP17肽 (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 319-335 )给予治疗 ,4周后取脑组织进行 IGF-1R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显示 ,糖尿病组 IGF-1R阳性反应细胞广泛分布于皮层、海马、丘脑、下丘脑等部位 ,而正常对照组及 APP17肽治疗组仅在皮层、海马可见阳性反应细胞 ,且着色淡。结果表明 ,糖尿病小鼠脑内多个区域存在较多的 IGF -1R阳性神经元 ,而APP17肽能使 IGF -1R阳性反应细胞出现的部位和数量正常化  相似文献   

9.
APP17肽对IRS-1在糖尿病小鼠脑内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 APP17肽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素受体底物 -1( IRS-1)的影响 ,本研究用链脲佐菌素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 ,并皮下注射 APP17肽 ( 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 3 19~ 3 3 5 )给予治疗 ,4周后取脑组织进行 IRS-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 ,糖尿病组IRS-1阳性反应细胞广泛分布于皮层、海马、丘脑、下丘脑等部位 ,而正常对照组及 APP17肽治疗组仅在皮层、海马见有阳性反应细胞 ,且着色淡。以上结果表明 :糖尿病小鼠脑内多个区域的神经元存在较多的 IRS-1阳性细胞 ,APP17肽能使 IRS-1阳性反应细胞出现的部位和数量正常化 ,从而改善糖尿病小鼠海马神经元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由于免疫组织化学、放射免疫测定及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神经内分泌方面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成为当前神经科学发展的活跃领域。到目前,已相继在哺乳类和一些非哺乳类动物体内发现了多种肽类物质。它们对于机体的生理调节或病理改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其中多数肽的了解还不十分深入。本文仅对蛙皮素的某些问题作一简要介绍。一、蚌皮素的概况蛙皮素(Bombesin,简作BBS)又称羚蟾素或羚蟾肽,它是由Anastasi等于1971年首先从两种欧州蛙的皮肤提取物中获得的。此后陆续发现在哺乳类和其它非哺乳类动物的神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胚(13~19天)心房肽样免疫反应物质在心室肌细胞的定位,并在电镜下观察了大鼠胚心室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所得结果表明,心房肽类物质不仅存在于心房肌,亦在心室肌细胞内。含心房肽样免疫反应物质的细胞主要位于左心室,尤其是靠内膜侧的小梁状或网格状结构内。左右心室壁内这种细胞很少。心室肌细胞内所含心房肽样免疫反应颗粒的数量较同期心房肌细胞少。在电子显微镜下,见部分心室肌细胞含有与心房特殊颗粒(含心房肽类物质)相似的电子致密颗粒,它们大多靠近高尔基复合体。部分细胞不含这种颗粒,前者可能为心房肽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后者可能为阴性细胞。  相似文献   

12.
小肽类物质的生理活性问题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方面,但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无尚报道。我们与北京制药工业研究所合作研究了由两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脯氨酰缬氨酸对大鼠在位心脏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并观察了它对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固定剂及H2O2溶液对神经肽免疫染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组织化学研究中,免疫细胞化学以它的高度特异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SP(P.物质),VIP(血管活性肠肽)等小肽类物质,目前只能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才能显示,但这些小肽类物质的抗原性不易保存,而且多数为水溶性[1]。特别是当组织中小肽类物质少量,更不易保存,难以显示。因此选择合适的固定剂固定肽类物质的抗原和选择合适的方法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是非常重要的,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对国内和国外常用的几种固定液进行比较研究,并对H2O2溶液的配制进行改进1 材料和方法1.1 组织材料 Wistar大鼠的大腿外侧、唇部等部位的皮肤、骨骼…  相似文献   

14.
调节肽(Regulatory Peptides)是当前生理功能调节研究中的热门领域。大量研究表明许多器官或组织具有合成释放某些肽类物质的功能,而这些物质又都有多种生理效应。本期刊登的一组文章,介绍近年研究较多的几种肽类物质,着重综述它们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此,人们已从哺乳类动物的胸腺中发现数种肽类物质,这些肽能促使前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但未发现对B细胞分化有特异作用。作者以人类Daudi B细胞株和CEM T细胞株中cAMP及cGMP的变化为检测指标,从鸡的法氏囊中首次分离出一个三肽,其结构为Lys-His-Gly-NH_2。这种物质被称为囊素(Bursin)。囊素在体外能诱导哺乳类和鸟类的B前体细胞的表型分化,但对  相似文献   

16.
探讨新型两亲性含IKVAV(Isoleucine-Lysine-Valine-Alanine-Valine)肽体内诱导血管生成的可行性。肽自组装成凝胶,TEM观察凝胶结构;1 ml的10 mg/ml肽溶液(experiment group,EG)及16.67%明胶(control group,CG)分别注射大鼠脊柱两侧皮下,术后一周观察全身反应及局部皮肤,二周后取材常规HE染色及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EM示凝胶为交织成网状的纳米纤维;术后一周动物无全身不良反应,局部皮肤无红肿、无坏死;实验组:血管长入肽自组装凝胶内部,管腔内可发现红细胞,术后二周,VEGF(+);对照组:明胶内未发现血管,VEGF(-)。本课题组构建含IKVAV两亲性肽可自组装成凝胶且体内可诱导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7.
缩胆囊肽     
脑内含有某些肽类物质,它们是数十年来已知的外周激素,这一认识引起了神经生物学和内分泌学相应的变革。现在认为,所有外周肽类激素看来也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至少可以说在某一发育阶段是这样。反过来也一样,原来由脑分离出来的某些肽类物质,现在认为是外周激素。缩胆囊肽显然是属于前一类中的一种激素。脑和肠道之间存在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多数脑肽也起着肠道激素的作用。其中经典  相似文献   

18.
李霞  李树清 《解剖学报》2018,49(2):143-150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在树鼩脑缺血后适应(PC)神经保护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成年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4 h组、脑缺血24 h组、后适应4 h组和后适应24 h组(每组n=5),其中10只动物做HE染色(n=5)及电子显微镜观察(n=5)。本实验通过光化学反应建立树鼩血栓性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后4 h夹闭患侧颈总动脉3次(每次5 min)实施缺血PC。采用TTC染色观察树鼩脑梗死面积的变化,通过HE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学改变及其超微结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层总STAT3(t-STAT3)及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脑缺血后皮层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皮层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线粒体肿胀、嵴溶解,以缺血24 h损伤最为明显,脑梗死面积达到(24.78±2.06)%。而皮层p-STAT3蛋白表达随缺血时间延长呈增高趋势,缺血4 h p-STAT3蛋白表达明显增高(0.24±0.1,P<0.01),缺血24 h p-STAT3蛋白表达则持续增高(0.32±0.1,P<0.01)。缺血PC处理后皮层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好转,皮层及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脑梗死面积减小为(17.67±1.90)%(P<0.01)。与缺血组相比,缺血PC 4 h p-STAT3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0.41±0.09,P<0.01),缺血PC 24 h p-STAT3蛋白表达增高更加显著(0.70±0.11,P<0.01)。结论树鼩脑缺血可导致STAT3磷酸化代偿性增强,缺血PC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促进STAT3过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肽能神经分泌的一种神经肽,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在骨组织的正常代谢、骨缺损的修复及重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模型动物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 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45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激素建模组,液氮建模组,正常对照组,并于造模后第4,6,8,9,10周测定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于造模后第9,10周进行病理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激素造模组、液氮造模组在实验8周后病理检测出现明确的骨坏死区且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股骨头坏死可能与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具有高度相关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麻醉情况下,侧脑室及耳静脉注入5羟色胺(5-HT),家兔颈动脉血压及肺动脉压的变化。结果发现,耳静脉注入5-HT(100 μg/20 μl)后,肺动脉压上升,颈动脉血压下降,侧脑室注入5-HT后,肺动脉压和颈动脉血压的反应与耳静脉注入柑反。侧脑室注入5-HT引起的肺动脉压及颈动脉血压的变化有阿片样肽类物质的参与;肺动脉压反应还与迷走神经传导及乙酰胆硷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