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疗服务的瓦动性 现代政府一般都会对医疗服务进行某种方式的控制,政府、医疗服务提供者、医疗服务接受者二方构成了医疗服务模式的基本结构单元.医疗服务模式是指医疗服务提供者、医疗服务接受者和医疗服务管理者三方之间的制度化互动关系,医疗服务模式的核心内涵是影响医疗服务质量、价格和服务方式的权力关系(周业勤,2007).其互动关系表现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医联体远程医疗服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医联体远程医疗服务为例,分析其医联体远程医疗服务开展情况,探索运行模式,提出医联体远程医疗的思路。医联体远程医疗服务的实施促进了优质妇幼医疗资源的下沉,提升了基层医联体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还进一步改善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医疗服务,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与患者的满意度直接相关,满意度较高的医生,其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较好,其服务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也较高,较低的医务人员满意度可能导致患者对其提供的医疗服务不满意、医疗服务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受影响、医疗服务产出较低等现象,从而影响医疗服务系统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及医院作风的建设[1]。  相似文献   

4.
<正>医疗服务价格是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向社会提供医疗技术服务时,向服务对象收取服务费用的标准,医疗价格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对于促进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医疗服务价格影响因素分析1.1付费方式按服务项目收费是对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每一服务项目制定价格,患者在享受医疗服务过程中逐  相似文献   

5.
后医疗管理是现代医疗服务的新概念,后医疗服务是患者需求的医疗服务的延伸部分,是医院在做好院前、院中服务基础上为患者提供的增值服务,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利益和更大的满足。开展后医疗管理可以促进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搭建起医患之间的连心桥,有效地促进了医患和谐;院后服务作为一种附加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忠诚度,从而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6.
陈小玲  刘丽杭  阳历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5):156-157,164
目的探讨移动医疗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浏阳集里卫生院开展移动医疗服务过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白内障以及冠心病是乡镇居民发病率最高的3种疾病;移动医疗服务为乡镇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服务,并明显的降低了医疗费用。结论移动医疗服务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和乡镇的医疗水平,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黄娟媚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376-377
医疗单位档案管理是基于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出发点,进行的统计各项指标的分析和评价工作之一,医疗单位档案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结果,虽然单从医疗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无法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它却成为影响医疗服务结果的基础工作和能否实现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依据,本文从统计学角度对医疗单位档案建立、医疗单位档案内容以及医疗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几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医疗单位档案管理对其医疗服务的影响,从而引起医疗行业进一步认识搞好档案管理工作对医疗服务的价值和意义,今后更加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以最终达到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医疗保险制度框架下,医疗服务费用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疗服务机构,这增加了医疗保险机构的监管压力。运用演化博弈论的方法,建立医疗保险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对医疗服务费用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对该条件下的医疗服务费用控制的稳定状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博弈过程中双方的策略选择,并提出了关于控制医疗费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的医疗服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作为初级保健机构肩负重任,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中坚力量。但目前我国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在老年人口医疗服务过程中问题诸多。本文就此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望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释放顽强的生命力,在老龄化过程中获得优势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疗服务观及服务模式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服务观是医务工作者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服务理念及行为准则的总称.在当今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医院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新的现代医疗服务观,并以此指导构建起新的服务管理模式,才能全面提高医疗服务的品位,争得市场发展空间,实现自我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贺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627-3628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的人性化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医院作为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场所,理应是最有人情、最尊重人的地方.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更加密切,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认真研究患者的医疗服务需要,不断转变服务观念,拓展医疗服务领域,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努力做到医疗服务人性化,是每位医务人员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田长生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368-2369
伴随着我国当前医疗服务技术的高速发展,医疗服务已经遍布了整个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那么作为一个川陕革命老区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够为川陕革命老区的居民带来高质量的服务,这已经成为了川陕革命老区农村医疗服务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医疗投诉是指患者及家属在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过程中,对医院或医院工作人员所提供的服务不满意而到有关部门反映问题的一种行为。自卫生部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指南并在全国开展以来,医院医疗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医疗投诉渐渐减少。但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普及,医院门诊量日益增多,门诊医疗服务投诉也时有发生,处理医疗服务投诉也是门诊医疗工作的一大重点内容。但为探讨防范门诊医疗服务投诉的方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年至2010年门诊医疗服务投诉原因,并由此作为我院门诊  相似文献   

14.
全科医疗档案是记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全科医疗服务活动的系统文件,也是日常全科医疗服务活动的重要工具.由于全科医疗服务不同于以往地段医院以疾病为中心的专科医疗服务模式,因此全科医疗健康档案记录的方式和内容也与原来传统的住院病历、门诊病历或其他保健记录不同.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未来医疗服务规制的发展中,应规范和细化医疗服务机构设置许可,认真进行医疗服务机构的评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医疗人员的许可制度,实行中立规制,科学规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交流与考察,分析我国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疗在体制、人才、培训、经费投入等方面现状。同时,借鉴西方全科医疗服务的先进理念,找到我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在基础医疗方面的差距,提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疗的改进方案。同时说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疗服务的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社区医疗服务发展思路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蔡亚禄 《安徽医药》2008,12(3):269-270
社区医疗服务是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社区医疗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一点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1医疗服务质量理念转变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文化修养、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值也不断提高,迫切需要转变医院医疗服务理念。传统的医疗服务质量是指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是通过临床技术科室和医务人员遵循医疗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实施自我评价和控制所达到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效果,但是,随着社会和医学的发展,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因素扩展,医疗服务质量理念发生变化,医疗服务质量是指医疗机构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9.
医疗服务价格是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当前医改的核心内容之一 [1]. 国家有关部门自 2009 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多次在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提升反映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药品、耗材等收入占比,不断优化医疗费用结构 [2].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出院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在我院不同科室住院治疗的患者506例作为对照组,在以上患者出院时对其实施医疗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根据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数据,我院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了改善,在医疗服务质量改善管理6个月后,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不同科室住院治疗的患者496例作为观察组。在观察组患者出院时也对其实施同样的医疗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调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医师技术和服务、护士技术与服务、各项检查服务、挂号收费和住院服务、药方服务、膳食服务、环境卫生等医疗服务质量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医疗投诉率和医疗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能够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改善,从而显著提高医院的各项医疗服务质量,从而和谐医患关系,降低医疗投诉率和医疗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