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红花酸对缺氧大鼠肺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室用藏红花素粗提物有效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大鼠分为(1)对照组(10只),(2)缺氧组(10只),大鼠置于常压缺氧舱内(10%O_2)(6天/周,6小时/天,二周)。(3)藏红花酸组(10只)。缺氧前按1 mg/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高二氧化碳对常压缺氧大鼠血液动力学及肺组织β和α_1受体密度的影响。大鼠置缺氧舱内(O_2=10%,高CO_2组CO_2=2.5%,单纯缺氧组CO_2=0)。间断缺氧1周(6小时/天,6天/周)。右心导管  相似文献   

3.
我室以往工作表明间断常压缺氧2及4周大鼠肺β受体减少,α_1受体增加。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常压缺氧后大鼠肺肾上腺素能受体亚型的变化。大鼠置常压缺氧舱内(O_2=10%)间断缺氧(6小时/天,6天/周)。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观察了二十六味余甘子丸及其粗提物和纯品红花酸对慢性缺氧大鼠肺动脉压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Wistar大鼠分为3组:1.对照组(30只);2.缺氧组(32只),大鼠置于低氧舱内(10%O_2,分别放置2、3和5周,6天/周,6小时/天。3.治疗组(24只),药物在缺氧前灌胃或腹腔注射,结果表明,经慢性缺氧后,  相似文献   

5.
我室以往工作表明间断常压缺氧2及4周大鼠肺β受体减少,其中主要是β_2受体减少。本文在此基础上观察常压缺氧大鼠肺肾上腺素能受体β,β_2以及编码β_2受体的mRNA在缺氧前后的变化。利用自制常压缺氧舱复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将大鼠置于缺氧舱中(10%O_2,6小时/天,6天/周)。完成缺氧后,右心导管测定  相似文献   

6.
我室以往工作表明间断常压缺氧2及4周大鼠肺β受体减少,其中主要是β_2受体减少。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常压缺氧后大鼠肺肾上腺素能β_2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大鼠置常压缺氧舱内(O_2=10%)间断缺氧(6小时/天,6天/周)。右心导管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在用放射性配基(~3H-DHA)结合法测定β及β_2受体的同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β_2受体mRNA。根据大鼠β_2受体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在PCR反应时掺入α-~(32)P-dATP,最后进行液体闪烁测量,以特异性条带放射性(cpm)反映β_2受体mRNA水平的高低。结果表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CoCl_2造成单纯红细胞增多及常压肺泡缺氧引起红细胞增多,分别研究这两种不同模型,肺动脉高压发生情况与血液流变学改变,并观察不同药物的作用。用CoCl_2腹腔注射(10mg/kg,1次/天,6天/周,持续35天)制作单纯红细胞增多模型。用本室建立的方法,将大鼠置氧浓度为10%±0.5%的常压缺氧舱内缺  相似文献   

8.
用自制的常压缺氧舱复制肺动脉高压模型,舱内氧浓度维持在10%(±0.5%),每天缺氧6小时,1周6天。1周后大鼠肺动脉压即上升,2周达高峰。用~3HDHA及~3HParazosin测定肺膜受体,大鼠肺β受体缺氧24小时下降,缺氧1周时增高,2及4周再次下降。而肺α受体缺氧24小时上升,1,及2周稍降但仍高于对照组,4周时明显增高。α/β比值对照组为0.54,则缺氧后上述不同时间分别为1.18,0.56,0.63,1.00。两者Kd值在缺氧前后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高CO_2伴有慢性常压缺氧对大鼠血液动力学及肺组织β和α_1受体密度的影响。单纯缺氧组大鼠置常压缺氧舱内(O_2=10%,CO_2=0),缺氧伴高CO_2组依靠动物自身呼出的CO_2造成舱内CO_2蓄积(O_2=10%,CO_2=2.5%)。结果表明常压缺氧可致大鼠肺动脉高压,吸入较低浓度的CO_2(2.5%)1、2周不加重常压缺氧大鼠Pap的升高。单纯缺氧或缺氧伴有高CO_2和α_1受体均增高,且2周较1周升高更明显,单纯缺氧时β受体1周增高2周降低的动态变化与以往结果一致,提示缺氧2周时缩血管反应增强,舒血管反应减弱,但缺氧伴有高CO_2时β受体均增高且高于单纯缺氧组,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低压性缺氧和重组鼠白介素-1β(rmIL-1β)刺激对大鼠颈动脉体(carotid body,CB)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1/2(p-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8组,分别为缺氧刺激0、1、2、3周组和缺氧0、1、2、3周的同时伴rmIL-1β刺激组。对CB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用Western Blot法对p-ERK1/2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相对于缺氧0周组,缺氧2周和缺氧3周组大鼠CB中p-ERK1/2的含量明显增加。相对于单纯给予缺氧,缺氧同时给予rmIL-1β刺激后引起大鼠CB体中p-ERK1/2表达量的增加。结论:慢性缺氧和rmIL-1β刺激均可致颈动脉体p-ERK1/2上调;慢性缺氧伴rmIL-1β刺激比单纯缺氧或rmIL-1β刺激可引起p-ERK1/2更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脑舒通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n=9),于缺血1.5h分别再灌注3h、6h、12h、24h、72h5个时点,用RT-PCR方法,动态观察缺血再灌注皮层VEGF及其VEGFR2 mRNA表达;并选取脑缺血1.5h再灌注24h,选用心脑舒通胶囊进行提前3d给药干预,观察其对皮层超微结构相应病理改变和VEGF、VEGFR2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各时点大鼠皮层VEGF、VEGFR2 mRNA表达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均于再灌注24h升至高峰(P0.01);同时发现在该时点进行药物干预,心脑舒通胶囊可明显改善神经细胞、微血管损伤程度,明显下调VEGFR2 mRNA过高表达。结论:心脑舒通胶囊可有效调控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病理过程中的血管新生,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损伤的修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可能与参与抑制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及脑水肿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及一氧化氮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缺氧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一氧化氮 (NO)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置 95 0mL/LN2 ,5 0mL/LCO2 孵箱中培养16 ,32和 48h ,造成缺氧损伤的细胞模型 ,观察凋亡发生的情况 ;将NO供体SNAP加入培养基中 ,使其终浓度为 10 0μmol/L ,置于上述缺氧环境中培养 16 ,32和 48h ,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在缺氧条件下培养 16 ,32 ,48h后 ,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 :( 2 9± 0 5 ) % ,( 6 2± 0 8) %和 ( 2 6 6±3 0 ) % ;而加入NO供体后 ,凋亡率分别为 :( 0 2± 0 3) % ,( 3 4± 0 4) %和 ( 11 8± 1 2 ) %。结论凋亡是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主要形式 ;NO对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前文曾报道,大鼠在间断缺氧(12小时/天)60天过程中,肺动脉压逐渐上升至一定高度后便不再继续上升而保持相对稳定,此时心功能也多保持在一代偿增强的较高水平上。本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250~300g)49只,除平原组(n=6)外,均置于模拟5000米高度低压舱每天24小时缺氧,分为缺氧4、10、20、40、60天,及缺氧60天后出舱恢复20、40天共7个组(n依次为7、6、8、7、8、3、4)。乌拉坦(1.2g/kg/Bw)腹腔麻醉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不同缺血缺氧(hypoxia-ischemia,HI)条件下脑白质的损伤状况,并探其损伤的机制。方法:新生3 d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缺氧和8%缺氧损伤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进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2 h后进行6%或8%缺氧,建立HI脑白质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2周、3周和4周取脑制作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和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的变化,RT-PCR检测增殖和分化相关因子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4(chr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 4,CSPG4)和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的表达,探索HI脑白质损伤的机制。结果:体重统计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HI损伤后1周、2周、3周和4周时模型大鼠平均体重在各时间点均显著性降低;6%和8%模型大鼠平均体重在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与对侧MBP和MAG荧光强度相比,3周和4周时6%缺氧组损伤侧MBP和MAG荧光强度的比值均较8%缺氧组减少(P0.05)。RT-PCR结果显示:同一时间点,6%缺氧组CSPG4的表达显著高于8%缺氧组(P0.05),而IGF-1的表达显著低于8%缺氧组(P0.05)。结论:6%或8%缺氧损伤均可造成新生大鼠明显的脑白质损伤,但6%氧损伤导致大鼠脑白质损伤较8%缺氧加重,其机制可能与不同缺氧程度导致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抑制因子CSPG4和增殖分化因子IGF-1的不同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实验用Wistar种雄性大白鼠,随机分为三组。缺氧组,以自制常压缺氧舱使大白鼠分别缺氧3天、7天及14天(10%O_2,90%N_2,每日缺氧6小时);川芎嗪组,缺氧条件同上,每日肌注川芎嗪(80mg/kg体重)一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红细胞增多对肺动脉压发生发展的作用,用大鼠作实验,每组10只,(1)对照组。(2)红细胞增多组,氯化钴10 mg/kg/day,i.p.持续35天。(3)红细胞增多加心得安组,心得安1 mg/kg/day,i.p.持续35天。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观察心脑舒通治疗血液高粘滞综合征(BHS)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笔者对接受心脑舒通治疗的108例BHS患者(下称治疗组)进行了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下称血流变)检查。并与101例键康者(下称正常组)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缺氧复合运动大鼠心脏的适应性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在缺氧条件下运动对大鼠心脏功能、毛细血管密度、静息血流量的影响 ,探讨在缺氧条件下 ,适当运动有无促进缺氧习服的可能性。方法 :48只Wistar大鼠分为 3组 :Ⅰ组 ,常压对照组 ;Ⅱ组 ,单纯缺氧组 ;Ⅲ组 ,缺氧复合运动组。Ⅱ、Ⅲ两组大鼠每天置低压舱内持续减压 2 3h/d ,共 5周。第Ⅲ组大鼠先升至模拟 40 0 0m ,停留 30min后进行游泳运动 (游泳 1h/d ,6d/周 ) ,1h后升至 50 0 0m。Ⅱ、Ⅲ两组缺氧条件相同。 5周后在模拟 40 0 0m高原用心导管技术测定心功能、放射性微球法测定心肌血流量、酶组化法显示大鼠心肌…  相似文献   

19.
本课题观察了高镁饮食对大鼠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HPV)和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大鼠进高镁饲料(每公斤普通饲料加镁1000mg)10周后,血浆镁浓度为2.58mEq/L,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的血浆镁浓度。慢性常压缺氧(吸入气含10%O_2,每天8小时,连续14天)后,与缺氧对照大鼠相比,进高镁饲料盼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Ppa)和肺血管阻力(PVR)较低,肺血管对缺氧的反应性(△PVR%)较低,同时右心室肥大也较轻。血粘度和红细胞比积在慢性常压缺氧后均增高,但进高镁饲料大鼠的血粘度和红细胞比积与缺氧对照组大鼠无差别。结果表明,镁可以降低PVR和HPV,从而缓解由慢性缺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  相似文献   

20.
动态检测了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肺动脉压(PAP)、右心室重(RV/LV+S、RV/100gBW)、肺动脉干重及肺动脉中羟脯氨酸(HP)含量的变化。实验用Wistar雄性大鼠200~300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低氧组(常压低氧10%O_2-90%N_2、6小时/天、6天/周)、764-3(50mg/kgBW,每日于置低氧舱前皮下注入)处理低氧组。结果发现低氧3天各组(每组均为n=10)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低氧7天对照组、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