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脉免疫球蛋白对体外淋巴细胞若干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多种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机制仍不清楚。体外研究表明,IVIG可以抑制不同刺激原激活的T细胞活化增殖及B细胞抗体的释放。有关IVIG影响T细胞、B细胞及相关的细胞因子功能发挥的机理仍无定论。  相似文献   

2.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活化增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对新生儿单个核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方法运用光学显微镜及^H-TdR掺入法观察IVIG对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形态学的影响及对CBMC增殖的调节。结果 IVIG使CBMC的母细胞化减少,细胞代谢的速率减慢。IVIG使CBIMC的^3H-TdR掺入率下降更加明显地反映了IVIG对CBMC增殖的抑制。IL-2或IL-4可以拮抗IVIG对CBMC增殖的抑制。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对新生儿单个核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方法运用光学显微镜及3H-TdR掺入法观察IVIG对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形态学的影响及对CBMC增殖的调节。结果IVIG使CBMC的母细胞化减少,细胞代谢的速度减慢。IVIG使CBMC的3H-TdR掺入率下降更加明显地反映了IVIG对CBMC增殖的抑制。IL-2或IL-2联合IL-4可以拮抗IVIG对CBMC增殖的抑制。结论IVIG并非直接抑制CBMC的活化或干预由IL-2与IL-2R相互作用所介导的增殖反应。IVIG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而阻碍CBMC的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4.
应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4例多发性硬化症脑脊脑液细胞及未梢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抗原受体Vβ基因表达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未经刺激的CSF细胞和PBMC表达广 Vβ基因,经TCGF/IL-2=IL-4短期培养的CSF细胞则表达限制性Vβ基因,而经同样培养的PBMC各Vβ基因表达的百分率同培养前PBMC相同。  相似文献   

5.
异基因骨髓移植中T细胞表达Ly49A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相关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 (KillerInhibitoryReceptor,KIR)是一种主要表达在NK、T细胞上的抑制性信号传递分子[1] 。鼠的KIR分子被称为Ly4 9家族(Ly4 9A I)。在细胞免疫识别阶段 ,Ly4 9分子特异地与不同的MHCI分子配体结合 ,传递抑制性信号 ,抑制杀伤细胞的早期活化。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主要是供者T细胞活化后对宿主细胞和组织的攻击所致。Ly4 9A MHCI作为T细胞活化的抑制性信号传递分子 ,其在GVHD发生中的表达如何将有助于揭示KIR分子参与控制GVHD的可能机制。本文采用…  相似文献   

6.
胸腺基质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胸腺基质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方法 应用OVA-特异的、受I-A^d分子识别限制的辅助T细胞杂交瘤(3DO.18.3)识别提呈的OVA的CNBr水解片段而被活化后产生IL-2,测定IL-2活性来分析胸腺基质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结果IFN-γ能促进MTECI和MTSC4表达I-A^d分子,并促进MTSC4表达B7-1分子。经IFN-γ作用后,MTEC1和MTSC4均有抗原提呈能力,MTSC  相似文献   

7.
应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4例多发性硬化症(MS)脑脊髓液(CSF)细胞及末梢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细胞抗原受体(TCR)V_β基因(V_β1~V_β20)表达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未经刺激的CSF细胞和PBMC表达广谱V_β基因,经TCGF/IL-2/IL-4短期培养的CSF细胞则表达限制性V_β基因,而经同样培养的PBMC各V_β基因表达的百分率同培养前PBMC相同。说明在MS疾病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着对某种抗原的特异性T细胞应答,为MS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ANON-INVASIVEAUTOMATICDETECTINGSYSTEMFORBLOODFLOWPARAMETERSOFCARDIOVASCULARSYSTEMANON-INVASIVEAUTOMATICDETECTINGSYSTEMFORBLOO...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前后及HepG22215上清HBsAg,HBeAg感染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TCR)Vβ基因亚家族表达特征及多样性,为研究识别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T-PCR-Southern印迹扫描,结果 乙肝疫苗注射后Vβ6,14增高,HepG22215上清感染后Vβ615增高,结论 Vβb为两种抗原共同识别亚家族,Vβ14,15为各自的特异民生识别亚家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眼震电图(EN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脑超声波(TCD)三项检查联合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临床诊断为VBI的病人均在发病一周内行ENG、BAEP及TCD检查。结果:ENG异常率为88%,BAEP异常率为53%,TCD异常率为76%。结论:三项检查联合应用,可以反映小脑及脑干的功能,为评估小脑及脑干的供血情况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前后及HepG22215上清HBsAg、HBeAg感染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TCR)Vβ基因亚家族表达特征与多样性,为研究识别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T-PCR-Southern印迹扫描。结果乙肝疫苗注射后Vβ6、14增高,HepG22215上清感染后Vβ6、15增高。结论Vβb为两种抗原共同识别亚家族。Vβ14、15为各自的特异性识别亚家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HBV对感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HepG2及其转染HBV的HepG2215细胞培养中,加MTX、ActD或去血清培养,以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HepG2.2.15细胞加MTX后24小时和48小时,凋亡率分别为108%和133%,加ActD后分别为168%和377%,去血清后第4天及第6天,分别为132%和148%;而HepG2细胞加MTX后24小时和48小时,凋亡率则为126%和653%,加ActD后分别为445%和897%,去血清后第4天和第6天凋亡率为198%和288%。结论在上述条件下,HepG2215细胞较HepG2细胞耐受凋亡;HBV可能抑制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对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受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较快。已经对其在细胞生长和细胞转化的作用有了清楚的认识。IGF-I受体对于理想的细胞生长是必需的。在细胞周期运转过程中需要IGF-I受体的存在。IGF-I受体的正常表达在细胞转化和肿瘤发生方面也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其它生长因子(PDGF和EGF)、癌基因(SV40T抗原和C-myb),肿瘤抑制因子(WT_1和RB)可以调节IGF-I受体及其配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肝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为一种常见肿瘤,其发生与HBV DNA整合,癌基因及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肝癌细胞中有HBV 的X及preS2/S基因的整合;癌基因c-myc和突变型Tp53基因等表达增强,Tp53的第249密码子第三个碱基G→T颠换;促细胞凋亡基因bax和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al-2表达水平的增强。  相似文献   

15.
蜂毒多肽BVI-2对T细胞及THP-1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蜂毒多肽BVI中有效的抗炎成份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蜂毒多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IL-1合成及THP-1细胞合成TNFα的影响。结果:蜂毒多肽BV、BVI、BVI-2可抑制ConA(2.5μg/ml)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IL-1合成及PMA(100ng/ml)诱导的THP-1细胞合成TNFα。结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相分离得到的蜂毒多肽BVI-2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PROTOTYPEDESIGNOFALOAD-ADAPTIVEPROSTHETICELBOWJOINTPROTOTYPEDESIGNOFALOAD-ADAPTIVEPROSTHETICELBOWJOINTHuangChanghua;ZhangJich...  相似文献   

17.
美国和荷兰的科学家报道 ,他们在树突状细胞表面发现一个HIV 1受体—DC SIGN ,这一发现使人们对HIV 1感染淋巴细胞之前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新的认识。HIV 1首先侵入人体的粘膜 ,然后由DC SIGN引向淋巴细胞 ,达到该病毒的靶位。荷兰科学家首先分离出了DC SIGN ,它是一种分子量为44KD的蛋白质 ,能够与T细胞表面的ICAM 3结合 ,DC SIGN具有树突状细胞特异性 ,能够介导树突状细胞与幼稚T细胞之间的结合。荷兰科学家与美国科学家联合证明DC SIGN的氨基酸序列与C型植物血凝素相同 ,后者能与HIV 1…  相似文献   

18.
观察2例慢性HCV携带者及1例HCVRNA转阴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HCVNS3区辅助性T细胞抗原表位的应答。方法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患者的HLA分型。根据计算机软件分析和文献资料,合成了1个位于HCVNS3区长度为14个氨基酸的辅助性T细胞表位,与在GeneBank中已发表达的34个HCV全长序列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抑制体外脐血B细胞免疫球蛋白释放的机制。方法运用RT-PCR法观察IVIG对体外新生儿单个核细胞(CBMC)分泌的IL-2mRNA及IL-4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佛波醇乙酯结合钙离子导入剂(PMA+IONO)激活CBMC,很容易检测到IL-2mR-NA的表达,但不能检测出IL-4mRNA的表达。将PHA刺激后的CBMC与rIL-2一起孵育,再用PMA+IONO刺激,CBMC始表达IL-4mRNA。在活化后的CBMC接受PMA+IONO再刺激的同时加入IVIG(5mg/ml)。发现IVIG抑制了上述两种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论IVIG对IL-2,IL-4两种细胞因子产生的抑制可能源于转录到分泌至胞外整个阶段任一时相上的抑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登革病毒感染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ET1 及PGI2 的影响,以了解登革出血热及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登革病毒Ⅱ型,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于感染后4 、24 、48 、72 及96 小时,分别收集病毒感染上清液,用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ET1 及PGI2 的含量。结果 登革病毒感染可使HUVEC分泌ET1 及PGI2 的能力受到明显抑制。在病毒感染早期(4 小时),HUVEC分泌ET1 及PGI2 的能力即受到明显抑制。登革病毒对HUVEC分泌ET1 抑制作用强烈而持久,至感染后96 小时,HUVEC分泌ET1 的能力与未受感染的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然而,登革病毒对HUVEC 分泌PGI2 的抑制作用,可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至感染后96 小时,HUVEC分泌PGI2 的能力已达正常水平。结论 登革病毒感染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物质ET1 及PGI2 的功能,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凝血、止血功能障碍。因此,登革病毒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可能是DHFDSS重要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