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茶多酚对大鼠脑组织Na^+、K^+-ATP酶、Ca^2+-ATP酶、Mg^2+-ATP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茶多酚组Na^+、K^+-ATP酶、Mg^2+-ATP酶和Ca^2+-ATP酶活性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2)茶多酚组MDA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3)模型组Na^+、K^-ATP酶活性和MDA含量呈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ATP和羟自由基(OH·)含量的影响,并探讨二者的变化与延迟性神经元死亡的关系。方法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10min。随机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低温组,后两组又分为再灌注6h、48h、96h三个亚组。每组13只动物,其中5只用于海马组织形态学观察,另8只用于ATP、ADP、AMP和OH-含量测定。ATP、ADP、AMP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器法,采用水杨酸捕捉法结合高效液相及电化学检测器法测定OH·含量。结果再灌注96h,常温组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数目仅为假手术组的5%(P〈0.01),而低温组为假手术组的45%,明显多于常温组(P〈0.01)。常温组各再灌注时间点海马ATP含量和腺苷酸池(ATP+ADP+AMP)含量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除再灌注6h外,低温组海马ATP和腺苷酸池含量均明显高于常温组(P〈0.05)。常温组再灌注6h,海马2,3-DHB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低温组(P〈0.01或P〈0.05),但再灌注48h和96h,三组间海马2,3-DHBA含量已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延迟性神经元死亡主要与脑缺血后持续的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有关,而低温可通过减轻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起到减少延迟性神经元死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对脑缺血大鼠突触体ATP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氯妥酮(KT)对大鼠脑缺血ATP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四动脉阻断脑缺血模型,缺血10min后测量纹状体和海马突触体Na^+、K^+-ATP和Ca^2+-=ATP酶活性。结果 脑缺血时两个脑区的ATP酶活性均显著下降。缺血的前预先应用KT25mg.kg^-1和50mg.kg可拮抗脑缺血时ATP酶活性的下降。结论 KT可通过拮抗脑缺血时ATP酶活性的下降对抗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4.
电针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海马线粒体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针刺脑保护作用的途径.方法 线栓法闭塞SD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组于造模后2h进行针刺"百会"、"大椎"穴,捻转刺激0.5 min后,接电针仪.持续60min.观察各组海马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Mg2+-ATP酶活性,并观察海马组织的总体抗氧化能力.结果 模型组Na+-K+-ATP酶、Ca2+-ATP酶、Mg2+-ATP酶活性及总体抗氧化能力均显著下降,电针组相应酶的活性及总体抗氧化能力均较模型组显著高.结论 电针提高海马神经元细胞线粒体离子泵ATP酶的活性,从而改善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是针刺脑保护作用的可能途径,这与针刺能够保护海马抗氧化损伤的能力有关,可能是针刺能够"醒脑"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高压氧对其的影响,为临床用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3只SD大鼠分为9组: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再灌注后加高压氧处理组(HBO),上述2组分别有6h、24h、48h和96h4个时相点及假手术组(Sham-O)。以四动脉阻断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I/R组和HBO组分别于再灌注各时相点断头取脑组织并匀浆,测定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结果HBO组在6h出现Na+-K+-ATP酶活性升高,其活性显著高于I/R6h组(P<0.05)和假手术组(P<0.01),在24h恢复至正常;与假手术组比较,HBO组和I/R组从48h至96h再次出现Na+-K+-ATP酶活性升高(P均<0.05),但HBO组与I/R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O组在6h出现Ca2+-ATP酶活性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h后恢复至正常;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在6h和48h出现Ca2+-ATP酶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24h和96h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高压氧处理不仅使急性期Na+-K+-ATP酶活性升高,且加快Ca2+-ATP酶活性恢复,为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探讨亚低温复合山莨菪碱颈动脉灌注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的影响。方法利用前脑缺血模型及动脉灌注技术,观测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SOD、MDA、NO、NOS变化。结果亚低温及静脉复合用药能显著促进SOD活性恢复、抑制NOS活性与MDA、NO值的升高;以亚低温复合大剂量山莨菪碱颈动脉灌注疗最佳。  相似文献   

7.
采用犬心脏停跳后复苏动物模型,观察了浅低温对犬脑缺血再灌后酶代谢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浅低温可促进脑内Na^+-K^+ATP酶和LDH活性的恢复,保护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减少GSH的丧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及齿状回核酸的影响。方法:采用4-血管阻断(4-VO)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模型,用吖啶橙染色法进行全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及齿状回的核酸保护作用的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及齿状回核酸吖啶橙染色后的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大鼠海马及齿状回核酸损伤。  相似文献   

9.
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的海马切片观察迟发精神元死亡的形态学特点。方法:用重复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方法制作不完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于造模后24h、72h、7d取材,HE染色及原位DNA末端标记法观察海马切片的病理改变。结果:造模后7d海,海马锥体细胞出现广泛的细胞坏死,以CA1区最明显。使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在坏死神经元的邻近部位以及CA2,CA3区,齿状回可见部分膜结构完整的神经细胞核内出现特征性阳性颗粒,为细胞核内DNA链断裂所引起的凋亡细胞。结论:海马神经元的迟发性死亡表现为坏死与凋亡共存现象,海马CA1段锥体细胞的病理改变以坏死为主,齿状回颗粒细胞的改变以凋亡为主。对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原因,生物学过程,及与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 fos表达和神经元的凋亡。方法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 30min ,造成全脑缺血 ,松开动脉夹再灌注。动物均于再灌注 1h行c fos原位杂交 ,再灌注 4 8h行TUNEL染色 ,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后 ,大鼠海马CA1区c fos基因表达增强 ,缺血再灌注大鼠的TUNEL染色可见CA1区有大量阳性细胞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导致海马c fos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强 ,细胞凋亡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12.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证实缺血性脑损伤主要是以细胞凋亡的方式发生。方法;用TUNEL法标记检测损伤的神经细胞,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 mRNA,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ax蛋白。结果:手术组检测到TUNEL标记的阳性神经细胞主要位于海马CA1区,渐进性增多,第3天达到高峰,可检测到凋亡小体和正在形成凋亡小体的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3.
红景天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及齿状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及齿状回核酸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改良的Pulsinelli 4-血管阻断(4-VO)法,复制大鼠急性全脑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损伤模型。用吖啶橙(AO)染色法观察DNA、RNA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脑内DNA和RNA荧光反射边界不清,强度(反映DNA和RNA含量)明显减弱。灌胃给予红景天后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DNA和RNA链断裂,DNA和RNA荧光反射边界清晰,强度增强。【结论】红景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及齿状回DNA和RNA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豆异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给予大豆异黄酮(SI)、7硝基吲哚(7NI)或联合给药(SI+7NI),BrdU免疫荧光法标记新生海马神经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ONOO-的反应产物硝基酪氨酸(NT)。结果?SI组、7NI组和SI+7NI组大鼠海马区BrdU+细胞数增加更显著,NT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长期给予大豆异黄酮可以使脑缺血再灌注时病理性的ONOO-生成减少,并促进脑缺血组织的海马神经再生,这对脑缺血损伤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电功率参数变化与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山莨菪碱组,观察边缘频率,双谱指数和α、β、δ、θ波比率的变化,以海马CA1区锥体细胞体死的数目来断脑缺血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IL-6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IRF)后海马及纹状体的NOS和F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对24只Wistar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构成CIRF模型的基础上分两组:即单纯CIRF对照组(n=8);经同侧脑室事先注入IL-6的实验组(n=16)。分别进行NADPH脱氢酶反应显示NOS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Fos表达。观察了CIRF后1、2、4、6小时海马及纹状体处NOS和Fos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以及IL-6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大鼠CIRF后纹状体缺血中心区缺少NOS和Fos的表达。而纹状体周围区NOS和Fos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加;海马各部NOS和Fos阳性神经元均明显增加,其中CA1区增加最显著。但预先经侧脑室注射IL-6的实验组中,大鼠海马及纹状体NOS和Fos阳性神经元明显低于对照组。IL-6明显抑制了NOS及Fos表达。结论:提示IL-6可能参与脑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内 SOD活性和 MDA含量动态变化。方法 :在造成大鼠低血压的基础上 ,建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后 ,分别于第 1天、7天、15天断头取脑海马组织。用羟胺法测SOD活性 ,TBA法测 MDA含量。结果 :模型组 SOD活性显著降低 (P<0 .0 5 ) ,第 15天组较第 1天组SOD活性有所升高 ;模型组 MDA含量显著增加 (P<0 .0 1) ,且各组之间无显著区别。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海马组织 SOD活性和 MDA含量出现显著变化 ,提示氧自由基反应参与了脑海马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沙土鼠海马HSP70基因在缺血-复灌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不同缺血程度对该基因诱导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BCAO)建立全脑缺血复灌模型,用人的HSP 70基因探针,通过斑点杂交和Northern印迹分析观察沙土鼠海马HSP 70mRNA水平。  相似文献   

19.
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CA1区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方法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酶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脑缺血再灌注6h、2d、4d海马CA1区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应用高效液相紫外监测器测定海马ATP、ADP、AMP含量.结果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海马CA1区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呈进行性下降的趋势,再灌注4d时降至假手术组的51%(P<0.01).海马ATP含量的变化与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一致.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下降导致的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绞股蓝总皂苷(GP)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及齿状回DNA和RNA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4-血管阻断(4-VO)方法建立大鼠急发生全脑缺血模型,用吖啶橙染色法进行GP进行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及齿状回的DNA和RNA保护作用的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及齿状回DNA和RNA吖啶橙染色后的荧光强度(反映DNA和RNA含量)明显减弱,GP100mg/kg ig给药组海马及齿状回DNA和RNA吖啶橙染色后的荧光强度强于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相惟,结论GP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及齿状回DNA和RNA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