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有效的措施之一。其作用原理是:将附有可充气的气囊导管插至胸主动脉,用患者心电图的QRS波触发反搏,使气囊在收缩期排气,以降低主动脉的收缩压和心脏的后负荷,舒张期气囊充气使主动脉舒张压明显提高,增加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提高心肌供氧和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从而减少心肌坏死面积和改善心功能。IABP术最适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伴心源性休克,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搭桥术及经皮扩张术的术前准备。1996~1997年,我们对6例患者施行了I…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比了双腔和单腔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对肾脏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的影响,发现双腔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未引起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不良变化。对比肾动脉去神经前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结果发现,反搏时产生的脉动会对血管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从而降低肾血管局部的阻力。这是气囊反搏使肾脏血流量增加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对重症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又对药物治疗无反应的9例患者,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N)进行了循环扶助,其中5例有效(2例死于心脏外并发症)、4例无效。提出尽早应用IABP对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并就AMI患者应用IABP的时机、方法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患者应用主动脉气囊反搏临床护理干预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于2011年1月~2014年3月我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与主动脉气囊反搏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按常规流程操作,观察组患者加强对主动脉气囊反搏的临床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下肢栓塞、出血、感染等事件的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期间的主动脉气囊反搏的护理干预工作十分重要,能够促进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从而利于患者的康复预后,同时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5.
郭敏 《中外医疗》2011,30(15):171-171
总结了14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措施。重视了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并发症:下肢缺血、出血、感染、气囊破裂的观察、预防和护理,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联合阿托品治疗心原性休克2例郭丽娜范作文张锐王均志王刚王智勇孟宪章(青岛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033)心原性休克是临床较为少见的心血管急症,发病凶险,预后差。传统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疗法,常不能逆转或缓解病情。我院用主动脉内气囊...  相似文献   

7.
测量了冠状动脉狭窄前、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时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分析和对比了左冠脉主干不同程度的狭窄对IABP作用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左冠状动脉主干中等程度狭窄时IABP促进冠脉血液灌注的作用明显减弱。严重及非常严重狭窄时IABP不能增进冠脉血供,仅能减少心脏后负荷。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内气囊泵(intra-aortic_balloon-pump,简称IAB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心脏病急救治疗技术,可产生良好的血液动力学效果,一些发达国家已广泛用于临床.我国近年来也开始引进这种技术,但由于缺少国产IABP,仪器需要进口,价格昂贵,只能限于少数大医院使用。为了使IABP技术早日在我国推广使用,提高心脏病的抢救水平,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与天津合成材料研究所、北京大学化学系等单位协作,进行了经皮穿刺式主动脉内气囊泵(percutaneous intra-aortic-balloon简称  相似文献   

9.
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IABP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救治,死亡率高达30%~90%,单纯的药物治疗长期生存率仅为10%~1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是经皮将气囊导管沿导丝从股动脉送至降主动脉上部,体外连接主动脉球囊反搏机,通过升高主动脉舒张压,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来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报告62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的经验及体会,并就应用IABP时机,方法及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1 资料与方法  1998年1月至1999年5月,62例患者在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低心输出量应用IABP辅助,或为重症患者作保护性IABP辅助。其中男45例,女17例,年龄22~75岁,平均56岁。IABP开始使用时间:术前8例、术中33例、术后21例。使用Datascope96型及KAATII型气囊反搏机,Datascope、ARROW气囊反搏导管,经皮穿刺放置导管…  相似文献   

11.
体外反搏器是一种新型的心脏病治疗和抢救装置。它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各类心绞痛,隐性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治疗,亦可对病人进行心电、心率、脉搏等监护。1975年以来,继中山医学院等10个单位组成的“广州市反搏系统研制协作组,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器”与四肢序贯式正压体外反搏装置之后,广州医疗器械厂与广州电子仪器厂于1979年又分别试制了 WFB-1型和 WFB-2A 型体外反搏器,并经中山医学院附属一院,北京友谊医院等单位临床试用,证实性能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一例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因左心室功能不全发生低排综合征的病人,经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抢救,低血压得到纠正,心功能明显改善,病人痊愈出院。作者认为体外循环术后出现低排综合征而对升压药反应不敏感的病人应尽早采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危重症心脏病患者治疗中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危重症心脏病患者共计42例,采取随机抽选方式将其分成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21例患者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观察组21例患者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左心室射血分数、不良反应、6个月后生存率情况。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观察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6个月后生存率显著比对照组高,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显著(P0.05)。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危重症心脏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正> 体外反搏装置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等方而,疗效确切肯定。本文就体外反搏治疗的基本知识、原理及临床应用,作一简要介绍。一、概述通过一种仪器,以心电R波同步触发,于心室舒张期,用机械方法(气囊充气加压等)驱使周围大动脉血液返流,借以捉高主动脉根部主动脉内舒张压,以达到增加冠状动脉灌注的目的,谓之反搏。这种仪器叫反搏装置。早在1962年Moulopoulos氏首先设计用带气囊的导管,经股动脉穿刺方法,将气囊送至左锁骨下动脉和胸主动脉交界处,用心电R波触发,于舒张期(即主动脉瓣关闭后)充气,再于收缩期前(即主动脉瓣开放前)排气,以提高主动脉根部舒张压,抢救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取得明显疗效。这种治疗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对过去认为无法施行手术的一部分严重心脏疾患、心功能极差、甚至老年心脏病病人现在都能用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结果。对此作出贡献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各种辅助方法的临床应用①~⑥。其中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辅助循环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起了很大作用。近几年来国外已经广泛采用,作为挽救心源性休克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pumping,简称 IABP)作为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已有20余年历史。七十年代初,IABP 在国外已成为心源性休克的常规治疗措施。关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进一步推广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方法:从风湿性心脏病手术的病人中选择20例病人,采用日本KM-10可转式IABP导管,97型驱动装置,经皮穿刺插入法行IABP。结果:本组20例采用IABP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患全部获得成功。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手术后易出现低心排综合征,应用了IABP技术后患症状和心功能明显改善,可显提高抢救效果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IABP对CABG术后冠脉近侧段血流速度和左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冠状动脉旁移植术(CABG)后冠状动脉近侧段血流速度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11例患者CABG术后应用IABP在1:1气囊搏动情况下冠状动脉近侧段血流速度的变化,同时应用持续左心功能监测仪观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应用IABP后冠状动脉血流均值和峰相血流速度明显增加,舒张期流速和主动脉内平均流速明显加快(P〈0.05);应用IABP  相似文献   

19.
<正>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术是采用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抢救心脏泵衰竭的一项新技术,在国际上已获得广泛认可,是目前心脏外科术前、术中、术后治疗泵衰竭的标准疗法之一。IABP术中将一个气囊置于降主动脉近端,然后与氦气或CO_2的气源相连接,借助驱动装置在心室舒张时将气囊胀起,在心脏收缩时将气囊吸扁,可减少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冠状  相似文献   

20.
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在美国比其他原因更为突出。自1958年开始用人工心肺机治疗心源性休克以来,已使用过各种暂时性辅助循环的方法,其中应用较多的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动。从开始应用至今共十年的时间内,估计世界上已应用了6万例。最初使用反搏动机的报告发表于1961年。其原理较简单即:插入动脉导管,藉心电图同步产生有效的循环。心脏舒张时气囊充盈,使主动脉根部压力增高,冠状动脉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