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输尿管支架生物降解材料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PCL/PLA)(PCLA)(30∶70)在体外的降解及临床应用.方法 PCLA试样24个,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分别浸于pH值为4、6、8的浸泡液中,将所有试管置于37℃恒温水浴箱中,浸泡液每日更换1次,分别于2、4、6、8 w时各取出3种浸泡液中的各2个试样.对试件进行质量、分子量的测量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在pH值为8时其降解率最高,重量损失最为明显,pH值为6时居中,pH值为4时降解率最小,重量损失相对于前两者少.结论 此种共聚物的降解为无规本体水解过程.可适度调节共聚物的比例和降低共聚物的分子量,以达到临床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己内酯/环氧乙烷共聚物(PCL-EO)在体内的降解规律和组织相容性,并对降解性输尿管支架材料的用途进行探讨.方法 20枚PCL-EO试样及20只大鼠分别随机分成5个时间组.实验动物麻醉后,于无菌条件下将消毒后的PCL-EO植入大鼠脊柱肌肉中.分别在2、4、6、8、12 w取出材料及周围组织.测量试件质量、分子量观察大体和微观形态变化.大鼠16只,分成4个时间组,PCL-EO植入大鼠脊柱肌肉中,于2、4、8、12 w,取出植入材料及周围的组织块,用组织学方法分析生物相容性.结果 ①PCL-EO在降解初期分子量下降迅速,随后趋缓,重量的损失滞后于分子量的损失,此种共聚物的降解为无规本体水解过程.②植入2 w时可见局部组织水肿,炎细胞浸润;4 w后,炎细胞数量减少,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结论 PCL-EO 降解缓慢,吸收时间较长,埋植初期组织有炎性反应,此后,炎性反应减轻.PCL-EO适宜用作长期植入输尿管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己内酯与其他高分子材料共聚后的降解性质及规律.方法 采用体内埋植的方法,对降解性输尿管支架材料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PCLA,CL∶LA=30∶70)及己内酯/环氧乙烷共聚物(PCL-PEO=50∶50)进行体内比较,40枚PCLA试样及40枚PCL-PEO试样随机分成5个时间组,分别植入大鼠脊柱肌肉中,在2 w,4 w,6 w,8 w和12 w取出材料及周围组织.测量试件质量、分子量及微观形态变化.结果 ①PCLA试样及PCL-PEO试样经过12 w的降解,均有失重情况,明显失重应在6~8 w之后.体内埋置前4 w,重量损失不明显. ②降解初始4 w内分子量下降迅速,生物降解率较高,分子量下降表明聚合物酯键断裂成低分子量物质.结论 ①己内酯作为原料与不同高分子材料共聚后可调控输尿管支架原材料降解时间.②PCLA的体内降解过程较为复杂,与体内血液循环、酶、应力等多种因素有关,共聚后的分子量降解及重量损失比较后,降解时间延长,丙交酯的比例应大于70%,环氧乙烷的比例应大于50%.③PCLA的体内降解断面降解明显快于表面.④己内酯基作为原料既可作为短期又可作为长期输尿管支架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可生物降解输尿管支架材料己内酯/丙内酯共聚物1:2(FClA)的降解性能.方法 共20个试件分5组随机植入健康成年SD大鼠脊柱两侧肌肉中,手术后2、4、6、8、12 w取出.结果 对试件进行质量、分子量的测量及扫描电镜观察.结论 PClA降解吸收时间延长,不适宜做为输尿管支架材料使用,可适度调节共聚物的比例和降低共聚物的分子量,以期达到临床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担载丝裂霉素C纳米纤维-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PLCL(LA/CL 80:20)的体内降解机制。方法 96枚PLCL试样随机分成5个时间组,分别植入大鼠脊柱肌肉中,在2、4、6、8、12 w取出材料及外周组织。测量试件电镜下微观形态、质量及生物降解率变化。结果 (1)载药剂型电镜下微观形态表现为材料孔隙增多,结构疏松化,出现断层,已完全失去材料连续性。(2)载药剂型分子量随聚合物酯键断裂,数值迅速下降,表现为生物降解率增高,随后趋缓。(3)载药剂型经过12 w的降解,有失重情况,明显失重发生在6~12 w之间。结论通过共聚的方法,可调控新药物剂型的降解周期及生物降解规律,载药剂型经过12 w的降解,电镜下微观形态降解破坏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控释双生长因子海藻酸钠水凝胶载体,并检测其理化性能.方法 采用氧化及钴60辐照对海藻酸钠进行修饰,制备控释双生长因子海藻酸钠水凝胶载体.将无针注射器中海藻酸钠水凝胶打入24孔培养板中,通过测定水凝胶的干重损失检测控释双生长因子海藻酸钠水凝胶的体外降解.用无针注射器于18只兔心肌组织喷射100 μl双生长因子海藻酸钠水凝胶,分别于各时间点取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海藻酸钠水凝胶的体内降解情况.采用MTT法进行控释双生长因子海藻酸钠水凝胶的细胞毒性分析.结果 体外降解实验中,控释双生长因子海藻酸钠水凝胶显示了相对较快地降解,第1周大约降解50%,3 w后几乎降解完全.体内降解实验显示,心肌组织中控释双生长因子海藻酸钠水凝胶逐渐减少,5 w后,在心肌组织中几乎没有观察到水凝胶的片段.控释双生长因子海藻酸钠水凝胶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成功制备了控释双生长因子海藻酸钠水凝胶载体,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能及安全性,它可以作为具有控制释放生长因子能力的生物载体材料,为后续实验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脱细胞羊膜(Human acellular amniotic membrane ,HAAM)负载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进行膀胱替代修复的可能性.方法 用去污剂洗涤和酶消化方法 制备HAAM.将大鼠MSCs在体外培养、扩增、传代.取第4代干细胞用1%二甲亚砜(DMSO)预诱导8 h,然后应用膀胱匀浆上清液诱导7 d.将诱导分化后的MSCs接种于HAAM表面进行短暂体外培养,获得组织工程膀胱.将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行半膀胱切除术,然后分别采用负载干细胞后的HAAM(A组)、HAAM(B组)以及单纯缝合(C组)的方法 进行修补,每组20只.分别于术后2、4、8 w测定膀胱容量、进行膀胱造影并取材观察组织再生情况.结果 去污剂洗涤联合酶消化法能有效去除人羊膜中的细胞成分,光镜及电镜观察无细胞成分残留,细胞相容性好.大鼠膀胱重建术后,A、B两组与C组膀胱最大容量(Volmax)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A、B两组之间膀胱最大容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2 w时HAAM即已吸收降解,膀胱移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开始形成,A组吻合修补区较厚,平滑肌细胞规则且丰富.结论 HAAM作为膀胱移植物进行膀胱修补吸收降解迅速,负载MSCs后构建的组织工程膀胱是理想的替代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在慢性环孢素A(CsA)肾毒性中的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两组:对照组:皮下注射橄榄油(1 ml·kg-1·d-1)4 w;慢性CsA肾毒性组:皮下注射CsA(15 mg·kg-1·d-1)4 w。检测两组大鼠的体重和肾功能;三色染色检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ELISA法检测血、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Caspase-3)和细胞自噬体膜型LC3-Ⅱ蛋白的表达;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与细胞凋亡和LC3-Ⅱ蛋白表达的相关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毒性组大鼠体重减轻、肾功能低下、血尿8-OHdG水平升高,同时肾毒性组可见明显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大量TUNEL阳性细胞。免疫印迹结果表明,毒性组Bax、Caspase-3、LC3-Ⅱ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反之,Bcl-2的表达显著减少。直线相关分析提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与TUNEL阳性细胞数和LC3-Ⅱ蛋白表达呈正向相关。结论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参与了慢性CsA肾毒性肾小管间质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g3(GS-Rg3)对兔耳增生性瘢痕中Caspase-3、细胞色素C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并分成四组.于四组动物耳部增生性瘢痕组织处行局部封闭注射,实验组注射GS-Rg3(浓度6 mg/2 ml),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0.9%生理盐水,三天一次.分别于用药后2 w、4 w、6 w切取瘢痕组织,经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细胞色素C的变化.结果 ①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Caspase-3的表达在用药后6 w增加至2.4倍.②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色素C的表达在用药后6 w增加至2.8倍.结论 GS-Rg3可明显增加Caspase-3、细胞色素C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通过聚乳酸静电纺丝的方法 构建仿生骨基质多孔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细胞毒性.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4种浓度电纺聚乳酸细胞培养液的浸提液对人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增殖率影响,评价其细胞毒性.结果 4种浓度的浸提液和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增殖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聚乳酸静电纺丝构建的仿生骨基质超微结构的生物降解材料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分别应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进行抗栓治疗 ,并观察其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情况。1 资料与方法1998年 5月~ 2 0 0 0年 5月我院收治的UAP患者 60例 ,随机分为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和普通肝素对照组各 3 0例。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平均年龄 ( 63 .7± 2 .9)岁 ,其中男 2 8例 ,女 2例 ;对照组 (普通肝素治疗组 )平均年龄 ( 61.4± 2 .5 )岁 ,其中男 2 7例 ,女 3例 ;所有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均伴有ECG相邻 2个导联的ST段缺血性偏移 >0 .1mV ,ST段压低、T倒置或伪改善。用药前 48h内心绞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合舒必利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治疗组)和B(对照组)、C(对照组)各44例,A组采用小柴胡汤合舒必利治疗,B组采用小柴胡汤治疗,C组采用舒必利口服治疗.三组分别治疗8w,采用医学结局研究用疼痛量表(MOSPM)、Hamilton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8w末评定疗效及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8w后,A组有效率(81.82%)高于B组(56.82%)和C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0,P<0.05).3组MOSPM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第8周末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治疗组起效快,治疗4w末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减轻抑郁、焦虑症状方面治疗组于4w末就明显起效,且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C组.结论 小柴胡汤合舒必利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疗效优于单纯的小柴胡汤或单纯的舒必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结核病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表达的四项细胞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表达穿孔素(PFN)、颗粒酶B(GzmB)、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与结核免疫的关系.方法 60只MK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结核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30只.以CD3PerCP、CD4FTTC、CD8APC单抗标记T细胞亚群,以藻红蛋白标记PFN、GzmB、IFN-γ、IL-2单抗标记细胞因子,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总的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双阳(DP)T细胞计数和各亚群占淋巴细胞百分率,观察各T细胞亚群内表达PFN、GzmB、IFN-γ、IL-2的阳性细胞计数和各自占淋巴细胞百分率.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CD4+CD8+、DP T细胞均能不同程度地表达PFN、GzmB、IFN-γ、IL-2.PFN、GzmB的表达以CD8+T细胞占优势.IFN-γ、IL-2的表达以CD4+T细胞占优势.(2)T细胞亚群细胞计数结果与T细胞亚群占总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所反映的T细胞免疫变化趋势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甚至相反.(3)两组间表达PFN的T细胞差别不明显,但结核病组表达GzmB的各个T细胞亚群计数和CD3+%、CD8+%、DP%高于对照组(t值为-3.72~4.13.均P<0.05).(4)结核病组表达IFN-γ的CD3+、CD4+T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但结核病组表达IL-2的CD8+、DP T细胞计数和CD3+%、CD4+%、CD8+%、DP%均低于对照组(t值为2.62~3.46,均P<0.05).结论 、CD,4+、CD8+、DPT细胞均能不同程度地表达PFN、GzmB、IFN-γ、IL-2;联合评价T细胞各亚群计数和其占淋巴细胞百分率更能判断免疫学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FA治疗的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随机抽选3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FA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及NK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 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全部完成RFA治疗,随访310个月,30例(66.67%)无瘤生存,15例(33.33%)术后3个相继出现肝内新发病灶,患者肝区疼痛、腹胀、食欲、精神等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RFA组CD3+、CD4+、CTL及NK细胞水平,CD4+/CD8+比值(61.5±12.5、32.9±10.9、10.2±6.5、1.4±0.6、4.6±2.1)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D8+T细胞水平(27.6±6.3)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 w RFA组CD3+、CD4+、CTL、NK细胞水平,CD4+/CD8+比值(72.3±10.8、39.6±11.6、15.2±6.1、1.7±0.7、10.9±5.2,73.3±11.6、39.0±12.1、13.8±6.6、1.8±0.5、12.1±5.7)均明显高于治疗前,CD8+T细胞水平(22.5±6.1、22.0±5.8)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 w与治疗2 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治疗可以通过调节原发性肝癌患者的T细胞亚群水平,升高NK细胞而改善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5.
(作者性名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邓淑云.见:盛伟.(3):205 A、丁毅.原位冠状静脉动脉化在常温冠状动脉措桥术中的应用(附3例报告).(1):29安巍.见:张巧布.(3):210丁光华.见:赵静丽.(3):221安昌善.黄民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结构重建干预丁国良.见:李洁.(3):217 作用及机制的研究.(2):,46杜守业.见:曹耀金.(2):,51白梅.见:赵永爱.(3):193白江涛.心肌细胞外基质降解与心肌梗死.(3):223毕中立.见:常德超.(,):15樊红光.见:闰军.(2):,55方卫华.见:朱平先.(3):飞78付强.见:杨智华.(2):,44付贵生.见:王万华.(2):,20傅向华.见:彭风芹.(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药丹参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 卵蛋白(OVA)为过敏原致敏和激发,建立大鼠慢性哮喘气道重塑模型.观察不同药物在不同时期的干预效果.48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早期布地奈德组(C组,雾化吸入0.02%布地奈德5 ml)、早期丹参组(D组,丹参粉400 mg·kg-1·d-1灌胃)、晚期布地奈德组(E组,雾化吸入0.02%布地奈德5 ml)、晚期丹参组(F组,丹参粉400 mg·kg-1·d-1灌胃),每组各8只.早期布地奈德组和早期丹参组均在OVA激发前2 w开始给药,晚期布地奈德组、晚期丹参组均在激发5 w后开始给药,造模12 w时观察以下指标.分别观察:①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与分类;②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分别测定气道总管壁面积、平滑肌面积及胶原沉积面积作为衡量气道重塑程度的指标.结果 (1)各组BALF细胞分析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大鼠BALF的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PMN)、上皮细胞均明显增多;与B组相比,C、D组上述细胞均显著下降.C、D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而E、F两组细胞总数也都有一定下降,但细胞分析特点不同.(2)与A组比较,B组总管壁面积、平滑肌面积及胶原沉积面积均显著增加;与B组相比,早期干预C、D组均有显著下降,C、D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与B组相比,晚期干预E组无显著下降,F组有显著下降,F组优于E组;同种药物早晚干预比较,C组优于E组,D组优于F组.结论 (1)使用布地奈德和丹参干预都可以减轻气道炎症细胞浸润;早期干预优于晚期.(2)早期干预两种药物都能显著减轻气道炎症,晚期干预则特点不同,丹参对PMN浸润性炎症的抑制较明显.(3)早期干预两种药物都能显著改善气道重塑,晚期干预则仅丹参能改善气道重塑,布地奈德则不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染料亚甲基蓝介导的光氧化处理去细胞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细胞毒性.方法:(1)间接接触毒性试验:制备染料介导光氧化处理去细胞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浸提液,培养L929细胞,然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相对增殖率.(2)直接接触毒性试验:将L929细胞与染料介导光氧化处理去细胞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直接接触培养,在不同时间观察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结扎小型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模型,评价和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类制剂对AMI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中华小型猪48只,全麻下开胸结扎LAD远段,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24只),实验组口服长效硝酸酯类制剂(异乐定缓释胶囊,50 mg/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分别于服药后2 w、4 w、6 w和8 w取梗死区周围心肌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及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不同时间2组梗死区周围心肌组织VEGF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4 w、6 w,实验组梗死区周围心肌组织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 819.0±408.4)vs.(1 247.5±356.8);(2 054.4±380.3)vs.(1 937.5±506.2),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类制剂能改善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周围心肌组织VEGF表达水平,且以4 w、6 w时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刘自文  崔学文  徐晓峰  徐敏  李星 《山东医药》2012,52(48):20-21,25,120,121
目的 证实纳米三氧化二铁(Fe2O3-NP)能够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检测Fe2O3-NP对神经细胞的毒性.方法 用胎鼠脑组织进行体外神经细胞的原代培养;用含有Fe2O3-NP为0、4、8、16、32、50、100、200、400、800 μg/mL的培养液培养神经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和普鲁士蓝染色试验证实Fe2O3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MTT实验和LDH实验检测Fe2O3-NP对神经细胞的毒性.结果 Fe2O3-NP能够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含有Fe2O3-NP(μg/mL)的培养液对神经细胞无明显毒性.结论 Fe2O3-NP能够自由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而且对细胞没有毒性.  相似文献   

20.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6):463-470
说明 :(1)本索引主题词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2 )冠有阿拉伯数字、西文字母、西文姓氏的主题词 ,按其后的汉字的拼音顺序 ,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 ,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 ;(3 )缩略词及未译出的原文英文字母顺排列在各 (字母 )部之首 ;(4 )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 ,最后为起止页码。A阿卡波糖 阿卡波糖肝毒性的临床观察和分析 .陈亮 ,杨华章 ,陈重 ,等 .(4 ) :2 5 6 2 5 7B贝特类降脂药 对他汀类与贝特类调脂药合用的认识 .钱荣立 .(4 ) :3 0 3 3 0 4 难治性复合型血脂升高的治疗 .金世鑫 .(5 ) :3 84吡格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