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枳椇子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鼠李科植物枳椇(Hovenia acerbaL ind l.)种子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经理化常数测定、波谱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构分析。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鉴定为正二十八烷醇(n-octacosanol,Ⅰ)、二十烷酸(e icosane ac id,Ⅱ)、△5,22-豆甾烯醇(stigm asta-5,22-d ien-3β-ol,Ⅲa)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b)。结论化合物Ⅰ、Ⅱ和Ⅲa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山菠萝,又名假菠萝、露兜勒等。原植物为露兜树科Pandanaceae植物露兜树Pandanus tectorius Soland。药用其根、花、果、叶。根部民间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肾炎水肿、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为寻找其有效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苗药地瓜藤Ficustikoua Bur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色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地瓜藤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分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为4-豆甾烯-3-酮(stigmast-4-en-3-one,Ⅰ)、佛手内酯(bergapten,Ⅱ)、β-香树脂醇(β-amyrin,Ⅲ)、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Ⅳ);从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是香豆酸甲酯(methyl p-coumarate,Ⅴ)、咖啡酸甲酯(caffeic acid methyl ester,Ⅵ)、尿囊素(allantoin,Ⅶ)、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Ⅷ)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Ⅸ)。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葎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葎草干燥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24R)-stigmast-7, 22(E)-dien-3β-ol(1)、胡萝卜苷(2)、豆甾烷-3, 6-二酮(3)、epidioxyergosta-6, 22-dine-3β-ol(4)、豆甾醇(5)、大豆脑苷II(6)、齐墩果酸(7)、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1-己酯(8)、东莨菪内酯(9)、白桦脂酸(10)、大豆脑苷I(11)。结论 化合物1346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等色谱方法对雷丸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雷丸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麦角甾醇(ergostero1,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ergosterol peroxide,4)、甘遂醇(tirucallol,5)、豆甾醇-7,22-二烯-3β,5α,6β-三醇(stigma-7,22-dien-3β,5α,6β-triol,6)、豆甾醇(stigmasterol,7)、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3β-hydroxy-stigmast-5,22-dien-7-one,8)、木栓酮(friedelin,9)、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10)。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绯红南五味子Kadsura coccine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3个甾体化合物,3个羊毛甾烷型三萜和4个联苯环辛二烯型木脂素,共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豆甾烯- 3-酮(1)、β-谷甾醇(2)、(24R)-α-乙基-6β-羟基-4-胆甾烯醇-3-酮(3)、羊毛甾-(24E)-7, 24-二烯-26-酸-3-酮(4)、南五味子酸B(5)、南五味子酸C(6)、乙酰基日本南五木脂素A(7)、日本南五木脂素A(8)、长梗南五木脂素B(9)、南五木脂素J(10)。结论 化合物13、4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青藤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藤,又名清风藤、寻风藤、扶风藤、枫风藤,为防己科植物青藤和毛青藤的干燥藤茎[1,2].青风藤味苦性平,归肝、脾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镇痛、利小便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肿痛、麻痹瘙痒、水肿、脚气等.大多数研究表明青藤中的生物碱成分是其发挥作用的活性物质基础,关于青藤中的非生物碱成分研究的报道较少,在开展青藤的活性有效物质研究的同时开展了非生物碱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3个非生物碱成分.  相似文献   

8.
细叶杜香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莹  张德志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6):631-632,643
目的对细叶杜香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七叶内酯,对羟基苯甲酸,槲皮素,金丝桃苷。结论对羟基苯甲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广西血竭Dracaena cochinchinensis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色谱,制备TLC,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西血竭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脂溶性化合物,分别为:1,2,4,5-四氯-3,6-二甲氧基苯(I)、胆甾-4α-甲基-7-烯-3β醇(Ⅱ)、胆甾-4α-甲基-7-烯-3-酮(Ⅲ)、正二十六烷(Ⅳ)、胆甾-7-烯-3β醇(V)、胆甾-7-烯-3-酮(Ⅵ)。结论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β—谷甾醇侧链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一株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限制性降解β-谷甾醇获得产物雄甾-4-烯-3,17-二酮(AD)和雄甾-1,4-二烯-3,17-二酮(ADD)。研究了培养基成分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在最佳pH 7.0,添加磷酸盐的条件下,得到了最高产率为89%。对β-谷甾醇的添加方式、添加量和补加时间的研究表明提高β-谷甾醇的有效反应浓度是提高转化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从灰包科真菌大马勃Calvatiagigantea干燥子实体的脂溶性部分首次分得4种结晶,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麦角甾-7,22-二烯-3-酮(Ⅰ)、棕榈酸胆甾烯酯(Ⅱ)、β-谷甾醇(Ⅲ)和棕榈酸(Ⅳ)。  相似文献   

12.
从青阳参(Cynanchum otophyllum Schneid.)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出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青阳参苷甲(1),青阳参苷乙(2),2,5-二羟基苯乙酮(3),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4),香草醛(5),阿江榄仁酸(6),山橘脂酸(7),告达亭3-O-β-D-吡喃加拿大麻糖基-(1→4)-β-D-吡喃夹竹桃糖基-(1→4)-β-D-吡喃加拿大麻糖基-(1→4)-β-D-吡喃加拿大麻糖苷(8),本波苷元(9),告达亭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10),青阳参苷元3-O-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洋地黄毒吡喃糖苷(11),凯德苷元3-O-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12),青阳参苷元3-O-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洋地黄毒吡喃糖苷(13),凯德苷元3-O-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14)。其中化合物67为首次从鹅绒藤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8~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分枝杆菌降解β-谷甾醇制备雄甾-1,4-二烯-3,17-二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以 β 谷甾醇为原料制备雄甾 1,4 二烯 3,17 二酮 (ADD)。 方法 利用Mycobacterium phlei932 0 1为出发菌株对 β 谷甾醇进行选择性边链降解制备ADD。对发酵条件如培养基组成、pH和投料时间及转化条件如投料浓度、投料方法和 9α 羟化酶抑制剂等进行摸索以提高ADD产量。结果 当投料浓度为 0 .2 %时 ,转化率达 5 0 %。结论 在 9α 羟化酶抑制剂 2 ,2’ 联吡啶存在时 ,Mycobacterium phlei 932 0 1能有效地将 β 谷甾醇降解为雄甾 1,4 二烯 3,17 二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精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苦荞麦根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甲基-2-呋喃甲醛(1)、香豆素(2)、(?)-甘草素(3)、酞酸双(2-乙基己基)酯(4)、对羟基苯甲醛(5)、香草醛(6)、6-羟基豆甾-4, 22-二烯-3-酮(7)、2, 5-二甲氧基苯醌(8)。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荞麦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大接骨丹Torricellia angulata var. intermedia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和ODS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和相关文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树脂酚(1)、豆甾醇(2)、3,4,5,7-四羟基-苯乙酸(3)、豆甾-5,11-二烯-3β-醇(4)、22,23-二氢豆甾醇(5)、β-胡萝卜苷(6)、26,27-dinor-4,4-dimethyl-cholesta-8,14-dien-3-ol(7)、硬脂酸(8)、软脂酸(9)、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10)。结论 其中化合物3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245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鲜品和干品鱼腥草中鱼腥草素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乙醚分别提取鲜品和下品鱼腥草,采用快速硅胶柱进行色谱分离,经TLC、MS鉴定化合物.结果:从中分离得到癸酰乙醛(鱼腥草素)和甲基正酮.结论:鱼腥草素不稳定,易于转化为甲基正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变绿红菇Russula virescens子实体化学成分。方法变绿红菇子实体用95%乙醇浸泡提取浓缩,经硅胶、RP-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铁屎米酮(canthin-6-one,Ⅰ)、3β-羟基-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Ⅱ)、3β-羟基-麦角甾-5,7-22-三烯(Ⅲ)、3β,5α,6β-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Ⅳ)、硫代乙酸酐(Ⅴ)、顺丁烯二酸(Ⅵ)、D-阿洛醇(Ⅶ)、腺嘌呤核苷(Ⅷ)。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到,其中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中分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进一步对兰科石斛属植物晶帽石斛Dendrobium crystallin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MCI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晶帽石斛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分共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4′-羟基-3,3′,5-三甲氧基联苄(1)、5′-羟基-3,3′,4-三甲氧基联苄(2)、3,3′-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即山药素Ⅲ)(3)、3,4′-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4)、山柰酚(5)、6″-O-(3′′′-羟基-3′′′-甲基戊二酰) 牡荆苷(6)、乌苏酸(7)、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尿苷(9)、丁香脂素(10)。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9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8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从牛尾蒿Artemisiasubdigitata中分离提取了5个化合物,经理化和光谱分析确定了4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石竹烯醇(caryophyllenol),(4R,5R)-石竹烯-α-氧化物,青蒿素(artemisinin),β-谷甾醇,最后一个为单萜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20.
板蓝根乙酸乙酯部位抗病毒活性组分及相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板蓝根乙酸乙酯部位的抗病毒活性组分及相关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法及色谱法提取分离板蓝根乙酸乙酯部位各化学组分,MTT法体外筛选各组分抗单纯疱疹病毒1(HSV-1)活性,利用UPLC-Q-TOF-MS检测乙酸乙酯部位及各组分的化学成分,运用Markview软件及Excel软件进行各组分差异性成分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得到抗病毒相关的化学成分。结果?按照化学成分的相似性,利用色谱法将板蓝根乙酸乙酯部位分为16个组分,其中8个组分具有明显抗病毒活性。UPLC-Q-TOF-MS检测到乙酸乙酯部位中的49个化学成分,并明确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在各化学组分的分析检测及差异性分析中,发现了生物碱类、有机酸和氨基酸衍生物共12个化学成分与抗病毒活性相关。结论?板蓝根乙酸乙酯部位以生物碱、有机酸、核苷、黄酮、蒽醌及氨基酸类成分为主,其中生物碱、有机酸和氨基酸衍生物与抗病毒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