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宇  肖世尧  石刚 《西部医学》2011,23(3):513-514
目的比较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与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6例选择性脾动脉栓塞和42例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Ⅰ、Ⅱ级损伤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的患者均保脾成功,4例Ⅲ级以上脾破裂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的患者有2例转为开腹手术,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成功率为87.5%(14/16)。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成功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5±2.0)d,开腹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3±3.6)d。58例中治愈56例,死亡2例。结论脾脏Ⅰ、Ⅱ级损伤采用保脾治疗,以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为主,Ⅲ级以上脾破裂以脾切除术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塞术在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3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行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开腹手术组),33例行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动脉栓塞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开腹手术组30例患者均痊愈;脾动脉栓塞组1次栓塞成功31例,1例再次行选择性出血血管栓塞,无继发出血;1例栓塞过程中发现脾动脉主干受损,中转开腹脾切除术,均痊愈出院。结论 脾动脉栓塞是治疗脾损伤的一种有效、微创的方法,而且保留了脾脏功能。  相似文献   

3.
100例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晓 《吉林医学》2010,31(17):2648-2649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10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男68例,女32例,平均年龄32.8岁;所有病例均为腹部闭合性损伤。54例行手术治疗,其中48例行脾切除术,6例行单纯裂口缝合术;43例行保守治疗;3例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结论:外伤性脾破裂为腹部闭合性损伤常见损伤部位,目前治疗主要有手术、保守治疗及介入治疗等方式。  相似文献   

4.
脾破裂的保脾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清  孙贵奇  肖丽丽 《吉林医学》2008,29(21):1856-1857
目的:对比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与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进行的18例选择性脾动脉栓塞和30例非手术治疗脾破裂的患者。结果: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无输血,非手术组1例输血。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2例并发左侧胸腔积液,1例并发左下肺感染;非手术组1例出现并发脾周脓肿(P=0.298)。非手术组保脾成功率为81.3%(26/32),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成功率为100%(23/23,P=0.03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组平均住院(7.9±2.1)d,非手术组平均住院(11.9±4.6)d,P=0.045。结论:脾Ⅰ、Ⅱ级损伤适宜保脾治疗,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比非手术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单纯性脾破裂患者均采取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后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管脾动脉造影,查找出血部位,用栓塞剂栓塞出血部位脾动脉.结果18例脾破裂患者均止血成功,治愈率100%,术后随访4周,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单纯脾破裂是一种疗效满意、微创、易被医患双方接受、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海燕   《中国医学工程》2012,(6):43+45-43,45
目的探讨保脾手术在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经保脾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修补缝合术10例,脾部分切除术4例,脾动脉结扎加脾部分切除术2例。结果 16例患者术后脾脏无继续出血,脾动脉结扎者术后行B超检查无脾梗死发生。术后出现切口感染2例,发热2例,脾窝积液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6例均痊愈出院,随访6-18个月,患者无凶险性感染发生。结论在挽救患者生命前提下,依脾损伤情况选择合适保脾术式,术后并发症较全脾切除减少,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入路行脾动脉栓塞。结果所有病人出血立即停止,其中4例行2次栓塞。28例均有脾区疼痛,发热22例。脾动脉栓塞5天后血小板、白细胞上升近l倍,7天后恢复至正常范围。28例随访6~36个月,查免疫球蛋白、CT等结果满意,未有再出血及OPSI发生。结论脾动脉栓塞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使患避免手术切脾,并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辅助下采用非手术治疗(non?operative management,NOM)的优势,为制定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开腹脾切除患者38例,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患者45例,收集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快速康复、术后免疫、术后疲劳综合征)等进行综合比较。结果:①开腹脾切除组的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禁食水时间、术后应用镇痛药物次数、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高于脾动脉栓塞组;②脾动脉栓塞组术后免疫指标(IgA、IgM、IgG、IL?6、IL?10、Tuftsin)的恢复明显优于开腹脾切除手术患者;③脾动脉栓塞组术后疲劳综合征指标(优势手握力、睡眠时间)的恢复明显优于开腹脾切除手术患者。结论: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辅助下采用NOM治疗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体现出多方面优势,可以在基层医院创伤中心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熊进文  刘忠民  史勇  高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868-2869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性脾破裂32例保脾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18例行修补缝合术,9例行脾部分切除术,5例行脾动脉结扎+脾部分切除术。随访时间1a~3a。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术后恢复劳动能力,无感染易感性增加。B超检查脾动脉结扎者无脾梗死情况。结论对部分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综合运用保脾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潘留勇 《广西医学》2012,34(9):1274-1275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脏破裂保脾治疗的手术方式,以提高脾破裂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保守治疗3例,施行单纯缝合修补术23例,缝合修补联合大网膜填塞15例,脾动脉结扎缝合修补术13例,肠线捆绑保脾术8例,脾脏部分切除10例,脾切除同时行脾片移植12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8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效果良好.结论 保脾手术安全有效,为外伤性脾破裂的首选治疗方案.根据脾损伤程度及部位选择相应保脾术式是提高保脾手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e Enbolization,PSE)在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Ⅲ级以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Seldinge法经脾动脉造影后行明胶海绵颗粒部分性栓塞止血。右下腹麦氏点经皮穿刺放置导管引流腹腔积液。结果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11例脾破裂患者一次性止血栓塞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0~40min,患者术后24~48h即可进食,引流通畅,技术成功率100%,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经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及腹腔引流术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保留了脾脏,维护了机体的免疫机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经验,探讨保脾的治疗方法,评价保脾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5-2009年治疗外伤性脾破裂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Ⅰ级脾破裂14例,采用脾动脉铬制肠线结扎加脾脏修补治疗;Ⅱ级脾破裂13例,Ⅲ级脾破裂5例,选择性采用脾动脉、胃短动脉联合铬制肠线结扎加脾脏修补治疗.结果 本组32例均保脾成功,疗效好.并术后强化CT、B超见脾动脉再通.术后发热7例,左胸腔积液2例.结论 脾动脉铬制肠线结扎及脾动脉、胃短动脉联合铬制肠线结扎加脾脏修补治疗Ⅰ~Ⅲ级外伤性脾破裂是安全可靠的,由于铬制肠线2周左右便可吸收使脾动脉再通,保留了脾脏的功能,远期效果良好,且操作简单,是较为理想的保脾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保脾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保脾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10年5月32例外伤性脾破裂行保脾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中,非手术治疗20例,12例行保脾手术,其中单纯脾动脉结扎2例、脾部分切除5例、脾修补5例,无相应并发症.结论 外伤性脾破裂行保脾治疗,很好地维持患者的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选择性行保脾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与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黄石新下陆有色总医院收治的80例脾破裂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保脾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全脾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治愈率与手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5.0%)高于对照组(92.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1±6)d短于对照组(20±6)d,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选择性脾破裂保脾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可有效确保患者安全,缩短住院时间,随访脾脏功能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创伤性脾破裂患者42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脾动脉栓塞治疗,采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方法,将导管选择性的插入出血部位的脾叶脾动脉进行栓塞,直到出血停止。对照组采用脾破裂修补术,根据脾破裂情况实施单纯修补缝合、脾修补联合大网膜填塞术、脾部分切除联合大网膜填塞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观察组患者术后2例出现左侧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率为9.5%(2/21);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5例,肺部合并感染3例,泌尿系感染3例,合并伤口感染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12/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动脉栓塞术和脾破裂修补术治疗脾破裂均能获得良好手术效果,但脾动脉栓塞术的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脾破裂脾片移植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诚 《中国厂矿医学》2003,16(6):482-483
目的:观察外伤性脾破裂脾片移植或部分脾脏切除对自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983年——2000年接诊38例外伤性脾破裂,其中30例行脾片移植,8例行脾部分切除术,对所有病例均进行临床观察,20例行免疫功能测定。结果:38例均3周内治愈出院,随访3-5年疗效满意。结论:对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行脾片移植或部分脾脏切除,是预防术后免疫功能降低,防止术后及爆发性感染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薄龙 《微创医学》2022,(2):188-190
目的 探讨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根据其所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者纳入对照组,32例行脾动脉介入栓塞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前后血细胞参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周,两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创伤性脾破裂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胡文军  翟健坤 《当代医学》2009,15(35):710-711
目的评价急诊外伤性脾破裂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插管,将导管送至脾动脉主干及下一级分支动脉,经导管将明海绵条,明胶海绵颗粒或钢圈。推注入脾动脉栓塞。结果急诊外伤性脾破裂21例行介入治疗者均能达到止血目的,成功保留脾脏,平均住院时间为45d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介入栓塞治疗急诊外伤性脾破裂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保留了脾脏,维护了机体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止血效果及术后脾功能状况。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入5~6F Cobra导管或RS导管至脾动脉,行脾脏术中数字减影血管照影(DSA),显示破裂区域的出血动脉,然后超选择性插管至该动脉,经导管注入相应大小和数量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出血动脉。常规于右下腹麦氏点,经皮穿刺置人8F“猪尾巴”多孔引流管,引流腹腔积血。确认无污染、溶血者,行自体血回输。于术后0.5~18个月行Bus、CT及^99mTc检查,监测脾脏形态、密度、血流灌注情况,测定血小板及血中IgM、IgG、C2、C4水平。结果 全组共30例外伤性脾破裂(AAST V级以下),止血效果确切,脾脏全部存活,免疫指标正常。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安全、微创、无严重并发症,符合现代脾脏外科保脾及其功能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脾破裂修补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治疗的23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破裂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22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均无爆发性凶险感染,血小板、免疫球蛋白检测及脾脏B超、CT复查结果均较满意。结论: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外伤性脾破裂行脾破裂修补术安全、有效、易开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