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BHA和PB预先诱导大鼠4天,然后经腹腔给予黄曲霉毒素B_1(AFB_1),给毒后24小时处死大鼠,取股骨骨髓涂片,用Giemsa染色,计算微核率。经诱导后,可使AFB_1诱发的微核率下降约一倍。说明BHA和PB诱导后可降低AFB_1的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大鼠31只,喂食纯品AFB_1诱发肝癌观察其癌前病变及肝癌的组织发生学。其癌前病变有肝细胞不典型增生(58.06%);嗜酸性细胞增生灶(51.61%),用IIP-AFP多呈阳性,嗜碱性细胞增生灶(29.03%),IIP-AFP呈阴性。诱发出肝癌11例(35.48%),多中心起源7例、单中心起源4例。Ⅰ级分化9例,Ⅱ级分化2例。大细胞性肝癌7例,作IIP-AFP3例,有2例阳性,小细胞性肝癌4例,2例作IIP-AFP,1例阳性。6例肝癌作电镜观察显示大细胞性肝癌分化较好、小细胞性肝癌分化较差的亚微结构。其核仁均质化较为特殊。作者提出了AFB_1诱发肝癌的组织发生的设想,并认为肝癌的多中心与单中心起源均可存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用含5-30ppb黄曲霉毒素B1(AFB1)饲料连续喂养鲫鱼(CarassiusauratusL)诱发鱼肝癌,24周后处死,实验组16尾鲫鱼中有5尾出现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诱发率为31.2%。对照组鲫鱼均未见肝脏组织癌变。AFB1诱发的鱼肝癌为灰白色肿块,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围绕血管排列成巢状或实质团块状。  相似文献   

4.
黄曲霉毒素B_1诱发大鼠肝癌的实验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黄曲霉毒素B_1(AFB_1)诱癌,苯巴比妥钠(PB)和四氯化碳(CCl_4)促癌,建立了一种新的诱发大鼠肝癌的实验模型,并用病理组织学、形态定量测算及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癌变过程中变异肝细胞灶/给节的发生和发展及其与肝癌的关系。结果表明,PB和CCl_4能使变异细胞灶的数目和体积增加,而且可促进肝癌的发生。作者还发现,嗜酸细胞结节与高分化型肝细胞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6.
用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30~150 g,实验组31只,对照组10只,连续喂黄曲霉毒素B_1结晶品45周,每只大鼠受毒总剂量3.88 mg,分别在第8、9、11、12、13、14、15、16个月处死,每次处死给药组3只,对照组1只,第17个月后自然死亡7只。肝组织切片用HE染色;对28只大鼠肝组织进行了AFP免疫酶染色的形态学观察,15只鼠作了电镜观察,其结果:(1)光镜观察的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的水样变性、嗜酸性变、嗜碱性改变、脂肪变性以及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其应答反应显示卵圆细胞和小胆管增殖、肝细胞的再生及炎细胞浸润。上述改变为慢性非特异性中毒性肝炎;(2)电镜观察主要改变有肝细胞核仁均质化,核样体形成,线粒体肿胀和基质均质化,继而形成空泡和灶性坏死;(3)85.71%(24/28)宿主肝细胞AFP免疫酶染阳性,多呈全胞浆型分布,阳性程度多为弱至中等度。AFP阳性肝细胞呈散在或灶性分布。这一改变表明,是由于AFB_1对肝细胞毒性损害所产生的返祖现象。  相似文献   

7.
用本室建立的黄曲霉毒素B_1(AFB_1)致肝癌作用短期体内实验模型,研究了12种中药及中药制剂,发现当归、丹参、五味子、联苯双酯、白芨和土茯苓等对AFB_1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r-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增生灶有显著或较显著的抑制作用,提示它们对阻断AFB_1致肝癌作用有效,在肝癌的化学预防上有试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 2 (3) 叔丁基 4 羟基茴香醚 [2 (3)tert butyl 4 hydroxyanisole ,BHA]对醋酸诱发大鼠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 5 0 % (体积分数 )醋酸烧灼胃前壁浆膜面 1min ,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动物随机分为 3组 :BHA组、奥美拉唑组和对照组。测定指标包括 :溃疡指数、粘膜再生指数和溃疡底暴露减少指数。结果 :BHA组和奥美拉唑组溃疡指数分别为 (2 .98± 1.33)mm2 和 (2 .71± 1.45 )mm2 ,显著低于对照组 (5 .86± 1.6 9)mm2 (P <0 .0 1)。BHA组和奥美拉唑组溃疡粘膜再生指数分别为 (70 .1± 7.9) %和 (79.0± 8.1) % ,较对照组 (5 4.5± 7.3) %显著增加 (P <0 .0 0 1)。BHA组和奥美拉唑组的溃疡底暴露减少指数分别为 (6 0 .3± 13.4) %和 (6 8.2± 8.4) % ,较对照组 (46 .5± 7.9) %显著增加 ,P值分别小于 0 .0 5和 0 .0 1。但BHA组与奥美拉唑组相比 ,P值均大于 0 .0 5。结论 :BHA能促进醋酸诱发溃疡的愈合 ,其疗效与奥美拉唑相似。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近20年来黄曲霉毒素B_1(AFB_1)与扶绥肝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扶绥县的气候特点适宜黄曲霉菌的生长和产毒,(2)8697份粮油食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是AFB_1的重污染区;(3)AFB_1的污染水平及居民的AFB_1摄入量与肝癌死亡率有高度相关;(4)AFB_1摄入量与肝癌死亡率有剂量—反应关系;(5)10年前瞻性研究结果,高摄毒组居民患肝癌的危险性是低摄毒组居民的4.3倍。作者认为,AFB_1是扶绥肝癌高发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减少和消除这一因素的影响,对控制和降低当地居民肝癌的发病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用非极性的化学键合固定相柱Zorbax-ODS-C_(18),在带荧光检测器的HPLC较精确的测定AFB_1在水中的溶解度.测得结果:AFB_1随温度升高其溶解度增大.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用黄曲霉毒素B_1(AFB_1)与羧甲基羟胺半盐酸盐(CMO)在碱性介质中回流反应,使AFB_1生成AFB_1羧甲基肟(AFB_1-oxime),将此衍生物偶联到牛血清白蛋白(BSA)上,制得人工抗原AFB_1-oxime-BSA。该人工抗原经纯化后免疫家兔,获得高效价(1:100 000)、高特异性的抗AFB_1的抗体,可供用于免疫分析法测定AFB_1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以自己合成的黄曲霉毒素B_1一人血清白蛋白(AFTB_1-HSA)偶联物免疫BALB/c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建立了两株能持续分泌抗AFTB_1单克隆抗体(AFTB_1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IB5和2F1,接种BALB/c鼠腹腔均能诱发产生含特异性抗体的腹水。用间接竞争抑制ELISA鉴定McAb的反应特异性,使McAb与固相黄曲霉毒素B_1一牛血清白蛋白(AFTB_1-BSA)结合产生50%抑制所需的AFTB_1、B_2、G_1、G_2浓度依次为:1B54.0、36.9、23.3、403.3ng/ml,2F12.4、2.6、2.8、4。7ng/ml。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提取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新方法.用少量甲醇提取花生油AFB_1,然后将提取液挥干,再用三氟醋酸进行衍生化,最后用流动相溶解,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经济和稳定等优点.平均回收率为94.23%,灵敏度为8.0×10~4μmol/kg.另外甲醇提取液也可用于薄层层析法进行AFB_1测定.  相似文献   

14.
对30份肝癌高发区的花生样品进行化学方法提取和纯化后,用高压液相色谱仪同时进行二甲基亚硝胺和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结果显示:30份样品中检测出二甲基亚硝胺和黄曲霉毒素B_1的各占50.0%(15/30),在同一份样品中同时检测出二甲基亚硝胺和黄曲霉毒素B_1的占30.0%(9/30)。结果表明肝癌高发区的花生除被黄曲霉毒素B_1严重污染外,同时也被二甲基亚硝胺严重污染,提示对花生防霉去毒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苯并[α]芘(B[α]P)对海马学习记忆能力的毒性作用及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对此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B[α]P处理组〔(2 mg/(kg·d)〕、BHA处理组〔50 mg/(kg·d)〕和B[α]P+BHA联合处理组。按分组及大鼠体质量给予相应剂量灌胃处理(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花生油处理),1次/d,持续90 d。暴露90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处死大鼠,剥离脑组织,检测海马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TP酶活性及海马突触体内Ca2+浓度。结果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与其他组相比,B[α]P组逃避潜伏期增加,跨平台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中MDA〔(2.46±0.39) nmol/mg prot.〕含量及Ca2+浓度〔(146.3±16.68) nmol/L〕升高,而SOD〔(76.1±11.42) nmol/mg prot.〕和ATP酶活性降低(P均<0.05)。B[α]P+BHA联合处理组较B[α]P组各指标改善(P均<0.05),且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α]P引起的神经行为毒性作用可能与海马ATP酶活性降低及Ca2+浓度增加等氧化损伤有关,而BHA可防止此类损伤。  相似文献   

16.
在薄层层析法确定氨熏蒸可降解稻谷中所含黄曲霉毒素B_1的基础上,按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对经氨熏蒸、毒素降解后的稻谷(或加工成的大米)的卫生品质进行了评价。按规定我们完成了评价程序的第一阶段(急性毒性与七日喂养)、第二阶段(致畸、致突变的三个试验)及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全部结果证实,氨熏蒸可有效地降解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_1,并且未发现其降解物对实验动物有毒性。认为此去毒法可在有关部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中药材和中成药的黄曲霉毒素 B1 (AFB1 )污染程度 ,采用了 EL ISA试剂盒定量检测 AFB1 ,对一批中药材和中成药进行检测 ,发现 AFB1 检出率和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发性肝癌高发的扶绥县和低发的阳朔县,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_1及代谢物黄曲霉毒素M_1和原发性肝癌关系的流行病调查。结果发现,原发性肝癌的死亡率与黄曲霉毒素B_1摄入量,晨尿黄曲霉毒素M_1排出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展尿黄曲霉毒素M_1排出量可作为人群接触黄曲霉毒素B_1水平的指标。原发性肝癌死亡率与玉米、花生和花生油的摄入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观察了 GGT、ATPase、G6Pase 在 AFB_1致大鼠肝癌短期体内实验模型中 AHF 和结节内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 AHF 和结节内以 GGT、ATPase 组合表型的灶数及灶面积发生率最高,分别为48. 95%和61. 44%。单独 G6Pase 者最低,分别为0. 2%及0. 38%。各单项酶变异灶中,GGT 阳性表达而 ATPase 及 G6Pase 阴性表达的百分率分别为73. 22%、78. 64%及5. 12%。而 GGT 或(和) ATPase 发生率高达99. 80%。提示,应用 GGT和 ATPase 二种酶几乎可以完全反映本实验模型中 AHF 和结节发生情况,而 G6Pase 在本模型中应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20.
用在常温下经不同浓度的抗霉毒剂HD处理一年的黄曲霉毒素B_1(AFB_1)做诱发正常人外周淋巴细胞的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实验。表明常温下1:1000浓度的抗霉毒剂HD具有使AFB_1 完全丧失其致突变活性的能力。提示抗霉毒剂HD可考虑用于食品的防霉去毒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