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居易经络诊察法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居易老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近50年,应用经络诊察方法治疗疾病疗效独特。王师对经络的认识源自内经理论与自身临床实践,将“审、切、循、扪、按”经络诊察方法应用于临床实际,通过经络诊察加深了对经络的认识.王师认为经络存在于肌肉筋骨的缝隙之中,经络不仅仅是气血物质的运行通道,也是人体中多途径、多层次的物质供应代谢系统;主张针灸医师除了对经络有很好的理解外还要学会经络诊察方法,学会经络辨证,正确辨经取穴,应用适宜的补泻手法,临床方可取得效如桴鼓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王居易强调临床诊病时进行经络诊察,并总结了"审、切、循、扪、按"的经络诊察方法在针灸辨证中加以运用,此法可以为医生判断病机提供客观依据,在经络诊察基础上进行辨经、选经、配穴,可以显著提高针灸临床疗效。该文从荨麻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中风伴肢体沉重三则医案入手,来阐述经络诊察法在针灸辨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本文应用王居易经络诊察—调整经络法治疗太阳经头痛2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由此证明了王居易经络诊察法在针灸治疗学中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目前针灸的教学模式,探讨王居易老师独特教学模式的特点。方法从目前针灸临床教学形式现状比较了并介绍应用王居易临床教学模式给科室及学生带来的变化。结果王居易教学模式从症舌脉入手将经络诊察做为针灸医师诊病的必要条件,临床疗效肯定。结论经络诊察的诊疗模式在针灸临床教学上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针灸临床的有效性是建立在精准诊断的基础之上,而经络诊察术是精准诊断的重要前提之一。《黄帝内经》中经络理论贯穿全文,并首次提出经络诊察术,后世医家在长期临证中赋予了经络诊察术更为深刻的内涵。经络诊察作为临床辨治中的重要环节,是进行辨经论治的首要步骤,同时也是促使针灸诊疗实现内在闭环不可或缺的部分。经络诊察是针灸医师提高针灸临床诊疗水平的关键,是促进针灸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基于《黄帝内经》经络诊察术的系统化,将有助于针灸诊疗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3种代表性的妇科病症(痛经、盆腔炎、多囊卵巢综合征)为例,探讨经络腧穴诊察在妇科病症针灸诊疗中的应用方法。临床诊疗时,在患者足三阴经小腿段的循行部位进行循按诊察,探求经络腧穴的阳性反应(颜色、形态、皮温变化及感觉异常等),于此阳性反应处进行针灸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经络腧穴诊察可为经络辨证提供依据,从而指导选穴处方;有助于明确病性之虚实寒热,指导刺灸方法的选择;辅助判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7.
脉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针灸临床上同样是辨证立法、处方配穴、用针施灸及疗效判断等方面一个重要的依据。然而,在针灸临床上重症轻脉的现象时常可见,对脉诊未予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有关文献的整理并结合临床体会,对脉诊在针灸临床中的重要意义与运用等进行初步的探讨,以冀引起同道对此问题的关注。一、脉诊在针灸临床上的意义脉诊是中医诊察病情、了解患者脏腑经络气血活动状况的一种独特的诊察手段。脉象及其诊察部位,与经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灵枢·经脉》曰:“经脉者常不可见  相似文献   

8.
Wang JY 《中国针灸》2010,30(12):1021-1024
介绍王居易教授经络理论临床辫治要点及临床运用体会.经络气化理论运用于临床,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认识与掌握六经与六气、六脏、六腑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就能在针灸临床实践中将经络气化理论贯穿始终;在诊疗过程中,坚持察经、辨经、选经、择穴4个步骤.列举了运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方法,对难治性疾病--丘脑病变进行经络诊察辫治的临床实例.  相似文献   

9.
经络诊察是通过“审、切、循、扪、按”的诊察方法判断经脉的异常,是针灸临床中的基石,八纲辨证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8个辨证纲领。本文通过经络诊察法联系到八纲辨证的表里、寒热、虚实,从经络诊察角度辨别疾病的病位之深浅、病性之寒热、邪正之盛衰,通过经络诊察不仅可以明确疾病过程中敏化或者是特异性的穴位,同时可以通过经络诊察之审、扪分寒热,循、按分表里、切分虚实,以及察任督分阴阳,隐含了完美的八纲辨证体系,为临床针灸的施针、取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贺新兰  焦琳  毛强健  钟根平 《河南中医》2019,39(11):1759-1762
依据经络医学理论,笔者导师提出经络证候与经络诊察互参,并进行辨经的思路,即"经络证候—经络诊察—辨经"为针灸临床诊断思路。针灸治疗少阳腰痛应明晰西医诊断与中医辨经思路、重视经络腧穴诊察、调结构与调气血相结合、重视针刺阳陵泉。  相似文献   

11.
曾慧琳  刘兵 《中国针灸》2024,(5):574-578
以经络辨证的第一层次——辨“在经在络”为研究对象,结合古代文献和针灸临床实际,对辨“在经在络”的方法及其意义进行系统阐述,发现通过分析病症表现之发病部位、病变层次和经络诊察之切诊、望诊,可以辨别疾病是“在经”或是“在络”,进而可指导刺灸法的选择;经络辨证首辨“在经在络”不仅有利于提高针灸疗效,而且对于在针灸视域下更好地认识疾病、理解刺灸法相关概念、健全完善经络辨证体系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王居易教授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在经络理论的应用方面颇有建树,其同名经对穴理论对正确理解针灸医师诊疗模式[1]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王师认为,手足同名经有密切协同作用,或合力,或平衡力,或直接连接作用。应用手足同名经各选一个穴位组成对穴是王师临床常用的取穴方法,疗效突出,并有可重复性。现将王师常用的同名经对穴总结如下。1同名经对穴1.1尺泽-阴陵泉  相似文献   

13.
经络诊察法是《黄帝内经》时期一套完整的诊疗体系,"审、切、循、扪、按"是经络诊察的主要手段。而脉诊与经络系统起源和发展直接相关,通过脉诊诊断人体"气"的状态,是针灸医师必备之术,故经络诊察应以脉诊为核心。通过经络诊察可以判断人体脏腑经络的虚实,避免盲目辨证取穴,提高诊疗水平。经络诊察法为针灸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实践方法和理论基础,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针灸》《针灸资生经》《针灸大成》的相关记载为线索,考察古今文献的相关讨论,探讨经络诊察法的内涵演变.经络诊察最初由《黄帝内经》中对皮、脉的诊察,逐渐与腧穴诊察的内涵产生重叠,进而逐步发展成为对疾病外在表现的体表诊察,其实质是寻找体表异常变化与疾病的关联规律.经络诊察在一定...  相似文献   

15.
手少阴心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的主病区别《内经》中已有论述,笔者在学习经络医学过程中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对心脏解剖结构、经络联系、生理病理特点及临床疗效观察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手少阴心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的主病区别提出了新的认识。通过经络诊察对经络的异常进行详细探查,可以对心脏疾病的发生机理进行清晰的辨析,对于心脏病的针灸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强调经络腧穴诊察是针灸临床诊疗的第一步。但现在针刺时多以腧穴标准定位为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针灸疗效。笔者在医教研工作中关注经络腧穴诊察的理论及实践,在此以腧穴诊察为重点,浅谈体会。1腧穴内涵,是病理状态下动态变化的立体结构;腧穴定位,应依据标准定位结合诊察所得而确定业界对腧穴内涵具有共识性,即气血输注之处、病症反应点、治疗刺激点,但临床及科研中常忽略其"病  相似文献   

17.
马克 《中国民间疗法》2022,(17):106-107+117
该文根据王居易教授的经络医学理论,利用经络诊察法指导针灸临床实践,提高了临床诊疗效果。该文列举的病例均是在利用经络诊察法调整治疗方案后,其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提升了机体的康复速度,用事实证明经络医学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周炜 《北京中医药》2013,32(2):104-105
从基础的经络理论阐述薄智云腹针疗法的诞生,从针灸理论是取得疗效的基础,重视经络诊察是针灸取效的必要条件,手法及针刺方向有助疗效的取得,结合其他疗法增强腹针疗效4方面论述取得腹针疗效的关键.认为腹针疗法是近年涌现的众多针法中具有较深厚针灸理论基础的针法.  相似文献   

19.
经络诊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络辨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内经》中经络诊察主要方法有问、审、切、循、按、扪等,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运用《内经》问、审、切、按、扪等方法进行经络诊察,然后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寒热虚实施以不同的手法,有着非常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腧穴诊察即通过望诊、问诊、切诊观察腧穴的阳性反应,诊疗或协助诊疗疾病的一种经典针灸诊断方法,可用来确定穴位、用于诊病、指导临床、分析预后。临床上运用较多的是穴位压痛法。主要操作方法则是根据所诊察的穴位采取特定的体位并暴露穴位,通过望诊观察皮肤是否有异常,如皮色、皮损、皮形等变化;通过切诊感受穴位处的肌张力是否有异样,穴位是否有压痛,有酸、胀、麻、放射感以及阳性反应物如条索、硬结等,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做记录。对腧穴诊察法的深入研究及探索有助于加深对经络理论及穴位本质的认识,有助于科学地构建针灸临床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