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丽  唐军民  唐岩  李枫  苏安英 《解剖学报》2007,38(6):681-686
目的 观察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过程中,核转录因子-κB p50(NF-κB p50)的表达以及柴胡皂苷a对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影响.方法 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获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含粒单细胞刺激因子(GM-CSF)、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柴胡皂苷a的RPMI-1640培养液分别对细胞因子组、柴胡皂苷组、联合培养组的单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瑞氏染色和CD14、CD83、HLA-DR、S-100的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单核细胞和DC;动态观察单核细胞分化为DC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NF-κB p50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CD14、CD83、HLA-DR、S-100免疫细胞化学法证实所获单核细胞和DC符合各自的形态和表型特征.在含GM-CSF和IL-4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7d时,单核细胞分化成未成熟DC(imDC);在含GM-CSF、IL-4和TNF-a的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3d时,imDC分化为成熟DC(mDC),两者的细胞核内NF-κB p50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用只含柴胡皂苷a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单核细胞至7d时,可见其细胞核呈NF-κB p50阳性,但未见其分化为DC.若用含GM-CSF、IL-4和柴胡皂苷a的RPMI-1640培养液联合培养7d时,则该单核细胞分化为imDC;加入TNF-α后继续培养3d,imDC的细胞核呈NF-κB p50强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法证实imDC已经分化为mDC.联合培养组细胞的表型表达均强于只加细胞因子组(P<0.05).结论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imDC和mDC过程中,细胞核内NF-κB p50表达逐渐增强.单纯用低浓度柴胡皂苷a不能刺激单核细胞分化为DC,但联合细胞因子GM-CSF、IL-4和TNF-α培养时,可使其分化为imDC和mDC.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干预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的表型和活性。方法:自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DC,第5 d起分为IL-18组、TNF-α组和IL-18+TNF-α组,分别加IL-18、TNF-α及IL-18+TNF-α促成熟,用ELISA法测定上清中IL-12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培养8 d DC的CD1a、HLA-DR、CD83及CD86的表达;用MTT法检测3组DC诱导T细胞增殖的作用。用ELISA法测定3组DC刺激T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的量。结果:IL-18组与TNF-α组CD1a、HLA-DR、CD83及CD86表达无差异,IL-18+TNF-α组CD1a、CD83及HLA-DR阳性率高于IL-18组。IL-18+TNF-α组IL-12量高于IL-18组和TNF-α组(P<0.05)。IL-18组与TNF-α组DC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无差异,IL-18+TNF-α组DC的作用强于IL-18组和TNF-α组。IL-18组和TNF-α组IFN-γ量无显著差异,IL-18+TNF-α组IFN-γ的量高于IL-18组和TNF-α组(P<0.05)。结论:IL-18干预诱导的DC高表达表面分子,具有明显的免疫刺激活性,IL-18与 TNF-α合用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诱导免疫耐受性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效果。方法:聚蔗糖-泛影葡胺(ficoll-hypaque,F-H)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含有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介素4(rhIL-4)的培养基中培养6天。实验共分四组:①未成熟DC组(imDC组)、②姜黄素组(Curcumin,Cur组)、③姜黄素+脂多糖组(Cur+LPS组)、④脂多糖组(LPS组)。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CD80、CD86、CD83及HLA-DR的表达情况和DC吞噬葡聚糖的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DC分泌白介素-12(IL-12)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Cur能够显著抑制DC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83及HLA-DR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与imD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LPS组比较,Cur+LPS组DC吞噬葡聚糖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提高(P<0.05),而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则显著下降(P<0.05),IL-12的分泌量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人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获得免疫耐受性的人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4.
张志丽  吴砂  卢晓  弓莉  富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4):300-302,307
目的:观察TLR2激活剂Pam3CK对IL-10转染小鼠髓样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方法:转染IL-10至小鼠髓样树突状细胞(mDC),TLR2配体Pam3CK刺激48小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MHCⅡ、CD80、CD86及FasL等分子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产生IL-6、TNF-α。结果:IL-10抑制mDC表达CD80、CD86、MHCⅡ类分子,降低其分泌IL-6、TNF-α,促进其表达FasL,而TLR2激动剂刺激增加了IL-10转染DC表达MHC-Ⅱ类分子及CD80、CD86,促进其产生IL-6及TNF-α,抑制了FasL表达。结论:TLR2激动剂可逆转IL-10诱发的DC免疫应答低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比较不同细胞因子组合、诱导时间对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成熟,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为建立DC体外高效、规模化培育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贴壁法获得DC前体细胞,用白细胞介素4(IL-4)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2 d,将其分为6组。A组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α和前列腺素E2(PGE2);B组加入α干扰素(IFN-α);C组加入脂多糖(LPS);3组细胞继续培育2 d。D~F组细胞先进行1/3体积换液,24 h后,分别再加入上述A~C组的成熟因子,再继续诱导2 d。分别收获各组上清和细胞,进行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表型分析;采用ELISA检测各组DC分泌IL-12p70的水平、采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6组体外诱导体系均能培育出形态学类似DC的细胞,DC数量与纯度(均达到96%以上),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与D组比较:CD40、CD80、CD83、CD86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相近,但D组DC分泌IL-12p70水平高于A组;B组与E组比较:E组DC的CD8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组,CD80表达量略高于B组,2组DC分泌IL-12p70的水平相近;C组与F组比较:CD40、CD80、CD83、CD86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和分泌IL-12p70的水平均相近。6组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均相近。三种不同成熟因子(组合)比较:B组DC共刺激分子CD80水平明显低于C组和A组,且IL-12p70分泌水平最低,而C组和A组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与IL-12p70分泌水平相近。结论 TNF-α、IL-1α和PGE-2三种细胞因子联合以及LPS可有效地诱导DC表达高水平免疫共刺激分子、分泌高水平IL-12p7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最佳体外诱导培养小鼠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方法.方法 分离、纯化6周龄C57BL/6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以含10 %胎牛血清、20 ng/ml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10 ng/ml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IL-4)的RPM I-1640培养基培养7 d,然后将细胞分成对照未刺激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组和TNF-α+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组.继续培养48 h后,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检测IL-12、IL-6浓度及细胞表面标志CD11c、CD80、CD86 和MHC Ⅱ.结果 培养9 d后,两刺激组培养的细胞经相差显微镜观察有DC生长.TNF-α刺激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IL-1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显著低于TNF-α+LPS刺激组(P<0.05).3组均高表达CD11c,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而CD80、CD86和MHCⅡ表达阳性率TNF-α刺激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NF-α+LPS刺激组显著高于单纯TNF-α刺激组(P<0.05).结论 联合使用TNF-α与LPS刺激可使DC成熟度提高,分泌IL-6、IL-12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树突状细胞(DC)分泌的外体(Dex)在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中的作用,体外研究采用供体Dex降低同种异体移植排斥的可能性。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培养未成熟DC(imDC),用TGF-β1联合IL-10诱导调节性DC,LPS诱导DC成熟。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观察TGF-β1和IL-10对DC表型、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超速离心和超滤的方法提纯Dex;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mDC分泌的Dex(imDex)与调节性DC分泌的Dex(rDex)表达的相关分子;通过CCK-8法分析异源iDex和mDex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的生物学功能,并比较rDex与iDex诱导免疫耐受的能力。结果显示,TGF-β1和IL-10可下调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3、CD86的表达,并诱导调节性DC分泌更多的rDex;异源的mDC分泌的Dex(mDex)在mDC存在时增强MLR,而异源的imDex在imDC存在时一定程度上抑制MLR,rDex诱导的抑制T细胞增殖作用显著强于iDex;rDex表达更多的FasL,提示TGF-β1和IL-10诱导的调节性DC分泌的rDex在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应用于同种异体移植抗免疫排斥。  相似文献   

8.
胸腺肽α1联合DC疫苗对结肠癌体内外抗肿瘤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Tα1)对结肠癌细胞裂解物(TuLy)负载DC(LyDC)的表型和功能的影响,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裸鼠结肠癌的治疗作用.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常规诱导培养未成熟DC(imDC),并负载TuLy后制备LyDC疫苗.Tα1体外刺激imDC、LyD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C表型变化;ELISA法检测LyDC与自体T细胞共培养时,Tα1对LyDC分泌IL-12以及活化T细胞分泌IFN-γ水平的影响;MTT法检测LyDC经Tα1刺激后所诱导的细胞毒活性的变化.对HT-29结肠癌裸鼠模型行人源化T细胞免疫重建,观察LyDC与Tα1联合应用时的体内抗肿瘤效果.结果Tα1刺激后的imDC、LyDC表型HLA-DR、CD80、CD86、CD83均上调(P<0.01);Tα1刺激组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和IFN-γ的水平较未刺激组增加(P<0.05,P<0.01);LyDC经Tα1刺激后诱导的CTL细胞毒活性较未经Tα1刺激组增强(P<0.01).结肠癌裸鼠模型体内的人源化细胞免疫重建成功,在接种HT-29细胞58 d后,LyDC Tα1组和LyDC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0.41%和37.20%,二组之间瘤体积及瘤质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α1可促进DC分化成熟,并能增强LyDC诱导的CD4 Th1细胞反应和CTL的杀伤效应.Tα1与LyDC疫苗联合应用时具有较好的免疫佐剂活性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钙离子载体(CI)在体外迅速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分离健康献血者的PBMC,在体外用人重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CI培养40h或rhGM-CSF和TNF-α培养5d,部分PBMC用环胞菌素A(CsA)预处理30min后,再加入CI或TNF-α;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14、CD80、CD86、CD83、HLS-DR等分子的表达;MTT比色法检测其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不同方法培养的细胞其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化水平。结果健康献血者的PBMC经rhGM-CSF与CI培养40h或rhGM-CSF与TNF-α培养5d,均可获得DC的典型形态和表面分子的表达,包括CD14表达下调,CD80、CD86及HLA-DR等分子表达的上调,以及较强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中CI诱导的DC其CD80、CD86、CD83、HLA-DR等分子的上调更明显,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更强。经TNF-α及CI所诱导分化的DC均具有较好的NF-κB活性。但经CI诱导的DC,其形态、表面标志物、对T淋巴细胞的刺激增殖能力及NF-κB的活性,均受到CsA的抑制;而TNF-α所诱导的DC却不受CsA的影响。结论CI比TNF-α更迅速、更高效地诱导PBMC向DC分化的原因,是信号转导途径的不同,但不论上游信号转导途径有何不同,两者最终都通过激活NF-κB诱导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陈显兵  邓明会 《解剖学报》2008,39(1):117-120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状态改善的方法.方法 用GM-CSF IL-4 INF-a诱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来源的DCs,在乙肝患者DCs成熟前加入营养浓度的硒(0.3mmol/L)共培养.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表面CD80、CD86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DCs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分泌水平.结果 经营养浓度硒(0.3mmol/L)作用后的乙肝患者的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未经硒作用的乙肝组(P<0.01),IL-12的分泌水平和表面刺激分子也明显高于乙肝组(P<0.01),加硒组和健康组之间则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体外经营养浓度的硒作用后的乙肝患者的DCs可有效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提高IL-12分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DCs的免疫功能,这些为今后DCs的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早期、晚期凋亡细胞对骨髓源性不成熟DC(imDC)的影响。方法 体外以紫外线照射诱导出早期凋亡细胞;将照射后的细胞在37℃,5%CO2条件下孵育10h,得到晚期凋亡细胞;在-70℃条件下反复冻融得到坏死细胞碎片。提取、纯化并培养骨髓源性imDC;分别以流式细胞仪、ELISA、^3H-TdR掺入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等方法分析imDC吞噬早期、晚期凋亡细胞或坏死细胞碎片后在表达共刺激分子、分泌IL-12 p70以及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imDC吞噬晚期凋亡或坏死细胞碎片后,明显趋于成熟,表现为MHCⅡ、CD40、CD80、CD86的表达均显著上调,分泌IL-12 p70增强,和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可以充分激活T淋巴细胞。而吞噬早期凋亡细胞后,仍然维持不成熟状态,表现为MHCⅡ、CD40、CD80、CD86的表达均维持于低水平,和培养中的imD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泌IL-12 p70的水平以及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均显著低于吞噬坏死细胞或晚期凋亡细胞后的DC,和培养中的imD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凋亡细胞和晚期凋亡细胞的性质完全不同,晚期凋亡细胞可以充分活化抗原提呈细胞,并进一步激活T淋巴细胞,而早期凋亡细胞没有这种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染自体胃癌细胞总RNA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介导抗胃癌的免疫效应。方法制备短期培养的原代胃癌细胞。用rhGM-CSF、rhIL-4和TNF-α体外诱导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DC的发育和成熟,并转染自体肿瘤细胞总RNA,激活自体T细胞产生CTL,用CCK-8试剂盒检测CTL的杀伤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技术检测DC的免疫功能状态。用ELISA法测定IL-12和INF-γ的水平。结果转染自体肿瘤细胞总RNA的成熟DC,不仅可高表达MHC-I、II类分子及CD80、CD83和CD86协同刺激分子,并可获得高效刺激自体或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转染RNA的成熟DC,分泌IL-12的水平及其刺激产生的CTL培养上清液中INF-γ的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成熟DC及未成熟DC;且CTL对自体胃癌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异体组。结论转染自体胃癌细胞总RNA的成熟DC能够体外诱导产生对自体肿瘤细胞具有高度抗原特异性杀伤活性的CTL。  相似文献   

13.
IL-27促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IL-27体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来源树突状细胞(DC)分化、成熟及其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成人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PB-MC,给予GM-CSF、IL-4诱导DC,第5天后根据不同处理因素将DC分为3组:IL-27组、TNF-α组和阴性对照组。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C表面分子CD1a、CD80、CD83和CD86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IL-27刺激后PB-MC来源DC呈现典型的成熟DC形态学特征。IL-27组DC表面CD1a、CD80、CD83和CD86表达水平较对阴性对照组均明显上调(P<0.05),与TNF-α组DC相比无显著差异。IL-27组DC诱导T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对照组DC明显增高(P<0.05)。结论:IL-27可刺激PBMC来源DC的成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Be Ag对LPS诱导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影响。方法 体外诱导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分化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经CD11c磁珠分选纯化后将D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HBe Ag+LPS刺激组。流式检测DC表型变化,混合淋巴反应(MLR)检测DC促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2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38磷酸化水平,并设置SB203580组为阳性对照探讨细胞IL-12分泌的可能调节机制。结果 LPS刺激未成熟DC引起细胞表面MHC-Ⅱ、CD86表达升高,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IL-12分泌量增高。HBe Ag可抑制LPS促进DC表面MHC-Ⅱ、CD86表达升高和促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的作用。LPS刺激DC可引起p38磷酸化水平升高,并呈时间依赖性;HBe Ag或SB203580预处理细胞再予LPS刺激,磷酸化p38表达和IL-12分泌较单纯LPS刺激组明显下降。结论 HBe Ag对LPS引起的树突状细胞的成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HBe Ag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下调LP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IL-12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 cells,CIK)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功能变化,为指导CIK联合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15例接受恩替卡韦联合CIK序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单独接受CIK治疗患者为对照,分别在治疗前、HBVDNA500IU/ml及CIK治疗2周后流式细胞技术测定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1a、CD80、CD83及HLA-DR表达水平,同时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评估DC细胞功能。结果显示15例恩替卡韦联合CIK序贯治疗患者同治疗前相比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并达到HBVDNA500IU/ml时仅有HLA-DR表达水平高于治疗前,其它共刺激分子标志物及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没有显著变化。CIK序贯治疗后DC共刺激分子标志物和HLA-DR水平明显升高,并且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也明显升高。单独CIK治疗患者同治疗前比较DC表面分子标志物水平及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无变化,同联合治疗组相比DC标志物水平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联合治疗组。以上结果提示恩替卡韦联合CIK序贯治疗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共刺激分子及HLA-DR表达,并诱导免疫细胞应答功能,恩替卡韦联合CIK序贯治疗可能通过增强DC相关功能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F-κB寡核苷酸诱骗剂(NF-κB ODN Decoy)策略构建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脾脏来源的稳定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DC),并对其成熟状态进行评估。方法:取CIA大鼠脾脏细胞,运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两种细胞因子诱导培养DC,并分为4组:单纯DC组、Decoy-DC组、LPS刺激DC组、LPS刺激Decoy-DC组。对4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活力评价、表型鉴定及耐受性评估。结果:各组DC活力均90%。OX-62表达率55%。Decoy-DC组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IFN-γ分泌能力均显著低于Control-DC组(P0. 05),而IL-10分泌能力显著高于Control-DC组(P0. 05)。LPS刺激Decoy-DC组CD80和CD86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IFN-γ分泌能力均显著低于LPS-DC组(P0. 05),而IL-10分泌能力显著高于LPS-DC组(P0. 05)。LPS-Decoy-DC组CD80和CD86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Decoy-DC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CIA大鼠脾脏细胞经NF-κB ODN Decoy策略成功构建出形态、表型及功能稳定的耐受性DC。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方法:分离14例UAP和11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的培养条件下制备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 86(B7-2)的表达;混合淋巴反应(MLR)检测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ELISA法测定MLR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UAP者DC表面CD 86的表达明显增高;对T淋巴细胞刺激的能力增强;经DC刺激的淋巴细胞分泌致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增多,抑炎细胞因子(IL-10)减少。结论:UAP者DC的功能亢进,由此启动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可能是UAP发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分泌蛋白抗原85B(Ag85B)和卡介苗(BCG)对初治结核病患者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26例健康者及31例初治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每个样本分成4组,诱导出DC并培养,在第6天对DC进行刺激,分别采用脂多糖(LPS)、BCG、Ag85B对3组细胞进行处理,不加刺激物处理的DC为对照组。处理24 h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CD83、CD86、HLA-DR和CD11c水平。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2(IL-12)、IL-10、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治者未处理组中CD83及IL-10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健康者未处理组,Ag85B组CD83、CD86和IFN-γ的含量显著高于未处理组,BCG组IFN-γ的含显著高于未处理组,LPS对照组CD83、CD86、HLA-DR和IL-10的含量显著高于未处理组。健康者LPS对照组CD83、CD86和IL-10的含量分别显著高于未处理组。结论 Ag85B对初治结核病患者DC的免疫增强功能优于BCG。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缺氧/复氧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表型及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培养小鼠骨髓源性DC,分为对照组及缺氧/复氧组,对照组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培养,缺氧/复氧组给予缺氧气体培养4 h,然后在正常培养条件下继续培养1 d.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80、CD86、MHC Ⅱ分子的变化,ELISA法检测DC分泌TNF-α、IFN-γ和IL-12的浓度,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免疫细胞化学检测Dc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 缺氧/复氧可促进DC高表达CD80、CD86、MHC Ⅱ分子,促进Th1型细胞因子释放、NF-κB高表达及核移位,并诱导T细胞增殖.结论 缺氧/复氧可刺激DC高表达表面分子,具有明显的免疫刺激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IDO基因转染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的成熟性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从BALB/c小鼠骨髓培养imDCs,形态学观察后用流式细胞术鉴定imDC后,将其分为IDO+-imDC组:重组pEGFP-N1-IDO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imDCs;IDO--imDC组:pEGFP-N1空质粒转染imDCs;imDCs组:imDCs不做特殊处理;mDC组:将培养的imDC用TNF-α诱导成熟。流式细胞术检测IDO基因转染imDC细胞后细胞表型是否发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IDO蛋白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各组在体外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BALB/c小鼠骨髓培养的细胞表面标志和细胞形态符合imDCs典型特征;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DO+-imDC组可见IDO蛋白表达;IDO+-imDC组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6、MHCⅡ表达率分别为(9.4±2.2)%、(8.7±1.1)%、(11.4±2.6)%,imDC组分别为(8.5±1.8)%、(7.5±1.6)%、(10.2±2.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IDO+-imDC组在体外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低于imDC组(678±90.3vs1199±275.5,P0.01)。结论:脂质体介导的IDO基因转染imDCs能维持细胞于未成熟状态,在MLR中,对T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