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来氟米特(LEF)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和副作用。方法59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肾活检显示为狼疮性肾炎,应用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用药期间监测血常规、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抗核抗体及抗双链抗体滴度、红细胞沉降率和补体c3等,6个月后行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结果来氟米特治疗LN尿蛋白缓解率为72.4%,高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缓解率(57%),LN活动性指标缓解率也高于后者。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有效控制狼疮活动且副作用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LEF)联合ACEI类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01/2007-02我院肾内科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4例,按每一病理类型随机分为LEF组(LEF+洛汀新+抗凝)、对照组(洛丁新+抗凝),总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LEF组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6个月时尤其明显(P〈0.01)。结论:LEF联合ACEI类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特别是对于具有中等程度蛋白尿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来氟米特(LEF)与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治疗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方法将37例肾病综合征型HSPN病儿随机分为两组:LEF组(n=19)用糖皮质激素(激素)联合LEF治疗,CTX组(n=18)行激素联合CTX冲击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6、12个月时尿蛋白及血尿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时血尿缓解率LEF组高于CTX组(χ^2=5.43,P〈0.05)。结论与CTX结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相比较,LEF结合小剂量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型HSPN有相近的临床缓解率;而在缓解血尿方面,LEF较CTX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在狼疮性肾炎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9年6月间,肾活检病理类型为Ⅲ、Ⅳ或Ⅴ型的女性狼疮性肾炎患者23例,年龄(29±7)岁,分别经CTX、MMF、CsA诱导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随机分为来氟米特组和硫唑嘌呤组(AZA组),分别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尿红细胞(RBC)计数、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及补体C3、C4等指标及各自不良反应。结果随访至3个月及6个月时两组患者24尿蛋白定量、尿沉渣RBC计数,血浆蛋白、血Cr及补体C3、C4水平均无明显改变,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LFF组15例患者无一例复发,AZA组8例患者有1例复发,复发时间发生在入组后3个月,抽理类型为Ⅴ型LN。LFF组有4例患者(26.7%)发生不良反应,包括皮疹1例(6.67%)、头痛、头晕1例(6.67%)、白细胞计数减少1例(6.67%)及肝酶升高1例(6.67%);AZA组有3例患者(37.5%)发生不良反应,包括肝酶升高2例(25.0%)、带状疱疹1例(12.5%)。LFF组不良反应较AZA组发生率低。结论初步观察发现来氟米特可以用于狼疮性肾炎维持性治疗,并且其不良反应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院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强的松)治疗狼疮性肾炎(LN),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7-01-2010-12本院收治的LN患者59例,男3例,女56例,年龄22~37岁,LN病史8个月~5 a.所有患者均经肾活检证实为LN.病理:Ⅳ型48例,Ⅳ+Ⅴ型11例.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LN的诊断标准:年龄20~50岁,血肌酐<106 mmol/L,尿蛋白定量>2.0/24 h,血浆蛋白≥35 g/L,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9,无并发症,血象、肝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型多靶点疗法联合激素治疗重型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总结其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2例经肾活检诊断为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患者,采用多靶点治疗,总疗程18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后采用多靶点联合治疗。评价患者诱导治疗期完全缓解(CR)率。结果62例患者中Ⅴ型LN诱导治疗期CR率为16.7%,Ⅳ、Ⅳ+Ⅴ型为75%,Ⅲ+Ⅴ型为66.7%;其中24例患者在诱导治疗完成后接受重复肾活检,肾组织狼疮活动性指数(AI)评分均值由(9.0±4.0)分降至(2.1±1.7)分;AI≥8分的患者比例由75%降至4.2%。结论多靶点诱导治疗对各型LN均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来氟米特和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来氟米特(LEF)和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疗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了解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在联合使用激素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LEF口服(LEF组60例),或者间断性给予CTX静脉滴注(CTX组60例),随访24个月,监测相关指标观察治疗2、4、6、8、12、16、20、24、28周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及其评价,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随访结束时LEF组治疗总有效率81.66%,CTX组治疗总有效率7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氟米特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P0.05),血清白蛋白显著升高(P0.05),疗效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治疗初期,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无一例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来氟米特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5%;而环磷酰胺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LEF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显著优于CTX。结论 LE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LN具有较好的疗效,耐受性较好,但长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来氟米特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氟米特(LEF)是一个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 )为主的异噁唑类抗增殖活性的免疫抑制剂,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第一个针对RA可改善病程的药物。随着对LEF研究的深入,LEF在临床的应用也越加广泛,如自身疫性疾病、免〈br〉 疫介导性疾病等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患者关节肿痛、功能障碍的恢复作用,及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1的表达、血清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1]选择2004-01/05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6例,男2例,女34例,平均(32&;#177;12)岁.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积分(0~4分:基本无活动;5~9分:轻度活动;10~14分:中度活动;≥15分:重度活动)为10~23分,均为活动期并伴有关节炎表现.随机将患者分成2组:激素组17例,激素+来氟米特组19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1人为对照组,男4例,女17例;年龄20~45岁.纳入对象均知情同意.[2]记录治疗前后关节肿胀、疼痛指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积分,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和21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粒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1的表达,血清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0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滴度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双链DNA(ds-DNA)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分析活动期淋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1表达、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与抗ds-DNA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积分的相关性.[3]两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并用直线相关分析检测样本间的相关性.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6例,健康者21人均进入结果分析.[1]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疼痛指数、血沉:激素+来氟米特组和激素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4.403~8.008,P<0.01),激素+来氟米特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激素组治疗后(t=4.460,3.716,3.908,4.719,P<0.01).[2]外周血淋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1、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激素+来氟米特组和激素组治疗前明显高于对照组(t=4.767~5.536,P<0.01);激素+来氟米特组和激素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t=7.011,4.434,6.157,3.705,P<0.01).外周血粒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1:激素+来氟米特组和激素组治疗前明显低于对照组(t=3.090,2.859,P<0.01).[3]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程序性细胞死亡1表达与ds-DNA水平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积分弱相关性(r=0.393,0.375,P<0.05).血清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与ds-DNA水平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积分均呈正相关(r=0.569,0.397,P<0.05).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程序性细胞死亡1的表达及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均与病情的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来氟米特治疗能明显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的关节症状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且能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异常状态.程序性细胞死亡1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均异常升高与病情活动密切相关,且两者之间有正相关,均参与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免疫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在肝纤维化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探讨TGF—β1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评价其对肝维化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水平,40例患者全部进行肝组织活检,分析TGF-β1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和炎症活动度分级的关系以及与HA、LN、PⅢNP、CⅣ四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GF-β1水平明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1),TGF-β1变化趋势与HA、LN、PⅢNP、CⅣ均呈正相关(P〈0.01)。(2)按炎症活动度(G)分组,TGF-β1在G1~G4组水平明显高于G0组(P〈0.01),但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且不受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影响,在早期肝纤维化的敏感性高于HA、LN、PⅢNP、CⅣ,可作为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053-1054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结合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1例。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给予来氟米特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比较两组骨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9个月后,两组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血I型胶原C末端肽(CTX)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个月后,两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结合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改善骨代谢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肝病患者血清CG、HA、PCⅢ、LN、ⅣC水平与临床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初步评价肝病患者血清5项指标肝胆酸(CG)、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前胶原(ⅣC)含量与慢性化及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对138例肝病患者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中CG、HA、PCⅢ、LN、ⅣC水平,比较这5项指标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血清CG、HA、PCⅢ、LN、ⅣC水平含量随着病程的进展有逐步升高的趋势,即急性肝炎<慢肝轻度<慢肝中度<慢肝重度<肝硬化<肝癌。结论:血清中CG、HA、PCⅢ、LN、ⅣC水平可反映肝病慢性化趋势,与临床一致,是判断早期肝硬化的相对灵敏和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来氟米特致剥脱性皮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要 女,16岁。主因颜面部皮疹、水肿1a,全身疱疹20d入院。患1a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颜面部蝴蝶样暗红色皮疹,且伴有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于北京某院明确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Ⅳ型),接受强的松、来氟米特(商品名Arava)口服治疗,并自行将强的松减量至5mg、1次/d,来氟米特减量至10mg、1次/d,具体剂量不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来氟米特对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IL-12,IFN-r,IL-4和IL-6)有无影响.方法: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15 mL,肝素钠抗凝,提取PBMCs,分组培养,健康对照:空白培养,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培养;LN组:空白培养,PHA刺激培养,PHA+来氟米特体内活性产物(A771726)培养.ELISA检测健康对照和LN患者PBMCs培养上清液的细胞因子IL-12.IFN-r,IL-4和IL-6水平.多组均数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条件中重度LN患者10例和健康对照9例,全部女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不论有无PHA刺激,LN患者PBMCs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L-12,IFN-r)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无A771726处理培养的LN患者PBMCs相比,不论有无PHA刺激,经A771726处理培养LN患者PBMCs分泌IL-12、IFN-r、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但IL-4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LEF可明显下调LN患者PBMCs分泌IL-12、IFN-r、IL-6水平可能是其有效治疗LN的又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尿白细胞介素 -17(IL-17)、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与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MGB1)水平在狼疮性肾炎(LN)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 LN 患者 106 例,即Ⅱ型,Ⅲ型,Ⅳ型,Ⅴ型和Ⅵ型分别为 18,17,43,21 和 7 例。采用 SLE 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将 106 例 LN 患者分为 LN 稳定组(n=37,SLEDAI 评分< 10 分)和 LN 活动组(n=69,SLEDAI 评分≥ 10 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尿 IL-17,NGAL 及 HMGB1 水平。应用 ROC 曲线分析尿 IL-17,NGAL 及 HMGB1 水平预测活动性 LN 的价值。结 果 LN 组 尿 IL-17(146.30±38.24ng/L vs 48.70±11.25ng/L),NGAL(230.72±65.20ng/ml vs 27.36±6.40ng/ml)和 HMGB1(21.73±6.25μg/L vs 3.46±1.20μ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826,18.847,14.715,均 P<0.001)。LN 活动组尿 IL-17(171.42±45.26ng/L vs 120.28±26.70ng/L),NGAL(257.63±69.24ng/ml vs196.35±47.38ng/ml)和 HMGB1(27.16±7.83μg/L vs 16.15±4.17μg/L)水平均明显高于 LN 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264,13.718,9.516,均 P<0.001)。不同分型 LN 患者尿 IL-17,NGAL 及 HMGB1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8.615,12.217,8.295,P<0.001),且Ⅴ~Ⅵ型组和Ⅳ型组尿 IL-17,NGAL 及 HMGB1 水平均明显高于Ⅱ~Ⅲ型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IL-17,NGAL及HMGB1三项联合预测活动性LN的曲线下面积(0.918,95%CI:0.856~0.982)最大,其敏感度(92.6%)和特异度(86.5%)较好。结论 LN 患者尿 IL-17,NGAL 及 HMGB1水平明显升高,且与 LN 活动性及病理分型相关,三项联合预测活动性 LN 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 leflunomide,LEF)与激素治疗IgA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60例IgA肾病患者,将其分为LEF组和激素组各30例,LEF组给予口服LEF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组予口服泼尼松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尿TGF1,检测值均用尿肌酐(Cr)进行校正.用药期间检测尿TGFβ1/Cr的排泄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EF组治疗后尿TGFβ1/Cr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下降(P<0.01),总有效率为85.7%.两组治疗后尿TGFβ1/C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激素组比较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LEF联合中小剂量激素治疗IgA肾病比单纯应用激素的临床疗效好,抑制TGFβ1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韦丽  刘春  陶林  张国锐 《临床荟萃》2012,27(3):202-205,209,F0003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索来氟米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来氟米特干预组(DM+LEF组),每组18只。应用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成模后,DM+LEF组给予来氟米特5mg.kg-1.d-1溶液灌胃,于实验第4、6、8周末,各组分别取6只大鼠留取24小时尿量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内眦静脉采血测血肌酐、尿素氮,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treptavidin-perosidase,SP)观察肾组织中MCP-1、TGF-β1表达,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MCP-1、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与DM组比较,DM+LEF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1),DM+LEF组比同期DM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经来氟米特干预后,DM+LEF组大鼠肾组织MCP-1、TGF-β1mRNA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来氟米特可能通过减少肾组织MCP-1、TGF-β1表达,减轻肾损害,起到保护糖尿病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5):3498-3499
2005-05~2006-06我科将64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2例采用来氟米特治疗,与32例采用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以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两种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来,我院应用来氟米特联用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110例,并与雷公藤多甙联用甲氨喋呤治疗的180例患者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胜  罗福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562-3564
摘要 目的: 研究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联合运用对早期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症状,特别是关节损害的作用 方法: 108例早期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来氟米特组、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组及来氟米特+羟氯喹组,治疗前作相应的临床、实验室及反射学检查,以来氟米特30mg/d,连续2天后改为20mg/d,,甲氨蝶呤10mg /week,羟氯喹400mg/d治疗12月后,再评价患者临床、实验室及放射学的改变。结果 :来氟米特组、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组及来氟米特+羟氯喹组治疗12月后,关节疼痛数明显减少,关节肿胀亦得到明显改善,晨僵时间显著缩短,其中尤以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效果明显。关节侵蚀及Larsen-Dale积分在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组改善亦较其他两组显著。但血沉及C反应蛋白改变不显著。结论: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联合运用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及关节损害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