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血清ACLA的变化及其在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42例VP ,3 5例PD ,3 0例MCI及 3 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CLA变化并对照分析。结果 :①VP与MCI组ACLA的IgG与IgM阳性率明显高于PD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②VP组ACLA的IgG阳性率明显高于IgM(P <0 0 5 ) ;③运动障碍重 ,伴痴呆的VP患者ACLA之IgG阳性率明显增高(P <0 0 5 )。结论 :IgG型ACLA可能作为致病性抗体参与VP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是临床上常见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目前VP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较低,影响其临床治疗和预后。在临床实践中,影像学常用于VP的诊断。近年来多模态MRI和分子影像成像及分析技术等影像学技术的进展为提高V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准确率提供了客观手段。本文就前沿影像学技术在VP与原发性帕金森病以及其他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V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变翻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于1.5T磁共振扫描仪上行3D-SPACE序列成像并多平面重建,分析患侧组与健侧组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结果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侧组39侧神经,31例(31/39)表现为神经受压或移位;健侧39侧神经,25例(25/39)表现为神经血管关系阴性;健侧组与患侧组神经血管关系密切阳性率及三叉神经受压推移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SPACE序列可以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及决策提供更准确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技术的视网膜标志物在认知损害诊断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与人口学特征及共患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纳入来自上海记忆研究和上海老年研究的受试者374例,经临床诊断分为认知损害组和认知正常组,采集两组人口学及共患病信息,应用OCT及OCTA技术检测其视网膜厚度及血管指标,探索在认知损害诊断中人口学信息及共患病对视网膜标志物的影响。结果 认知损害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黄斑区视网膜全层及内层厚度和视网膜浅层及深层毛细血管丛的血管密度与认知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年龄对视网膜厚度及血管密度存在显著影响(r=-0.456~-0.123,P<0.05),经校正性别后仍呈相关性(均P<0.05)。校正性别后,认知正常组视网膜血管密度、认知损害组视网膜厚度和浅层血管密度与年龄均呈相关性(均P<0.05)。女性与更薄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更大的深层血管密度呈相关性(均P<0.05);校正年龄后,认知正常组女性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显著更薄(r=-0.312...  相似文献   

5.
抗心磷脂抗体与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05例脑梗塞及48例脑出血患者的血清ACLA进行了检测,并与对照组50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及脑梗塞组的ACL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CLA分型中,脑出血及脑梗塞组中的IgG型ACLA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ACLA是脑出血及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其中IgG型ACLA为主要致病性抗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庭阵发症血管神经压迫的MRI特点。方法应用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36例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患者(VP组)及36例其他眩晕病患者(对照组)进行扫描,进一步比较分析血管神经压迫(Neurovascular cross-compression,NVCC)的发生率、压迫类型及血管来源。结果 VP组45耳(62.5%)存在NVCC现象,其中39耳(50.0%)存在血管接触,9耳(12.5%)推移关系;对照组21耳(29.1%)存在NVCC现象,均为接触关系。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12,P0.001)。VP组中Ⅰ型22耳(48.9%),Ⅱ型5耳(11.1%),Ⅲ型16耳(35.6%),Ⅳ型2耳(4.4%);对照组Ⅰ型10耳(47.6%),Ⅱ型3耳(14.3%),Ⅲ型8耳(38.1%),无Ⅳ型。VP组与对照组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3,P=0.781)。VP组中34耳(72.3%)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9耳(19.1%)为小脑后下动脉,4耳(8.5%)为椎动脉。对照组中12耳(57.1%)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8耳(38.1%)为小脑后下动脉,1耳(4.7%)为椎动脉。VP组与对照组压迫责任血管来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1,P=0.278)。结论 NVCC在VP患者中发生率高,常见于Ⅰ、Ⅲ型,以小脑前下动脉为压迫血管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庭阵发症的磁共振表现。方法应用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28例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患者(VP组)及28例其他眩晕病患者(对照组)进行扫描,评判所见前庭蜗神经周围有无神经血管交互压迫(neurovascular cross-compression,NVCC)现象,并记录责任血管和责任血管压迫神经部位至脑干的距离。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以明确两组差异之间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VP组56耳中存在NVCC现象有35耳,其中血管接触关系28耳,推移关系7耳,对照组56耳中存在NVCC现象有16耳,均为接触关系,未发现前庭蜗神经受血管推移现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91,P<0.001)。VP组中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25耳(71.4%),小脑后下动脉7耳(20%),椎动脉3耳(8.6%),对照组中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9耳(56.3%),小脑后下动脉6耳(37.5%),椎动脉1耳(6.3%),VP组与对照组压迫责任血管来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4,P>0.05)。NVCC距脑干距离VP组为8.57±5.08 mm,对照组为8.93±4.64 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7,P>0.05)。VP组NVCC压迫位置距脑干距离<15 mm者为29耳(82.9%),对照组NVCC压迫位置距脑干距离<15 mm者为12耳(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5,P>0.05)。结论 NVCC在VP患者中发生率高,压迫血管以小脑前下动脉多见,NVCC多发生在前庭蜗神经中枢髓鞘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患者血浆β-内啡肽 (β- E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 42例 VP、35例帕金森病 (PD)、30例多发性脑梗死 (MCI)患者及 3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β- EP含量并对照分析。结果  1VP与 PD组血浆β- EP含量较 MCI及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0 .0 5 )。 2 VP组血浆β- EP含量降低不如 PD组明显 ,但差别不明显 (P>0 .0 5 )。 3高龄、病情重、伴痴呆和抑郁的 VP患者 ,血浆β- EP含量降得更明显 (P<0 .0 5 )。 4MCI组血浆β- E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低 ,差别亦不明显 (P>0 .0 5 )。结论  VP患者血浆β- EP含量明显降低 ,其机理可能与基底节区 MCI导致多巴胺系统功能降低、慢性脑血管病脂质过氧化和自由基损伤、免疫功能异常、应激能力减弱和炎症反应有关。其意义在于判断病情程度、监测疾病进展、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微血流显像(SMI)技术对老年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并利用SMI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进行检测。结果 进展组SMI分级主要集中在第3级,而非进展组则主要集中在1~2级(P<0.05); 进展组SMI分值较非进展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 老年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多少存在关系,新生血管越多发展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机率越大; SMI技术可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进行评估,预测缺血性脑卒中进展,指导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克-雅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对近几年6例疑诊为克-雅病患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最后诊断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6例患中男4例,女2例,发病年龄为20~56岁。首发症状为精神症状2例,认知障碍1例,肢体活动无力1例,抽搐1例,头晕1例。头部MRI表现异常4例;脑电图异常5例,1例未查;脑脊液异常1例。6例患经对症治疗,病情均有缓解,可除外克-雅病的诊断。结论克-雅病可以不同症状起病,但快速进展的痴呆、症状的不可逆性、药物治疗无好转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前庭阵发症血管神经压迫的影像学特点,并对血管走行在发病中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TOF-MRA序列对30例前庭阵发症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患者及30例其他眩晕患者的桥小脑角区进行扫描,对两组前庭蜗神经周围有无血管神经交互压迫(neurovascular cross-compression,NVCC)、压迫类型、神经血管之间的角度(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VP组NVCC阳性率为93.3%(28/30),显著高于眩晕组56.7%(17/30,χ2=6.296,P=0.012,P<0.05)。VP组最常见的NVCC类型为血管袢压迫(15/28,53.6%)。两组间NVCC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3,P=0.421,P>0.05)。VP组血管神经之间角度45°<α<135°的患者24例(24/30,80.0%),显著高于眩晕组(12/30,40.0%,χ2=10.000,P=0.002,P<0.05)。结论VP组NVCC阳性率高,压迫类型以袢压迫多见,血管神经之间的角度在45°至135°之间与VP发病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引起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近10年的进展性卒中患者排除出血性卒中后的梗死性卒中进行回顾分析,对近期感染、血压、血糖、血管狭窄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65例进展性卒中患者(进展性卒中组),4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近期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65例患者中,50例患高血压,其中21例脉压差30mmHg。与对照组相比,患高血压人数高于对照组(P0.001)。脉压差30 mmHg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3)患糖尿病人数39例,对照组12例,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4)24例患者行经颅多普勒检查,有20例程度不同的颅内外血管狭窄;对照组有36例行经颅多普勒检查,6例狭窄,2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表示颅内外血管狭窄易引起进展性卒中。结论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多与近期感染、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颅内外大血管狭窄与闭塞有关,故治疗进展性卒中的患者,应在积极的抗感染、抗凝、降血糖等治疗的同时,注意保证充足的脑灌注压,不必积极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13.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一种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但临床表现常不具有特异性,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够,所以患者往往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延误治疗。因此,早期诊断本病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了近年对SDAVF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背景:内皮祖细胞不仅能够早期预测血管损伤的程度,而且具有修复损伤的内皮细胞、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管腔结构、参与神经再生的功能。内皮细胞移植已逐渐应用于血管相关性疾病的治疗。 目的:文章综述了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在缺血性脑卒中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以“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schemic infarction;”为检索词检索Medline、HighWire Press数据库(2000-01/2009-12)。纳入与血管新生、内皮和神经再生密切相关的研究,排除内容陈旧、重复性及缺乏可信度文章。 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126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其中28篇文献进行分析。内皮祖细胞具有修复损伤的内皮细胞、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促进缺血组织新生血管形成等功能,它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新生,防治支架术后血栓形成及再狭窄,预测脑缺血的发生及预后,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新生;内皮再生;神经再生;综述文献  相似文献   

15.
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病理学组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神经免疫高级讲授班暨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10年9月14-18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届时将邀请全国神经内科知名专家作专题讲座及学术研讨。会议内容包括: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及相关学科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争论焦点和免疫治疗;假瘤型脱髓鞘病的临床及病理;神经免疫性疾病的病理特点;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神经免疫学国内外研究进展等。会议还将组织中青年医师进行学术交流,通过举办高级讲授班暨学术研讨会使临床医师及专业技术人员加快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鉴别诊断水平,使临床技术操作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血管介入栓塞疗法与立体定位放射疗法(SRT)联合治疗高血运性脑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MRI或PET/CT检查或采取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脑肿瘤及脑转移瘤,且经全脑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明确病灶为高血运性脑部恶性肿瘤的36例患者(其中原发性脑肿瘤6例,脑转移瘤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采用脑部SRT治疗)和对照组12例(在采用SRT的同时行脑肿瘤主要供血动脉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9%,对照组为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减轻,KPS评分增加,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介入栓塞疗法联合SRT治疗高血运性脑部肿瘤效果确切,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提高KPS评分、增加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很大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其疗效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6例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20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LA)。结果:在脑梗塞组中.阳性率41%,对照组阳性率1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塞ACLA阳性组和阴性组对比分析.ACLA阳性组复发性、多灶性与ACLA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0.05和<0.01)。同时ACLA阳性组血小板聚集率、血粘度也明显高于ACLA阴性组(P值均<0.05)。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者ACLA阳性组与ACLA阴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抗心磷脂抗体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的临床诊断。方法 对 5 3例 VP患者的临床特点、MMSE、HDS、FAQ、HIS量表及 MRI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VP患者中 2次以上脑卒中者 31例(5 8.5 % ) ;病程呈阶梯样进展 ,有局限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多无静止性震颤 ,智能障碍 32例 (6 0 .4% ) ;MMSE、HDS2 4.6± 2 .1分 2 8例 (5 2 .8% ) ,MMSE、HDS15 .1± 1.7分 4例 (7.5 % ) ,FAQ≥ 7分 16例(30 .2 % ) ,HIS>6分 5 3例 (10 0 % ) ;MRI均可见局限性或普遍性脑萎缩 ,多发性脑梗死 (MCI) 36例 (6 7.9% ) ,脑白质疏松 9例 (17% )。结论  VP的发生与脑血管病发生次数及 MCI有关 ,临床诊断应结合其临床特征、智能障碍及影像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嗅觉功能.方法 对37例V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行统一帕金森病(PD)评分量表(UPD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头颅MRI检查;并与46例PD患者比较.采用康涅狄格州化学感觉临床研究中心(CCCRC)试验对31例VP患者、40例PD患者及4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嗅觉功能检查.结果 与PD组比较,VP组发病年龄及脑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病史、铅管样肌张力增高、姿势性震颤、阔基步态和智能障碍的比率明显增高,静止性震颤、屈曲体姿和症状两侧不对称的比率显著降低(P<0.05~0.001);NIHSS评分显著增高(P<0.001).两组UPDR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P组患者MRI示基底节区和脑室周围多发性脑梗死,伴脑叶萎缩及白质疏松.VP组CCCRC评分(56.97±12.86)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明显高于PD组(36.43±23.04)(P<0.001).结论 VP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有锥体外系和锥体束损害表现的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影像学特点为脑缺血改变,嗅觉功能无异常.嗅觉功能测试可作为鉴别VP与PD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7-06/09大连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临床诊断为深龋近髓的102例患者184颗患牙。分为Vitrebond组54例92颗患牙和Dycal组48例92颗患牙,分别采用Vitrebond光固化玻璃离子和Dycal氢氧化钙制剂盖髓后3MZ250树脂充填。治疗后1周Vitrebond组2颗牙、Dycal组9颗牙出现牙髓症状(P < 0.05)。半年追踪观察Vitrebond组1 颗牙,Dycal组3颗牙充填物脱落、松动(P > 0.05);Vitrebond组1颗牙,Dycal组8颗牙出现颜色差异(P < 0.05)。提示3M Vitrebond光固化玻璃离子在减少牙髓刺激、美观上均优于Dycal氢氧化钙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