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报告用光电容积描记法记录的61个经血管造影证实的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OA)的肢体的脉搏波和72个无OA的肢体的脉搏波,并进行分析比较。病人和方法:将下肢未作血管造影的两组健康人(35名男性,4名女性)作对照。A组:健康的年轻人,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22±1.3岁,B组健康人年龄41~57岁,平均年龄50±5.2岁.C组为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而无阻塞(OAWO)者。平均年龄51.6±2.6岁,检查了18例男性,1例女性。D组为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而有完全阻塞(OAW.CO)者,平均年龄53±2.5岁。检查了33例男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的水平,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13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成三组:一组为单纯糖尿病组(UAER<30mg/24h)(B组),共58例,平均年龄56.6岁,其中男性28例,女性30例;二组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30 rmg/24h<UAER<300mg/24h)(C组),共41例,平均年龄58.5岁,其中男性20例,女性21例;三组为糖尿病肾病组(UAER> 300mg/24h)(D组),共34例,平均年龄63.5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17例.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A组)50例,平均年龄61.8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四组分别测定CysC、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及UAER,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D组CysC、Scr、BUN及UAER均高于A组(P<0.01),C组CysC、UAER均高于A、B组(P<0.05),B组CysC、UAER均高于A组(P<0.05),C组Scr、BUN均高于A、B组(P<0.05),而Scr、BUN在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C与UAER相关性良好(r=0.656,P<0.01),与Scr、BUN无相关性.结论相对于Scr和BUN,CysC在糖尿病肾病时升高较早而且明显,与UAER联合检测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麻醉监测中如何通过指端光电容积脉搏波(PPG)的特异性变化来评估循环功能稳定性。方法骨伤科手术治疗患者600例,其中男性320例,女性280例;年龄26~84岁,平均年龄52岁。于麻醉前、麻醉成功后,以及不同失血量下,采用肱动脉血流阻断再通方法,人为改变被测指端血管内血流的压力和血流量,观察整个血流阻断再通过程中指端PPG峰形和波型的变化。结果依据血管弹性大小和小动脉张力大小其脉搏波呈现两种形态:锐峰和钝峰。循环系统功能稳定时,血流再通试验中前5个脉搏波峰高值(Y1~Y5)迅速恢复且波形相似(A型波);应激、失血等因素导致循环功能不稳定时,前5个脉搏波峰高值(Y1~Y5)大小变化不等且波形变异(B型波),指端PPG不同峰形-波型组合反映出不同的循环功能状态。结论手术麻醉监测中利用血流阻断再通试验,观察血流再通过程中指端PPG峰形和波型变化,不同峰形-波型组合变化,结合临床其他生命体征的监测指标,对于判断患者循环功能是否稳定、监测麻醉和手术对循环功能的影响程度,评估患者循环代偿能力的强弱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指端光电容积脉搏波在循环功能动态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指端光电容积脉搏波在循环功能动态监测中的意义。方法择期骨伤科手术治疗患者110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41例;年龄29~69岁。麻醉手术期间动态记录容积脉搏波变化,提取波峰形态和血流曲线上Y1、Y2、Y33个特征参数,观察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波形分为两类,主波峰Y1大致归为5种形态:锐锋1、锐锋2、前钝后锐峰、钝圆峰、前锐后钝峰,其动态变化与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紧张性和弹性直接相关。Y1、Y2、Y33个特征参数值的动态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与失血量及失血速度密切相关。结论①分析指端光电容积脉搏波峰形动态变化有助于评估人体小动脉和微动脉血管紧张性和弹性,监测微循环血流灌注变化。②分析Y1、Y2、Y33个特征参数值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减少,早期预测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发展,指导临床液体复苏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炎性因子与血糖控制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76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3.50岁。根据血糖控制程度分为2组:血糖控制良好组(92例)和血糖控制不良组(68例)。同时选择10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2.80岁。所有参与者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应用液体芯片方法检测。结果糖尿病组IL-6、TNF-α、IL-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血糖控制不良组IL-6、TNF-α、IL-8亦显著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1)。但IL-1β浓度在对照组与糖尿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与血糖控制程度无关。结论糖尿病患者的细胞因子处于低级别炎症状态.且血糖控制影响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高血压病早期干预的相关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对104例健康人和39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年龄是影响健康人大动脉弹性功能最主要的因素,年龄、收缩压和脉压与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弹性功能密切相关。结论脉搏波传导速度是敏感反映高血压大动脉弹性的重要指标,年龄、收缩压和脉压是影响baPWV值的主要因素,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信号,以指导早期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血管超声回声跟踪技术(ET)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T2DM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共37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64.50岁.应用ET检测患者颈动脉参数,包括血管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时域法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105例AMI患者(AMI组),其中男性77例,女性28例;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62岁。38例冠状动脉正常者(对照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9岁。分析2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依据住院期间有无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将105例AMI患者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34例)和非恶性心律失常组(71例)。结果 AMI组MTWA高于对照组(P〈0.05)。AMI患者中恶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MTWA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以MTWA≥25μV为截点,预测AMI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00%、80.28%、54.84%、77.03%。结论时域法测量MTWA对AMI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价值,可用于AMI患者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9.
刘立  黄平  解放军 《中国微循环》2001,5(4):295-295
大多数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病基础是微循环障碍[1、2]。YHG型微循环容积波仪对人体各部位微循环容积波 (OPG)进行无损伤动态观察 ,并记录该部位微循环状态[3]。笔者自1997年8月至1999年12月应用该仪器观察糖尿病患者微循环容积波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观察对象 :糖尿病组36例 ,男16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59.64±9.39)岁。均符合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4]。其中合并心、脑梗塞9例 ,合并肾病4例。病程1~15年 ,平均(8.5±6.05)年。正常对照组18例 ,男8例 ,女10例 ,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自主呼吸状态下光电容积脉搏波法对健康人群心率变异性。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我校本科生健康志愿者64名,所有志愿者均行心电图(ECG)及光电容积脉搏波法(PPG)检测,比较3 min的ECG与PPG检测HRV时的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差值均方根值(RMSSD)、低频功率与标准化高频功率的比值(LF/HF),并分析ECG与PPG检测的心率变异性参数的相关性与一致性。结果 64例志愿者3 min的ECG与PPG心率变异性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PG检测SDNN、RMSSD、LF/HF与ECG各指标呈正相关(SDNN:r=0.999,P<0.001;RMSSD:r=0.998,P<0.001;LF/HF:r=0.998,P<0.001);经可靠性分析发现,PPG用于检测健康人群心率变异性与ECG一致性较高(ICC=0.915,95% CI:0.878~0.943,P<0.001)。结论 健康人群自主呼吸状态下光电容积脉搏波法可用于心率变异性的检测,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核因子-κB(NF-κB)、环氧合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三者的相关性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南京市江宁医院2010年至2011年中晚期胃癌手术切除病理组织67例标本,其中男性43例,女性24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0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胃癌标本中NF-κB、COX-2及VEGF的表达情况,以相应癌旁组织(55例,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2.5岁)作为对照,并且采用抗CD34抗体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NF-κB、COX-2及VEGF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69%、64.18%及79.10%,且三者的表达均呈正相关,胃癌组织中NF-κB、COX-2及VEGF表达均阳性组,MVD值也最高(35.95±3.38),与三者表达均阴性组相比,MVD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中,NF-κB、COX-2及VEGF均高表达,三者均可能参与了胃癌的血管生成,并对胃癌的血管生成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北京市社区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的肥胖指标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反映动脉硬化程度。对北京市石景山区两个社区大于或等于40岁居民进行体格检查,测量体重(weight)、腰围(WC)、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升高比(WHtR)及标准化问卷调查、生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及baPWV测量。对数据资料完整及BMI大于或等于18.5 kg/m2的9 080名人员根据75OGTT试验及糖尿病史分为NGT、IGR和DM组,分析BMI、WC、WHR、WHtR与baPWV之间的关系。结果在NGT、IGR、DM组,根据WC、WHR、WHtR分成亚组,中心型肥胖组的baPWV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在DM组内,以BMI作为肥胖标准,baPWV仅在NGT和IGR组内有统计学意义,在DM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NGT、IGR和DM组内,中心型肥胖指标(WC、WHR、WHtR)与baPWV呈显著正相关(P0.05),BMI仅在NGT组内与baPWV呈正相关,在IGR和DM组内无明显相关(P0.05)。校正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WHR和WHtR每增加0.1,baPWV则随之升高40.6 cm/s和55.3 cm/s。结论在糖代谢异常人群中,中心性肥胖指标(WC、WHR、WHtR)与动脉硬化呈正相关,较BMI更能反映动脉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陆明  武敏  吴丽君 《解剖与临床》2011,16(3):189-19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患者血脂谱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改变.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甲状腺功能正常(EUT)40例患者为T2DM+EUT组,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38例为T2DM+SC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谱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T2DM+SCH组与T2DM+EUT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CIMT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TC及CIMT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呈正线性相关.结论:SCH可加重T2DM患者血脂谱的紊乱程度,T2DM合并SCH促使CIMT明显增厚,由此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性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老年妇女骨密度和骨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40岁以上女性患者2446例,按年龄分成三组:①40~49岁;②50~59岁;③≥60岁,采用超声定量骨密度测定仪,按常规方法测定骨密度;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I型胶原氨基端肽原(PINP)和血清β-异构C-端肽(β-CTx);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密度值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P〈0.01)。PINP值随着增龄而升高(P〈0.05),≥60岁组比40~49岁组升高更显著(P〈0.05)。β-CTx值随着增龄而升高(P〈0.01),50~59岁和≥60岁两组比40~49岁组升高更显著(P〈0.05)。TRACP-5b在40~49岁组值最低,≥60岁组次之,50~59岁组最高(P〈0.01),50~59岁和≥60岁两组比40~49岁组升高更显著(P〈0.05)。骨吸收指标β-CTx和TRACP-5b值较骨形成指标PINP值升高更显著。25(OH)D的结果整体偏低,均属于缺乏状态(P〈0.01)。结论中老年妇女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普遍较差,老年妇女的骨量丢失更明显,更容易发生骨折。联合检测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为加强中老年妇女的保健工作提供依据,对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联合超声学指标无创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找出区别于肝纤维化(S0-3)及早期肝硬化(S4)的超声学指标,建立一个无创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模型,并评估模型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肝穿刺活检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99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20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41.83岁。均行超声检查。收集的指标包括反映肝、脾的大小和血流动力学的指标,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找出有意义的指标,建立一个诊断模型。统计分析的方法包括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及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等。结果脾脏的厚径和脾动脉收缩期峰速/舒张期末流速之比(S/D)2个指标最后经筛选进入了模型,该数学模型诊断早期肝硬化(S4)指数(ECI)=logit P(y=肝硬化)=-14.965+1.401×脾脏厚径+2.883×脾动脉S/D,选取合适的阈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0%和78.10%。结论超声学指标的数学模型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入选糖耐量正常(NGT)、孤立性空腹血糖受损(I-IFG)、孤立性糖耐量低减(I-IGT)、空腹血糖受损并糖耐量低减(IFG/IGT)、新发2型糖尿病(T2DM)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同时检测胰岛素水平及血糖、血脂,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I-IFG组、1-IGT组、IFG/IGT组及新发T2DM组脂联素均明显低于NGT组(P均〈0.01);新发T2DM组和IFG/IGT组的HOMA-IR均〉I-IGT组〉I-IFG组〉NGT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P〈0.01);脂联素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及HOMA-IR呈负相关(Pa〈0.01)。结论在I-IFG阶段已存在脂联素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具有向糖尿病转化及并发大血管病变的风险,提高脂联素水平可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探寻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NC)44例、糖耐量正常的单纯肥胖组(Ob)42例、新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所有对象于清晨空腹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空腹检测各组生化指标,并同时行糖耐量试验(OGTY),检测OGTT中0、30、60、120min各时点血糖及胰岛素值,利用Bergman最小模型技术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以高分辨率彩色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结果IMT值T2DM组较NC组(P〈0.01)及0b组显著升高(P〈0.05)。所有初发T2DM患者,IMT与年龄、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餐后2h血糖(2hPG)及ISI呈正相关(P〈0.05.0.01):与BMI、腰围呈负相关(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因素的影响后,IMT与BMI、腰围、TC、LDL-C及ISI无显著相关,与2hPG呈显著相关(r=0.461,P〈0.001)。结论2hPG是初发T2DM人群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2hPG有望改善T2DM人群的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并分析早期糖尿病(DM)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方法 正常对照组30例60只眼,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51岁.DM组60例120只眼,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54.5岁.患有DM但不伴或伴有轻微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被纳入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维族男性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性激素与2型糖尿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随机对照方法纳入维族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81例和正常对照组65例,分别测量血压,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性激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计算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并探讨性激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2型糖尿病相关指标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睾酮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小于0.05.应用Pearson相关以及Spearman秩相关作相关分析,维族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血清睾酮均分别与体重指数(r=-0.485,r=-0.543)、空腹胰岛素(r=-0.467,r=-0.423)、甘油三酯(r=-0.442,r=-0.351)呈负相关,血清睾酮与高密度脂蛋白(r=0.317)呈正相关,P均小于0.05.结论 在维族男性中,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血清睾酮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