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张翠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11-2212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常见非发酵菌耐药状况,探讨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API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非发酵菌328株,前三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54.3%)、鲍曼不动杆菌(20.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2.8%)。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性高,分别为94.4%、97.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分别为93.9%和91.5%。结论:临床非发酵菌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最常见,对多种抗生素存在高耐药率,应重视非发酵菌耐药监测,依据药敏结果制定正确的抗感染方案,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常见非发酵菌耐药状况,探讨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API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非发酵菌328株,前三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54.3%)、鲍曼不动杆菌(20.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2.8%)。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性高,分别为94.4%、97.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分别为93.9%和91.5%。结论:临床非发酵菌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最常见,对多种抗生素存在高耐药率,应重视非发酵菌耐药监测,依据药敏结果制定正确的抗感染方案,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2007-2009年我院3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药物敏感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K-B法对分离菌株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分别分离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45、367和25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达90%(头孢哌酮/舒巴坦例外,18%)。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耐药率8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率不高,对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小于35%,对头孢噻肟、氨曲南、哌拉西林耐药率均超过80%。多重耐药菌株数分离率呈上升趋势,2009年58.54%菌株对5种抗生素均耐药。结论:3种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浙江省湖州解放军第98医院从临床分离的常见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Ⅰ类整合子存在状况。方法从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60株、铜绿假单胞菌30株、阴沟肠杆菌2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9株和黄杆菌属15株(脑膜败血性黄杆菌12株、产吲哚金黄杆菌3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检测Ⅰ类整合子标志物 int Ⅰ 1及qacE△1 基因。结果鲍曼不动杆菌、铜绿似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黄杆菌属中 int Ⅰ 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8.3%、0、95.0%、0和0,qacE△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83.3%、83.3%、85.0%、10.5%和0。合计144株中 int Ⅰ 1和 qacE△1阳性株数(%)分别为54株(37.5%)、94株(65.3%),Ⅰ类整合子标志物总阳性率为68.1%(98/144)。结论解放军第98医院从临床分离的常见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Ⅰ类整合子携带率相当高。  相似文献   

5.
朱建伟  王海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897-3899
目的:了解临床标本中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临床分离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分析菌株分布状况及耐药性变化。结果:3年间共分离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429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65株(38.5%),鲍曼不动杆菌92株(21.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6株(13.1%),脑膜败血性黄杆菌48株(11.2%),洋葱伯克霍德菌19株(4.4%);其他菌种相对较少。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株数及构成比逐年明显增加,且耐药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明显,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变化不大,对亚胺培南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非发酵菌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临床分离到的非发酵菌均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应重视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特征,依据药敏结果,制定正确的抗感染方案,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非发酵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和检出情况,以及非发酵菌的耐药性.方法 用MicroScanA/S4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细菌,K-B方法作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非发酵菌的检出率和药敏情况.结果 非发酵菌的阳性检出率为67.9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占54.51%,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9.92%)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6.98%).非发酵菌的耐药性较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为67.23%,鲍曼不动杆菌为45.4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57.51%.结论 非发酵菌引起的临床感染较多,耐药性强,应引起重视,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中I类整合子的分布与基因盒结构,并探讨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77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 1)并扩增其可变区,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并测序分析整合子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结果: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十分严重?77株菌株中有49株含Ⅰ类整合子,阳性率63.64%,其中有45株(91.84%)整合酶阳性株扩增出可变区,共检测出4种耐药基因盒组合形式:aacA4(0.8 kb)?dfrXII-orfF-aadA2(1.8 kb)? aacA4-catB8-aadA1(2.3 kb)?aacC1-orfX-orfX-orfX’-aadA1a(3.0 kb)?整合子阳性菌株与整合子阴性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存在差异?结论:Ⅰ类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密切相关,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保菌Ⅰ类整合子与插入序列共同区1(ISCR1)的分布情况.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集我院12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89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法扩增Ⅰ类整合酶、Ⅰ类整合子基因盒、ISCR1、ISCR1可变区.Ⅰ类整合基因盒和ISCR1可变区的PCR产物分别用HinfⅠ、RasⅠ进行酶切,相同类型酶切图谱的PCR产物随机挑取一例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用BlastN进行核酸序列同源性搜索.结果 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79例Ⅰ类整合酶,67例Ⅰ类整合子基因盒阳性,含有6种类型;59例ISCR1阳性,其中9例ISCR1可变区阳性.在89株多重耐药铜绿中,检出41例Ⅰ类整合酶,36例Ⅰ类整合子基因盒阳性,含有10种类型;9例ISCR1阳性,其中4例ISCR1可变区阳性.有8株鲍曼不动杆菌和2株铜绿假单胞菌同时携带Ⅰ类整合子和ISCR1可变区结构.结论 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Ⅰ类整合子和ISCR1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非发酵革兰阴性(G-)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将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728株非发酵G-杆菌进行统计和耐药性分析,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最小抑菌浓度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判断。结果:728株非发酵G-杆菌中,居前4位的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330株,铜绿假单胞菌29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8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8株。分布在呼吸系统为543株,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最多,共30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于30%;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最低的是米诺环素为31.2%,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为53.9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最低的是米诺环素为5.3%;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米诺环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1.05%、15.8%。结论:不同菌种的非发酵G-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舒普深的药敏情况 ,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药敏数据。方法 对 2 46株非发酵菌进行体外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 三种常见非发酵菌对舒普深均具有较高的敏感率 ,为84.6 %~ 10 0 %。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未发现舒普深耐药菌株。结论 头孢哌酮 /舒巴坦 (舒普深 )对非发酵菌敏感性高 ,适合临床上治疗复杂型、严重型的耐药菌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I和ISCR1的结构,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分离临床8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CR检测整合酶I、整合子I、ISCR1以及ISCR1携带的耐药基因,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80株整合酶阳性,50株整合子I阳性,37株ISCR1携带的耐药基因阳性,ERIC-PCR分为22个类型.结论 整合子I和ISCR1在鲍曼不动杆菌介导多重耐药方面有重要作用,ERIC-PCR是研究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分型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西藏人民医院(高海拔地区医院)与重庆大坪医院(低海拔地区医院)临床NICU患儿血培养阳性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与耐药情况.结果 2015年西藏人民医院NICU患儿血培养阳性病原菌中,表皮葡萄球菌19株(18.4%),大肠埃希菌18株(17.5%),肺炎克雷伯菌14株(13.6%%),溶血葡萄球菌14株(13.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2株(11.7%);重庆大坪医院NICU患儿血培养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31株(19.7%),木糖氧化产碱杆菌27株(17.2%),溶血葡萄球菌18株(11.5%),肺炎克雷伯菌14株(8.9%),鲍曼不动杆菌14株(8.9%).西藏人民医院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较高,重庆大坪医院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较高,两家医院血培养主要病原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庆大坪医院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西藏人民医院,血培养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海拔环境因素对NICU患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9年本院下呼吸道非发酵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细菌鉴定采用VITEK-32系统,用K-B法及VITEK32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9年我院下呼吸道标本共分离出120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50株:非发酵菌560株(占所有病原体的46.4%,占革兰阴性杆菌总菌株数65.9%)。非发酵菌中,排前四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35.2%)、鲍曼不动杆菌(26.3%)、嗜麦芽假单胞菌(16.4%)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5.2%)。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是为34.0%、31.0%、34.0%;洋葱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低为4.7%和8.2%;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22.4%;嗜麦芽假单胞对左氧氟沙星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低,分别为6.5%和14.1%。结论:非发酵菌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菌,而且耐药现象严重,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革兰阴性杆菌中检测1类整合子,并分析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用VITEK-AMS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细菌和药敏试验,用PCR方法扩增1类整合酶基因,经电泳后检测扩增产物.[结果]266株革兰阴性细菌中检测出1类整合子66株,检出率为24.8%.主要阳性菌为大肠埃希菌34.3%(24/70)、肺炎克雷伯菌48.1%(26/54)、阴沟肠杆菌30%(6/20)、铜绿假单胞菌15.6%(7/45)、鲍曼不动杆菌4.8%(2/42)、产气肠杆菌20%(1/5).1类整合子阳性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携带1类整合子菌株易表现出对至少4种抗菌素的多重耐药性,其多重耐药率为68.2%(45/66),明显高于1类整合子阴性菌株(28.5%),P<0.05.[结论]1类整合子广泛地存在革兰阴性细菌中,1类整合子对细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应加强临床细茵基因水平的耐药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耐药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广州地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州地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流行病学、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预后进行临床病例研究,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0月在广州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发生VAP的157例患者进行临床病例的统计,对致病菌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进行预后分析。结果VAP平均发病时间为机械通气后7.7d,总死亡率38.2%。革兰阴性细菌125株(68.0%),革兰阳性细菌43株(23.4%),真菌16株(8.7%)。铜绿假单胞菌(18.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4.1%)、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0.9%)、金黄色葡萄球菌(10.3%)和鲍曼不动杆菌(8.7%)为VAP最常见的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及亚胺培南等各种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情况均十分严重。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其中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ORSA)检出率为94.7%(18/19);检出溶血性葡萄球菌7株,全部耐苯唑西林;除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呋西地酸的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发现1株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广州地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耐药严重,死亡率高,须加强预防及合理进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整合子Ⅰ和ISCR1的分布及结构情况,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分离自临床的57株鲍曼不动杆菌,PCR检测整合酶Ⅰ、整合子Ⅰ、ISCR1以及ISCR1可变区,PCR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型并进行测序分析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49株整合酶I阳性,其中47株整合子I扩增阳性,RFLP分为2型,测序结果为aacA4-catB8-aadA1和drf17-aadA5。3株ISCR1以及ISCR1可变区扩增均阳性,可变区经RFLP分为1型,测序结果为orf513-qnrA1-ampR-qacEdeltal,ISCR1阳性菌整合子I均阳性,经ERIC-PCR检测将57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27个基因型。结论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中,ISCRI携带率较低,氨基糖苷类、甲氧苄啶类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盒较常见,ERIC-PCR可用于临床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产TEM-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基因序列。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的TEM-1型耐药基因,用克隆测序方法分析质粒上TEM-1型ESBLs基因。结果15株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中,TEM-1型ESBLs阳性菌株有12株,TA克隆后测序表明,与鲍曼不动杆菌(AY560328.1)bla TEM-1基因序列99%源。结论质粒上带产TEM-1型ESBLs的鲍曼不动杆菌,bla TEM-1基因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长沙地区10所综合性医院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株205株;采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改良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金属酶),改良Hodge试验筛查碳青霉烯酶;PCR扩增OXA-23,OXA-24,OXA-51,OXA-58及IMP-1和VIM-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应用肠杆菌科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PCR,ERIC-PCR)对菌株进行DNA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在监测的18种药物中,耐药率超过50%的达14种。其中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80.5%),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2.5%)。共筛选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鲍曼不动杆菌115 株,其金属酶表型及基因检测均为阴性;改良Hodge试验阳性71株,其中64株OXA-23基因扩增阳性。115株菌株OXA-51均阳性,未检出OXA-24,OXA-58基因。115株菌株共分为7个ERIC基因型。其中A型19株,B型72株,为主要的流行克隆。结论: 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十分严重;产OXA-23 和OXA-51型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且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存在克隆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ardiac 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CSICU)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年1月~2005年12月359例心脏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60株.G-菌160株(61.5%).其中,非发酵G-杆菌(NFGNB)126株,占G-菌的78.8%.主要为鲍鳗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黄杆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碳青酶烯类对鲍鳗不动杆菌抗菌活性最强,但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黄杆菌高度耐药.对多种NFGNB有较好活性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吡肟,耐药率为28.3%~36.2%.其他大多数广谱抗生素均高度耐药.G 球菌69株(26.5%),其中葡萄球菌61株,占G 菌的88.4%,主要是溶血性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显示出高度抗菌活性.真菌31株(11.9%),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大扶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标本来源:下呼吸道分泌物(86.6%)、伤口分泌物(6.1%)、血(4.2%)和尿(3.1%).4年感染率为17.0%(61/359),病死率29.5%(18/61).二次开胸、糖尿病是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心脏术后患者感染率较高,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NFGNB为重要致病菌.因此,必须完善术前准备,严格术中操作,加强术后管理.此外还需加强病原菌的监测与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这些对控制医院感染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