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本科院校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的状况的调查,为在校大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西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及中北大学共1 479名在校生,以匿名自填问卷形式进行食品安全KAP问卷调查,其中食品安全知识11题、食品安全态度15题和食品安全行为12题。采用χ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大学生总体食品安全知识平均为(7.94±2.59)分,医科院校的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平均(8.38±2.66)分,较非医学生(7.75±2.55)分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1,P<0.05)。接受食品安全相关课程的学生平均得分比未接受者平均得分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5±2.82)vs(7.65±2.45),t=8.477,P<0.05]。大学生最希望获得食品安全知识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学校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8、30.27、42.39,P均<0.05);对食品安全关注度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学校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6、37.03、58.69,P均<0.05);《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对大学生购物帮助的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学校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8、91.25、53.64,P均<0.05);具有较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如经常在食堂就餐的学生占71.53%,经常选择的就餐地点的比较,不同性别、年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2、40.66,P均<0.05);不同学校间学生对日常消费时对营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的关注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5,P<0.05);对食堂工作人员卫生关注度的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学校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4、42.08、67.89,P均<0.05)。72.62%的学生在购买食品时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结论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通过多种宣传形式使大学生获得食品安全知识,同时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
了解在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营养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4所综合高校一至三年级2 261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和基本信息4部分.结果 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10.5±3.6)(20.8±4.2)(18.3±3.7)分;不同年级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35,15.19,5.47,P值均<0.01),营养知识得分情况为三年级>一年级>二年级,营养态度得分情况为二年级>三年级、一年级,营养行为得分情况为一年级>三年级;不同性别在校大学生营养KAP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16,57.68,8.95,P值均<0.01),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父亲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开设营养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食物支出、饮食比较、年龄、是否接受过专业指导以及学校张贴宣传资料为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 在校大学生营养知识行为水平较低,学校有关营养课程开设、营养教育宣传和营养专业指导等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歧视态度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郑州市4所民办高校1 8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郑州市民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在39.67%~ 88.75%之间.不同性别、民族、专业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大学生艾滋病歧视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影响因素为性别、专业、年级(F=10.215,P<0.01),艾滋病传播知识影响因素为性别和住宿方式(F=4.064,P<0.01).结论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艾滋病认知程度有待提高.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乡市不同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探讨影响大学生食品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新乡医学院和河南科技学院96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 2校学生知识题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态度和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乡医学院大学生态度分高于河南科技学院,而行为分低于河南科技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态度分和行为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5.
广州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广州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州市选取4所院校,每院校每年级随机选取20名学生,采用统一调查问卷,采取自填式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AIDS相关知识总的知晓率为88.0%。AIDS知识得分为(10.59±2.06),对待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态度得分为(2.43±2.52);知识与态度的分值呈正相关(r=0.121,P=0.024),态度分值与年级呈负相关(r=-0.145,P=0.006)。AIDS一般知识得分医学院校学生高于非医学院校学生(t=2.037,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35,P<0.01)。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各年级学生的态度得分随年级的上升明显下降(未加权F=9.229,加权F=9.770,P值均<0.01);85.2%大学生对待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抱支持或同情态度。结论高校AIDS知识教育仍需全面普及,加强、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进一步改善对待AIDS/HIV感染者态度是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新发传染病的知信行现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群体新发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疫情期间采用自行编制的大学生新发传染病知信行调查问卷,对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专业、省内省外大学生知识得分有差异(F值分别为-8.26,15.30,P值均0.01);不同性别大学生戴口罩和洗手的依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湖北省外认知水平得分高于湖北省内(P0.01);身边有无疑似病例的大学生戴口罩依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湖北省内和省外居家隔离依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专业大学生信念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发传染病知识来源为微博、微信、QQ、各大论坛(95.12%),电视、广播、报纸(89.49%)、新闻网站(86.37%)、家人或朋友(64.54%)、社区村委宣传(58.47%);大学生知识和信念与行为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079,0.076,P值均0.05)。结论针对不同特征的大学生应制定不同的宣传方案,加大新发传染病知识宣传力度和提升信念是改善其防控行为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洛阳市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与膳食结构状况,为开展大学生营养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洛阳市3所大学965名学生,运用健康教育KAP模型问卷调查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营养意愿,计算各自得分.同时用简化膳食频率问卷结合称重法调查大学生膳食结构.结果 医学食品科学类、理工类、师范类专业学生的营养知识平均得分分别为(18.32±3.06),(13.21 ±3.0),(15.02 ±3.44)分,膳食态度平均得分分别为(18.25±2.54),(9.58±2.65),(16.36±2.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膳食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9.47±2.54),(8.25 ±2.65),(8.47±2.6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学生对营养知识的兴趣、营养重要性认识和是否愿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膳食结构除粮谷类和蛋类外,其余类别的食物摄入量均低于膳食宝塔的要求;男生水果和奶类摄入量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应对大学生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形成科学的膳食认知和结构.  相似文献   

8.
了解新疆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KAP)现况,为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KAP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乌鲁木齐市4所大学的1 11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为(8.4±1.8)分,不同专业、年级、民族、生源地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影响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专业、民族和年级(P值均<0.05).35.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关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广播电视(76.7%),微博、微信等新时代传媒(45.9%),报刊杂志(45.3%)获得食品安全知识.仅有29.15%的学生表示就餐时总是关注餐馆是否证件齐全.结论 新疆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水平不高,尚未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行为习惯.高校应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兰州市大学生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的认知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帮助。方法对兰州市某高校856名大学生进行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制订调查问卷,匿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校856名大学生中,营养与食品安全方面知识得分及格率为29.9%,态度得分及格率为42.6%,行为得分及格率为41.2%,3个年级之间学生对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及格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与女生在营养与食品安全方面知识和态度得分及格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生与女生之间行为得分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市大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安全方面KAP的认知现状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进行营养和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目的了解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现况,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4所大学1 215名在校学生,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其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结果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及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15.37±4.09)(、15.27±2.74)分,不同专业及男、女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有较强的健康饮食意识,愿意接受更多的知识,改正不良的饮食行为。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生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引导合理膳食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昆明市852名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对昆明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医学生与非医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差异程度,为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大学生食品安全KAP调查问卷,随机抽取两所高校852名大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得分较低,平均得分(1.97±1.23);医学生与非医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8,P0.05),医学生的得分高于非医学生。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校和年级对食品安全知识得分有影响,医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好于非医学生;四五年级比二三年级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电视广播是大学生获取食品安全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大多数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态度较好,愿意获得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但是在食品购买场所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方面存在一些不良行为。结论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2.
医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某医学院高年级大学生和低年级大学生对食品安全卫生知识的掌握,了解食品安全在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中的不同影响,并探索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通过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和统计学分析,利用t检验和χ2分析比较其不同。结果医学院校高年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得分高于低年级学生,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医学生人群具有较好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较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但也存在一些不良饮食行为。结论医学院要加大对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教育,采用多种形式不断宣传食品安全卫生知识,使医学生养成良好食品卫生行为。  相似文献   

13.
成都市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阳  张然  张立实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02-303,306
[目的]了解成都市四川大学医学生和四川师范大学师范生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随机抽取医学院和师范大学共228名大学生,对其进行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大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尤其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南不甚了解。普遍存在不合理的膳食行为,但有较好的健康饮食意识,愿意接受更多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并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医学生对谷类食物营养价值的认知优于师范生,对夜盲症、高血压、贫血等疾病以及食物搭配之间关系的认知亦优于师范生。[结论]应制定并落实有效的大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计划,多渠道加强相关的教育宣教,以提高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并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赣州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为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利用自制问卷表对赣州市3所高校1800名大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赣州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和知晓率较低,不同专业、性别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无统计学差异。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态度较为积极,但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缺乏信心。在食品安全行为方面,广播电视及网络是大学生获得食品安全知识重要途径,也存在一些不良食品消费习惯。结论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使他们获得更多食品安全知识,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海安县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信、行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亚军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455-2457
目的了解江苏省海安县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为开展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的方法,抽取海安县6所中小学1642名在校学生,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其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结果该县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为37.5%,态度正答率为73.7%,行为形成率为64.2%,广播和电视是中小学生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海安县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偏低,加强对该县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皖北某中等卫生学校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干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取该校二年级772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及 t 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的食品安全知识得分为84.82±12.84分,其对一般性食品安全知识了解较好,但是对专业知识掌握不足;食品安全行为平均得分为74.18±12.86分;学生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较低,非常关注的人数仅占6.9%。电视、网络是其获取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该中职学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基础,但仍存在诸如缺乏专业知识、态度消极、知行不协调的情况。学校及有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成都市小学生食品安全知、信、行,为下一步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成都市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各5所共计130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市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为53.3%,卫生行为正确率为70.7%;87%的小学生表示愿意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学生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家庭和学校;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在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和良好卫生行为形成方面比较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市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正确率均较低,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