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家庭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整群抽取济南市某校初中生2 385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etraffande Uppfostran, EMBU)、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进行评估。 结果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检出率为15.4%,性别、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偏爱被试项,心理健康不良组与健康组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有父亲职业、父亲健康状况、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所在地社会风气、父母是否经常吵架及单亲情况(P值均<0.05)。 结论 济南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并与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
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贵州省某少数民族地区2所中学全部学生共1 605名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结果 初中生存在心理问题者431名,检出率为26.95%;女生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得分及MHT总分均高于男生;不同家庭类型、成长环境初中生MHT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学历不同及家庭经济条件不同的初中生MHT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父母关系不满意的初中生MHT得分高于其他人(P<0.05);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的初中生MHT得分高于父母教养方式一致的初中生;父母不同管教方式的初中生MHT得分不同(P<0.05).结论 家庭类型、是否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父母文化程度及教养方式等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作用显著,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郭丽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3):379-382
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有效干预.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对河南省安阳市5所监测学校共1 54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8.61%,其中轻度为31.67%,中度为6.23%,重度为0.71%.不同性别、学段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P值均<0.01),应对方式除社会支持外,其他各因子均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各维度相关(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应对方式的幻想否认、发泄情绪、忍耐、积极合理化解释和父亲的惩罚严厉与母亲的拒绝、否认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 安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且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探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于2019年10月到2020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城乡11所公立普通初中的初一、初二年级5 196名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行设计问题结合形成的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父母教养方式拒绝维度平均得分为(9.44±3.88)分,情感温暖维度平均得分为(19.85±5.66)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综合得分的平均值为(1.92±0.73)分,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分比男生高[(1.97±0.74)(1.87±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P < 0.01)。父母拒绝和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习成绩存在线性关系(β值分别为-0.54和1.15,P值均 < 0.0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父母拒绝和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越大。  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学习成绩相关。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以利于提高其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特点,为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一般调查表,对福州市55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女生的父母“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及“拒绝、否认”因子差异显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及“偏爱被试”、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差异显著;父母教养各因子在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并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在开展心理干预工作中应当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定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因素对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使用精神卫生自评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同伴关系满意度量表;师生关系满意度量表;对河南省600名高三学生进行测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高三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高(X≥3);2)积极父母养育方式、教师的期望与支持、关心、鼓励、及同伴关系满意度各因子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P均<0.05);3)同伴关系对高三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6.5%),其次是师生关系(3.5%);再次是母亲教养方式(2.1%);师生关系同时通过同伴关系影响心理健康。 结论 高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同伴关系满意度、师生关系满意度及母亲教养方式显著预测心理健康(10.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关系,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GT)等对河北省沧州市城乡12~16岁初中生67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问题行为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P<0.05),父母教养方式许多因子与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倾向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初中生问题行为倾向受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尤其是母亲的过度保护和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子女的问题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初中生应对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和焦虑中的中介作用,从而为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共计调查36个班级,1022名学生。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进行调查。结果指向问题应对的维度与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正相关(P 0. 01)。指向情绪应对的维度与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负相关(P 0. 05),与焦虑正相关(P 0. 01)。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焦虑负相关(P 0. 01),消极的教养方式与焦虑正相关(P 0. 01)。从消极教养到焦虑的中介效应的95%可信区间为1. 338~2. 364,中介效应的效果量为29. 7%,中介效应显著。结论在父母教养方式和焦虑中起中介作用的主要是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166名犯罪青少年及156名普通对照进行集体测查,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犯罪青少年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除阳性项目数、强迫、人际敏感、恐怖等因子外,其余各项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SCL-90大多数因子与父母养育方式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初中住宿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19名初中住宿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⑴初中住宿生心理健康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差异;⑵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父母的过分干涉、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以及父亲的过度保护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⑶母亲过度干涉、父亲过度保护以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结论 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初中住宿生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响。建议学校开展住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医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医学生处于不同学习阶段心理健康状况变化规律,为更有效地在医学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997级175名新生进行为期5a的追踪问卷测试。结果 医学生在新生入学价段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偏低,并且存在女生较男生严重的现象。经过2.5a后,医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提高,大多数因子及因子总分与国内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毕业前夕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方面。结论应根据医学生不同阶段学习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2.
孙文芳    王长生  赵明  王永亮 《现代预防医学》2018,(22):4119-4125
目的 考察我国医学生基于SCL-90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百度文库中,以“医学生”、“心理健康”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采用CMA2.0统计软件对文献进行元分析,考察我国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1)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青年相当,除人际敏感(d = - 0.26,P<0.05)因子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因子的效应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普通大学生,两者在9个因子上的效应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躯体化d = - 0.55、人际敏感d = -0.51、抑郁d = -0.61、偏执d = - 0.54的效应量达到中等水平。(3)性别、年级、专业、地区因素对研究结果有影响。结论 我国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良好,今后的调查研究需要注意人口学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茄子河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方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对学生的自然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单亲、离异等特殊家庭学生的心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尚需加大辅导的力度。结论心理健康教育深受学生的欢迎,需进一步改善咨询条件,提高咨询水平。  相似文献   

14.
成人医学大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成人医学大专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 5 0 0名入学新生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进行研究。结果 医学成人大专新生心理水平高于普通大学生 ,存在的主要的心理卫生问题是强迫症状。男生心理水平低于女生 ,2 5岁及以上学生和检验专业学生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结论 成人医学大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普通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源关系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刘志华 《中国学校卫生》2000,21(1):17-17,19
探讨生源与心理主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系列心理卫生评定质量SCL-90、16PE、LES、CSQ、SSRS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评定。结果:采用系列心理测量软件能够全面地描述一个心理健康状况,生源与心理健康有显著指导工作,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增强自信心,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担任学生干部机会,以培养其责任感、义务感、促其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远郊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远郊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5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上海市浦东新区远郊某地区1179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1179名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9.41%,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是强迫症状、敌对和偏执。高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初中生(P〈0.05)。年龄、是否独生、家庭关系、学习成绩、同学关系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浦东新区远郊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好,应继续加强对远郊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扩招时期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赋光  李宏翰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0):765-766,772
目的调查扩招时期不同类型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南方一师范类高校473名研究生,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0.0 for Windows对调查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不同类型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情况。结果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5),自费研究生和曾工作过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分别低于公费研究生和未曾工作过的研究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扩招时期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建议研究生培养单位针对不同类型研究生的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前后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在新的形势下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山医科大学黄铎香编制的<心理健康测查表>,对不同时期的2 640名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后医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改革前,改革前有心理障碍的在校生占11.9%,改革后上升到14.8%(P< 0.05);增加的心理疾病以强迫症为主(P<0.01).结论医科大学生各类心理疾病得分改革后均高于改革前,其中恐怖分、强迫分和精神分裂分2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应及时针对医科在校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相似文献   

19.
段云  赵琳  陈高帅  高晓凤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182-1186
目的 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四川省凉山州地区86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分析该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民族地区44.19%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居前五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学习压力(48.37%)、情绪波动(47.67%)、焦虑(46.98%)、强迫症状(45.42%)、抑郁(43.3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好、与父母联系频率高对中学生多个维度的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P<0.05);汉族学生相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P<0.05);男生相对于女生易出现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初中生相对于高中生易出现偏执、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独生子女的情绪不稳定问题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父亲学历较高的中学生相对容易出现强迫症状、焦虑及情绪不稳定问题(P<0.05)。结论 四川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学习压力问题居首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个因素影响,家长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