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位变化对L1~L5腰椎前斜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通道大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在仰卧位及右侧卧位进行L1~L5 MRI扫描。在位于椎间盘中点的图像内定义椎间盘中心点为O;A(平卧位)/A′(右侧卧位)点以及B(平卧位)/B′(右侧卧位)点为∠AOB(∠A′OB′)达到最小值时主动脉(或髂血管)左侧壁以及腰大肌前内侧壁上的点,记录各节段AB及A′B′的距离,并在各节段将AB与A′B′比较;将L1~L5各节段的A′B′进行节段间比较,并探讨其与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腰大肌截面积(relative psoas cross-sectional area,PCSA)之间的关系。结果 :40例志愿者的BMI值为18.4~26.5,6例存在主动脉高分叉现象;各节段AB和A′B′(mm):L1/2为14.80±3.89和12.37±3.62,L2/3为12.85±4.16和9.96±3.37,L3/4为12.24±4.10和10.85±3.30,L4/5为9.78±4.69和9.72±4.37;主动脉高分叉者L4/5为7.72±3.56和6.71±2.86。在L1/2、L2/3、L3/4节段A′B′值显著小于AB(P=0.005,0.003,0.020);L4/5节段无论是否存在主动脉高分叉现象均无统计学差异(P=0.946,0.097);不同节段间A′B′值存在显著差异(P=0.046),通道大小趋势为L1/2L3/4L2/3L4/5主动脉高分叉者L4/5(其中L1/2显著主动脉高分叉者L4/5,P=0.003);男女性间A′B′在各节段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BMI与PCSA在L3/4与A′B′呈负线性相关(P=0.015,0.000),而PCSA在L1/2也与A′B′呈负线性相关(P=0.024)。结论 :右侧卧位时,OLIF通道解剖空间在L1/2、L2/3、L3/4水平显著减少,平卧位MRI对通道空间评估价值有限;而且OLIF通道大小与腰椎节段水平有关,并且受BMI值和腰大肌横截面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c受体γ链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3804住点T/G多态现象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Fc受体γ链基因3′-UTR3804位点T/G单碱基替换的多态现象。结果:在168例SLE患和120例正常人中只发现1例SLE患存在该位点的T/G杂合现象,该杂合现象经基因测序证实,其余均位TT型。结论:Fc受体γ链基因3′-UTR 3804位点T/G单碱基替换的多态性现象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少见。该位点的基因多态现象与SLE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3.
我们以骨肉瘤OS 73 2细胞为对象 ,在明确其高表达Survivin基础上 ,尝试通过合成靶向Survivin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OS 73 2细胞 ,以封闭Sur vivin表达 ,探讨ASODN对骨肉瘤细胞凋亡 /增殖的影响及其对化疗药物的促进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人骨肉瘤细胞株OS 73 2购自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研究所。针对Survivin基因翻译起始密码区 ,设计合成ASODN (上海生工公司 ) ,序列为 5′CCCAGCCTTCCAGCTCCTTG 3′ ,并设正义 (senseoligonucleotide ,SODN )对照 ,序列为 5′GTTCCTCGACCTTCCGACCC3′ ,两组寡核苷酸均…  相似文献   

4.
环氧合酶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胃癌发生和肝转移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47例胃癌和正常胃黏膜组织,男性32例,女性15例;年龄29~82岁,中位年龄556岁。195例胃癌标本,男性138例,女性57例;年龄27~85岁,中位年龄630岁。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阴性对照。2PCR引物的设计与合成:采用PrimerDesign30软件设计,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βactin上游引物为:5′TCGTGATGGACTCCGGTGAC3′,下游引物为:5′TCGTGGATGCCACAGGACTC3′,目的产物为370bp;COX2上游引物为:5′TGAAACCCACTCCAAACACAG3′,下游引物为:5…  相似文献   

5.
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抑制端粒酶粒酶活性各市县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具有5′-d(TTAGGG)-3′序列的硫代磷酸反义寡核苷酸(PS-ODN)与膀胱癌EJ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变化。细胞生长状态及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果 经PS-ODN处理的膀胱癌细胞内端粒酶活性下降或消失,细胞生长状态受到明显抑制,并出现细胞凋亡特有的形态变化。结论 具有5′-d(TTAGGG)-3′序列的PS-ODN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内的端粒酶活性,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细胞Bcl-x前体mRNA剪接模式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cl x前体mRNA在膀胱癌细胞BIU 87中的剪接模式并比较不同剪接模式的作用与凋亡效应。 方法 利用反义寡核苷酸靶击Bcl x基因下游选择性 5′端剪接点 ,将其剪接模式从Bcl xL移至Bcl xS。应用细胞增殖活性分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细胞周期时相分析、Westernblot和克隆形成等方法检测Bcl x前体mRNA剪接模式调控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 结果 当反义寡核苷酸 (AS)浓度为 1.6 μmol/L时 ,转染后 72h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5 8.2 % ( 5′ Bcl xAS)和 32 .5 % ( 3′ Bcl xAS) ,其抑制效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抑制效应在治疗后 12h开始出现 ,72h达到高峰 ;S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 ,G1期细胞比例上升 ;克隆形成率降低。 5′ Bcl xAS组Bcl xLmRNA和蛋白质表达降低 ,Bcl xSmRNA和蛋白质表达增高。剪接模式Bcl xS( 5′ Bcl xAS)调控诱导的凋亡效应大约 2倍于Bcl xL( 3′ Bcl xAS)调控模式。 结论 膀胱癌细胞BIU 87中Bcl x前体mRNA剪接模式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优于Bcl x剪接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通过人工合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反义寡核苷酸片段 ,在细胞水平检测其对肝癌细胞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 ,探求一种新的抑制肝癌血管形成的基因治疗方法。一、材料和方法1.寡核苷酸 (ODN)为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利用美国PE公司 391型DNA自动合成仪合成 ,PAGE电泳纯化 ,碱基序列为 :反义ODN 5′ GCAGTAGCTGCGCTCATAGCGC 3′,正义ODN5′ CTATCAGCGCAGCTACTGC 3′ ;人肝癌细胞系 772 1由第四军医大学病理86 3课题组提供。2 .以 1g/LⅣ型胶原酶 (Sigma公司…  相似文献   

8.
脱氧氟尿苷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术前化疗对胃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抽签法术前随机分为口服脱氧氟尿苷(5′- DFUR)组(18例)、静脉输注5- FU CF组(16例)及对照组(2 0例)。化疗结束后第1~2天手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TUNEL法检测癌细胞增殖指数(PI)及凋亡细胞指数(AI)。结果 PI在5′-DFUR组(40±13)、5 - FU CF组(41±15 )明显低于对照组(5 8±1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 0 0 0 ) ;AI在5′- DFUR组(14±9)、5 - FU CF组(14±10 )明显高于对照组(7±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 0 17)。4 4例获得随访。总的0 . 5、1、2年生存率分别为93%、86 %、70 % ,0. 5、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77%、6 7%。3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3~5d短程口服5′- DFUR化疗可诱导胃腺癌细胞凋亡,降低癌细胞增殖指数,但不能改善术后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30例老年人(60—86岁)股骨颈骨折手术复位时,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经验。本组病例多数伴有心肺疾患。麻醉方法:腰2-3穿刺,试验量3ml,开放静脉后滴入下述药物:阿托品0.25mg、KCL0.5gm、维生素 B 族及 C、配醣体等。麻药用2%一次有效量为23±2.6ml,总量41.6±1.9ml,15′-20′凑效后,给以睡眠药。作者采用分次慢注(5ml/3′-3.5′)的方法,控制麻药扩散过广,因内脏血管神经不  相似文献   

10.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族内源性非编码短链RNA,通过结合靶基因mRNA 3′端非翻译区在转录后水平负调节基因的表达,与很多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老年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美国所有男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1],  相似文献   

11.
研究证实 ,许多恶性肿瘤细胞在正常状况和热疗时都有热休克蛋白 70(HSP70 )的高表达 ,并与其获得热耐受性[1] 、抗凋亡[2 ] 等恶性行为密切相关。我们探讨了HSP70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体外培养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及PC 3mHSP70的表达后 ,对热应激诱导其凋亡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 :全硫代HSP70反义寡核苷酸序列为 5′ CGCGGCTTTGGC CAT 3′ ,与人HSP70mRNA的起始密码子及下游区 4个密码子互补 ;正义寡核苷酸序列为 :5′ ATGGCCAAAGCCGCG 3′作为对照。人前列腺癌雄激素依赖细胞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BCB1基因过甲基化修饰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ONFH)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功能失调的影响。[方法]选取18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18例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无菌条件下抽取患者股骨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MSCs,取第三代细胞实验。实验分三组:ONFH组(骨坏死患者的MSCs)、5′-氮杂胞苷组(ONFH组的细胞经5′-氮杂胞苷干预72 h)、正常对照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MSCs)。分别检测3组细胞内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MMP)。提取全基因组DNA,亚硫酸氢盐测序(BSP)检测ABCB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NFH组MSCs增殖能力下降、ROS上升、MM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μmol/L 5′-氮杂胞苷干预培养后能明显促进ONFH的MSCs增殖能力,降低ROS,提高细胞内的MMP,并且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5′-氮杂胞苷组与ONF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硫酸氢盐测序结果显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MSCs的ABCB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5μmol/L 5′-氮杂胞苷处理后甲基化程度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存在ABCB1基因过甲基化修饰,并导致其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根据microRNA-146a(miR-146a)预测靶点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并进行功能验证,为研究吸入性损伤中miR-146a通过靶向跨膜蛋白33(TMEM33)对Toll样受体/核因子-κB(TLRs/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提供前期的工作基础。方法:通过生物学软件预测TMEM33mRNA 3′端非翻译区(TMEM33mRNA 3′-UTR)可能是miR-146a的作用靶点,将设计合成的TMEM33及其突变序列TMEM33-mu序列分别克隆至荧光素酶报告质粒,采用脂质体法将这两种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MIR-TMEM33和pMIR-TMEM33-mu分别与miR146amimics共转染HEK-293T细胞,以pMIR-TMEM33+miR-control转染HEK-293细胞作对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TargetScan和miRanda软件预测显示,miR-146a与TMEM33mRNA 3′-UTR存在互补结合位点,构建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显示,miR-146a对TMEM33mRNA 3′-UTR具有靶向作用,pMIR-TMEM33+miR146amimics组较pMIR-TMEM33+miR-control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62%左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iR-146a对TMEM33-mu 3′-UTR无靶向作用,pMIR-TMEM33-mu+miR-146a组与pMIR-TMEM33+miR-contro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TMEM33mRNA 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证实miR-146a对TMEM33mRNA 3′-UTR具有靶向调控作用,为从基因水平深入揭示吸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提供实验室数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聚己内酯(PCL)薄膜与1,1′-双十八烷基-3,3,3′,3′-四甲基吲哚碳菁高氯酸盐(Di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培养,制备细胞补片。方法:取1只清洁级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分离培养获得大鼠BMSCs,并进行流式细胞仪鉴定表面标志物。BMSCs培养至3代后,使用DiI染料对BMSCs标...  相似文献   

15.
膀胱癌多药耐药的流式细胞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旨在研究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在膀胱癌细胞的多药耐药分析方面的作用,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剂及仪器:DMEM、DNA提取试剂盒DNAzol、RNA提取试剂盒Trizol为Gibco产品;秋水仙素、甲酰胺、polybrene为Sigma产品;缺口平移系统(nicktranslation)为Promega产品,尼龙膜为ZetaProbe产品;鲑鱼精DNA购自晶美生物公司;MDR1PCR引物P1:5′CCCATCATTGCAATAGCAGC3′,P2:5′CTTCAAACTTCT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和LOVO细胞株转染胸苷磷酸化酶(TP)基因后转化5′-脱氧氟脲苷(5′-DFUR)为氟尿嘧啶(5-FU)能力的变化及5′-DFUR抗癌细胞株活性的变化.方法 构建包含TP 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用慢病毒包装后转染结肠癌细胞株SW480和LOVO.转染5代后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转染效率;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2株细胞的TP mRNA和TP蛋白表达.然后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2株细胞转染前后转化5′-DFUR为5-FU的量;MTT法检测5′-DFUR对2株细胞转染前后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转染TP基因后SW480-TP与LOVO-TP 5代细胞转染效率稳定在95%左右.2株转染细胞的TP mRNA表达分别比野生型细胞增加(695±172)倍(t=-7.00,P=0.002)和(282±87)倍(t=-5.61,P=0.030),Western blot显示TP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强.转染后的SW480-TP与LOVO-TP在培养基中分别使5′-DFUR转化为5-FU的量增加(t=19.406 ~66.921,P<0.01).5′-DFUR对SW480的IC50由(1641±53) μmol/L降至(587±17) μmol/L(t=-32.59,P<0.01);对LOVO的IC50由(1607±57) μmol/L降至(1088±89) μmol/L(t=-8.52,P<0.01).结论 慢病毒载体能够高效地将TP cDNA转染至人结肠癌细胞SW480和LOVO并稳定传代,转染后2株细胞的TP mRNA和TP蛋白表达明显增高,使5′-DFUR转化为5-FU的量增加,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和LOVO的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Alport综合征(AS)患者肾组织层粘连蛋白α2链α5链和γ1链的分布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运用普通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抗层粘连蛋白α2链α5链和γ1链单克隆抗体在肾组织中的沉积情况肾组织标本来自11例AS患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1~52岁10例患者符合X伴性显性遗传(XLAS),1例女性患者符合显性遗传8例男性XLAS患者肾小球基底膜(GBM)远端肾小管基底膜均无Ⅳ型胶原α35链沉积,表皮基底膜(EBM)无α5(Ⅳ)链沉积;2例女性XLAS患者肾组织α35(Ⅳ)链和EBM α5(Ⅳ)链均呈不连续表达,另1例女性患者则同正常肾组织正常人肾组织标本作为正常对照,9例IgA肾病(IgAN)6例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病(FSGS)5例薄基膜病(TBMD)和6例肾小球轻微病变(GML)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结果 正常人肾组织层粘连蛋白α2链主要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层连蛋白α5γ1链沉积于GBM所有肾小管基底膜和入球小动脉基底膜10例XLAS和1例显性遗传AS患者肾组织除了肾小球系膜区外,层粘连蛋白α2链在GBM上亦出现表达IgANTBMD和FSGS患者层粘连蛋白α2链仅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层粘连蛋白α5γ1链在AS患者和其他肾脏病组织沉积同正常肾组织结论 层粘连蛋白α2链在AS患者GBM出现异位表达,为继Ⅳ型胶原α链异常之后发现的又一AS基底膜成分的异常,其对于AS可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5次跨膜蛋白(CD133)及POU3同源盒基因3相关长链非编码RNA(PANTR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关系。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乳腺科从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分别采集乳腺癌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p′-DDE对大鼠睾丸Sertoli细胞雄激素结合蛋白(ABP)、转铁蛋白(Tf)和抑制素B(INH B)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Sertoli细胞体外培养模型,以不同浓度(10、30、50μmol/L)的p,p'-DDE染毒细胞,RT-PCR方法检测ABP、Tf和INH 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随着p,p′-DDE染毒剂量的加大,引起ABP表达上调的同时Tf和INH B mRNA表达下调,且均呈剂量依赖性关系(P<0.05)。②ABP、Tf和INH B的相关性分析表明,ABP与Tf、INH B均呈负相关(r=-0.391 3,P=0.032 5;r=-0.235 2,P=0.015 8),而Tf和INH B呈正相关(r=0.451 6,P=0.004 7)。结论:p,p′-DDE对大鼠睾丸Sertoli细胞有生殖毒性作用,干扰ABP、Tf和INH B的转录水平,从而损伤支持细胞的功能,导致生殖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前列腺亮氨酸拉链(PrLZ)基因3′非编码区(3′-UTR)可能的微小RNA(miRNA)调控位点,构建PrLZ基因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为研究PrLZ基因转录后的miRNA调控提供有效的工具。方法使用PCR方法从PrLZ阳性的C4-2细胞中扩增含PrLZ基因3′-UTR区序列,插入到T-Vector载体上,提高PCR产物的连接、克隆效率,通过Xbal和BamHI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后将其连入经相同内切酶双酶切后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LUC中,构建pLUC-PrLZ 3′-UTR载体,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PrLZ基因3′-UTR可能是miR-34a的作用靶点,使用慢病毒载体构建对照载体(质粒名称-NC)和过表达miR-34a(质粒名称-miR-34a),包装成病毒颗粒后分别感染293-T细胞,然后通过X-tremeGENE HP DNA Transfection Reagent转染试剂将pLUC空质粒和pLUC-PrLZ 3′-UTR重组质粒分别转染293-T细胞,Promega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得到含PrLZ基因3′-UTR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重组质粒,并用凝胶电泳和基因测序的方法验证了其序列的正确性。在miR-34a高表达组的293-T细胞中,重组质粒组荧光素酶活性比空质粒组低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PrLZ基因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miR-34a可以显著降低荧光素酶的活性,PrLZ基因3′-UTR上可能有miR-34a的调控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