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对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作3~8年的随访。结果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思维内容单调贫乏,幻觉妄想不明显,临床上以情绪和行为活动改变为主,效疗较为满意,预后较良好。结论 儿童精神分裂症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等较以往乐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和执行功能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3~18岁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少年患者60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60例正常对照,使用剑桥神经科检查(CNI)软体征测试分量表对两组进行神经系统软体征检查和评分,使用Stroop色字命名任务测试两组的执行功能,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估精神分裂症组的临床症状,并对该组进行锥体外系副反应(EPS)评估.结果:精神分裂症组CNI软体征测试分量表有11项评分及异常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神经系统软体征总分[9.0(4.0,15.0) vs.1.5 (1.0,3.0)]及原始反射[0.0(0.0,1.0) vs.0.0(0.0,0.0)]、运动协调[4.5(1.0,6.8) vs.0.0 (0.0,1.0)]、感觉统合[2.0(1.0,4.0) vs.1.0 (0.0,1.8)]3项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精神分裂症组神经系统软体征总分及各因子分与病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及BPRS总分均无相关(r=-0.12~0.20,均P>0.05),运动协调因子分与BPRS焦虑忧郁和敌对猜疑因子分呈正相关(r=0.32、0.27,均P<0.05),感觉统合因子分与BPRS缺乏活力因子分呈正相关(r=0.29,P=0.030).精神分裂症组Stroop色字命名任务三部分测试耗时均长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第3试错误数多于正常对照组[1.5(0,4.8) vs.1.0(0,2.0),P=0.003].精神分裂症组Stroop色字命名任务三部分测验耗时及第2试错误数均与BPRS评分呈正相关(r=0.27~0.39,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少年患者存在明显的神经系统软体征异常和选择性注意及反应抑制功能缺陷.其中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情感症状较重的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异常更显著;临床症状(尤其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较重的患者选择性注意及反应抑制功能缺陷也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癫痫儿童共患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癫痫儿童的共病种类、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量表、心里测试、行为观察及谈话等综合诊断法对ADHD、抽动障碍、偏头痛、学习障碍、睡眠障碍、对立违抗行为等6种共病进行确认。结果110例癫痫患儿中检出共病58例(52.7%),以ADHD患病最高,达44.5%,其中有一种共病34例(25.4%),两种共病10例(9.0%),三种共病8例(7.2%),四种共病6例(5.4%)。脑电图间期有癫痫样放电患儿共病发生率45.5%,明显高于无癫痫样放电患儿。结论癫痫儿童共病种类多,患病率高,影响其治疗及预后,并增加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5例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氯氮平组(73例)和利培酮组(72例),住院治疗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在治疗4周和8周末,氯氮组患者阳性因子减分率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t=2.828,3.381,P〈0.01),其它因子分及PANSS总分减分率两组患者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CGI疗效评定标准比较显示,氯氮平治疗效果优于利培酮(Ridit分析,μ=2.425,2.223,P〈0.05)。利培酮治疗无效的患者换用氯氮平治疗后50%有效,氯氮平治疗无效的患者换用利培酮治疗后20%有效。氯氮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动过速、心电图异常、白细胞下降、嗜睡、流涎、尿失控、头昏和癫痫发作,利培酮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急性锥体外系反应和嗜睡;氯氮平组有9.6%的患者、利培酮组有2.8%的患者因不能耐受副反应退出治疗。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均是有效的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氯氮平的治疗效果、特别在改善阳性症状方面优于利培酮,但利培酮较氯氮平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长的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以及自编相关情况调查表.对88名18岁以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儿的家长和92名正常对照儿童少年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儿父母WHOQOL-100量表的各领域得分均低于正常儿童少年父母(P<0.05).患儿家长生活质量主要受其病耻感、对病情预期、家庭人均月收入、治疗花费承受力、家长年龄以及对未来担心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长的生活质量全面下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都市儿童少年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和共病情况。方法:采用量表填写和访谈同时进行的横断面研究方法。从成都市中小学校中随机抽取了5194名中小学生,应用长处和困难问卷及精神发育和健康状况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儿童少年抑郁的总体患病率为1.2%。12岁以后女性的抑郁障碍患病率高于男性(2.56%vs.1.42%,P=0.040)。6~8岁、9~11岁、12~14岁和15岁以上年龄组的患病率分别为0.10%、0.51%、1.56%和2.59%。40%的患者至少合并1种其他精神疾病。儿童少年抑郁与焦虑障碍和各种行为障碍共病率分别为29.1%和25.5%。结论:儿童少年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共病在儿童少年抑郁患者中较常见。  相似文献   

8.
儿童少年双相障碍共患病多,共患率高,既增加双相障碍的诊断难度,也影响双相障碍的治疗疗效,并提示更差的预后。儿童少年双相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是近年来国外研究的热点,故本文对儿童少年双相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有助于儿童少年双相障碍及其共患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特征的关系,为探索如何通过改善养育方式促进家庭动力学特征良性互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相应的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儿童84例,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84例.对两组儿童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SSFD)评定家庭动力学特征的4个维度,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定父母养育方式11个因子.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的SSFD家庭气氛[(26.1 ±7.3) vs.(22.5±6.9),P<0.01)]、系统逻辑维度[(16.9 ±4.6) vs.(15.1±3.5),P<0.05]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EMBU的母亲情感温暖因子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53.3±10.6)vs.(56.6±9.6),P<0.05],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得分高于正常组[(12.1±2.8)vs.(10.9±3.3),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MBU中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与SSFD中家庭气氛(β=-0.23、-0.28)、个性化(β=-0.26、-0.20)、疾病观念(β=-0.09、-0.09)得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EMBU中父亲过分干涉得分与SSFD中个性化得分呈正相关(β=0.46,P<0.01),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得分与SSFD中个性化、系统逻辑得分呈正相关(β=0.28、0.18,均P<0.05);EMBU中母亲拒绝、否认因子与SSFD中家庭气氛维度呈正相关(β=0.52,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父母低情感温暖和理解或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的养育方式可能与家庭动力学不良的互动模式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长沙市儿童少年的情绪与行为问题状况,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来自长沙市幼儿园、中小学的1657名儿童少年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家长版)进行评定。结果:依据困难总分,儿童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异常检出率13.5%。男生情绪问题异常检出率(9.3%)低于女生(13.8%)(P0.01),而男生品行问题(14.7%)、多动注意不能(17.4%)、同伴交往(32.8%)、困难总分(15.3%)及影响程度(8.7%),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生(11.0%、10.2%、27.7%、11.9%、5.3%)(P0.05);农村儿童少年的品行问题(15.7%)、同伴交往(35.2%)、亲社会行为(18.9%)、困难总分(15.4%)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城市儿童少年(9.6%、24.8%、9.7%、11.5%)(P0.05);幼儿(18.2%)、小学生(19.8%)多动注意不能异常检出率高于中学生(9.0%)(P0.05),中学生同伴交往(34.2%)、亲社会行为(16.9%)异常检出率高于小学生(22.6%、10.3%)(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不同性别、地域、年龄儿童少年存在不同的情绪与行为问题,需分类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血浆非酶抗氧化物浓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首发患者64例,作为病例组(包括家族史阳性30例,阴性34例)和42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和尿酸浓度。病例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病理症状。结果:病例组血浆白蛋白和尿酸浓度低于对照组(P均<0.05);家族史阳性患者白蛋白和胆红素浓度低于家族史阴性患者(P均<0.05);家族史阳性患者病程与尿酸浓度呈负相关(r=-0.50,P<0.05),阴性症状分与白蛋白和尿酸浓度呈负相关(r=-0.37,-0.41,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血浆非酶抗氧化能力下降,而且可能与阴性症状、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12.
强迫障碍患者的共病人格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共病轴Ⅱ人格障碍的情况。方法:对44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IV)中OCD临床诊断标准的门诊和住院部患者,应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4版(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进行筛查。对筛查阳性者再用个性障碍晤谈手册(Personality Disorder Interview,PDI-IV)做半定式查询确定其中的人格障碍患者。结果:36名患者PDQ+4筛查阳性,阳性率为82%。36名阳性患者中有32名OCD患者同时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共病率为73%(32/44),其中57%(25/44)的被试符合两种或两种以上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共病率最高的3种人格障碍为C组的强迫型(64%)、回避型(57%)和A组的偏执型(21%)。结论:强迫障碍有较高的人格障碍共病率,其中共病率最高的为C组的强迫型和回避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的强迫症(n=29)和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n=30),以及年龄和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n=30)。所有被试接受威斯康星卡片、连线测验、河内塔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等神经心理学测验评定执行功能。结果:威斯康星卡片测验中,强迫症患者总操作时间短于精神分裂症患者(P0.05),与正常对照接近(P0.05);完成归类数目多于精神分裂症患者(P0.05),与正常对照接近(P0.05);错误应答数目少于精神分裂症患者(P0.05),与正常对照接近(P0.05);完成第一分类所需的应答需要的卡片数目多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P0.05)。连线测验中,强迫症患者在连线B的时间和错误数少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均P0.05),与正常对照接近(P0.05)。河内塔测试中,强迫症患者的移动次数和出错次数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多于正常对照(均P0.05)。结论:强迫症总体执行功能水平比精神分裂症水平高,但是概念理解能力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少年完美主义与担忧倾向性的关系.方法:抽取初中一年级至大学四年级共1072名学生(年龄12 ~24岁),用青少年担忧倾向性问卷(WTQ-CA)和Frost完美主义问卷(FMPS)测查其担忧倾向性和完美主义,比较不同性别、年级之间的得分差异,采用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了解完美主义与担忧倾向性的关系.结果:女生WTQ-CA总分高于男生[(86.9±21.7) vs.(82.9±25.0),P<0.01].高中生WTQ-CA总分高于初中生和大学生[(91.9±25.6) vs.(84.3±24.9),(84.1±19.9),均P<0.01],初中生和高中生FMPS总分高于大学生[(155.2±23.5),(155.6±30.0) vs.(147.0±23.4),均P<0.01].FMPS总分>175组的WTQ-CA总分[(101.4±22.8) vs.(72.7±17.1)]及因子分高于FMPS总分<127分组(均P<0.01).FMPS总分与WTQ-CA总分呈正相关(r=0.41,P<0.001),FMPS担心出错、父母要求因子分与WTQ-CA总分及各因子分正相关(r=0.19 ~0.50,均P<0.01),FMPS个人标准因子分与WTQ-CA学习担忧、关系担忧和健康担忧因子分呈正相关(r=0.20、0.27、0.20,均P<0.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年级越高,女生(β=0.12)和总样本(β=0.12)的WTQ-CA总分越高(均P<0.05);FMPS担心出错和父母要求得分越高,男生(β=0.39、0.18)、女生(β=0.46、0.26)和总样本(β=0.44、0.19)的WTQ-CA总分越高(均P<0.05).女生担心出错(0.46 vs.0.39)、父母要求(0.26 vs.0.18)得分对WTQ-CA得分的回归系数大于男生(均P<0.05).结论:高中生完美主义和担忧倾向性水平较高,青少年完美主义可能与担忧倾向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焦虑抑郁共存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在校小学生,初步了解儿童焦虑抑郁共存现象的现状。方法:使用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调查长沙市某小学2~6年级的565名学生。结果:SCARED筛查阳性的有140名;DSRSC筛查阳性的有97名;两个量表都高于划界分的43名(7·61%)。在焦虑性障碍儿童中,30·71%合并抑郁;在抑郁障碍儿童中,44·33%合并焦虑。焦虑抑郁共存组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的退缩分量表得分(平均秩次297·7)高于单纯焦虑组(220·8)、单纯抑郁组(202·2),躯体主诉(268·2)高于焦虑组(232·2)、抑郁组(206·2),焦虑/抑郁(277·2)高于焦虑组(227·7)、抑郁组(219·2),χ2=16·72~22·71,P<0·01。自我意识量表行为分量表共存组(9·1±3·3)和焦虑组(9·7±2·9)低于抑郁组(10·6±3·2),焦虑分量表共存组(5·8±2·7)低于焦虑组(8·0±2·5)、抑郁组(9·2±3·0),合群(5·07±2·11)低于焦虑组(6·28±1·68)、抑郁组(6·63±1·84),幸福与满足(5·1±1·8)低于焦虑组(6·1±1·7)、抑郁组(6·0±2·0),F=4·45~74·34,P<0·01。结论:在儿童中焦虑、抑郁问题存在较普遍,焦虑、抑郁共存比例高,焦虑抑郁共存儿童的内化性问题比单纯焦虑/抑郁者更严重,自我意识水平更低,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予以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神经性厌食少年的健康危险行为特点.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ICD-10)神经性厌食诊断标准的少年33例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66例,完成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由神经性厌食患儿家长完成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父母版的评定.结果:两组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总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6.8)vs.(10.0±7.9),P>0.05].神经性厌食组的破坏纪律与违法行为因子分[(2.1±1.6)vs.(2.7±1.7)]低于正常对照组,自杀与自伤行为因子分[(2.2±2.6)vs.(1.2±2.2)]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 <0.05).在所有条目中,神经性厌食组不吃早餐行为及对家庭成员撒谎行为的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暴食行为或者暴食后再呕吐出来的行为、因为过度节食而出现头晕出冷汗及体力不支等躯体不适、存在自杀的想法、自杀的计划及自杀行为的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神经性厌食组自评不健康饮食与缺乏体力活动因子分低于家长评定结果[(3.7±2.5)vs.(6.8±3.6),P<0.01],神经性厌食组自评总分[(11.7±6.8)vs.(14.5±9.8)]及其他各因子分与家长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所有条目中,神经性厌食组自评不吃早餐行为[(0.2±0.5)vs.(1.4±1.3)]及不喝牛奶/豆浆行为的得分[(1.2±1.3)vs.(1.8±0.2)]低于家长评定结果,作弊或抄袭行为的得分[(0.6±0.9)vs.(0.2±0.4)]高于家长评定结果(均P<0.05).结论:神经性厌食儿童少年存在较多的自伤自杀的观念和行为、暴食行为、暴食后呕吐行为及因过度节食而出现躯体不适,神经性厌食少年的破坏纪律行为、违法行为及对家庭成员撒谎等行为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瞻性记忆(PM)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和健康对照30例.采用2项PM任务评估两组的前瞻性记忆功能,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基于任务的生活能力测验简版(UPSA-B)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基于事件的PM (EBPM)[(0.49±0.29)vs.(0.85 ±0.16)]和基于时间的PM(TBPM)[(0.62±0.31) vs.(0.93±0.11)]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EBPM(r=0.60,P<0.01)、TBPM(r=0.50,P<0.01)得分与UPSA-B得分正相关,与BPRS总分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Linear回归分析显示,TBPM得分越高,UPSA得分越高(β=0.50,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前瞻性记忆损伤,该损伤很可能与患者基本社会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强迫症合并人格障碍患者临床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格障碍对强迫症临床表现、人际态度、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DOC(CCMD-2-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SCICP(CCMD-2-R人格障碍定式检测手册)对118例强迫症患者进行检测。据其是否符合人格障碍诊断而分为两个组别,即共病组(OCD PD);非共病组(OCD)。对两组之间的临床表现、GAFS(功能大体评定量表)、STAI(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CL-90(症状自评量表)、SCCS(自我和谐量表)、LSRS(生活满意度量表)得分进行比较。结果:69例(58.5%)至少符合一个类别人格障碍诊断:共病组的在婚率、全日制工作比率、GAFS总均分、LSRS总均分较非共病组低。共病组发病年龄较小.病程更长。受教育年限更短。病前突发生活事件发生率、STAI焦虑特质分量表得分、SDS、SCL-90总均分以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偏执各分量表得分、自我和谐量表得分均高于非共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测结果显示,强迫症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率高达50%以上;人格障碍对强迫症患者临床表现、心理健康状况、临床治疗和预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Major pharmaceutical advancements in the field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benefit to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ffected with this progressive chronic condition. Scientific organisations such as ESPGHAN and ECCO actively publish guidelines related to the many aspects of care from these patients. Clinical studies and long-term prospective registries in the appropriate age groups are crucial to support an evidence based strate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