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艾滋病流行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了解艾滋病流行区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情况,探索适合农村居民的预防控制艾滋病和减少歧视的教育措施,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取安徽省郎溪县某镇居民897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居民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为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邻居朋友,居民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仅达到50%左右,但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知晓率比较低,且男女无差别;8.92%左右的人群认为自己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中,大多数人觉得这种威胁离他们很遥远,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54.96%的人认为值得同情,只有部分人能容忍和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如共乘交通工具、共用劳动工具等,但对于较为密切的接触行为表现出一定的歧视如共同进餐、从艾滋病人或感染者处购置食物或用品和照顾服侍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且女性对艾滋病人的歧视要比男性严重。结论对农村居民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和有针对性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以提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消除歧视从而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初中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农村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自制问卷对安徽省2所农村中学604名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 分别有41.2%.59.3%,70.3%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性接触、母婴和血液途径传播,只有16.1%,20.9%,23.0%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不通过蚊虫叮咬、共餐、握手传播;只有20.4%的学生表示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学习;2.3%的学生报告有过性交行为.结论 农村初中学生缺少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急需在农村初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为农村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适宜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庆阳地区8所农村中学高一学生2270名,以不记名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分别有59.1%,47.1%,61.5%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无保护的性行为和母婴途径传播,分别有56.2%,43.7%,40.6%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拥抱、共同用餐、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传播;有45.7%的学生表示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继续做朋友;学生艾滋病知识主要来自电视、黑板报、宣传画、书报、广播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有72.5%的学生愿意了解更多的预防艾滋病知识.结论 农村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应重视农村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太仓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及态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太仓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为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太仓市2所初中新生615名和2所高中新生576名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只有10%左右的学生最早通过学校和家长获得艾滋病的有关知识;学生对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较为了解,知晓率均超过85%;但对于一些日常生活行为能否传染艾滋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太了解;95%以上学生认为自己应该了解艾滋病有关知识;绝大多数学生对国家防制艾滋病传播的一些法律法规给予理解和支持。结论学校应加强青春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家长也应重视孩子们的身心发育,加强沟通和引导,让青少年学生建立预防艾滋病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5.
乔敏  梁利花  周艳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2):1490-1492
了解初中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关爱态度、正向行为能力现状,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郑州市区选取教学水平相当的4所初中学校1 265名初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关爱态度及正向行为能力问卷调查.结果 郑州市区初中生艾滋病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71.2%,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均在90%以上.85.0%的学生对艾滋病患者持关爱和帮助态度,提起艾滋病有紧张、恐惧感的比例为57.6%.能够准确判断增加感染艾滋病机会的行为和艾滋病传染途径的比例分别为40.5%,32.6%.学生希望获得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排在前3位的是学校教师讲解(50.4%)、网络(38.4%)、家长告知(36.3%).结论 郑州市区初中生对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首要来源途径和希望来源途径均为学校教师.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要加强其针对性、系统性、全面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艾滋病流行地区居民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以及采取预防艾滋病的措施等情况,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式,在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地区随机抽取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组(HIV/AIDS组)、健康对照组进行现场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两组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较高,HIV/AIDS组高于健康对照组,80%以上的人知道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对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的途径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在98%以上;两组被调查人员对HIV/AIDS的态度是理解和宽容的,90%以上的人认为HIV/AIDS应当受到同情、帮助和法律保护,艾滋病人有意向社会报复是犯罪行为以及在婚前性行为是不应该的认同率均在80%以上;愿意接触HIV/AIDS者或和其生活在一起的认同率较低;HIV/AIDS组的避孕率明显高于健康居民。结论河南省HIV/AIDS组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较高,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也达到了全国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农村388名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农村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农村小学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于2009年4月对河南某农村地区388名四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小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交及母婴传播的分别有22.9%,20.1%,34.3%,知道一起吃饭、在同一教室上课、咳嗽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分别有15.7%,17.3%,12.4%;89.4%的学生回答想了解预防艾滋病知识;30.6%的学生回答玩过废弃的注射器。结论农村小学生缺乏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应重视农村小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郴州市北湖区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为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北湖区3所中学422名初中生和498名高中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正确回答均达90%以上,但初中生对蚊虫叮咬、共餐、一起洗澡或游泳等非传播途径方面正确回答均低于50%,高中生均在50%以上.有66.11%的初中生、69.08%的高中生害怕今后患艾滋病.结论 中学生掌握艾滋病知识不全面,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认识误区.学校应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尤其是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商州市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尚无针对艾滋病(AIDS)的成熟疫苗和有效的治疗药物,所以,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防病意识和能力是控制其传播的最有效的手段。陕西商州地处秦岭山区,交通、经济、化相对落后,搞好当地艾滋病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知识。端正对艾滋病的态度十分迫切。为了使健康教育作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有必要在健康教育前了解教育对象的基本认知状况。为此,笔对商州市不同化程度学生艾滋病认知现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外来初中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2 211名外来初中生进行艾滋病相关问题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殖健康、艾滋病及性病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以及性行为意向、行为等内容.结果 外来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率总体较低,三大传播途径和主要非传播途径认知率均不高;男生与艾滋病相关的生殖健康知识、艾滋病知识、性病知识以及知识总得分均高于女生;年级因素对学生的生殖健康和性病知识有影响;女生的婚前/婚外性行为态度均分明显高于男生,而不同性别学生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态度无差别;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占4.2%,有吸烟和喝酒行为的学生分别占2.6%和2.7%.结论 外来初中生艾滋病相关认知不容乐观,对其实施预防艾滋病干预非常必要.应通过适当的同伴教育、课堂教育等校园干预手段,帮助初中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有关常识,改变对艾滋病和病人的态度,强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研我国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现况水平,初步评价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效果.方法 自编问卷调杏北京市、郑州市与唐山市24所中学的6752名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回收有效问卷6487份(96.08%).组间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t检验与方差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全体学生艾滋病知识均分14.42分(满分20分),态度均分6.47分(满分10分).唐山市中学生知识、态度水平最高(知识均分=15.11 分,态度均分=7.21分),其次为北京(知识均分=14.62分,态度均分=6.15分)、郑州(知识均分=13.56分,态度均分=6.07分),除北京与郑州态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知识得分比较:t_(唐山vs北京)=0.49,P<0.001,t_(唐山vs郑州)=1.56,P<0.001,t_(郑州vs北京)=1.07,P<0.001;态度得分比较:t_(唐山vs北京)=1.06,P<0.001,t_(唐山vs郑州)=1.14,P<0.001,t_(郑州vs北京)=0.08,P= 0.282).男生知识水平(知识均分=14.61)高于女生(知识均分=14.23,t=4.22,P<0.001),但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态度均分=6.47分,女生态度均分=6.48分,t=0.16,P=0.869).更高的知识水平(OR=1.21,P<0.001)、来自乡村(OR=1.31,P<0.001)与态度水平呈正相关,更高的年级(OR=0.85,P=0.003)与更好学习成绩(OR=0.94,P=0.003)与态度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我国中学生艾滋病知识面狭窄现象较明显,存在社会赞许度下的不稳定积极态度.需进一步完善专题教育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在中国农村小学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河南省某农村地区8所农村小学全体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为单位分为教育组和等待教育组.先对教育组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研究结束后再对等待教育组学生进行教育.分别于教育前、教育后1周及教育后5个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与教育前相比,教育后1周和教育后5个月,教育组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得分增长值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学生知识、态度得分增长值(P值均<0.05);教育组学生与家长、同学或朋友谈论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比例由教育前的16.9%和10.9%分别上升到教育后1周的27.1%和18.1%及教育后5个月的38.6%和32.0%,均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学生(p值均<0.05).结论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能显著提高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有助于促进小学生与家长、同学或朋友有关预防艾滋病问题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状况,为该地区中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回族、彝族和哈尼族3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14所中学的1793名学生,自行设计问卷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感染艾滋病危险的感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回族、彝族和哈尼族3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初中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5%,40.4%和5.9%,高中生分别为31.2%,48.7%和70.6%;初中生感染艾滋病危险的感知率分别为54.0%,60.6%和35.6%,高中生分别为64.0%,55.6%和48.8%,不同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回族和哈尼族聚居地区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感染艾滋病危险的感知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应通过适宜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法来提高其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何舒青  陈晶琦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5):541-542,545
目的 评价对农村初中生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农村初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 先后对整群选取的安徽省2所农村中学257名(教育组)和332名(等待教育组)学生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教育效果.结果 教育后1周,教育组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正向态度和技能得分分别由10.91,23.02和2.35上升到23.20,29.70和2.97,均明显高于教育前(P值均<0.01).教育组学生知识、态度和技能得分增长值均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P值均<0.01).教育组学生更愿意与家人/朋友谈论预防艾滋病问题.结论 在农村初中生中进行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促进对艾滋病感染者不歧视态度的形成,有助于培养拒绝相关危险行为的技能,促进与家人和朋友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丹阳市2004~2006年高中学生HIV/AIDS知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丹阳市2004~2006年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表,每年对辖区内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2004、2005和2006年分别调查了314、987和825人。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各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2004年,并且对艾滋病3条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2006年均达85%以上。学生对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高于多数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程度差别较大。2006年学生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均在51.2%~92.5%之间,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男、女生分别为87.1%和65.6%。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男生来说,安全套的知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对于女生来说,母婴传播的知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2006年丹阳市的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高于85%,达到了示范区工作方案的要求。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非传播途径信息的传播仍需加强。同时发现,男生和女生对艾滋病信息的关注程度不同。建议分别针对男生和女生制作使他们感兴趣的宣传材料,以增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制定医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医学院2130名在校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大一717名,大二533名,大三880名。结果医学本科生对HIV/AIDS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对于蚊虫叮咬、与艾滋病病人共用毛巾衣物是否会传染艾滋病的正确回答率仅为36.7%和54.3%。医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存在一定歧视,有79.9%的医学生不愿到艾滋病感染者处购物,76.4%的医学生不愿与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感染者共同进餐。与大一新生相比,高年级学生对HIV/AIDS相关知识了解较多,但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和可能采取的行为却相对较差。结论当今医学生对HIV/AIDS的认识与专业要求尚有较大距离,提示在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成都市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与歧视状况及艾滋病知识与歧视的关系,为高校更好地开展艾滋病知识教育与反歧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成都市11所高校的1 053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与歧视态度调查,分析不同特征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歧视得分差异,并构建艾滋病知识对不同同伴关系艾滋病歧视的作用路径。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分与歧视总分呈负相关(rs=-0.13,P<0.01)。调整混杂因素后,艾滋病知识总分对艾滋病歧视总分有预测作用(β=-0.12,P<0.01)。艾滋病知识对亲密、一般、陌生同伴关系的艾滋病歧视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0,-0.24,-0.18,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与其歧视态度相关。应该在艾滋病知识教育中增加更多反艾滋病歧视的内容,以减少大学生对HIV/AIDS患者及艾滋病相关人群普遍存在的恐惧和污名化。  相似文献   

18.
某校医学生AIDS相关知识态度课堂教学干预效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某医科院校学生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相关知识态度课堂教学干预效果,为探讨有效的艾滋病课堂教学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三、四年级本科生及研一学生共280名,集中研究对象,由专家结合课堂教学进行AIDS相关知识专题讲座,并于讲座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评价课堂教学干预模式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医学生对AIDS三大传播途径已普遍掌握,但对传播途径具体细节知晓率低;对非传播途径和具体预防方法认识有误;医学生对HIV感染者存有一定歧视;临床/护理和公共卫生/管理类专业学生干预后相关知识知晓率、态度正向率得到提高.结论 医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态度总体正确率不高;课堂教学干预模式有明显效果,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江苏省高中生性行为及艾滋病知识态度的现状,为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南京、苏州、扬州、徐州、盐城5个城市的17 911名高中生,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进行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结果 江苏省高中生性行为的报告率为3.8%,男生(6.4%)显著高于女生(1.5%);职业高中学生性行为的报告率(6.2%)高于普通高中学生(2.9%)和重点高中学生(2.2%);重组家庭学生边缘性行为报告率较高(7.1%);女生被迫发生过性行为的报告率(31.4%)高于男生(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0.01).学生对艾滋病病原体的知晓率为66.4%,男生(68.0%)高于女生(64.9%),重点高中学生(84.3%)高于普通高中(74.7%)和职业高中学生(42.3%).结论 对高中生进行科学的、适宜的性行为和艾滋病预防教育非常必要,要针对不同的人群特别是职业高中学生和重组家庭学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工科院校大一新生对AIDS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AIDS的态度倾向,为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医学、师范、工科院校新生共5 940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并收回问卷5 869份,有效率为98.8%.结果 三所院校新生AIDS知识平均得分为(20.58±3.08)分(满分27分),态度平均得分为(9.18±3.02)分(满分14分),三所院校新生AIDS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学生对AIDS三大传播途径和多数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均在80%以上,但对蚊虫叮咬不能传播AIDS知晓率只有30%左右.除共用注射器、输入被污染的血液以及怀孕、分娩期间母婴传播能感染AIDS病毒外,其他各项知识三所学校间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0%以上的学生认为AIDS病人或感染者值得同情和帮助,且大多数学生表示愿意与其有一些诸如握手、共用劳动工具等的日常接触,但仍有30%左右的人认为他们应该被隔离.各项态度除对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同学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项三所院校新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院校学生的AIDS知识掌握情况和态度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根据不同院校学生对AIDS知识的需求,结合他们自身专业特点,采取更有针对性的AIDS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