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悦  孙敏  刘超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9):160-162
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1型和2型糖尿病患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是糖尿病患康复方面的重要问题。本综述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血压控制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和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l/2004—08的章,检索词“diabetes mellitus,renin-angiotensin system,retinopathy”,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数据库1995-01/2004—08的章,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检索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研究中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献,筛除明显不随机的研究,对入选献查找全,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研究,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研究包含对照组。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资料提炼:共筛选36篇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血压控制临床研究的章,22个实验纳入标准,排除的14篇为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22个研究包括探讨高血压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治疗方法给予评价。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除与代谢控制有关,还受到血压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严格降压,尤其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应用可以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预防失明。结论:许多大型研究显示血压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系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明确影响,但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明了,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激光、手术治疗以及仍处于研究阶段的基因疗法和移植治疗的现状。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1995-01/2001-10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治疗相关的文章,检索词“diabeticretinopathy,treatment”,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应用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3-10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治疗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包括处理组和对组的文献,筛除明显不符合研究目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研究。②实验或临床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重复性研究和综述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25篇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文章,15个实验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10篇为重复研究。资料综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合理有效地控制血糖,药物治疗,激光光凝治疗,手术治疗,基因治疗,移植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所应用药物主要为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剂、可溶性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受体、肌醇的补充、醛糖还原酶、二酰基甘油-蛋白激酶C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和抑制因子促进剂、抗氧化剂、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激光光凝治疗包括全视网膜光凝技术、局部光凝术、黄斑格子样光凝术。结论: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从以前的单纯控制血糖发展到激光光凝,以及到70年代末开展的玻璃体切割手术等,现在综合应用这些治疗手段,已能够有效地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减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失明率。但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能够根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人们希望通过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找到一种药物能够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目前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在这方面开辟了一条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激光、手术治疗以及仍处于研究阶段的基因疗法和移植治疗的现状。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1995—01/2001—10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治疗相关的文章,检索词“diabetic retinopathy,treatment”,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应用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3—10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治疗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包括处理组和对组的文献,筛除明显不符合研究目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研究。②实验或临床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重复性研究和综述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25篇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文章,15个实验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10篇为重复研究。资料综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合理有效地控制血糖,药物治疗,激光光凝治疗,手术治疗,基因治疗,移植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所应用药物主要为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剂、可溶性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受体、肌醇的补充、醛糖还原酶、二酰基甘油-蛋白激酶C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和抑制因子促进剂、抗氧化剂、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激光光凝治疗包括全视网膜光凝技术、局部光凝术、黄斑格子样光凝术。结论: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从以前的单纯控制血糖发展到激光光凝,以及到70年代末开展的玻璃体切割手术等,现在综合应用这些治疗手段,已能够有效地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减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失明率。但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能够根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人们希望通过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找到一种药物能够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目前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在这方面开辟了一条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并分析醛固酮参与糖尿病及其肾病发生的可能机制及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影响因素,探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安体舒通干预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为糖尿病肾病的综合治疗探寻一条新途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5-12关于醛固酮与糖尿病肾病的文章。检索词“aldosterone,diabeticnephropathy,CYP11B2genepolymorphism”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醛固酮,安体舒通,糖尿病肾病”。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血浆醛固酮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或蛋白尿的相关性及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影响因素。②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尤其是小剂量安体舒通干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51篇,排除32篇重复性研究。19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6篇关于醛固酮与糖尿病肾病的综述,4篇关于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血浆醛固酮水平及高血糖相关性的临床与基础研究,5篇关于醛固酮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4篇关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干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资料综合: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部分位点的多态性改变除导致血浆醛固酮水平发生改变外,还与血糖变化密切相关。醛固酮除了传统的水钠滞留导致容量性血压升高外,还单独参与或介导了血管紧张素Ⅱ的部分靶器官损伤作用,与糖尿病及其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明显地防治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进展。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单独及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两联、三联应用能为糖尿病肾病的综合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但其疗效和安全性还须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近年来关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其多态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4-01/2006-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gen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4-01/2006-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及同心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0篇相关文献,3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2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2篇文献中,3篇涉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生理作用,10篇涉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生物学特征,1篇涉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及其多态性,10篇涉及正常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10篇涉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资料综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体内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在水盐的代谢平衡和血管张力调节中有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D多态性,可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且在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等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有差异性,说明亦与种族和遗传背景有关;此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D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病相关,在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甚至相同种族、相同民族的研究结果是不完全相同的。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键酶,其基因I/D多态性在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等正常人群中分布存在差异,与某些心脑血管疾病的易感性,严重性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并分析醛固酮参与糖尿病及其肾病发生的可能机制及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影响因素,探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安体舒通干预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为糖尿病肾病的综合治疗探寻一条新途径。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5-12关于醛固酮与糖尿病肾病的文章。检索词“aldosterone,diabetic nephropathy。CYP11B2 gene polymorphism”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醛固酮,安体舒通,糖尿病肾病”。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血浆醛固酮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或蛋白尿的相关性及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影响因素。②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尤其是小剂量安体舒通干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51篇,排除32篇重复性研究。19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6篇关于醛固酮与糖尿病肾病的综述,4篇关于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血浆醛固酮水平及高血糖相关性的临床与基础研究,5篇关于醛固酮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4篇关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干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资料综合: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部分位点的多态性改变除导致血浆醛固酮水平发生改变外,还与血糖变化密切相关。醛固酮除了传统的水钠滞留导致容量性血压升高外,还单独参与或介导了血管紧张素Ⅱ的部分靶器官损伤作用,与糖尿病及其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明显地防治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进展。 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单独及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两联、三联应用能为糖尿病肾病的综合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但其疗效和安全性还须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近年来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的研究有了很多的进展,了解血管紧张素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不同受体而产生效应的多样性,将给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启示。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0-01/2005-06关于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心血管效应的文章。检索词“Receptor,Angiotensin,Type2,cardiovascularsystem”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2005-06/2006-01,检索词“AngiotensinType2Receptor,AT2R”。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2000-01/2006-01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筛选,选取相关文章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效应的研究。②该型受体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③能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获取文章的全文。排除标准:①除心血管系统外有关其它系统的研究。②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2篇与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心血管效应相关的文献,其中25篇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①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在心血管系统有一定量的表达,而且在不同的病理生理条件下表达量会发生改变。②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可对心血管的细胞、组织结构及功能产生多种影响。③已经发现有若干种分子机制介导这些效应。结论: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许多效应是拮抗1型受体的,但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存在不少争议,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解决。对于该型受体的认识将有助于更好的了解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功能及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机制,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失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子。无论T1DM和T2DM,高血糖都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致病因素。然而,糖尿病其他病理生理改变同样可以导致靶器官的损害,包括葡萄糖依赖的通路,如多元醇形成、蛋白激酶C活化、糖化终末产物生成等。此外,非葡萄糖依赖的机制也同样可以导致器官损害。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在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大型的临床研究验证了RAS阻断药除了降低血压所带来的好处外,还可以通过其他作用减少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和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长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不是来自循环而是由特殊组织产生,其产生的AngⅡ并不作用于远处,而是直接作用于局部或其邻近组织。RAAS广泛存在于包括肾脏、胰腺、心脏、视网膜等多种器官和组织。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局部RAAS水平升高,且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对血液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影响很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升高可能参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对危险人群进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插入/缺失多态性筛查,并采取一级预防措施是预防心血管病的有效手段。 资料来源:全面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关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的多态性对血液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的文章,以“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Polymorphism,Heart disease”为 检索词,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关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的多态性对血液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的文章,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多态性;心脏病;一级预防”为检索词,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文献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并对重点文献进行手工检索及追踪相关全文,排除重复性研究、综述和Meta分析。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8篇有关文献,排除的20篇系同一研究、综述、Meta分析等文献。纳入与本文密切相关的28篇。 资料综合:分别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生物活性,以及其与冠心病、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扩张性心肌病的关系,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治疗反应,否可利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筛查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人群并进行一级预防等方面作以综合。 结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利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筛查心血管病的危险人群,进行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