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实验性血瘀证动物模型血管内皮细胞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基因表达及其分泌NO的变化。【方法】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模型组体内血管内皮细胞及体外培养的细胞中组成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并相应测定分泌的NO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体内血管内皮细胞中组成型NOS(cNOS)基因表达以及血浆和原代培养液中NO水平皆明显下降(P<0.01),同期血浆中NO含量与内皮细胞中cNOS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39,P<0.01)。两组间体外培养的传代细胞中cNOS基因表达及培养液上清中NO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NO水平都比各自原代培养液中的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短期内血瘀证兔模型体内内源性NO水平降低主要是cNOS基因表达下降导致的,随时间的延长,不排除诱导型NOS(iNOS)及体内其他因素对分泌NO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2.
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抗凝与纤溶障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实验性血瘀证兔模型血管内皮细胞抗凝与纤溶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复制去甲肾上腺素与牛血清白蛋白诱导的血瘀证兔模型 ,分离其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 ,检测模型动物体内血浆及体外细胞液中抗凝血酶Ⅲ (AT -Ⅲ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等抗凝和纤溶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 ,血瘀证组兔血浆t-PA和AT -Ⅲ的活性降低 (P <0 .0 1) ,PAI的活性升高 (P <0 .0 1) ;血瘀证组原代培养液中的t -PA活性较正常组降低 (P <0 .0 5) ,PAI活性升高 (P <0 .0 5) ;血瘀证组传代培养液中t-PA、PAI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抗凝与纤溶功能障碍在血瘀证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在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中的作用.方法:对CHD气虚血瘀证组112例、CHD非气虚血瘀证组108例、非CHD气虚血瘀证组110例和健康人对照组100名检测分析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NO、ET、AngⅡ等血管活性物质.结果:ET、Ang Ⅱ的异常程度均呈CHD气虚血瘀证组>CHD非气虚血瘀证>健康人对照组的趋势(P<0.05或P<0.01);而CHD气虚血瘀证组和非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NO、ET、AngⅡ等血管活性物质与CHD形成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是CHD“气虚血瘀”病理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 (VD)肾虚血瘀型患者血浆内皮素 (ET)、血清一氧化氮 (NO)、同型半胱氨酸(HCY)、雌二醇 (E2 )及睾酮 (T)的变化 ,探讨其机制及其与肾虚血瘀证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病患者 70例 ,依据肾虚血瘀证候评分分为轻、中、重症组 ,与正常对照组进行ET、NO、HCY、E2 、T比较。结果 :VD各组ET、ET/NO及HCY非常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NO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1) ,且各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0 1) ;女性VD患者E2 水平低于女性正常组 (P <0 .0 5 ) ,男性VD患者E2 、E2 /T高于男性正常组 ,T低于男性正常组 (P <0 .0 5 ) ,男轻症组与中、重症组T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VD肾虚血瘀型血瘀证候积分值与ET、ET/NO、HCY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或P <0 .0 1) ,与NO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与E2 /T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ET、NO、ET/NO、HCY、E2 、T介导了VD肾虚血瘀证型的发生发展 ,是VD诊断和治疗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血压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 )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 5 0例不同临床分期EH患者 (EH组 )及2 5例体检健康的正常人 (对照组 )分别检测血浆内皮素 (ET)、血清一氧化氮 (NO)、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浓度、血清丙二醛 (MDA)含量 ,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 EH组ET、MDA、vWF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NO、SOD活性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1)。结论 EH时内皮细胞损伤 ,NO和ET的平衡受到破坏 ,NO和ET及氧化应激参与EH的发生、发展。vWF可作为EH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程度的特异性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周黎黎 《四川医学》2003,24(1):74-75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患者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胃泌素 (GT)含量的变化在胃粘膜病变中的意义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PHG 2 9例和慢性胃炎 (CG) 32例病人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空腹血清NO含量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血浆ET、血清GT含量。内镜活检胃粘膜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 (cNOS)和GT活性的变化。结果 ①PHG组血清NO含量、胃粘膜iNOS、cNOS表达均较CG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②PHG组血浆ET较CG组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NO与ET的相关性其直线相关分析r =-0 .36 0 1,(P >0 .0 5 ) ;③重型PHG血清NO含量较轻型增高 ,ET和GT也较轻型增高 ,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性 (P >0 .0 5 )。PHG轻重两型与Child Puph肝功能分级无关 ;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密切相关 ,(P <0 .0 0 0 1) ;④PHG组血清GT较CG组明显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胃粘膜GT表达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NO升高在PHG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胃粘膜iNOS、cNOS活性增高是血中一氧化氮升高的重要来源。低水平血浆ET对PHT高动力循环起维持作用。血清GT含量减低 ,推测可能由于PHG胃粘膜释放GT发生障碍 ;PHG病人血NO、ET、GT含量的变化会不同  相似文献   

7.
正脂丸对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正脂丸对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影响,以阐明正脂丸保护内皮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正脂丸含药血清,并以该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细胞培养液中NO,ET的含量,结果:正脂丸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生成NO,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同时可以抑制ET的生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正脂丸可以调节内皮细胞产生NO,ET,这可能是其保护内皮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 (X线 )对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含量变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生儿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VEC)体外原代培养方法 ,用放免法和化学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ET和NO含量 ,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和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在电离辐射 2 4h后 ,各辐射剂量组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无变化 ;在 2Gy剂量组ET含量变化不明显 ,而 5、10、2 0Gy各剂量组ET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5 )。电离辐射 2 4、4 8h后HUVEC形态无明显改变 ,未检测出明显凋亡细胞。结论 原代培养生长的HUVEC在 2~ 2 0Gy照射时有一定的放射抗性 ,其确切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同中医证型ET、NO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发生、发展过程中 ,血管收缩因素内皮素 (ET 1)和血管舒张因素一氧化氮 (NO)变化特点 ,并探讨这些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指导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 6 1例DVT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为 3组 ,并设正常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ET 1、NO浓度。结果 :DVT各组的ET 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瘀型ET 1高于湿热下注型和血瘀湿重型 (P <0 .0 5 ) ;DVT各组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DVT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DVT存在血管张力因素的变化 ,血管收缩强于血管舒张 ,这一变化在不同的证型有不同的改变特点。血瘀型ET 1、NO变化最明显 ,湿热下注型次之 ,血瘀湿重型则明显好于前二者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干预分组如下:空白对照组(无血清的DMEM)、健康组(健康人血清)、糖尿病血瘀证组(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血清)和糖尿病非血瘀证组(糖尿病非血瘀证患者血清).采用MTT法观察细胞活性;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放免法测定内皮素(ET)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利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血管内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含量;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采用Fluo-3/AM作为荧光指示剂观察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变化;并采用荧光探针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法观察细胞肌动蛋白微丝分布的差异.结果 ①10%浓度的糖尿病血瘀证组的OD值较健康组明显降低(P<0.001);②糖尿病血瘀证组的ET水平比空白对照组和糖尿病非血瘀证组升高(P<0.001);糖尿病血瘀证组的NO水平比空白对照组降低(P<0.001);但和糖尿病非血瘀证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内皮细胞经过患者血清损伤后,糖尿病血瘀证组分泌的EPCR含量比空白对照组升高(P<0.001),但低于糖尿病非血瘀证组(P<0.001);糖尿病血瘀证组分泌的vWF和sTM含量比空白对照组升高(P<0.001),和糖尿病非血瘀证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糖尿病血瘀证组胞浆内荧光分布不均匀,荧光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非血瘀证组(P<0.001);⑤空白对照组和健康组细胞骨架微丝分布多规则清晰,保持着细胞的正常外形,糖尿病血瘀证组的细胞骨架微丝断裂且排列紊乱,糖尿病非血瘀证组细胞微丝断裂但排列较为规则.结论 应用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血清干预ECV-304可以在体外表现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种种征象,初步建立一种病证结合的血瘀证细胞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观察血府逐瘀汤对用血瘀证兔血清损伤的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正常组、血瘀证组、正常加中药组和血瘀证加中药组兔血清分别加入同批培养的政党中外文 动脉内皮细胞中,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光镜检查表明血瘀证组内皮细胞收缩变形,细胞间隙增大,胞浆中有暗色颗粒;血瘀证加中药组细胞间隙增大不明显,电镜观察发现,与正常组和正常加中药组相比,血瘀证组细胞内饮液泡明显增多,粗面内质网数目减少并有扩张,线粒体细小,嵴不清,细胞表面仅有少量细长的微绒毛,末端膨大融合;而血瘀证加中药组粗面内制裁网数目较少但不扩张,细胞表面微绒毛未见融合。[结论]血瘀证组兔血清严重损伤体外培养的正常血管内皮细胞,血府逐瘀汤对用血瘀证兔血清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哮喘患者肺泡巨噬细胞 (AM)源性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的变化及硝酸甘油 (NTG)、地塞米松(DXM)对两者的影响及机制。对 15例轻、中度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的AM(分为未干预组、DXM干预组、NTG干预组 ) ,7名健康自愿受试者的AM(未干预组 )培养 48h ,用镀铜镉还原法、放射免疫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测定AM培养上清液中NO ,ET水平和iNOS mRNA ,ET 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 ,哮喘AMiNOS mRNA ,ET mRNA表达增强 ,分别导致NO ,ET水平升高 ;NTG以直接作用的方式促进AM源性NO的产生 ,反馈抑制iNOS mRNA表达并明显抑制ETmRNA的表达 ,降低ET的水平 ;DXM降低哮喘AM源性NO ,ET水平及iNOS mRNA ,ET mRNA的表达 ,尤以抑制iNOS mRNA表达和降低NO水平为甚 ,使NO ,ET处于低水平的异常状态。  相似文献   

13.
内皮素及其受体对心脏细胞肥大与增殖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内皮素-1(ET-1)及其受体(ETR)对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体外乳鼠心肌细胞和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一定浓度的ET-1作用细胞24h,以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3H-亮氨酸(3H-Leu)掺入法测定细胞DNA、蛋白质合成,Bradford法测定细胞总蛋白含量,RT-PCR法测定心肌细胞心钠素(ANP)mRNA的表达;用针对ETA受体(ETAR)、ETB受体(ETBR)的特异性拮抗剂BQ123、BQ788分别阻断两个受体,观察两种受体的作用。结果ET-1显著促进心肌细胞和心脏成纤维细胞3H-TdR、3H-Leu掺入,总蛋白含量增加,ET-1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并且使心肌细胞ANP mRNA表达明显增加,ET-1的作用可被ETAR拮抗剂BQ123明显抑制,ETBR拮抗剂BQ788对此无影响。结论ET-1促进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ET-1的作用通过ETAR介导,ETBR对此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 )血清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分泌功能及抗凝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生长在 2 4孔培养板中呈融合状态的内皮细胞加入 2 0 %( V/V)妊娠血清 ,其中重度妊高征血清 1 6例 (妊高征组 ) ,正常妊娠血清 1 6例 (对照组 ) ,共同培养 48h,收集上清液分别测定内皮素 1 ( ET- 1 )、6-酮前列腺素 F1α( 6- Keto- PGF1 )、亚硝酸盐 ( NO-2 )、假性血友病因子 ( VWF)、内皮细胞表面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纤维粘连蛋白 ( FN)的变化以及观察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加入重度妊高征血清组 ET- 1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5 )、6-酮前列腺素F1 α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1 )、NO-2 分泌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1 )、VWF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5 ) ;加入重度妊高征血清后内皮细胞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 P<0 .0 1 ) ;显微镜下观察 ,两组内皮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 :重度妊高征血清引起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物质的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过程中FK506结合蛋白12(FKBP12)表达和细胞上清液ET-1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VEC并传代,观察其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作用下的不同时期FKBP12mRNA水平的表达和细胞上清液ET-1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过程中FK—BP12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ET-1;血管内皮细胞FKBP12表达和ET-1分泌基本一致,呈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对它们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降低FKBP12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对ET-1合成和分泌起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Restenosis following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coronary angioplasty ( PTCA) is one of the majorre-search subject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The mechanism is quite complicated and not yetclear,buttheimpairmentofendothelium isknown asthe primary evocative factor of the progress ofrestenosis.It is supposed to prevent the restenosisfollowing PTCA by accelerating restoration of en-dothelial integrity and function.In the experimentalstudies,it was proved that exogenic vascular en-dothelial…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条件培养基及气血并治方有效组分D(主要为芍药苷)和E(主要为总黄酮)配伍(重量比为1:2)是否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相关基因表达有影响.方法将VSMC正常培养液、ox-LDL诱导VEC损伤的条件培养基、辛伐他汀加ox-LDL诱导VEC损伤的条件培养基、有效组分D和E配伍加ox-LDL诱导VEC损伤的条件培养基等分别作用于VSMC,采用MTT染色法检测VSMC生长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c-myc mRNA表达.结果 VEC损伤条件培养基作用于VSMC后,与正常培养VSMC相比,细胞生长活性明显增加(P<0.01),细胞c-myc mRNA表达增强,有效组分D、E配伍与VEC损伤条件培养基作用于VSMC后,与模型组相比,细胞生长活性明显降低(P<0.01),细胞c-myc mRNA表达减弱.结论气血并治方中有效组分芍药苷和总黄酮配伍可以拮抗ox-LDL诱导VEC损伤条件培养基引起VSMC增殖及c-myc mRNA表达增加,气血并治方防治AS的作用可能与方中有效组分芍药苷和总黄酮配伍抑制VEC损伤条件培养基引起的VSMC增殖相关基因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缝隙连接蛋白(gap junction protein)connexin4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D-葡萄糖孵育牛血清白蛋白制备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作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体外常规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100、200和400mg/L AGEs干预组,干预24h后通过RT-PCR方法检测各组connexin43基因mRNA的表达有无差别;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对照组和200mg/L AGEs干预组之间connexin43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无差别。结果不同浓度(100、200、400mg/L)的AGEs干预24h均能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on-nexin43基因mRNA的表达上调(P<0.01);200mg/L的AGEs干预24h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onnexin43基因的蛋白表达上调(P<0.01)。结论 AGEs体外短期干预可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onnexin43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  相似文献   

19.
研究哮喘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M)源性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及硝酸甘油(NTC)、地塞米松(DXM)对两者的影响及机制。对15例轻、中度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的AM(分为未干预组、DXM干预组、NTG干预组),7名健康自愿受试者的AM(未干预组)培养48h,用镀铜镉还原法、放射免疫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测定AM培养上清液中NO,ET水平和iNOS-mRNA,ET-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哮喘AM iNOS-mRNA,ET-mRNA表达增强,分别导致NO,ET水平升高;NTG以直接作用的方式促进AM源性NO的产生,反馈抑制iNOS-mRNA表达并明显抑制ET mRNA的表达,降低ET的水平;DXM降低哮喘AM源性NO,ET水平及iNOS-mRNA,ET-mRNA的表达,尤以抑制iNOS-mRNA表达和降低NO水平为甚,使NO,ET处于低水平的异常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