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MS)是最常见的脱髓鞘疾病,是中青年非外伤性致残最常见原因之一.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以累及脊髓和视神经为主的脱髓鞘疾病,在我国较为常见.既往NMO曾被认为是MS的一个亚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是两种独立的疾病.由于它们最优治疗方案不同:MS主要采用B·干扰素[1]、glatiramer acetatet[2]等药物治疗;而NMO主要采用泼尼松 硫唑嘌呤[3]、利妥昔单抗(rituximab)[4]和血浆置换[5]等方法治疗.在诊断不能明确时,患者无法得到最有效的治疗,从而延误病情.因此,准确鉴别这两种疾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硬化 (MS)是中枢神经系统多灶性炎性、脱髓鞘疾病 [1]。 1 998年 1 0月至 2 0 0 2年 4月 ,我们收治 3 2例 MS患者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符合 1 983年 Poser等提出的诊断标准 ,男 9例 ,女 2 3例 ;发病年龄 1 0~ 6 8岁。其中早发型 (<1 6岁 ) 1例 ,成年型 (1 6~ 49岁 ) 2 1例 ,晚发型(>5 0岁 ) 1 0例。发病呈急性 1 0例 ,亚急性 1 8例 ,慢性 4例。患者发病 1~ 6次。首发表现为视神经症状1 3例 ,脊髓症状 8例 ,大脑半球症状 8例 ,脑干症状 2例 ,小脑症状 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障碍 1 8例 ,复视 7例 ,眼球震颤 5例 … 相似文献
3.
4.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分散性脱髓鞘、轴索损伤和炎症活动为特征[1]。迄今为止,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然尚未清楚,目前一般认为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作用,易于触发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过程而致MS。因此,对MS的发病机制以及相关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国外有报道,雄激素对复发-缓解(R-R)型MS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本文试就雄激素与MS的关系进行探讨。1雄激素及其雄激素受体(AR)雄激素是一类含有19个碳原子的甾体激素,雄激素能促进和维持精子发生、促使雄性性征的出现并维持其正常状… 相似文献
5.
随着 CT和 MRI的应用 ,尤其是 MRI多种扫描序列的应用 ,影像学检查逐渐成为多发性硬化 (MS)的重要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方法。1 CT检查七八十年代 ,由于 CT扫描可以直接观察到脑灰白质的改变 ,注射含碘对比剂 (旧称造影剂 )后扫描能够显示血脑屏障的破坏 ,使其成为诊断多发性硬化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髓鞘脱失与 CT成像有关的病理改变是水成分增多 ,所以病变区域显示为低密度 ,大小不等 ,形态以圆或椭圆形为主 ,部分为片状 ,大多数无占位征象 ,部分急性期有轻度占位征象 ,即邻近脑沟和 (或 )脑室变窄。病灶多位于侧脑室体部周围的白…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以白质受累为主的炎性脱髓鞘疾病。随着检查手段的增多,国内外报道不断增加。由于本病病程长,并有缓解与复发,在中枢神经系统有多发病灶,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颇为复杂。因此,给临床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现将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误诊为脑梗塞的多发性硬化3例报告如下,并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例1:男,65岁,于1997年11月反复出现呃逆,双上肢麻木无力。1998年7月又出现左面部疼痛,未经治疗10天后疼痛消失。一个月后双上肢麻木无力,第3天后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排尿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腹壁反射表现对MS诊断及临床定位的意义.方法 对1998-2007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6例MS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腹壁反射检查,同时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病变部位.结果 MS患者中腹壁反射正常者占2l例(27.6%).对照组腹壁反射正常者82例(8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腹壁反射表现的不同将MS患者分为4组:双侧正常、双侧减弱、双侧消失、一侧减弱一侧正常.一侧减弱一侧正常组因例数太少,未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又将Ms患者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女性组又可分为已生育组和未生育组.男性及女性组中各类型的腹壁反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未生育组和已生育组各类型腹壁反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若仅将腹壁反射分为正常和异常两组,女性患者未生育和已生育腹壁反射正常和异常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脑干受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5),而双侧大脑半球和脊髓受累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患者随着疾病的复发,腹壁反射由正常变为减弱,最终消失.结论 腹壁反射异常是MS的常见体征,性别及有否生育对Ms患者腹壁反射正常与否没有影响,腹壁反射正常时提示病灶位于双侧大脑半球,脊髓受累的可能性较小,腹壁反射的改变可能预示Ms的复发. 相似文献
8.
9.
多发性硬化(MS)临床表现多样,以眩晕为突出表现而无其他症状的MS发作少见,现报道1例以眩晕为突出表现的MS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常见的、主要发生于年轻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脱髓鞘疾病。髓鞘和轴索均受累,最早表现为孤立的脱髓鞘,两个以上复发则成为临床确认的MS。早期常复发缓解(即复发缓解型MS),多次复发后出现不可逆性功能障碍进展,成为继发性进展型MS,约10%的MS患者从发病起就持续进展,为原发性进展型M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多发性硬化(MS)与视神经脊髓炎(NMO)国人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两组患者发病年龄、起病形式、首发症状、临床症候及电生理、实验室及影像检查等对比分析.结果 MS男女比例1:1.35,而NMO为1:4.43,后者女性更多见;MS发病平均35.5岁,而NMO为30.6岁,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MO视力下降至≤0.1为13例,显著高于MS(1例),前者(19例)治疗后视力仍≤0.5者显著多于后者(1例).MS智能减退者(10例)显著较NMO(3例)更为多见.MS脑脊液寡克隆带阳性者(16例)显著多于NMO(9例).MS脊髓病灶形态以卵圆形居多,多靠周边且不对称,而NMO则以纵向融合及居中病灶多见;MS的脊髓受累平均节段为2.17个,显著少于NMO的6.60个,而其脊髓病灶数为1.96个,显著多于NMO的1.17个.结论 NMO可能是不同于MS的疾病实体,两者人群易感性、临床特点、影像表现等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13.
18例多发性硬化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例多发性硬化的脑电图分析杨国华为了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脑电图(EEG)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作者将18例临床上诊断为MS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MS患者18例,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17~56岁,20~45岁15例。病程1...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硬化诊治进展 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MS)是历史悠久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以发作性中枢神经如视神经、脊髓和脑部的局灶性损害为临床特征。这些神经损害在病程上 ,以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复发为特点。而且因病变累及的部位和神经髓鞘脱失病灶范围的不同而表现临床症状的多样性。长期以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在此概述 MS的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表现。1 MS的流行病学本病的发病与人群所居住的纬度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亚洲发病率较低 ,日本为 1.4/10万。近年来我国有关本病的报道日渐增多 ,但发病率尚缺乏精确的… 相似文献
15.
16.
多发性硬化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多发性硬化 (MS)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其治疗目的是终止急性发作 ,预防复发和进展 ,对症治疗。1 急性发作期治疗1.1 促皮质素及皮质类固醇类的应用 类固醇类治疗 MS的机制主要是调节或抑制淋巴因子的产生 ,抑制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反应 ;促进血脑屏障恢复 ,减轻脑水肿 ,改善脱髓鞘区的传导功能。目前提倡应用短期大剂量冲击疗法。具体方法 :1甲基强的松龙 :a.静脉给药 ,10 0 0 mg/d,连续 3~ 5天为1疗程。继之口服泼尼松 60 mg/d,12天后逐渐减量。b.静脉给药 ,第 1~ 3天 ,15 mg/(kg· d) ;第 4~ 6天 ,10 mg/(kg· d) ;第 7~ 9… 相似文献
17.
18.
多发性硬化(MS)好发于中枢神经系统一定的解剖部位,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其病变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所以多发性硬化的症状千变万化,有些疾病有许多症状、体征与多发性硬化者相似,有些症状和体征于多发性硬化相对少见,从而致首次诊断困难.现就我院52例MS患者的首次诊断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MS的首次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硬化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含量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含量与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和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25例MS患者的血浆皮质醇(F)含量和血白细胞GR含量。结果MS患者血浆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血GR含量为(8635±1432)位点/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320±540)位点/细胞(P<0.01)。用常规大剂量激素治疗时,治疗前GR位点数高者[(9356±645)位点/细胞共18例],疗效优于位点数低者[(6176±385)7例]。结论M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GR增多,GR含量高者近期疗效较好,GR含量低者可加用超大剂量激素治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比较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与传统型多发性硬化(C-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在苏州地区收集99例按照McDonald诊断标准(2001)确诊为MS患者(其中C-MS73例,OS-MS26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实验室及相关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C-MS相比,OS-MS患者中女性更多见,首发症状以视力减退和运动障碍最常见,整个病程中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及视力减退的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2组患者在首次发病年龄、病程等方面未见显著差异。结论:C-MS与OS-MS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