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清ALT和AST水平与流行性出血热的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预后与血清丙胺酸转氨酶(ALT)和草酰乙酸转氨酶(AST)水平的关系。方法:208例FHF患者入院时在测血、悄、粪常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及电解质的同时检测ALT和AST,ALT和AST每周复查1次,其他化验根据病情随时复查。结果:①55.8%的EHF患者伴有ALT异常。41.8%的患者伴有AST异常,其中29.3%患者ALT和AST同时异常(  相似文献   

2.
吕太富  王昭孝 《贵州医药》1991,15(4):201-204
近年来,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病学研究的报道不少,但在一个较大范围内进行系统的研究则不多。贵州省是本病高发地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它因素,使流行情况极为复杂。我们在进行地理流行病学研究的同时,对其血清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3.
王华雨  朱白 《江苏医药》1994,20(6):310-311
对52倒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作了血清透明质酸(HA)检测,并以32例健康献血员作对照。动态观察发现EHF患者血清H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而且血清HA水平的高低与病情的轻重成平行关系。同时EHF患者血清HA水平与病期有一定关系。结果提示血清HA检测可反映EHF患者病情轻重,动态观测有助于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付德庆  王昭孝 《贵州医药》1991,15(4):199-200
免疫荧光技术在流行性出血热(EHF)诊断上一直作为经典的方法得以大量应用,但由于受到荧光显微镜等设备条件的限制而难于在基层推广。为寻找适合于基层单位使用的诊断方法,我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酶标葡萄球菌A蛋白组化法(HRP—SPA)。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血凝抑制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 ( EHF)是我们地区的常见病 ,发病急 ,症状明显 ,而且有多脏器损害。我们对 2 2 4例 EHF患者进行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AL T)检验 ,并进行了追踪观察。现将检验结果讨论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2 2 4例患者均系本院收治住院的 EHF病人 ,男 118例 ,女 10 6例 ,年龄 16~ 6 0岁。全部符合 1981年全国EHF防治科研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出血热抗体检测均为阳性。 2 2 4例中 ,轻型 16 4例 ,中型 4 1例 ,重型 19例 (其中危重型 3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于次日晨采血 ,检查 AL T,以后每周复查两次 ,至 AL T…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的辩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以HI法对咸宁市EHF患者血清进行了分型研究。结果,患者血清抗体阳性者中,野鼠型(A型)占27.7%,家鼠型(R型)占59.3%,未定型占13.0%。咸宁疫区属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研究表明,患者血临床型与血清型无关。男女患者在血清型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和治疗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季和 《江苏医药》1991,(9):514-516
  相似文献   

9.
宁德地区第一医院自1973年~1988年共发现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15例。其中4例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TFAT)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EHF-Ab)确诊,现择其典型误诊病例,加以分析,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和减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重视对流行性出血热各了病程阶段的护理。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进行探讨和实施。结果使患者尽快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结论通过对流行性出血热的各方面的观察,细致护理,使患者减轻痛苦,缩短病程,早日走上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2.
肾图是一种无损伤的、检查分侧肾功能和上尿路通畅情况的简便方法,我们收集了1996-11~2000-04在我院住院的40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的肾图,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赵颖 《黑龙江医药》2001,14(6):505-506
本文通过流行性出血热分析研究其体温、血压、尿量及出血症状的变化.对其护理要点进行探讨。1 根据体温变化特点进行护理患者在发病第三日左右体温可达最高峰,对高热患者可给予冷敷降温,而不宜用酒精擦浴,以免加重毛细血管的中毒性损害,需慎用解热药物,切忌引起出汗过多,造成体液丧失,加重诱发低血压休克,在患者体温下降接近正常时,不可认为患者系病情好转,而放松护理,应警惕其转入低血压期和少尿期,特别对体温骤降患者更应予以重视,做好休克期和少尿期的护理准备工作。2 根据血压变化的特点进行护理  相似文献   

14.
15.
作者对87例流行性出血热(EHF)均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其中16例行肝穿光镜检查,结果有67例诊为 EHF 合并肝损害;12例合并病毒性肝炎(VH);1例合并药物性肝损害。作者提出:诊断 EHF 所致肝损害宜慎重,VH 血清标志物及肝穿活检有助与 VH鉴别;EHF 肝损害时黄疸、肝脾肿大、SGPT 短期内复常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流行性出血热又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发热、充血、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要求发现后24 h内上报。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护理人员,应在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期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活动,避免和降低易感人群的发病机会,保障人群健康;对现症患者应做好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其指导工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鼠为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我国为重疫区。临床工作中发现该病极易误诊,与同行们的经验交流也证实了这一点。关于误诊方面的文章已在多家医学杂志上发表,现将其总结、归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玉英 《首都医药》2008,15(24):37-37
对北京市平谷区医院4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1990—1997年收治流行性出血热27例,其中使用病毒唑治疗13例(治疗组),不用病毒唑治疗14例(对照组).现将两组治疗情况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①对照组:1990—1992年收治14例(死亡4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最大59岁,最小16岁,平均41岁.②治疗组:1993年~1997年收治13例(死亡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最大62岁,最小15岁,平均39岁.1.2 诊断依据①临床症状:发热、“三红”、口腔粘膜出血点、腋下皮肤出血点等.②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减少、蛋白尿、EHFIRG抗体阳性.1.3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病毒唑首次量为33mg·kg~(-1),以后第1~4d按16mg·kg~(-1)给药,每6h一次,加入生理盐水150ml静脉滴注.第5~7d病毒唑按8mg·kg~(-1)给药,每8h一次,7d为一疗程.②对照组:不使用病毒唑,其他综合治疗同治疗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2004-2005年我院救治成功的30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综合治疗及细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流行性出血热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原则仍是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预防休克、出血及肾衰,同时,精心的护理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