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探讨闭合穿针结合夹板,托板,弹力带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足工度的2.5-3.0mm骨园针两枚,于大结节内,外侧分别钻入骨折近端髓腔至骨折线处,在X线机下进行整复,骨折复位后,将两枚骨园针穿入对侧髓腔8cm以上,针尾剪短并折弯,埋于皮下,小夹板结合压垫做外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3例患者,以骨折处为中心做一长3~5cm的切口,暴露锁骨断端,从锁骨远侧断端髓腔钻入的1枚〈2mm克氏针,出口大致在喙锁关节的内后侧,在肩的后外侧穿出。结果73例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周(6—8周)。64例愈合后局部无疼痛,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平均为4个月(3~6个月)。6例术后则有因天气变化偶然疼痛或因患肢上举产生肌肉酸痛,3例骨不连术后均有局部隆起和肩部轻度内收畸形。结论锁骨骨折用1枚φ2mm的克氏针髓腔内固定和钢丝环扎可发挥较强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带螺纹针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锁骨骨折患者行横行小切口,准备直径为2.0~3.0 mm、尖端带有细螺纹的不锈钢针。将螺纹针针尾逆行钻入锁骨骨折远断端髓腔,于肩部穿出皮肤,使骨折复位后,用电钻将螺纹针顺行钻入骨折近端髓腔,针尖从前侧骨皮质穿出1~2个螺纹固定。针尾部皮肤切一小口,针尾留10 mm剪掉,弯成90°埋于皮下。结果:骨折解剖复位,固定满意。复查、随访38例,全部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正常。Rowe评分均在90~100分。结论:此方法的关键是固定钢针的尖端有10~15 mm的细螺纹,螺纹间距为0.5 mm;手术后第2天即可以进行肩、肘关节的适当活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恢复;手术操作易行,材料费用低廉,骨折解剖复位,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乔栋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3):104-105
目的探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4例患者,以骨折处为中心做一长3~5cm的切口,暴露锁骨断端,从锁骨远侧断端髓腔钻入的1枚克氏针,出口大致在喙锁关节的内后侧,在肩的后外侧穿出。结果临床愈合时间4~l2周,平均骨性愈合时间为7周。术后外观无畸形,肩关节活动正常。克氏针轻微移位1例,改二次钢板手术1例。结论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9岁,左上臂轻微外伤后肿痛肩臂不能抬举6天入院,既往有劳累后该处不适史4月之久。检查:左上臂瘀斑,肱骨纵向叩痛。x线摄片见肱骨头下至中段广泛性骨结构不良。1981年9月手术切除病段肱骨15cm,保留肱骨头,取右侧带血管腓骨16cm移植,近端插入肱骨头,远端和髓腔相嵌,螺钉固定,缝合周围软组织,腓动脉和肱深动脉、静脉和头静脉吻合,术后引流24小时,抗凝7天。10天拆线,肩外展固定2月。病理诊断:骨结构不良。随访:术后2月腓骨远近端骨痂生长,4月大量骨痂生长骨愈合,1年4月腓肱骨坚强愈合,髓腔沟通,肩关节功能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方法切口以骨折部为中心沿锁骨作切口,显露骨折端,先试行复位,再以2.5mm或3.0mm克氏针沿骨折远端髓腔钻入,从肩锁关节穿出,扩通髓腔后再退出,然后顺行或逆行打入2.5mm克氏针。结果经15个月以上的随访,针尾留在肩峰端的10例中,术后1个月左右3例出现退针,骨折部成角畸形,再次以重建钢板手术治疗,退针率30%。针尾留在胸锁关节端的21例中,X片示骨折皆解剖复位,1个月后X线片示有少量骨痂生长,3个月后有大量骨痂生长,无退针、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发生,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改良克氏针加PDS缝线治疗锁骨骨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 ,4 1岁。因骑自行车摔倒致肩部肿痛、畸形 ,活动受限。在当地私人诊所行肩关节 X线片检查结果提示肱骨外科颈骨折 ,未报告肩关节后脱位。予以行手法复位超肩关节小夹板固定屈肘位悬吊 ,6周后去除夹板出现肩部肌肉萎缩、活动受限。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复查 ,门诊行肩关节 X线片检查 ,结果提示肩关节后脱位伴肱骨外科颈骨折 ,骨折对位不良 ,骨折处见大量骨痂生长。收住入院后在臂丛麻下行肩关节前上后路切开复位 ,骨折复位两枚克氏针交叉固定 ,术后行超肩关节石膏夹固定屈肘位悬吊。复查 X线片检查结果提示肩关节脱位复…  相似文献   

8.
自2004年1月~2006年共收治下肢长骨分段骨折20例,10例为股骨多段骨折,10例胫骨或胫腓骨多段骨折。本人对该类骨折的临床特点、整复方法及治疗选择做了探讨。认为:该类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是目前最好的适应征。因为:①带锁髓针内固定可采用闭合复位;②带锁髓内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创伤小;③带锁髓内针内固定范围广,更加体现了骨折内固定的治疗原则。本组经用带髓锁内针治疗病例,所有骨折,除1例2期持骨,均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经随诊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熊兵  王泗京  韩子冀  李绚 《贵州医药》2007,31(7):607-607
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用肱骨带锁髓内钉闭合穿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肱骨干粉碎性骨折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20~59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9例,坠落伤6例,棒击伤5例,伴创伤性湿肺2例,血气胸1例。1.2方法取仰卧位,肩下垫薄枕,臂丛麻醉,做前方肩峰下切口长约4cm,顺肌纤维切开三角肌,显露大结节,用尖锥在大结节内侧、肱二头肌沟后侧0.5cm处开口,插入导针,逐级扩髓,选择合适直径和长度的髓内钉插入髓腔,透视下远端经前后方向交锁一枚螺钉,近端经瞄准器交锁二枚螺钉。本组30例均未切开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张力带技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应用张力带固定技术治疗C型肱骨髁间骨折 3 9例 ,对其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拉力螺钉或骨栓固定双髁、于双髁部分别置入两枚交叉克氏针并于近骨折断端钻孔完成张力带固定技术。结果 :经平均 9个月的随访 ,骨折均获愈合 ,按照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其疗效 ,功能优良率为 84 6%。结论 :该方法具有取材简单、显露充分、解剖复位、固定可靠和能够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的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前臂双骨折患者分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14例、克氏针内固定组13例和尺桡骨钢板内固定组15例,并观察3组治疗效果及愈合时间。结果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的优良率高于尺桡骨钢板内固定组与克氏针内固定组,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患者的愈合时间短于尺桡骨钢板内固定组与克氏针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应用于前臂双骨折手术治疗中具有创伤小,优良率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愈合时间也最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多枚骨圆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我院于2005年9月~2007年3月用多枚骨圆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移位.结果 本组42例随访半年至1年,优良率88.1%.结论 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手术损伤小,时间短,术后无需长期外固定,且取针简单方便,对老年患者应成为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研究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配合甩肩治疗粉碎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粉碎性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82例,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配合甩肩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并内固定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骨折愈合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配合甩肩治疗粉碎性肱骨外科颈骨折,效果比较明显,骨折愈合较快速,肩关节的功能恢复好,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机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2例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2.5岁。全为新鲜骨折,其中单纯锁骨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5例,近肩峰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1倒。 1.2 手术指征:(1)新鲜骨折;(2)陈旧性骨折伴有假关节形成者;(3)外固定难以复位者;(4)外固定复位尚可,但骨折不稳定有致畸形愈合可能者。 1.3 手术方法:手术采用局麻加强化,采用克氏针从远折端或近端逆行骨钻钻入,从相反方向穿出至皮外,把针尾与骨折端拉平,骨折复位后再把钢针向相反方向钻入,钻入的钢针深度越过骨折线2cm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克氏针结合钢丝张力带治疗肘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肱骨髁上截骨后 ,由远折端外侧向内上方穿越骨折线交叉打入两枚克氏针 ,再由近端外侧骨皮质钻一骨洞 ,内穿一钢丝 ,呈“∞”字绕过二针尾 ,逐渐拧紧。术后屈肘 90°位石膏外固定。结果 :优 37例 ,良 5例 ,总优良率 10 0 %。结论 :克氏针结合钢丝张力带治疗肘内翻 ,可促进骨折的愈合 ,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创造了条件 ,并且防止肘内翻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6.
肱骨干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各自优缺点及最佳适应症。方法回顾53例肱骨干骨折,其中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29例,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24例,从骨折复位、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及肩肘关节活动度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1~5年,平均2.6年的随访,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组:骨折复位优良率96.55%,骨折愈合率100%,平均愈合时间9.9周,肩关节功能优良率93.10%,肘关节功能优良率86.21%;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组:骨折复位优良率100%,骨折愈合率83.33%,平均愈合时间16.96周,肩关节功能优良率91.67%,肘关节功能优良率87.50%。结论对能闭合复位满意的新鲜肱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应视为简便、安全、有效、可靠的首选方法;对陈旧性肱骨干骨折及新鲜肱骨干骨折经复位后对位又不满意者,则应选择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7年以来对1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Ⅳ型)采用髓腔内V形钉加骨粘固剂固定,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6~65岁,平均44.2岁。交通事故8例,坠跌伤2例。滑跌伤1例。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Watson-Jonce切口,暴露骨折处,对骨块尽量保持软组织联结,选适当长度V形外自近端髓腔逆行打入穿出粗隆顶,骨折对位后再顺向将针打入远端髓腔针尾略出粗隆顶1~1.5cm,维持对位后用骨粗固剂沿V形针周围,上下髓腔内加压填塞,尽量越过骨折线上下各4~5cm,将骨块按原位复位,骨块间不可嵌入粘固剂以防“间…  相似文献   

18.
经皮穿针治疗前臂不稳定骨折36例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李太虎,梁秀华自1982年起,我院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骨折36例。取得较好结果。资料与方法尺桡骨双骨折18例,孟氏骨折12例,盖氏骨折6例(均为新鲜闭合性损伤)。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7岁,平均27岁。随诊时间:6个月至7.5年。平均7个月。3个月内愈合19例,6个月内愈合11例,8个月内愈合6例。针眼渗出15例,鹰嘴处皮下滑囊炎10例,肘关节伸直受限5°者4例,前臂旋转受限10°至20°者11例。治疗方法:于臂丛麻醉加局麻下,病人端坐于电视x光影象增强器旁。前臂中立位,平放于增强器上。常规消毒、铺单。肘关节屈曲,在透视下确定尺骨鹰嘴进针点。用克氏针经皮穿刺至骨膜,锤击钢针进入鹰嘴骨质。正侧位x线检查克氏针在尺骨髓腔内,进针至近折端0.5cm处。两助手分别握持腕肘部做对抗牵引,术者手法折顶、提按、分骨,整复和维持骨折复位。透视断端无重叠、侧方移位,锤击钢针进入远段髓腔至尺骨颈处,针尾弯曲,敷料包扎。桡骨骨折复位,折顶、提按、回旋、矫正侧方移位和旋转移位、加偏心纸压垫、前臂夹板固定。孟氏骨折,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压螺纹钉联合张力带钢丝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正中切口入路,自鹰嘴顶点,向尺骨髓腔钻入一导向针,旋入一枚6.5 mm空心加压螺钉。用一根18号钢丝穿过迟骨近端,在鹰嘴背面交叉,绕螺针尾端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31个月,按Broberg-Morrey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13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4.4%。结论:加压螺纹钉联合张力带钢丝是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合并外展架固定治疗青少年肱骨外科颈内收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0~2008年运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合并外展架治疗青少年肱骨外科颈内收型骨折72例,男45例,女27例;年龄8~43岁;病程1h~15d;整复及小夹板并外展架固定2~3周后,均拍摄正位及穿胸位X线照片复查,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57例,功能复位15例,固定19~42d,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30d。结果:本组72例全部愈合,61例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固定效果稳定可靠,肩肘关节功能无受限,2个月均达到临床愈合。结论:采取复位后小夹板并外展架固定治疗青少年肱骨外科颈内收型骨折,能有效地保持复位后的位置,减少肩关节粘连,功能恢复快,是一种较理想的非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