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应用加拿大ZO—174型medsen声导抗仪,对29名正常人及单侧Bell's面瘫病人30例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通过面瘫在发病初与恢复后,镫骨肌反射的变化情况,以及面瘫侧同,对侧反射发生缺失与正常人观察对比后,发现患侧镫骨肌反射存在的阳性率在发病初约为10%,表明该面瘫的病变部位多发生在镫骨肌支近段处。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747例各种耳聋和面瘫患者在治疗前进行镫骨肌反射测试,查出镫骨肌反射消失者512例,其中出现镫骨肌反射反向曲线(同侧)者463例;经治疗后,面瘫恢复、听骨链重建术后听力提高者,镫骨肌反射均引出,而镫骨肌反射的反向曲线消失。对这种反向曲线的发生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unt综合征患者听力损害的类型及镫骨肌声反射与面瘫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Hunt综合征的30例患者在治疗先后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声阻抗检查及溢泪试验、味觉试验。结果听力损害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有部分为混合性听力下降,镫骨肌声反射能引出的面瘫痊愈,未引出的复查出现的面瘫痊愈。结论感音神经性聋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但听力损害的类型与面瘫的恢复无相关性,镫骨肌声反射对面瘫预后的评估有积级意义。  相似文献   

4.
同侧声刺激镫骨肌反射测试过程中,常产生一种与镫骨肌反射曲线方向相反的曲线,为了弄清产生这种曲线的因素和机理,作者采用Madsen ZO 73型声阻抗仪进行测试,检查前定时将探头在本机附设的2ml标准腔中进行校准调试。对不同程度的耳聋及眩晕患者,不分性别年龄,在纯音气、骨听阈测定后作声阻抗测听,小部分患者因病情需要作第二次复查,共498耳、测540耳次。常规进行鼓室压图描绘,同侧及对侧镫骨肌反射测试,以X-Y记录仪描绘曲线。结果当刺激声强度大于100dB SPL时,同侧镫骨肌反射常呈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1983年3月 ̄1993年3月间确诊为Hunt综合征32例,采用大剂量类固醇静脉滴注,在2周内治疗者27例,24例痊愈。2周后治疗者无1例痊愈。故认为2周内及时治疗效果良好。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者,其镫骨肌反射正常或重新引出。故镫骨肌反射检查对该病估计面瘫恢复的预后是完全必要的,并对该病的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应用Grason-Stadler33型声导抗仪,对40名听力正常成人的镫骨肌声反射常用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常用参数的测定,为镫骨肌声反射的临床测试,提供了较精确的判断标准,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交叉镫骨肌的交叉特性,客观评价了67例单侧慢性中耳炎患者行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改变情况。结果显示鼓膜修补术后,听力提高了17.4dB左右。Ⅲ型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提高超过了25dB;交叉镫骨肌声反射测试与纯音听阈测试结果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交叉镫骨肌测试结果有客观性,可推广应用于儿童患儿和某些特殊情况;此外,交叉镫骨肌声反射较脑干听反应等客观听力检查有明显优越性,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讨150例面瘫听觉过敏与声-镫骨肌反射测试(ART)的相关性。两者相关病例为39%,不相关为61%。听觉过敏ART与NET失神经支配程度无相关性,本文对比听觉过敏和声-镫骨肌反射测试(ART)的结果,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150例中ART阴性98例占65%,阳性52例占35%。听觉过敏28例占19%,无听觉过敏122例占81%。贝尔氏面瘫117例中ART阴性77例占66%,ART阳性40例占34%。Hunt综合征18例中ART阴性者14例占78%,ART阳性4例占22%。外伤性面瘫15例ART均阴性占100%。ART与听觉过敏无相关注。听觉神经系统异常是听觉过敏的成因。ART结果表明Hunt综合征20%病例的病变是在镫骨肌支下段。ART阴性病例比ART阳性病例的失神经程度重。因此,ART可作为诊断Hunt综合征神经变性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有关面瘫病程和外科治疗时机与预后的关系的文献报道很少。我们对 1992年 8月至 2 0 0 1年 11月之间接受外科治疗的 38例面瘫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38例患者 ,男 2 8例 ,女 10例 ,年龄 9~ 6 8岁。病变在左耳 15例 ,右耳 2 3例。分 4组 :急性中耳炎组 (A组 ,8例 ) ,慢性中耳炎组 (B组 ,9例 ) ,乳突手术致面瘫组 (C组 ,13例 ) ,颞骨骨折致面瘫组 (D组 ,8例 )。病程 :按发病当天开始计算 ,病程≤ 14 d2 6例 ,>14 d12例。1.2 方法  (1)术前检查 :行纯音测听、味觉试验、镫骨肌反射试验等 ,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的发展,声阻抗作为一种观客的测听检查在现代听力学领域中,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整套听力检查法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而镫骨肌反射是声阻抗测听检查中最具有意义的检查,临床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常用的测试项目有:声反射阈、声反射衰减、声反射潜伏期等。国内外有关镫骨肌反射参数方面的论著较多,但就鼓室功能曲线对镫骨肌反射参数的影响方面的论著尚少。现将一组听力正常儿童的镫骨肌反射参数与鼓室功能曲线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应用交叉镫骨肌的交叉特性,客观评价了67例单侧慢性中耳炎患者行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改变情况。结果显示鼓膜修补术后,听力提高了17.4dB左右,(?)型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提高超过了25dB;交叉镫骨肌声反射测试与纯音听阈测试结果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交叉镫骨肌测试结果有客观性,可推广应用于儿童患者和某些特殊情况,此外,交叉镫骨肌声反射较脑干听反应等客观听力检查有明显优越性,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RamsayHunt综合征又名膝状神经节综合征 ,临床上比较少 ,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 8例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根据症状 ,Hunt将其分为 3型 :(Ⅰ )耳廓带状疱疹 ;(Ⅱ )耳带状疱疹合并面瘫 ;(Ⅲ )外耳道疱疹 ,面瘫及听觉障碍。本组患者Ⅰ型 1例 ,Ⅱ型 2例 ,Ⅲ型 5例。临床资料详见表 1。表 1 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病例年龄性别诱因侧疱疹范围耳痛头痛眩晕耳鸣面瘫出现时间听力损伤 (dB)镫骨肌反射分型14 8女上感右 外耳道前壁、耳甲腔、鼓膜 + + + + 7d后 5 0未引出Ⅲ2 78男无左外耳道、耳甲腔 + + --无 -可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1985年2月~1998年7月收治21例耳源性面瘫,就其病因、病程、治疗等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2~59岁。面瘫原因:急性中耳炎2例,慢性中耳乳突炎7例,中耳乳突手术12例。面瘫的定位诊断采取了泪液试验,磴骨肌反射测定和味觉测定,面神经水平段病变7例,膝状神经结至茎乳孔段病变1例。面瘫出现时间平均为2~5天,有1例为乳突根治术后3年复发并面瘫。面瘫病程7天以内12例,15天以内4例,30天以内3例,大于30天2例。2 结果本组病例采取保守治疗8例,面瘫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的发病部位。方法 :总结 12例听神经病患者的病史、纯音及言语听力、镫骨肌反射、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耳蜗电图、耳声发射及对侧声抑制试验的特点。结果 :12例的耳蜗电图 -SP均消失。结论 :听神经病的发病部位在耳蜗的内毛细胞。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本病致病原因多由于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入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本病起病多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蹩额,皱眉、露齿,鼓顿等动作,D角向健侧歪斜,露睛流泪,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临床治疗有电针,穴位注射,温和灸、隔姜灸、拔罐、按摩等法。有人主张针灸治疗面瘫越早越好,但本人经十多年;防床观察认为治疗面瘫应按发病后的时间来定。治疗时间的选择对治疗效果起关键性的作用。面瘫…  相似文献   

16.
Hunt综合征又称耳带状疮疹。其病毒可累及多数肺神经,临床较少见。我科于1991年元月至1996年元月曾收治10例Hunt综合征,现予报告。临床资料10例Hunt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见附表:附表10例Hunt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检查:10例面瘫患者中,4例可引出镫骨肌反射,听力正常。6倒错骨肌反射未引出,测听示感音性耳聋。面瘫先手抱疹出现者3例,同时出现者无,疱疹后出现者7例。讨论1病因:本病系Hunt最先报道,其病因已证实为水痘──带状疟疾病毒(VZV)感染所致。据国内文献报道,此病以前甚少,近年报道增多。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故找们应提…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155例周围性面瘫。Hunt’s面瘫36例,Bell’s面瘫33例,中耳手术伴面瘫28例,慢性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21例及颞骨骨折15例,急性中耳炎半面瘫7例。并针对不同病因,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3例听神经病患者的病史、纯音测听、言语识别率、镫骨肌反射、听性脑干反应、畸变耳声发射及对侧白噪声抑制试验.结果 纯音测听示全部患者均为轻至中度低频感音性聋,听力损失最严重的频率是0.25 kHz和0.5 kHz,听力图上升型38耳,鞍型7耳,平坦型1耳.声导抗鼓室图全部正常,45耳镫骨肌反射消失,仅1耳引出且反射阈升高.全部病例可引出DPOAE,不能被对侧噪声抑制.ABR不能引出,或仅出现波Ⅰ和(或)波Ⅴ.23例言语识别率差,与纯音听阈不成比例.结论 ABR缺失或严重异常而DPOAE正常引出,纯音听力图多呈上升型以低频损失为主,镫骨肌反射及OAE交叉抑制异常,言语分辨率差与纯音听阈不成比例,是听神经病的主要特征,应与一般感音神经性聋和中枢性聋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陈增力  吴刚  崔福玲  齐鹏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9):2160-2161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周围性面瘫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根据面神经各节段的分布,将面瘫分为:面神经核损害性面瘫(Ⅰ型面瘫)、膝状神经节损害性面瘫(Ⅱ型面瘫)、镫骨肌神经段面瘫(Ⅲ型面瘫)、鼓锁神经段面瘫(Ⅳ型面瘫)和茎乳孔处面瘫(Ⅴ型面瘫).观察18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5种不同部位面瘫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Ⅰ型面瘫与Ⅱ型面瘫、Ⅱ型面瘫与Ⅲ型面瘫、Ⅲ型面瘫和Ⅳ型面瘫、Ⅳ型面瘫和Ⅴ型面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效与病变损害部位有明显相关性,茎乳孔以下受损者部位最低,效果最好,病变于面神经管内以上者,部位越高,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20.
复发性面瘫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女,40岁,18年(1971~1999年)内反复发生右侧周围性面瘫4次。发病前均先出现右耳后(茎乳孔)处疼痛,2~3d后出现同侧口角漏水、鼻唇沟变浅、不能完全闭目。前3次均于外院按照Bell麻痹(以下简称BP)经口服病毒唑、泼尼松,肌注维生素B1、B12,多于2周后症状好转,未留任何后遗症。此次于1999年8月15日到我院就诊,就诊前5d出现上述症状。查体:见右侧闭目欠佳,鼻唇沟变浅,伸舌轻度右偏,鼓腮右侧漏气。味觉功能检查:右侧舌前2/3味觉丧失。镫骨肌反射未引出。听力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