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床边紧急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心源性休克抢救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源性休克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病人的重要死亡原因。在心脏泵衰竭所致的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中,单纯应用各种血管活性药物及强心药物往往不能取得满意效果,病死率可达70%~85%。近几年为降低心源性休克的死亡率,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挽救存活心肌和心肌辅助装置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9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并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再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率下降、尿量增加。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并发症少,积极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则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与参麦注射液治疗心源性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ballooncounterpulsation,IABP)与参麦注射液(参麦)治疗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心源性休克患者42例分为:①IABP组20例,应用IABP及常规抗休克药物治疗;②IABP加参麦组22例,除IABP和常规药物治疗外,每日静脉滴注参麦50ml2次,共14d。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IABP治疗持续时间,治疗后重病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等。2周后复查心脏彩超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治疗前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①IABP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稳定时间(7.8±4.5)h,明显长于IABP加参麦组(4.6±3.9)h(P<0.05);IABP组使用IABP时间(63±17)h,明显长于IABP加参麦组(50±20)h(P<0.05);IABP组重病监护病房住院时间(6.6±2.4)d,明显长于IABP加参麦组(4.7±2.2)d(P<0.05);治疗2周后心脏彩超示:IABP加参麦组左心室射血分数0.34±0.07,明显高于IABP组0.31±0.05(P<0.05);IABP组死亡2例,IABP加参麦组死亡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有助于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IABP使用时间和重病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其中58例行IABP循环支持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和50例未经急诊IABP循环支持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血浆B型尿钠肽前体(PRO-BNP)、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浆PRO-BNP水平、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PRO-BNP水平、、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IABP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住院期间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AMI并发CS的患者,均应用了IABP,应用DatascopeSystem97E型反搏仪,采用34~40ml型球囊,反搏时间15~168h。对其中30例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coronaryangiography,SCA),22例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4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结果36例患者中死亡12例,病死率为33.33%。其中行PTCA及CABG术死亡4例,占干预组病死率15.4%(4/26),未行介入及外科干预治疗的死亡8例,病死率80%(8/10)。结论使用IABP对AMI并发CS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在IABP的支持下,积极进行血管重建治疗方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 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3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4例,病毒性心肌炎4例.利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Bioz.com)连续监测患者IABP术前和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顺应指数、左心室做功指数、胸液量、系统血管阻力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中,2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5例行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术后死亡7例.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死亡2例;治疗组总病死率为9/20(45%).未治疗组14例,死亡12例(12/14,86%);4例病毒性心肌炎死于心源性休克患者3例.结论 IABP能明显改善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古勇霞 《内科》2013,8(1):97-98
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在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为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3例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置管期的主要监测项目和护理措施。结果除1例放弃治疗外,其余22例顺利出院。结论在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置管期,应做好各项指标的监测和置管处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希全 《山东医药》2003,43(6):57-58
主动脉球囊反搏 ( IABP)术是采用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抢救心脏泵衰竭的一项新技术 ,在国际上已获得广泛认可 ,是目前心脏外科术前、术中、术后治疗泵衰竭的标准疗法之一。IABP术中将一个气囊置于降主动脉近端 ,然后与氦气或CO2 的气源相连接 ,借助驱动装置在心室舒张时将气囊胀起 ,在心脏收缩时将气囊抽扁 ,可减少左心室后负荷 ,增加冠状动脉灌注 ,改善心功能。1  IABP的生理效应1.1 降低心脏后负荷  IABP时 ,利用心电 R波的信号 ,气囊在主动脉瓣开放前迅速抽气 ,使主动脉腔内瞬时减压 ,降低主动脉瓣开放时所需要的压力和左心室…  相似文献   

9.
钟文菲 《山东医药》2011,51(21):103-103
2006~2010年,我院运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7例,效果良好。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AMI合并CS患者7例,均为男性,年龄46~78岁、平均62.2岁,其中前壁心肌梗死6例,右室、下壁心肌  相似文献   

10.
<正>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counterpulsation,IABP)能增加心源性休克等患者心肌供血供氧[1]。据研究统计,IABP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辅助装置之一[2,3],是心血管疾病一项极其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但IABP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亦是不可忽视的,有文献报道,IABP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5%~20%[4]。因此建立一套系统化的护理措施,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临床应用(附64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运用效果.方法64例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IABP治疗.机器为Datascope system97E型反搏仪,均采用40ml型球囊导管,反搏持续时间为24~144h,经在IABP支持下,64例中62例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2例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结果64例患者中死亡18例,病死率为29.7%.结论IABP支架下,积极进行血管重建治疗方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差,病死率高达70%,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balloon pulsation,IABP)是再灌注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其治疗机理为IABP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心脏收缩前放气,由此产生双重血流动力学效应,使心肌供血供氧增加,心肌耗氧量下降,以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IABP治疗心梗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 ,靠药物治疗死亡率高达 80 %以上[1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自 1967年Kantrowitz等首先在临床上应用后 ,这种机械性的循环辅助装置广泛应用于治疗心源性休克 ,使病死率有所下降[2 ] 。我院自 1998年 5月至 2 0 0 3年 2月应用I ABP治疗 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取得良好成效。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15例 ,男 13例 ,女 2例 ,年龄 45~ 77岁 ,平均 60 .5岁 ,均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 ,其中 6例为广泛前壁AMI;1例前间壁AMI并发室间隔穿孔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经肱动脉与股动脉路径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TBA-IABP与TFA-IAB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行TBA-IABP及TFA-IABP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9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TBA-IABP组(46例)和TFA-IABP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与TFA-IABP组相比,TBA-IABP组IABP开始工作至CS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穿刺点压迫时间均降低[(44±10.6)h比(65±12.5) h; (154±26.6)h比(236±34.2)h;(3±1.6) min比(25±10.2) min,P均<0.05];TBA-IABP组迷走神经反射、血肿和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也较TFA-IABP组低(2%比10%;2%比8%;0比4%,P均< 0.05);相应TBA-IABP组CS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TFA-IABP组(87%比73%,P=0.047).TBA-IABP组有2例出现轻度远端肢体血运欠佳,但经解痉镇痛症状缓解.结论 对AMI合并CS患者,TBA-IABP的血管并发症发生少,且CS抢救成功率高,其机制可能与TBA-IABP有利于局部压迫止血、无体位限制(患者可半坐卧位)、患者痛苦小和心理压力轻(减少交感神经张力)有关,作为可选择的血管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或血流动力学紊乱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后,影响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68例因AMI合并CS或血流动力学紊乱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根据其临床转归分为好转、死亡两组。对两组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既往冠心病史、入院时心率、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病变血管支数、发病至行IABP术时间、TIMI血流、罪犯血管14项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的死亡率为47.06%,所有危险因素中,罪犯血管是影响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其余危险因素均未影响预后(P0.05)。罪犯血管组间比较显示,前降支与其他罪犯血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047,95%CI 0.004~0.547,P=0.015)。结论罪犯血管是AMI合并CS或血流动力学紊乱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影响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前降支病变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可降低住院期间死亡率,左主干、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未能降低住院期间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2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 pulsation,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肌梗死伴有心源性休克21例,比较IABP治疗前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脏指数,分析IABP的疗效。结果应用IABP 30min后,舒张期反搏压达到60~130mmHg(1mmHg=0.133kPa),心脏指数从(1.61±0.23)L/(min·m^2)上升至(2.31±0.21)L/(min·m^2)(P〈0.001),平均动脉压从(48±16)mmHg升至(85±25)mmHg(P〈0.01),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死于心源性休克或多器官衰竭各2例。结论 IABP显著地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护理-附8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总结8例施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的病人的护理体会,提出了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文中详细介绍了其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并根据本组病例的特点对心电图触发在反搏中的重要性、预防并发症是术后护理的重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在心血管内外科的临床应用逐年增加,使不少危重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明显降低了死亡率.本文是作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修期间对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泵衰竭患者应用IABP治疗,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泵衰竭患者应用IABP治疗的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42-68岁,平均51岁,均为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其中广泛前壁心梗5例,前壁心梗1例,前间壁+下壁4例。经应用IABP后,症状改善者9例,未改善者1例。IABP持续时间3~8d。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方法 AMI并CS的100例患者一经确诊即予急诊IABP循环支持治疗,以同时期同一疾病未经IABP治疗的100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均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行PC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IABP前后的心功能指标、PCI术后1周内死亡率及血管再闭塞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进行IABP后桡动脉内测舒张压、MAP、CI、CO、SV、EF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PCW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管再闭塞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ABP可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AMI并CS患者的死亡率,减少血管再闭塞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心血管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血管内科重症病房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观察2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尿量、多巴胺用量、心功能分级及病死率。结果:治疗7 d后实验组好转和稳定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76.7%vs 50%,P0.05)。治疗后2组患者心率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尿量增加,多巴胺用量、脑钠肽和心功能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可有效治疗急性重症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