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3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对照组62例。观察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每周进行1次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只应用药物治疗,观察8周,并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PANSS、WHOQOL-100及SD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SD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WHOQOL-100中社会关系领域评分、独立性领域、生活质量总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0.01)。结论心理干预治疗缓解期精神病分裂症患者效果显著,患者精神情况、生活品质以及社会功能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根据完全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康复训练。6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PANSS、ITAQ与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PANSS阳性量表、阴性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及总分、ITAQ与SDS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与同组干预前比较,以上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以上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增强患者自知力和社会功能,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3.
综合干预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对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300例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撷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两组均服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折合氯丙嗪剂量为<300 mg/d),其中干预组同时接受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及个案管理;于入组时和随访每半年时评定1次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疾病严重程度量表(SI)、疾病总体进步量表(GI),3年共7次。结果 (1)入组时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BPRS、SI、GI、SDSS评分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综合干预1年时,干预组各量表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并持续到随访结束。(3)随访结束时,干预组在掌握精神卫生知识、规律就医、接受精神科治疗、恢复工作能力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使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全程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全程综合性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药物组各58例,其中脱落7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全程综合干预措施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分别于入组时及干预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两组所有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干预结束时,干预组的BPRS、NOSIE-30中的总消极因素及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药物组;而NOSIE-30总分、总积极因素及GQOLI评分均明显高于药物组。结论:全程综合性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疗效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精神1、2科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前1月对干预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按正常治疗出院。出院时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大体评定量表(GAS)评分。干预组出院后进行定期的电话和上门随访;对照组一般门诊随访。在3个月,6个月,1年时再分别对两组患者做PANSS、GAS、康复状态评定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测定。结果干预组PANSS、MRSS、SDSS分值逐步下降,GAS分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干预组服药依从性、自觉门诊随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阳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并能增加服药的依从性,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
王蕾 《精神医学杂志》2006,19(4):284-285
目的为探讨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社会技能训练为主的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8周末,采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干预组MRSS、SDS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系统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社会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将28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干预,而对照组只给予一般性随访,共干预1年.在基线及干预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PANSS和SDSS的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DSS总分较基线时显著降低(P<0.05),而PANSS的各因子分和总分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后的研究组中,使用非典型杭精神病药物患者的PANSS和SDSS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使用典型杭精神病药物者(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干预可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和社会功能,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团体社交技能训练(SST)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20例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方便抽样法分为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均口服抗精神病药及常规护理,观察组需参加12周团体SST。两组干预前及治疗12周采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进行社会功能、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在PANSS、GQOLI及MRSS量表上评分明显进步(P均<0.01);协方差分析及Cohen’s d结果显示,在GQOLI的心理功能及PANSS的阴性症状上观察组进步优于对照组,干预前量表评分对各量表减分值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联合团体SST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阴性精神症状康复作用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随访模式对精神分裂患者出院后康复情况、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研究组(56例入组,脱落6例)予以医院社区一体化随访护理模式处理;对照组(58例入组,脱落4例)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处理。运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以及个体与社会功能(PSP)量表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2周、24周、48周时的康复情况、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结果干预2周时,两组患者相关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周、48周时,研究组MRSS和BPRS评分同干预2周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MRSS和BPRS评分较干预2周时增加(P0.05)。干预24周、48周时,两组GQOLI、PSP评分均较干预2周时显著提高,且研究组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SDSS评分较干预2周时显著降低,且研究组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医院社区一体化随访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后护理工作中,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社会功能等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社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2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33例和对照组123例。干预组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药物自我管理、症状自我监控、回归社会技能训练和家庭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对照组予单纯药物治疗。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12个月后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表现量表(PSP)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PANSS、PS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3个月,干预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干预12个月,干预组PS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稳定期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卫生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精神病患者日间康复照料机构中的89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接受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同时,给予干预组精神卫生综合干预(健康教育、家庭治疗及技能程式训练)1年。分别在入组时、干预3、6、9及12个月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康复状态量表(MRS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结果:PANSS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病理分具有组间效应(F=2175.79;P0.001;F=4.74,P0.05);两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病理分具有时间效应(F=29.32、23.07、15.21,P均0.001)及交互作用(F=3.27,P0.05;F=6.06,P0.001;F=3.55,P0.01)。两组MRSS总分、活动能力缺乏、社交能力、目前症状和异常行为评分具有时间效应(F=14.53、12.74、8.58、6.26;P均0.001)及交互作用(F=6.34,P0.001;F=2.47,P0.05;F=8.58,P0.001;F=2.88,P0.05)。两组SDSS评分具有时间效应和具有交互作用(F=10.69,F=5.19;P均0.001)。两组康复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卫生综合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状况及提高社交技能方面优于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2.
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8周,并随访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 结果:入组时PANSS、WHOQOL-100及SDS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SD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而WHOQOL-100中生活质量总评、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干预组为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心理和社会综合干预措施,50例与之匹配的对照患者单用药物治疗。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进行随访评定。结果:干预组随访时PANSS阴性量表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SDSS的职业和工作、家庭外社会活动、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责任性和计划性5项因子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社区综合性精神康复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性精神康复措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将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分为研究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研究组接受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和社区家庭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社区常规精神卫生服务.在入组时及随访3年间用Krawiecka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Mom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社会功能、康复状况等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问差异.结果 入组时研究组和对照组各量表评分分别为:Krawiecka[(11.36±6.08)vs(11.57±5.06)],SDSS[(7.17±1.78)vs(7.12±1.41)],MBSS[(80.86±24.17)V8(79.14±23.54)],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年末两组均分比较:Krawiecka[(5.77±5.01)vs(11.78±6.98)],SDSS[(4.91±2.16)vs(7.43±1.90)],MRSS[(51.94±28.50)vs(84.43±2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持续实施社区综合性精神康复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社会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激励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4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研究组患者在药物干预的基础上以激励模式干预2年,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药物干预.入组时和入组后每3个月使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疾病严重程度,以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结果 研究结束时研究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比入组时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入组时比较,研究结束时研究组PSP总分显著升高,各分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束时研究组PSP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激励模式能够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与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维持治疗所用抗精神病药种类,将4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经典药物组(250例)和非经典药物组(210例),并给予5年随访;随访前后给予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及比较。结果:经典药物组95例和非经典药物组110例完成随访;5年后两组PANSS评分与基线期比较显著下降(P0.05或P0.01),其中非经典药物组PANSS阴性症状分显著低于经典药物组(P0.01);5年后非经典药物组PSP评分较基线时及经典组提高显著(P0.05或P0.01)。结论:非经典与经典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相当,但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更利于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办法及可行性.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开办家庭病床,每周进行一次家访,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对其及家属进行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用药指导.对照组只进行家访,不做任何指导.持续随访一年.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MRSS)和复发率,再住院率,再就业率进行评估.结果 1、干预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分自第2月起减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干预组MRSS、SDS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3、干预组复发率(10.0%),再住院率(3.3%),再就业率(43.3%),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63.3%),再住院率(43.3%),再就业率(10.0%),(X2=40.6,13.7,6.7,P<0.01).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社区干预,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始动性功能训练对慢性稳定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慢性稳定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接受始动性行为干预、物质奖励强化等功能强化训练,另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原来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均干预5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价入组前及入组52周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入组52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PANSS量表的阴性症状分,SQLS量表的总分以及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分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SSPI量表的总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社会交往情况因子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始动性功能训练能改善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一种社区干预方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白银市抽取20个社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6例生活在社区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3例,两组实际完成研究的例数分别为90例和84例。对研究组给予社区管理和系统的社会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原有的个案管理的模式。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月末和干预6月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PANSS、SDSS、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ANSS总评分和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的组间主效应、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阳性症状量表评分的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S、ADL的组间主效应和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DSS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SDSS评分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个案管理比较,社区干预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部分残留的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20.
综合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索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的疗效及在国内精神科领域率先尝试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3个治疗病房的患者,出院前1月对干预组患者和家属实施综合干预,对照组按正常治疗出院,评定两组患者出院时的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大体评定量表(GAS)。干预组出院后进行定期的电话和上门随访,对照组一般门诊随访,3个月、6个月、1年时再分别对两组患者做PANSS量表、GAS、MRSS康复状态评定量表、SD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的测定。结果 干预组经综合干预后PANSS量表、MRSS、SDSS分值逐步下降,GAS分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干预组服药依从性、自觉门诊随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阳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并能增加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